二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pdf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3 篇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 1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北师大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在学生一年级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上的时、分。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并且,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而且还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特别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教学。2.教学重点和难点:读写几时几分的时刻。二、说教学目标: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德育四个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进一步学习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的进率,能够准确认、读、写出钟面上的时间。2、能力目标:通过拨一拨、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按排时间。3、德育 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三、说教法学法:本课知识比较抽象,结合低年级 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以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激情导入,设计动画课件,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分层递进、逐步深入;突出重点、分散难度;利用旧知、探索新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运用游戏,贯穿练习;质疑反思、总结方法。四、说教学准备:课件、每人一个钟表 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以申奥背景导入,在开课时让学生欣赏我们赢了影片的片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然后教师说:没有时间就不会记住这光辉的时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时间有关的知识。板书数学及文字课题。(二)操作体验,自主学习 1.认识钟面 (1)知觉感知:因为有一年级的基础所以我先放手让学生观察钟面,直观感知。过渡语:“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以前 学过了一些有关钟表的知识,现在请大家观察自己手中的钟表的钟面,看一看都有些什么?”教师把学生说的话重点板书:大格,小格,时针、分针、秒针。(2)重点引导:引导学生说出整个钟面上一共有 12 个数字,也就有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一共有几个小格呢?想,拨自己的钟面,个别说。(3)说数法:你是怎样数的?还有别的数法吗?同桌互说、个别说。并补充板书为 12 个大格,60 个小格。如果数小格在这里理解的好,下面的试一试就容易的多了。2、认识时、分 (1)动手操作,提出问题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孩子,学生们通过直觉感知有了这么多的发现,这是鼓舞他们继续学习的良机,“同学们很聪明,除了你们发现的钟面上写的数字、大格、小格、时针、分针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钟面的知识呢?”让学生拿出钟表,拨一拨(时针、分针顺时转动),然后,看能提出那些问题,从中选择一部分,如果不全面我再补充,打在大屏幕上,暨课本上的“填一填”。这样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的,他们感到亲切。自然在解决问题时他们也会觉的是自己的事儿。首先从情感上孩子们已经接受了知识,再次能提出问题说明他已经注意到这部分知识,从理解的层次上要比直接接受教师给的问题要强的多。(2)小组汇报,交流、解决问题:1、钟面上有 个大格,个小格 2、时针走 1 大格是 时 3、分针走 1 小格是 分,走 1 大格是 分 4、时针走 1 大格,分针正好走 圈 1 时=分 前 3 个问题,我引导学生从旧知过渡,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小组展示的有机结合,调动起学生动手热情,最后看动画课件演示 1 分、5 分比较容易解决。3.认识时、分的关系 从一开始上课到现在学生大量的进行了操作活动,应该说有些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如果再一直拨表认识,学生的注意力会降低,所以我改变了方法。(1)讲童话故事: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会学习,为此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作为奖励。你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输得非常不服气,于是它又约了小乌龟到周围种着 12棵树的圆形运动上来比赛,大家猜一猜,这一次谁赢了?好,让我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看一看。(课件演示在相同时间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乌龟只跑到第二棵树下。)其实,在我们今天认识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龟兔赛跑场景变成一个钟面)(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 1 时和 60 分的关系。(3)课件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验证学生的结论。这样一来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迫切希望能揭开钟面上“龟兔赛跑”的秘密,通过动手拨一拨终于发现了 1 时=60 分,而课件的生动演示,既验证了学生的发现,又使学生兴趣盎然。4.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遍 1 时=60 分”从旋转的过程中定格出“试一试”中 5 个时刻。(1)分类 可以分为两类:整时,整时半和几时几分。学生自主分类,并说理由。通过分类 知道有 9 时、9 时半、10 时是一年级学过的;9时 45 分是分针指到大格刻度的情况,刚才练习数小格时已有了印象;主要是 9 时 08 分。(2)读写几时几分时刻 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区别时针、分针,得出如果分针指到大格刻度时可用口决计算最快捷,也可5个5个的数出是几分。如果分针还没指到 10 分,应该一小格一小格地数,是几小格就是几分,读时别忘了写“零”字,写时别忘了写“0”。(3)方法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这是我最喜欢用的方法,及时反思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三、游戏练习,拓展应用 “让我们走进游戏王国,体会有关时间的乐趣!”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1.表演游戏。65 页“读一读”出示四个时刻先读出,再用动作表演,然后说方法,最后进行按时作息的教育。2.找朋友。65 页“连一连”找到朋友后要读出来,并说一下方法。3.击鼓传花。鼓响花传时间跑,鼓停花停时间停,执花学生读出课件上钟面表示的时间。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 2 数松果是北师大版第三册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课。旧教材在学习口诀的编排上以 2 的乘法口诀为开端,而北师大版教材则是以本课即“5 的乘法口诀”为切入点来学习的,这样的安排使教材更加的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他们自觉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更便于学生运用方法的迁移来学习其他口诀,因为 5 的乘法口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学习时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手指及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口诀。(一)、学生分析:大部分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连加的计算方法,他们已能根据情境列出的乘法算式,并结合情境用数数或连加的方法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这些知识储备都为学生在本课进行自主编制口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且有一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有的甚至可以背出部分的乘法口诀。(二)、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 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 5 的乘法口诀的_,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使他们产生自觉记忆口诀的欲望。2.能够归纳学习步骤,掌握乘法口诀的学习方法。3.掌握 5 的乘法口诀,会用 5 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5.有机地重组教材,以“五环旗”为整节课的学习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 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记忆 5 的乘法口诀 (四)、教学设想:教材主要包括“数松果”、“算一算”、“练一练”三大块,根据教材内容主要设计了“情境导入”、“探究性学习”、“游戏”、“应用”四大部分。重点从导入的处理、探究性学习过程的安排、乘法口诀学习方法的掌握三个方面来说一说。1、重设情境,激情导入。新课程在教学中非常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非常关注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强调了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于是,我改变教材中“数松果”的情境,用北京奥运开幕式及运动员夺冠的片段为情境导入,以此为契机,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举行北京奥运会时人们各种兴奋欢呼的场面,在一个个精彩的片段和欢呼声中,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奥运的激情在不自觉中已被成功激起。然后出示奥运五环旗,由学生说说对它的认识,教师再进行简单介绍。2、重组教材,自主探究。“五环旗”及“算一算”两部分的整合。在新课探究这一环节中,原本教材分“数松果”和“算一算”这两大部分,潜意识已经把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松果?”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割裂为先用最基础的数数的方法来解决,而后才是采用根据图意列乘法算式的方法。学生对于 5 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有了充分的知识准备,根据学生这一实际情况,我将教材中的“数松果”这部分换成“五环旗”的内容,并与“算一算”这部分进行有机的整合,在导入部分教学完后直接出示 9 面五环旗,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在学生自主提问以后,便将“一共有多少个环?”这一问题抛给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应于自己知识基础的方法进行解决,而且将这一环节安排小组活动,这样每个学生不仅可以有自己的方法,还能够获取别人的好方法。这样将教材的有效整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选择学习方式的空间,而且更能够适用于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口诀的学习。在学习口诀这部分内容中,设计时力求将情境图、算式、口诀三部分联系起来,整段教学流程突出“简化”二字。让学生从理解图意出发,根据图意将具体的图抽象“简化”成用乘法算式表示,再根据有关 5 的乘法算式的规律,将 5 的乘法算式“简化”成 5 的乘法口诀,即“看算式编口诀”。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便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口诀”是由生活实际中逐步抽象、简化成数学知识的,且能充分体会到口诀的作用,自觉产生记忆口诀的欲望。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 3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这一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但二年级学生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教具准备:课件、毛线(长短不一,颜色不一,粗细不一)、长方形纸片,直尺 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直观演示法和操作实践法,配合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操作,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结合以上分析,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八个部分:一。直观认识。1.请每个同学举起手中的毛线。说说你的毛线和其他同学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会观察到有长短,颜色,粗细的不一样。)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先找出线段的非本质特征。只有去掉了非本质特征,学生才能更明确到记住线段的本质特征。)2.请每个同学在认真观察,说说你的毛线和其他同学的有什么是一样的。这个环节学生最基本能发现手中的毛线是直的。二。讲解概念 1.通过直观的认识后,由教师讲解线段这个概念:像我们刚才手中这一条直直的毛线,就可以看做是线段。(这句话的讲解中,教师要突出直直的,这是线段的最基本特征,还有一个词是是看做是,数学的是严谨的,不能说这条毛线是线段,并让学生也举起毛线和老师一起说说这句话。)2.直接告诉学生:手捏住的毛线线的两头,在数学王国里叫做线段的端点。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线段有几个端点?从而得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特征。并指导学生读读这句话。4.教师板书直接让学生明确线段是怎样表示的。三。找线段。1.让学生找找我们的教室里有哪里地方可以看做是线段?比如课桌的边,课本 的边,并让学生摸一摸线段,说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让学生加深对线段的体会。2.找线段这个环节的最后,我先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一题,一个辨认线段的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四、折线段 1.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说:你能折出一条线段吗?然后请学生来展示他折的线段,并说说两个端点在哪里?2.你能折出比刚才长的线段吗?让会折的同学来展示他的折法。3.你能折出比刚才短的线段吗?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比较不同折痕,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段有长有短;五、画线段。画线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分两步教学:1.先让学生运用刚刚获得的对线段的认识,尝试画线段。教师在这个环节不做示范,放手让学生独立去画,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去发挥,这样才不会限制在只会用尺子画线段。2.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线段需要注意什么?六。数线段。1.让学生完成教材 49 页想想做做第二题,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组成的?七、练习巩固,深化拓展 1.完成 49 页第三题,用直尺把右边的两点连成一条线段。说说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让学生明确两点之间只能画一条线段。2.完成 49 页第四题,下面有三个点,每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可以连成几条线段?让学生先读题,然后再画一画,最后说说可以连成几条线段,围成之后是一个什么图形?3.完成 49 页第五题,有四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线段。这一题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教师要先指导学生读懂题目,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提出每两点是什么意思,告诉学生就是每一点都要和其他点连一次。学生只有理解了每两点,才能更好的完成这道题,画出6 条线段。八、全课小结 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认识了线段,并能找线段,折线段,画线段,数线段)板书设计:认识线段 (直直的,两个端点)找、折、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