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西师大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pdf
-
资源ID:85967472
资源大小:302.0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六年级西师大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pdf
1/7 六年级西师大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班级:_ 姓名:_ 时间:_ 1.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所宝以百数 _ 尾搐入两股间 _ 2请给第题句子划节奏,并翻译第题句子。牛 斗 力 在 角,尾 搐 入 两 股 间。_ 处士笑而然之。_ 3下列句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常以自随 C.(牧童)拊掌大笑 D.(古语道理)不可改也 4文章最后引用“古语”,意在阐明什么道理?_ 2.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著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岁寒三友)(材料二)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1结合材料一,可以知道“古人称岁寒三友,即_、_、_也”。在霜雪之时,此三者没有枯落,是因为“_,_”(填写原文语句)。2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二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理解最准确的是()A.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落的。B.天气冷了,就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凋落。C.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落的。3.小古文阅读。_ 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一则与他贺喜。正在欢饮 2/7 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什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尫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本文选自西游记,选入时有改动)1此段选自西游记里的哪个故事?请在文中横线上写上题目。2读一读横线的句子,理解句意后加合适的标点。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句:“未入流”:_“见责”:_ 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孙悟空被封的官名是_,他原本以为_,但听了众仙的话后才知道_,得知真相后,孙悟空觉得_。5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孙悟空的个性特点是()A.桀骜不驯 B.活泼乐观 C.忠心耿耿 D.嫉恶如仇 4.文言文阅读。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之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日:“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选自左传(注释)子罕:人名。或:有人。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宝:指珍贵的东西。敢:表敬辞。尔:你。若以与我:如果把它给我。人:各人。(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1)子罕弗受 弗:_ 3/7(2)故敢献 故:_(3)若以与我 若:_(4)皆丧宝也 丧:_ 2把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文。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_ 3你觉得子罕是一个_。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东游 东:东方 问其故 故:缘故,原因 B.我以日始出时 以:认为 始:始于 C.去人近 去:距离 孔子不能决 决:判断,判定 D.孰为汝多知乎 孰:谁 知:知识 2按要求改写句子。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改写成间接引用句:_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改写成直接引用句:_ 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孰 为 汝 多 知 乎?4对文章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A.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汤里一样,这不是因为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的原因吗?B.太阳刚出来时凄凄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开水一样烫,这不是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吗?C.太阳刚出来时凄凄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因为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的原因吗?D.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吗?5读了这篇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任选角度谈谈你的体会或感悟。_ 4/7 6.阅读理解。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选自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注释:往:施人恩惠 非礼:不合礼 来:施恩惠于自己 安:安定 危:倾危 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礼尚往来_ 往而不来_ 来而不往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_ 3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_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滥芋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ln)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使人:叫人。必:总是。处士:没有做过官的人。请:要求。廪食:公家供给粮食。以:跟别人相同。好:喜欢。1联系注释与上下文解释句子。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_ 廪食以数百人。_ 宣王死,湣王立。_ 2南郭先生逃跑的原因是_。8.阅读理解。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讴:唱歌穷:尽,完 遂:于是 辞:告辞 弗止:没有劝阻 郊衢(q):城外大道旁 抚节:打着拍节 遏:阻止 谢:道歉 反:通“返”,返回。1给加点的“于”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薛谭学讴于秦青。(_)(2)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_)5/7 A往,去,向 B在 C表示比较,相当于“比”D于是 2文中表现秦青高超歌唱技艺的语句是:_(找出原句)3从“薛谭乃谢求反。”可以看出薛谭是一个_的人。4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一下这个故事,并说说你看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或启示?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伯牙鼓琴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伯牙善鼓琴 善:_ (2)善哉善哉乎鼓琴 善哉:_(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_ 志:_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汤汤乎若流水 译文:_ (2)巍巍乎若太山 译文:_(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译文:_ 3画出这个句子的朗读节奏。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狐假虎威 战国策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长:做的首领。信:诚实。走:逃跑。然:正确。畏:害怕。1“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求”的意思是()A.要求 B.请求 C.寻找 2下面句子中“之”代指的分别是什么?请选择序号填空。它们,代百兽。它,代老虎。它,代狐狸。(1)虎求百兽而食之(_)(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_)6/7 3对“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B.看看百兽见我不离开吗?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4下面的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虎不知/兽畏/而走也 B.虎不/知兽/畏/而走也 5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中“假”的意思是_。想想,这个成语的本意是_。常用来比喻_。11.古文阅读。晏子之御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 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注释(本文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御:车夫。间:缝隙。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策驷马_ 甚自得也 _ 其妻请去_ 夫自抑损_ 晏子怪而问之_晏子荐以为大夫 _ 御以实对_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晏子是齐国的国相,文中表现他是一个志得意满的人。(_)“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句中的“窥”音 ku,意思是缝隙。(_)车夫在听了妻子的话后,仍无所改变。(_)车夫之妻埋怨丈夫给身高不足六尺的晏子赶车太丢人。(_)文中“大夫”为春秋战国时的官名,并非现在的医生。(_)3翻译下面的句子。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译文:_ 既而归,其妻请去。译文:_ 4本文记叙了晏子车夫的转变过程,表现了车夫的_品质,从侧面烘托晏子的_和_的高尚品格。5你认为谁最值得你学习?请说明理由。_ 12.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7/7 1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_ 2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 13.课内阅读。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伯牙鼓琴_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 伯牙破琴绝弦_ 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3翻译下列句子。(1)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_(2)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_ 14.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所宝”的意思是_,“锦囊玉轴”的意思是_。2用“_”画出体现杜处士很喜欢戴嵩牛这幅画的句子。3牧童拊掌大笑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 4读了短文,你从中学到了怎样的道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