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必修4《谈美》许钰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下载.pdf
-
资源ID:85960690
资源大小:59.6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高中必修4《谈美》许钰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下载.pdf
1 名著导读 朱光潜谈美教学设计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一中学 许 钰 教学目标:1、了解朱光潜的生平与创作,并了解谈美的主要内容。2、阅读 谈美的部分文段,体味何谓“美”。3、探究“美、移情、艺术和人生”等章节的内涵。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美和美感、移情、艺术和人生等美学系列的基本常识。过程和方法 1、以老师的讲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地品读名著。2、要求学生用圈点批注的方式阅读,并找出各个章节的关键词。情感和道德目标:1、让学生真正理解美学的内涵是免俗,远离功利。2、培养学生纯正高雅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用出世的心态去做入世的事业。教学设想 名著导读的精髓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品读名著,老师的任务主|2 要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的重点。讲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我认为“美学”本身就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专业性很强,术语较多,学生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作支撑,不可能认识得很清楚,过于枯燥的讲解学生一定不会接受。我想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去感知美,然后从文本中找出各个知识点的关键词,对照作者的观点体味什么是真正的美,从而结合文本研读美感、移情、艺术和人生、美感和快感等基本的美学知识。学生在初步认知了美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认知美的核心是“免俗”和“远离功利”,最后告诫学生珍惜生命,体味生活,引导学生用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对待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结合文本中商人、科学家和画家对一棵古松的不同态度的具体事例,解读实用、科学和美感三种态度以及它们不同的目标。引出朱光潜的名著谈美。二、介绍作者、整体感知作品。朱光潜(1897 年-1986 年),字孟实,1897 年生于安徽省桐城,1986 年逝世于北京大学。他把90 年的岁月大多献给了中国的美学事业,晚年被尊称为“美学老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主要著作有谈美、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等。他善于把西方各种美学、心理学理论与中国人熟悉的文学现象特别是诗词联系起来。谈美虽然是一本不厚的小册子,但他深入浅|3 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诗词等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三、第一讲:我们为什么需要美。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气球求。是壶就可以煮茶,何必又求它的形式、花样、颜色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又何必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过去了,但为什么我们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内心澎湃;当我们读到“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时黯然伤神呢?结合名著内容,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美,美感修养的价值并且列出这一章节的关键词:出世、免俗、无所为而为,讲解这些词语的含义,让学生明白美是流淌在心中的一种不带功利的认知,“免俗”是其核心。四、第二讲:我们如何欣赏美。(一)美在距离目。前意向和实际人生之中有一种适当的距离。种田的农夫羡慕读书人,读书人却艳羡“种豆南山下”的田园野趣;街头制银器、做豆末糖的匠人,我们只道是寻常,而外来者往往觉得有趣,件件值得玩味;卓文君不守寡,私奔司马相如,陪他当垆卖酒,当时的人只道她是失节淫秽,可是当我们读到李长吉的“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却觉得极美(二)美在移情。以我的情趣移注于物,以物的姿态移注于我。|4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这是一个极普通的经验。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柳絮有时“轻狂“,晚峰有时“清苦”。陶渊明间以爱菊呢?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出孤臣的劲节;林和靖何以爱梅呢?因为他在暗香疏影中见出隐者的高标。(三)美在联想。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芳草和欢爱者的罗裙颜色相近,因此很容易产生联想。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四)区分美感与快感。英国十九世纪有一位学者叫做罗斯金,他曾经言:“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从愉快的标准看,血色鲜丽的姑娘引诱力自然是比女神雕像的大。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和你觉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时是否相同呢?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快感。喝美酒所得的快感由于味感得到所需要的刺激,和饱食暖衣的快感同为实用的,并不是起于“无所为而为”的观赏。结合原著,让学生品味美的事物“指引人们的灵魂、净化人们|5 的思想”。五、第三讲:从天地大美中找回美的灵感。(一)人世间 衣食住行 皆是美的功课。1、穿衣之美:品牌不等于品味。2、食物之美:不止于果腹。3、居住之美:房子不等于家。4、出行之美:慢慢走,欣赏啊!(二)诗词歌赋 自然风光 皆有美的灵感。王羲之的书法相传是从看鹅掌拨水得来的,法国大雕刻家罗丹也说:“你问我从什么地方学来的雕刻?从深山里看树,在路上看云、在雕刻室里研究模型学来的。鱼跃鸢飞,风起云涌,以至于一尘之微,当其接触感官时,我们虽常不自觉其在心灵中可生出怎样的影响,但是到挥毫运斤时,他们都会涌上手腕,这样意象的蕴蓄,便是灵感的培养。(三)赤子之心 至诚之道 方显人性之美。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李煜即使沦为阶下囚也要抒发心中块垒;苏武留匈奴凡十九年,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纵观文坛,陶潜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苏格拉底下狱不肯逃脱,临刑时还叮嘱还邻居一只鸡的债。至情至性的神情,存于中,外于形,情趣物我交集,把这种赤诚流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就是美的人性。六、第四讲:艺术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