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文学经典走回归之路.pdf
1 带领文学经典走回归之路 在新媒体时代,呈原子聚变式膨胀、爆炸的信息改变了整个世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在运载小说报刊的轮船抵达港口前就开始蜂拥等候购买阅读的场景再不可能出现。现如今,人们轻而易举地就能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于是,与大众传媒的兴盛相比,文学的边缘化特别是严肃文学的边缘化不可避免地到来,从而使得通俗文学、市场文学大行其道。有人在这种背景下宣称文学死了、大师缺席、经典匮乏,认为文学经典本身在人文理想与历史理性的双重缺失下已渐行渐远,不断滑向边缘,再加上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再也无力挽回,对在新媒体压力下存生的文学经典的前途与命运倍感无望,殊不知新媒体正引领文学经典走上回归之路。一、新媒体利用网络影视媒体手段重塑经典形象 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已成为传统媒体到达受众的重要渠道。网络媒体融合了以前各种形式的媒介形式,使得媒介的性质发生了转化。于是在这样的媒介融合时代,影视已然成了网络媒体的一部分,人们对影视内容的取得方式完全发生了改变,随时获取已成为常态。近期莫言的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 红高粱 顺利收官,这部影视作品解决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曾经被认为难以用视觉艺术重现的经典民间故事的难题,它亦在电影版之后,重新塑造了我奶奶等一系列生动的艺术形象,也为这个故事的起源地山东高密再添神秘色彩。它把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中天马行空的超验先锋的小说拉回了地面,使得读过原著的受众对我奶奶的传奇形象有了新的认知,也使得只接触过影视作品的受众萌生去阅读原著的想法,于是方能体会重感觉重语言的莫言字里行间对高密乡这块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热土的情深义重。如今越来越多的经典文学作品正在向影视作品方向发展,无论它们是在被改编之前就已经获得众多读者群体还是因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才得以名动倾城,无疑新媒体手段都是让它在公众面前全方位介绍与展现自我的不二选择。影视给人们呈现的是大量丰富的图像,而形象本就是危险的,它们会在潜移默化中捕捉观者的意志,偷取观者的灵魂,使得观者对文学人物的形象形成一个被动的认识,进而2 再被动产生自己相应的情绪和心态。而文字的非凡魅力便在于它是作者反复斟酌后为受众提供的信息,受众会根据文字信息主动去探索相应的画面,形成自我的认识,文字为受众提供了强大的思维空间,使得受众的思维不受任何形象化的限制。新媒体在引领文学经典走上回归之路的价值就在于,受众可以通过网络影视传媒对原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让原本可能较为晦涩的文字由画面呈现出来,由此拉近受众与文学经典作品之间的距离,进而再回到原著中体悟文学作品的精华。于是经典文学作品的形成力量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影视作品对人们潜意识的滋养。不必担心经典的错失与流逝,真正文学经典中的经典形象永恒流传在人们心间。二、新媒体利用平民化特点缩小文学经典中知识沟的可能性 美国传播学者蒂奇诺等人在 1970 年发表的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别的增长 一文中提出知识沟理论,认为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获得媒介知识的速度是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高者普遍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而随着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的增多,这两者之间的鸿沟也有扩大的趋势。我们不难发现,经典文学的固定受众很大程度上是属于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的,而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而言,他们的观念里对于经典文学很容易产生盲目崇拜或是排斥抵触的两种极端心理。盲目崇拜的情绪是由于一种在理论领域里膜拜西方风气的存在,如见着什么书里用了某种理论就开始肃然起敬,而见到没有采用什么什么理论的即认为卑之无甚高。而在另一方面,他们中有的人认为文学经典好像天外来客一样遥不可及,从而往往会对文学经典产生一些排斥或抵触情绪。然而新媒体的使用是不分人群的知识水平的,一方面,新媒体推介文学作品时首先考虑的是受众的接受,所以,它会反复研究不同受众的不同心理,从作品中挑选出最能勾起各阶层受众兴趣分子的部分并予以突出;另一方面,受众也针对不同媒体提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期待。我们不难发现,当新媒体快速渗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受众的需求层次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开始期待文字、声音、图像等全方位的感官调动,以求为我所用且轻松、生动、简单。而实际上,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也越来越趋于平民化,它以不容忽视的姿态随处存在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或主动或被动地使3 用新媒体,越来越多的人离不开新媒体,这不仅包括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更包括各个角落的单个个体。由此看来,新媒体正是利用其平民化的特点把我们的民族和文化接了地气,让文学经典与人民接近,与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接近,从而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提供给受众更多属于心灵的东西,与受众实现真正的内心交流,从而有效获取文化程度较低人群的信任感,引发他们产生对文学经典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使他们产生独到的见解和认知,这对文学经典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积淀作用。三、新媒体利用网络文学批评为经典的形成提供强大舆论优势 文学批评本身作为一种文学活动的参与要素,具有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和舆论势力,评论的观点会以各种方式为文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所吸纳,从而指导受众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帮助受众深入地感受和理解作品,从而对建构富有滋养的文学经典序列起到引领作用。而网络文学批评的主体则正是新媒体的使用者,于是受众的角色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消费者那么简单,同时还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与创造者,上传、转发、评论、收藏等都是他们在网络上可以进行的文学批评方式。新媒体开放、自主、互动的特点,正在使人们逐渐形成开放网络人人参与的集体智慧知识生产方式。学者阿拉塔认为,冷媒介指具有高参与度和互动特性的媒介,在这个意义上,新媒体是最冷的冷媒介,它的高参与度和互动特性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发声,每个人都可以对任何解释加以怀疑,其最为难能可贵之处便在于网络上进行的文学评论没有陈腐的说教气息,没有令人厌倦的新老道学味道。同时,网络文学批评的语言是真正的口头语,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是真正口头语的清新自然及其真性情,说爱不像文人诗歌那样忸怩,说恨不像文人作品那样讲究温和敦厚,同时又兼备民间色彩的幽默与机智。于是,当批评一来到民间,它就如野火一样漫山遍野地熊熊燃烧起来,形成强大的舆论势力且蓄势待发。在探寻文学经典形成的道路上,人们对鲁郭茅巴老曹的崇拜已然成了我们面对百年中国文学时的一种基本姿态。而从 1949年建国至今,中国当代文学已有近60 年时间一直陷于没有经典、没有大师的窘境中,这时间已然两倍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4 然而,大师已矣,风范永存。我们必须看到,文学经典的形成毕竟不是此时的事物,任何经典文化和经典文学在一开始都是非经典的。对经典性的预言,需要作家死后两代人左右才能够被证实,也唯有经过岁月打磨和时间考验的文学作品,才有可能成为经典。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名著,莫不如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有责任去做这个筛选和引领的工作,绝不能与离自己最近的文学作品擦肩而过,轻易把它们的经典化推给时间和后人,推给下一个百年的学者。我们都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