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共10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单元 亲亲祖国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彩色的中国。 2唱歌我爱我的家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我爱我的家乡,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深情、舒展地表达歌曲情感。 2、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操。 3、通过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在演唱中深情、舒展地表达歌曲情感。 2、唱好连音线,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祖国、赞美家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陶冶情操。 1、词语接龙:暴殄天物物以类聚聚精会神神州大地神州大地指的是什么?今天,我们来聊聊祖国好吗? 2、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大家来一睹为快吧!多媒体播放珠穆朗玛峰、太平洋、故宫、长城在地图上的位置及其地理、历史知识。(二)、充分感受,自唱歌曲。 1、这些名胜深深打动了一位作曲家,他写了优美的旋律来赞美它们。听范唱。 2、师清唱想听我唱歌吗?老师演唱时,情绪怎么样? 3、听范唱。带着这样的情绪再听一遍,听一听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出示歌谱。学生用LA、LU哼唱。 4、解决难点。问:你觉得哪一句有困难?哼鸣:人高兴到了极点往往有一种相反的情绪,哭、鼻子酸酸的。 5、跟MTV唱。 6、用不同演唱形式唱(领唱、接龙唱) (三)、创编歌词,培养能力。 1、欣赏马堡我的家乡。巍巍群山,浩浩长川,我们祖国多么令人自豪,我的家乡常州同样让人心醉神往。 2、小组合作创编歌词。汇报、评价、唱一唱。四、结束教学,深化主题。 3、欣赏我家在中国我爱我的家乡,我家在中国,黄皮肤,黑眼睛是你我共同的特征,让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而在心底感到自豪吧!来,我们随着音乐动起来。 (四)、收集爱祖国、爱家乡的歌曲轻欣赏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在祖国的怀抱里。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在祖国的怀抱里。 2通过有感情地演唱,在祖国的怀抱里,激发对学生生活的热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颂祖国”。 教学目标 在歌,舞等多种有趣的音乐活动学习颂祖国。培养合作能力,使用打击乐器的能力和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 教学过程 1、 聆听颂祖国,随颂祖国音乐自由表演进教室。 2、 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表演节目:唱歌、跳舞、敲鼓、拍手) 3、 他们很快乐,你看出来了吗?(表情)他们是在祝贺祖国妈妈的生日呢?小朋友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呢? 4、 10月1日是国庆节,也就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小朋友们唱歌跳舞,祝贺祖国妈妈生日快乐。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快乐的乐曲,我们用拍手拍腿来伴奏。(拍腿:X X 拍手:X X X)(欣赏1) 5、 自己选择表演方式(参照插图:跳舞、敲鼓、拍手等) 6、 女生舞蹈(两个动作:摇脖、托帽扬掌)与拍手拍腿随第一遍音乐表演。 (先分别学学,再跟音乐表演) 7、 男生舞蹈(两个动作:摆肩、击掌)与敲鼓(X X X X)随第二遍音乐表演。 (先分别学学,再跟音乐表演) 8、 第三段音乐两组一起表演。 9、 完整欣赏3(表演合成) 10、 传递节奏:X X |X X X | 第一小节自己拍,第二小节传递给下一位小朋友(两人击掌,依次进行,在颂祖国乐曲中进行) 11、 创编节奏:X X |X X X |:以第二小节为开始,依次接龙创作。第二单元 民族拾贝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唱我的家在日喀则。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体验感受藏族民族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用甜美的声音演唱自己编写的歌词,用歌声赞美自己的家乡格尔木。 认知目标:简单了解藏族人民的风俗,日喀则的地理位置。认识课本上的打击乐器和所学的音乐知识“衬词”、反复 记号“:”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编创活动,巩固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编创与活动,为歌曲编写新歌词,编写新“衬词”学会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来歌颂我们的家乡德令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藏区,了解了藏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服饰及音乐,也学习了一首藏族童谣,大家会唱了吗?好!现在我来给大家伴奏,我们一起来唱这首歌多么快乐 多么幸福。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唱的真好!是啊,在父母的呵护下,不仅是藏族的小朋友,我们也生活的很幸福,等我们长大了就会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去旅游、学习、工作甚至生活,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你是从哪里来的”?、“你的家在那里”?同学们你们用怎样的方式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呢?(生)略 今天我们一起去西藏南部的一个美丽的地方,到目的地会有我们的老朋友“卓玛”来接待我们,他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我们介绍她的家乡。请同学们打开书24页就知道了。 三、设问导入 1、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歌唱或唱歌的方式)。 2、她的家乡在哪里?(日喀则)。 四、板书课题我的家在日喀则并简介日喀则 日喀则位于西藏南部,是中国与尼泊尔王国交界的地方,也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与它的支流年楚河交汇的地方,日喀则在藏语的意思为“最好的庄园”。 设计意图:从复习导入谈话导入设问导入引出课题,这样的设计抓住了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理并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五、教师范唱 设问:从老师的范唱和普面上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1、“衬词”2、反复记号3、圆滑线4、打击乐器 六、听唱法学习歌曲 1、教师再次范唱 2、学生小声唱 3、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七、编创歌词 导入:通过同学们的演唱老师听出大家都学会了歌曲,现在来当一回“小小作词家”把歌词改编一下,用这首歌的旋律,填上自己的歌词,来歌颂我们自己的家乡格尔木 (一)、替换地名 1、我的家在哪里,就在德令哈呀, (啊索啊索马里拉),就德令哈在呀。2、我的家在哪里,就在青海呀, (啊索啊索马里拉),就在德令哈。 3、4、5(略) 二)、在“衬词”处加上形容词+地名 1、我的家在哪里,就在德令哈,美丽的大草原,就在德令哈。 2、我的家在哪里,就在德令哈呀,美丽的大草原,就在德令哈呀。 3、我的家在哪里,就在德令哈呀, 美丽的胡杨林,就在德令哈呀。 (三)、改编歌曲 (X X) (X X) 我的家在哪里(嗨 嗨),就在日喀则呀(嗨 嗨), (XX X) (啊索啊索马里拉),就在日喀则呀(嗨嗨 嗨) 八、为歌曲编排舞蹈动作 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跟老师配合的真默契。现在请同学们用你所学的校园锅庄的动作为歌曲编创舞蹈动作。 设计意图:以比赛的形式编排舞蹈动作,既巩固了歌曲也学会了舞蹈,使学生在玩中去学,学中取乐。九、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收获可真不少,不仅唱会了歌曲,藏舞跳的也不错,最后我们用甜美的歌声,优美的舞姿一起来歌颂我们的第二故乡德令哈。跳起来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小放牛。 2唱歌阿西里西。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冀中民歌小放牛,感受河北民歌的特点。 2在游戏中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班级赛歌会”。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节目和收集有关民歌的资料,从而养成主动学习音乐的习惯。 2通过活动,了解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做到音乐课和地理课的结合。 3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与活动。第三单元 可爱的动物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跳圆舞曲的小猫和大象 教学目标 1在对比听赏,跳圆舞曲的小猫和大象过程中,体验不同的音乐要素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2能够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小猴儿。 2唱歌小黑熊帮忙。 教学目标: 1、能较合拍地模仿动物的动作。 2、用自制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1、挂图、动物头饰等。 2、磁带、录音机。 教学重难点: 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讲述故事:树林里,小白兔要盖新房,可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不 够。于是去找小黑熊帮忙,小黑熊愉快的接受了任务,来忙小白兔,可由于自己的莽撞,大木头压倒了小白兔的新房,小黑熊帮了倒忙。 提问:你听到故事里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初听音乐,熟悉歌曲的旋律。 3、教唱歌曲 采用听唱法教唱,注意歌曲中的重点乐句。 4、节奏训练: 音乐游戏:为动物的叫声找节奏 5、自制小乐器: 让学生用提前准备的物品自制小乐器(易拉罐、黄豆、酒盅、筷子等) 6、创编表演: 分角色创编、分组表演、师生互评。 7 课堂小结第四课时 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初步了解感受日喀则的风土人情、音乐舞蹈风格。 2、技能目标: 通过歌舞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表现欢快热烈的踢踏舞,培养学生喜爱藏族文化和藏族歌舞艺术的兴趣。 通过歌词创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丰富他们的音乐感受。 3、情感目标: 从我的家在日喀则到我的家在苏州,在学生情感的自然迁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集体舞的创编表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用轻快和连贯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2、创编集体舞我的家在日喀则。 教学难点: 歌曲第二部分的七拍长音要唱得饱满、连贯。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磁带、录音机、打击乐器等。 学生:课前搜索有关日喀则的资料,课上自带白绸带、花丝巾等。 教室布置:学生座位排成半圆形。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师生围成圈随老师的口令做跺脚节奏游戏。)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玩过的开火车游戏吗?今天我们再来过把瘾,好吗? 二、音乐游戏开火车,解决歌曲重难点。 首先我们来听听本次音乐列车的鸣笛声是怎样的? 1、鸣笛。 1 3 | 2 - | 2 - | 2 - | 2 X | 听 呀 拉啊 (喊)啊 要求:七拍长音要唱得饱满、连贯。 前倚音和下滑音要表现出来。 方法: 轻声模仿。 唱谱,注意前倚音和下滑音的表现。 用饱满、连贯的声音演唱。 2、车轮滚滚。(上节课老师布置竖笛作业 ) 1 1 2 1 | 6 1 6 5 | 3 5 3 2 | 1 1 | 啊嗦 啊嗦 马里 拉, 啦啦 啦啦 啦 啦 6 1 6 5 | 1 2 6 1 | 6 1 6 5 | 3 5 3 2 | 咔嚓 咔嚓 咔嚓 咔嚓 咔嚓 咔嚓 咔嚓 咔嚓 要求:分辨两乐句的不同,并为之配上相应的衬词。 方法:自选一条,用竖笛预习。 全班分成两组唱一唱。 加上动作两组比一比。 3、游戏开火车。 方法:全班变换力度、速度,表现火车鸣笛出站行驶鸣笛进站的过程。 (“车轮滚滚”配音选择学生相对生疏的一条。) 三、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1、师:火车到站啦,我们下车吧!现在我们来到西藏第二大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日喀则。日喀则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瞧(背景音乐我的家在日喀则) 2、下面由小导游作一句话介绍:(略) 3、老师小结。(小导游介绍得真不错,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日喀则,课后可以上网搜索,老师提供一个网址: 2、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介绍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设计了“小导游”这一环节。 四、载歌载舞,表现歌曲。 导入:日喀则真是个好地方,下面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我的家在日喀则,请大家打开课本 (一)歌曲演唱。 方法:1、打开课本听歌曲范唱录音。(明白歌曲的演唱顺序) 2、教师范唱。(明白歌曲曲式结构。) 3、试着跟老师的琴放慢速度唱歌曲。 4、让学生找出困难之处重点练习。 5、用接口唱、领唱合唱、跟着录音唱一唱、为歌曲加打击乐伴奏等形式唱熟歌曲。 (二)创编歌表演。 方法:1、欣赏:踢踏舞 快乐列车波尔卡,一边欣赏一边模仿。 2、学习踢踏基本步:× ×× | × ×× | 右 右左 左 左右 3、自带的道具(绸带、丝巾)自编歌表演动作。(期间巡回播放我的家在日喀则的范唱录音,同时播放日喀则风土人情图片。) (三)载歌载舞。 方法:听老师讲明要求,师生围成圈边歌边舞。 要求:1、第一部分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踩出×× ×× | × × |节奏。 2、第二部分各自表演创编动作。 3、第三部分手拉手围成圈逆时针踩出×× ×× | × × |节奏。 五、教学拓展,情感延伸。 日喀则是个好地方,而苏州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大家都知道,6月28日第二十八届在苏州召开,近阶段电视节目频频报道着世遗会一系列情况,那一首首糯糯的、嗲嗲的用吴农方言演唱的歌曲真好听。回家后,请同学们挑一首我们比较熟悉的你认为合适的歌曲旋律,填上歌词,创编一首我的家在苏州,作为献给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的礼物。下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作品最棒! 有关世遗会和苏州的概况,同学们可以上网浏览,老师介绍两个网址: 六、宣布下课,师生再见。第五课时 阿西里西教学目标: 1、 学会歌曲阿西里西,并能随歌声做表演 2、 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的音乐作出评价3、 随音乐做动作时能与音乐协调一致 4、 继续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时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语参加各项音乐活动,继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同学们友好相处,相互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具: 录音机、阿西里西音乐伴奏带、投影仪、跟歌曲的相关图片、歌词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1、 听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歌 3、 跟着音乐动起来 二、 新授课 1、 听音乐,看老师表演导入本课 2、 乐曲介绍 这段音乐是我们贵州彝族的一首民歌,它的名字叫阿西里西是彝族小朋友做游戏时唱的歌曲。贵州有许多的少数民族,其中有苗族、布衣族、仡佬族、彝族。彝族人民热情好客,居住在。 3、 老师范唱歌曲(出示歌词) 4、 听师有节奏的读歌词 学生读,师纠正 接龙读 5、 教唱歌曲 步骤:教唱第一、二段-生唱-接龙唱-齐唱 分组唱 同学们评论歌曲的演唱 三、 表演阿西里西 1、 用阿西里西来做游戏 2、 分组汇报、评论 3、 小结第六课时 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仔细聆听、表演、歌唱、图谱等教学活动,正确把握乐曲的基本情绪,想象和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聆听,身体动作学生能感受三拍子的节拍特点。 3、通过两首乐曲的比较,学生能辨别乐曲的速度、情绪的不同。 教学难点与重点: 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及乐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随歌曲请你唱个歌吧律动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表情,(老师做出灿烂的笑容)。我送给你们一个美丽的笑容,我们每一位同学送给老师一个美丽又灿烂的笑脸好吗?好!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吧。(播放请你唱个歌吧,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师:谁能告诉我这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它是几拍子的呢? 生:是三拍子 师:那三拍子我们用一个动作来表示谁会呢? 生:表演三拍子的动作。 二、欣赏教学: 初听跳圆舞曲的小猫(第一遍)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猜一猜她是谁呢?老师有个要求,请你静静的听,如果谁猜出来千万不要说出来,等音乐完了之后告诉大家。 生:初听乐曲,并做抢答。 师:原来这是一只可爱的小猫,你平时观察的小猫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可爱、走路轻轻。 复听乐曲 师:这只小猫叫咪咪,美国有一位作曲家安德森就为小猫咪咪写了这一首曲子跳圆舞曲的小猫。原来,这还不是一只普通的小猫,它是一只会跳圆舞曲的小猫。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遍,当你听到乐曲有变化的时候,你想一想小猫是怎么样来跳圆舞曲的?你又能联想到什么呢? 老师也和小朋友一起来欣赏。 复听乐曲,老师用图谱法诱发学生想象 师:同学们你们在欣赏的时候,老师也和你们一起欣赏了一遍,我还画了一幅美丽的画,你们看:“ ”像什么? 生:像小猫的脚印。 3、感受乐曲 师:通过老师画得图形谱你们觉得乐曲有怎样的情绪变化?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小猫一开始是悠闲的跳舞 师:乐曲在活泼的时候,小猫是怎样来跳舞的?乐曲在抒情的时候小猫是怎样来跳舞的?谁来表演? 生:表演 4、分段欣赏 (1)唱一唱 师:这么优美动听的乐曲是几拍子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乐曲的第一部分/ 生:三拍子 师:好,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谱例)跟着老师的钢琴唱一唱。(要求学生边唱边画旋律线) 生:跟琴哼唱 师:老师给它加上了歌词,我们一起把歌词加进去唱一唱。 生:学生演唱。 (2)动一动 师:小猫在跳舞的时候会印出许多不同样式的脚印,大家看“。”表示什么?知道是怎么印上去的吗? 生:好象掂脚尖 师:好。让我们也来学一学小猫,印一个漂亮的小脚印吧。(提示学生用拍腿、拍肩的方法) (3)听一听 1、教师:请大家注意听,这段音乐你们熟悉吗?和哪段相似? 生:第一部分 师:好 的当你听到与第一段相同的乐曲时就用小猫最有特点的动作象大家示意。 2、听尾声乐曲结束的时候,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谁能来说一说? 生:小猫被主人叫走了。 教师总结:同学们刚才欣赏中,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完全相同的,在音乐中我们用A+B+A来表现,结束部分称为尾声。 师:我们再完整的欣赏一遍第一段时候请你跟着乐曲演唱,第二段时跟着小猫一起印一下小脚印,第三段与第一段相同,边唱边做小猫典型的动作向大家示意。5、拓展、对比欣赏 (1)、师:可爱的小猫的精彩表演引来了邻居家的小狗,这只小狗可顽皮了,请大家一起和老师欣赏一下这段小狗的圆舞曲,我有几个问题1、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这首乐曲的速度与小猫圆舞曲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欣赏 (2)、教师演奏小狗圆舞曲,想一想:这只可爱又活泼的小狗伴随着乐曲的情绪变化,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老师演奏时用表情、语言提示)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两首乐曲,都是关于小动物的,我们以前很学过很多关于动物的歌曲,谁能来说一说?(学生说或演唱) 听跳圆舞曲的小猫出教室。第七课时 水牛角弯弯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准确把握歌曲歌词的含义,从而用自然、柔美、明亮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感。 2、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游戏,使学生掌握附点节奏,熟悉唱准这七个音; 3、通过歌曲学唱,启发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画面,启发学生用自然、柔美、明亮的声音表现歌曲情感。 教学难点: 1、对于附点节奏老水牛角弯弯的掌握, 2、使学生熟悉唱准歌曲中出现的4 5 6 1 2 3 5这七个音 教学准备:头饰,电脑,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小精灵画面,学生用整齐的掌声欢迎 二、音乐游戏(解决歌曲中的节奏与音准难点) 1、导入:小精灵(课件一)小朋友,今天让我们首先来玩一个音乐游戏吧!2、节奏游戏(课件二)2/4小白|兔(跳跳)|耳.朵|长O| 老水|牛(啰啰)|角.弯|弯O| 师:请小朋友们一齐来读一读屏幕上第一句话。 生:略 小精灵:小朋友们说得不错,但你们能按小兔子跳动的节奏来读吗? (师点击小兔) 生:略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你们按刚才的节奏读出老水牛的诗句吗? 生:略 师:读得不错,但是老师觉得速度还快了点,你们想一想老水牛和小兔子谁的动作会快一些,谁的动作会慢一些呢? 生:牛会慢一些 师:让我们一齐来学学老水牛的读法。 生:略 3、听唱单音活动(课件三) 1、导入:小精灵:小朋友你们听听这是谁,也要和小朋友一齐游戏吗? (师点击问号,引出牛叫) 老水牛出现 小精灵:老水牛邀请小朋友们一齐到它家去玩呢!让我们出发吧! 小精灵:水牛的家到了,啊,老水牛有这么多兄弟姐妹呀,让我们一齐来数一数有几头? 生:7头水牛 小精灵:水牛看见小朋友们发生了高低不同的歌声,欢迎你们,你们听4 5 6 1 2 3 5(师点击水牛) 师:让我们和水牛一起唱歌吧! 师点击一头牛,小朋友发一个音,依次把7个音领唱一次。 师:水牛还想考考小朋友的耳朵灵不灵呢?你们把眼睛闭上,仔细听听是哪些水牛唱了歌,并且把它们唱出来! 2 5 b. 2 5 c. 2 6 d. 6 1 e. 6 3 f. 5 4 生:略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你们看水牛约小主人都来了,要和小朋友一起唱歌呢! 师点击,出现小牧童 小精灵:小牧童可爱劳动啦,每天都要带着老水牛去吃草,他每天都在牛背上唱着同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吗?歌曲的名字就叫老水牛角弯弯 三、歌曲教学: 1、(师播放音乐 课件四) 师:歌曲好听吗?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来唱好吗? 2、分句学唱歌曲(课件五) 师边做手势边问:老水牛头上的牛角是什么形状的? 生:弯弯的牛角 (师点击按键,学生学唱第一句) 老水牛(喽喽)角弯弯 师:你们看,小牛头上两个弯弯的牛角围成了一个什么形状? 生:圆 师:对了,两个弯弯(喽喽)一个圆 生:跟读 (师点击按键,学唱第二句) 师:小牧童骑在了水牛背上,他是什么心情呢? 生:略 师:很神气,很高兴,你们听听小牧童是怎么唱的? (师点击按键,学生听第三句) 生:略 师:让我们也来学着唱一唱! 我们骑牛背多神气喽,好像握着方向盘喽! 师总结第一段 师点击按键,学生唱第一段歌曲 学唱第二段 师:你们别看小牧童天天骑在牛背上,他也有着很远大的理想。我们来听听小牧童的理想是什么? (师点击按键,学生听第二段) 生:略 师:小牧童把宽宽的牛背比做了飞船。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宇航员,真棒!让我们来唱一唱第二段吧! 学生练习(课件六) 学生随歌单和伴奏音乐完整唱谱 歌曲分析 突出角弯弯,背宽宽的唱法,模仿小牧童神气的神态来演唱。 学生表演唱 播放课件七,学生再次观音,并设计表演动作。 b.请几名学生上台分别表演几个动作。 c.全体学生随乐表演唱。 四、总结 小精灵:小牧童的理想是长大当一名宇航员,小朋友,你的理想是什么呢?你也能将歌词放到歌曲中来唱一唱吗? 生:略 小精灵:小朋友们都有着许多不同的理想。那让我们从小就好好的学习本领吧!小朋友们,再见! 第八课时 拾豆豆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拾豆豆的旋律。 二、认识附点八分音符,并掌握它的写法和在歌曲中的正确时值。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准确把握歌曲歌词的含义,从而用自然、柔美、明亮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感。 2、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游戏,使学生掌握附点节奏,熟悉唱准这七个音; 3、通过歌曲学唱,启发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画面,启发学生用自然、柔美、明亮的声音表现歌曲情感。 教学难点: 1、对于附点节奏的掌握, 2、使学生熟悉唱准歌曲中出现的4 5 6 1 2 3 5这七个音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课型:新授课 一、读谱知识: 附点八分音符: 5· 时值:在5的时值上再加上5的时值的一半(即一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时值之和就是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 用下图表示: 5· = 5 + 5 (5 5 ) 二、训练(一): 1将课本上的这几个音中,你听到的两个音用线连起来。 5 1 6 2 7 3 · · · 1 4 2 5 3 6 2将这几个音按高低顺序排列起来。 三、学习拾豆豆的旋律: 1师范唱一遍; 2听一遍歌曲伴奏录音; 3领唱一几遍; 4学生齐唱一遍,师指正。 四、作业: 回去后,作一下训练(一)的加强训练,唱一唱这几组音。 唱熟歌曲拾豆豆的旋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前八分附点,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二、学习歌曲拾豆豆。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训练(二): 打一下下面的节奏,注意打准前八分附点,后十六的时值。 2/4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二、学习歌曲拾豆豆: 1简介歌曲:(略) 2学生自己对照旋律学习。 3领唱两遍; 4提示:注意唱好歌中的下滑音。 三、作业: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拾豆豆。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