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pdf
-
资源ID:85960276
资源大小:739.71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pdf
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原文 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它全长 266。5 米,由 11 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 16 米,长的 21 米多。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 11 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以前永定河发大水时水势很猛,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连拱桥却完好无损。桥宽约 7。5 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桥面用石板铺成,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狮,共 501 个。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着一块汉白玉碑,上面刻着清朝乾隆皇帝题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为燕京八景之一。早在 13 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旅行家来过中国,他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的、独一无二的”,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侵略者向卢沟桥发起攻击,我国军队奋起反抗。这就是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从此,我国开始了八年的抗日战争。现在,卢沟桥附近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每年 7月 7 日,这里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缅怀历史,悼念先烈。【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教案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 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2、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四、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 7 月 7 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答案。3、全班交流。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2、交流、品读(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桥气魄的雄伟,设计的合理科学;(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教学反思 为了避免说明文教学中的枯燥,乏味,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情境,2008 年的北京将是世界的焦点,会迎来五湖四海的宾朋,他们在参加奥运会的同时,也会游览一些名胜古迹,假设你是小导游,能否为他们解说卢沟桥,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通过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系统地认识卢沟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注重以下方面:一是通过初步接触说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数字说明,举例说明的好处,并且鼓励学生在今后善加利用。二是重视观察和想像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卢沟桥的造型美观时,先是让学生想象卢沟桥的狮子还会有哪些姿态,交流之后,再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全面形象地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的特点;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在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后,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培养学生有序的说话。四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七七事变”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并对完成效果好的学生加以肯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过于注重课外的知识拓展,有点淡化了本课的学习重点,二是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还不够。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力争避免就文论文,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除了掌握本课内容外,还收获更多怎样学习语文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也许有许多不足,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不断完善。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精选教学教案范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精选教学教案一 教学内容:p11-12 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 1 枝红笔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二、指导练习 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2)让学生独立解答。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2、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3、第 3 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2)让学生独立解答。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 3 种方法 解法一:126=2(元)解法二:36=18(元)解法三:123=4(瓶)321812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3-126=3-3=1(元)答:每瓶便宜 1 元。6、(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24 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精选教学教案二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 1、计算:1403+280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学生练习,指名板演。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 12 元。一副围棋 15 元。购买 3 副中国象棋和 4 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列式:123+154 或 154+123 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求出买 3 副中国象棋和 4 副围棋用去的钱?(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学生在书上完成。2、试一试:150+12065。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 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 1206,而不先算 65 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作业。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在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法。2、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5。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汇报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精选教学教案三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来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除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我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过程与方法:掌握混合运算计算过程,能熟练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对、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能够正确计算。教法学法:1.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小组合作法,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采用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数学信息,说说解题思路,来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通过独立列式计算,交流计算顺序和结果,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1)出示 76+24,指名学生板演计算,总结运算顺序。(2)课件出示例 2.(3)找出例 2 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4)在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择“每个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来研究。二、学生交流、合作、探索、归纳方法。(1)鼓励学生探究 师:关于这一节的问题,每个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老师想放手让同学们自己解决,依托小组的力量,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生: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其中收集信息。(2)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内的发现,教师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和书写格式。(3)及时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除法也有加减法,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三、巩固拓展强化新知(1)课件出示算式,147-726327-56+7856815323+37 学生说说计算顺序。(2)给计算顺序分类,(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3)画出第一步计算什么,再计算。设计意图:练习时按照,先说计算顺序,再画出第一步计算什么,最后计算的模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有说到做,明确了计算顺序,提高了计算能力。四、归纳总结(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板书设计: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45-702=45-35=10(元)1.当综合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2.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通过板演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及时的进行计算顺序的文字总结,给计算顺序分类明确。达到学生正确计算的目的。小学三年级下册练习 3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练习 3教案范文【教学要求】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4、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商量。5、学写毛笔字。【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出示:区、臣、医。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1)笔顺。(2)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平稳。(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6、反馈。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评析。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第二课时 1、读背成语。(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或根据已学的课文、了解的人物来理解,如“才思敏捷、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勃;或根据著名人物的故事来加深印象,如理解“力透纸背”时可举怀素写字的例子;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造造句子,学会运用;或让学生根据平日里的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如“风华正茂、出类拔萃”(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5)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提醒。(6)集体背诵。(7)指名背。2、读背时间(1)世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4)提问:“小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5)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6)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商量 1、谈话引入(谈话要点):(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做事拿不定主意的情况。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呢?(2)学会和别人商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3)怎样和别人商量,大有学问!2、请学生仔细看图,自己弄懂图意,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3、学生交流图意,引导展开想象。4、讨论:遇到图中的情况,准备怎样和别人商量?在商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6、四人一小组练习与别人商量,选择一幅图准备表演。7、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问题的。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扮演某个角色,既可示范,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每组同学表演完毕后,请观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8、联系生活,说说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与课本中相似的情况,遇到哪些难题,我们可以怎样商量,老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讨论。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话题进行表演练习。9、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让人为难的事。遇到难事多体谅,多商量,这样才能处理好难题,我们的关系才会变得更融洽。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学生发表感想。2、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字,尤其注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钩、卧钩”。4、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5、教师示范,并出示字帖上带有这两种笔画的汉字,进一步欣赏感受。6、学生在大字本上书写。三年级思品向谁学教案 三年级思品向谁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体会生活处处有学问,只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学到很多东西;行为目标:懂得在学习中谈讨学习方法,感受学习方法和途径的多样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二、教学重点:1、懂得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学习的多种途径和方法。2、教学难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3、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愿意学习别人的好经验。三、课前准备:1、教学课件 2、学生“学一学”“做一做”所需的材料。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a)让学生在 3 分钟内用纸做一件手工艺品。b)提问:你们刚才所做的手工艺品是向“谁”学的?板书课题:向“谁”学(二)文明理:1、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课外你都学到了些什么?都是向谁学的.?2、同学们都在课外学到了很多知识,除了向他人学以外,还有很多途径让我们学到知识。3、电脑出示课文插图(P31-P32),学生说说他们从什么途径去学习?4、教师小结。5、齐声朗读课文 P31 方框的内容。(三)教学延伸 1、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学做纸鹤。a)告诉学生歌中的小女孩为了救一只鹤而牺牲的事我们也要学小女孩那样有爱心,今天大家齐手学做纸鹤。b)分小组,每人叠一只纸鹤,看看谁的纸鹤做得好。c)请做得好的同学教教其他同学,大家也可以相互学习,再叠一只纸鹤看看有什么进步。d)各组找出组内叠得最好的一只纸鹤进行比赛。并请做得好的介绍他们是怎样互相学习,取得进步。2、我也参加讨论 a)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仿照图片,分小组讨论在生活中你向“谁”学会了什么?b)班内共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我们主要的学习途径。c)齐声朗读 P32 方框的内容。(四)深化导行 1、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结合插图,想一想、说一说,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五、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板书: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学到很多东西 2、齐声朗读课文中“记一记”的内容。(六)布置作业 在课后,全班同学应多做学习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学会更多的东西。板书设计:向“谁”学 留心观察 学到很多东西 善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