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钢琴奏鸣曲》的形态学分析.pdf
巴托克钢琴奏鸣曲的形态学分析 第 4 期 2009 年 12 月 星海音乐学院 JournalofXinghaiConservatoryofMusic No.4 Dec.2009 巴托克钢琴奏鸣曲的形态学分析 纪欢格(星海音乐学院2007 级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 510006)摘要在巴托克的钢琴奏呜曲中,和声多以古老民歌的自然音调式为基础,将非韵律节 奏作为钢琴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用敲击性的打击乐音响来拓展钢琴的表现力,通过吸收民间音 乐的旋律动机,节奏,调式以及变奏手法创作出全新的,富有民族气息的音乐.关键词巴托克调式;钢琴奏鸣曲;多调性(式);音簇;不规则节奏 中图分类号J61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7389(2009)04010607 钢琴奏呜曲是巴托克唯一的钢琴奏呜曲,也是他篇幅最长的独奏曲.这部作品作于 1926 年,正处 于巴托克创作风格最为成熟的时期.本文试图通过对曲式结构,旋律特征,调性(式),和声,复调 5 个方面 的探讨,阐述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创作特色.一,曲式结构 巴托克的曲式体现出古典主义倾向追求完美的形式,音乐结构保持对比,均衡,常将古典变奏曲 式,回旋曲式,奏呜曲式和带有很多变化的三部曲式进一步融合展开,自由,合理地运用在他的作品中.其 曲式结构有三大特点:其一,调性布局上,在吸收古典主义的调性基础上有新的突破,总体上遵循首尾呼应 的套曲原则,采取调性回归的手法,但大量运用多调性,调性安排与古典时期有所不同,调性变化也更复 杂;其二,结构上,仍然紧扣传统的古典曲式结构,比较规整,前后呼应,但又不乏新意,素材的展开与回顾 都相当集中;其三,旋律上,巴托克对动机素材的运用可谓相当集中,其展开也非常充分,在运用不协和及 各种现代技法时,仍能保持住旋律的可听性,既带有浓厚的匈牙利民问音乐的色彩,又具有现代感.钢琴奏呜曲带有套曲构思,由三个乐章组成,前一乐章的主题动机变化出现在后面的乐章里,各乐 章都有不同的音乐性格,作曲技法特点和曲式结构:第一乐章在充分体现三部性结构原则的基础上,运用 非传统的调性关系来反映其独特的语言个性.再现部遵循古典原则,但整体的调性安排与古典主义有所 区别表现在多调性的引进和副部戏剧性张力的缩减.第二乐章近似单三部曲式,带展开性中段,速度 缓慢,多调性和多调式的布局贯穿全曲,造成听觉上的复调性刺激j.第三乐章犹如一幅民问风俗画,采用复七部回旋曲式,结合回旋曲与变奏曲.叠部每次出现都含有变奏的色彩.插部较多,尽管它们之间 的织体素材不一样,但第三插部却不忘将前两个插部进行综合与回顾,素材的运用高度集中.从调性关系 上看,它在第一乐章的下属调上进来,结束时又回到第一乐章的主调E 调上,具有调性回拢性质.二,旋律特征 1.三音动机 三音动机在第一乐章中,是旋律主题与和声的主要发展因素,也是展开部的主要发展素材,巴托克不 断将其原形,逆行,倒影,变型穿梭在各个声部中.乐章一开始就出现了带重复的三音动机 G 一一 B,在音程关系上右手 G 一 AB是大二度加上一 个小二度,左手 GAB 是小二度加上一个大二度.它们都在厂的力度上以附点节奏型在低音区齐奏,音乐充满了无穷的紧张度和强烈的推动力,表现出自然,原始,粗犷的民族特性 106 例 1.第一乐章 ll6 小节 Allegromoderato,J=120.126 13 小节最后一拍起,出现了纵横两条三音动机的线条结合.从横向上看,乐章开始的三音动机在这 里向上小六度移位;而14小节第一拍的三音动机B,C,D也通过纵向结合,形成音簇式的持续音.2.级进进行 旋律性强的音乐多半与级进音阶有很大关系.巴托克在使用调式音阶时,除了某些连接段采取和弦 式的跳进外,大量使用级进手法,特别是在旋律性很强的片段中(见例 2).例 2.第二乐章 714 小节.乒一 jFrII.j.刍.i.-三,-三,.9 Il 厂厂广一 i;=一一一一 J 107 这个乐句呈现了 4 个层次的音阶式级进进行,右手高声部与中声部颇有不完全模仿复调的味道,旋律 呈现了 B 弗里几亚调式音阶的片段,左手内声部为长线条的辅助音进行.而 13l4小节的低声部为 C 利 底亚调式音阶前四个音的级进进行,这个级进音阶颇有全音阶的色彩.3.同音反复 巴托克在这部作品里,每个乐章均安排有不同的发展素材.其中同音反复就是三个乐章的主要发展 素材,起到贯穿和衔接整部作品的功能,但各自在音乐里的作用却有所区别:(1)在第一乐章里,同音反复 主要作为持续音来使用,摹拟鼓点节奏,既承担了旋律的一部分,又是连接打击乐织体音型的黏合剂.起 到烘托背景的作用.如例 1 第一乐章 7l3 小节所示,右手为连续和非连续两种持续音形态交替出现,在 八度音程持续音内部还夹着大二度音程持续音,与左手起铺垫作用的连续单音形态持续音相互映衬.(2)在第二乐章里,同音反复是旋律的组成部分,也是旋律的发展动机.(3)在第三乐章里,同音反复主要作为 节奏音型来使用,而构成同音反复的和弦或音簇的结构多以二度,四度,五度,八度叠置为主,其中不乏增 音程;三度在使用时,经常叠置二度音程,构成巴托克式的极音和弦.同音反复作为节奏音型时,其节奏律 动和力度的各种变化,音簇本身音的数量不同,以及和弦具体排列方式的不同,对音乐的节奏感及不同情 绪的渲染都起到重要作用.三,调式,调性 巴托克的音乐语言是建立在民间音乐基础上的有调性音乐,尽管也自由地支配十二音体系中的每一 个音,但他反对无调性学派的观点,并在和卢结构不协和性的处理,乐曲结构的组织上以继承传统为原则.他曾说过:无调性的农民音乐,我认为是不可思议的.在他的调式体系里,五声调式占有突出的地位,而自然音调性,七声调式,特性调式和人工音阶也被广泛应用.巴托克把传统的调式体系在横向和纵向上 进行扩展,时常将大小调或其它调式综合起来运用,形成多调性,既吸收了本民族的音乐风格,又自如地与 20 世纪作陷技法相融合,独树一帜.1.多调式与多调性 多调式是巴托克创作思维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其特点是在同一主音的调性上,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 或不同类的调式音列叠置在一起进行综合交替.多调式和声思维的根深蒂固,奠定了巴托克调式半音体 系的基础.例 3.第一乐章 4446 小节 Piano>此例和弦 A,c,E 与和弦 A,C,E 两个省略五音的和弦就构成了同主音不同调式的叠置,这种 C 与 C 的小二度双重三音构成了尖锐的持续增一度音响,具有调式的重叠意义.同时为避免这种持续的多重半 音进行在钢琴上的单调感,采取拉开音区的办法由右手上方声部 c 与左手处在低声区的内声部 C 形成转位后的增八度,并在音程内部填人大六度音程,使得和声层次更加的丰富.这种调式重叠不仅与传 统的同名大小调联系在一起,还与东欧民间音乐有着直接的联系在东欧民间器乐曲中可以发现大小 三度同时应用的情况.多调性是巴托克音乐中常见处理方式,其特点是每一调性层次都具有各自明确的旋律性调性或和声 性调性,旋律大都为自然音调式音阶,和声大都为三度或五度等容易产生调性的程,其结合运用在:108(1)不同主音,相同调式 例 4.第一乐章的 216219 小节>_:F?=tr.一.b 叩-一.p 广-1mp 二;,I I I I_ 一#1rr 上例运用了Bla调式旋律与Fla调式和声的结合,主旋律分别在c1a,la调式中模仿,由此 构成了多重调式的叠置.在叠置层中由于下行小二度模仿带来的三重小二度的结合,正与这首奏呜曲所 具有的高度不协和性相一致.(2)不同主音,不同调式 例 5.第三乐章 127136 小节 P 此例是一个双调性的乐段:左手 C 大调,右手是B 大调,左右手两个声部各自在不同的调性上,其中 右手从F大调转到B大调上,左手一直在c大调上,双手的声部相差大二度,具有双重调性的意义.有时倒影也会造成多调式或多调性的感觉,构成半音化多调性复调结构.这种手法是巴托克获取独 特音响常用的手法之一.例 6.第一乐章的 5760 小节 此例高声部与低声部两个和弦线条刚好呈倒影关系,以G和A之间为中t2,轴上下对称展开,形成作 反向进行的声部层所构成的多调性,再加上低音 B 持续音出现,形成三重调性:上方 C,中层 E,低音 B.2.巴托克式音阶 这部作品在调式的横向综合中,常出现由同主音五声调式综合而产生的独特的巴托克式音阶.这 种音阶的特点是:在自然七声音阶基础上增加 Fa 和 Si 音,这在匈牙利民歌中非常多见.巴托克运用综 合手法,在旋律上构成多调式结构,使传统的民间结构单一调式以及民问自然形态的综合调式得到极大的 融合与扩展,给作品带来独特,新颖的音调.109 钢琴奏鸣曲 第一乐章一进来就是明显的巴托克音阶:E,F,G,A,B,C,D,E,以 E为中心 音,将利底亚调式和混合利底亚调式相结合,这里的特性音 A(级)和D(级)每次都与它们的本位 音 A 与 D 同时出现,形成增八度的尖锐音响效果.(见例 1)第二乐章的巴托克音阶表达方式比较含蓄,中声部与高声部有些比较明显的旋律线条里都只呈现了 C大调特征,但从特征音出现时的纵向线条上看,它同时还伴随有与级,形成以C 为中心音的巴托 克音阶:C,D,E,F,G,A,B,C.(见例 2)第三乐章一进来便是巴托克音阶,特性音IV与本位音同时存在的以A为中心的巴托克音阶 A B 一 C 一 DE 一 FGA.VII 音每次出现都以 G(VII 级)的形式.在匈牙利民歌中,经常出现同 一 级的半音变化,它们通常不是紧接着出现,而是在民歌的前部与后部分别出现.在以五声性旋律结构为 特点的匈牙利民歌,VII 比 VII 更有韵味,更适合五声调式,所以巴托克将其作为创作的基础.在第三乐 章的巴托克音阶里,仅出现 VII,取代 VII 的地位.例 7.第三乐章 18 小节 Allegromolto.:170 LU 一 p.orH一LLlJ 彳卜,一;-0P-Op h 卜,h 3.全音阶 巴托克喜欢汲取其它流派作曲家的音乐语言,尤其对印象派的音乐情有独钟,他对德彪西的印象派技 法的借鉴,丰富了他的调式调性.他在使用全音阶时只作片段式展开,以保持风格的独立与完整.例 8.第二乐章1314 小节 此例为四声部连接片段,上方三个声部为和弦连接,而在左手低声部出现了一条全音阶旋律片 段:FEDC,与上方三个和弦作插空交替.巴托克在使用全音阶旋律的同时,也 将之纵向化构成 全音阶和弦.这类和弦的使用为作品带来了不同的调性色彩.四,和声 巴托克的和声语言简洁,丰富而独特,其音阶类型的多样化决定了和声色彩的多样化,是东欧民间音 乐与 20 世纪西欧作曲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由于将大,小调式以调性复合的方式进行立体化对置,出现了 以主音为轴的大,小调和弦,产生对称叠置的和弦结构,使小二度尖锐音响可以在强拍上出现.后来他又 在这一原则上进一步扩大,以大,小二度或三全音作为音程结构的基础,运用各种排列方式,形成独特的 110 巴托克和声和弦结构形式.这种和弦结构有二度叠置,三度叠置,四五度叠置,七度叠置,直至音簇,巴托克的和声体系将不协和 音完全解放.在突破大小调体系的束缚后,他大胆采用各种音程结构和弦,在丰富和弦色彩感的同时增强 和声动力感;同时他又利用极端不协和和弦的音响刺激,使之与协和和弦产生强烈对比,在这种对比中形 成另类的和声张力.巴托克对和声的认识是源于旋律风格自身的特征,同时也建立在民族音乐调式特色 的基础之上.他曾说过:我的和声在任何地方都适合我所使用的旋律特点,并且不取决于这些旋律是否 来源于民歌或我个人的创作.lJ 1.巴托克和弦 巴托克和弦是以三度为基础的和弦结构形式,表现为在同一调性主音上建立的和弦(三和弦或七和 弦)中,同时带有大,小三度两个不同的三音,其中大三度三音来自大调性调式,而小三度三音来自小调性 调式,是同主音不同调式纵向叠置的结果.l4j(见例 5)2.不协和和弦 巴托克和声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自由地使用不协和和弦音簇,包括极不协和的音丛和完全由 二度组成的和音音串.不协和和弦的数量,音程结合,音区,排列方式以及音色,力度等方面在结合过程中 有着各种不同的作用,其构成的和声不仅影响了音响的明暗,张弛的变化,还决定了由于其和声本质的不 同所体现的作品形式的完美与否.不协和和弦在此可分为混合二度叠置,大二度叠置,小二度叠置.(1)混合二度叠置 第三乐章大部分为大二度叠置的音簇,许多有小二度的音簇也是与其它音程相叠加,如小二度叠置大 二度,小二度叠置大三度,小二度,大二度与小三度叠置等,形成混合二度叠置.(2)大二度叠置 例 9.第三乐章 8491 小节 一一,一 rlr,nf P_._-?_kk0_kk cresc kkkkkkk 上例右手部分出现了大二度的密集排列,形成了一种特别的音群.这样的大二度音簇持续了 8 小节,音的数量由4 个扩展到 7 个,音区从小字组到小字四组,排列方式也从开放到密集.在这 8 个小节中就有 6 个力度记号,它们足厂一一 I 厂一 mfcresc.一 ff,配合每组音簇不同的音数量,表达了不同的情绪.(3)小二度叠置 例 10.第三乐章 209212 小节 上例左手由四音音串 F,G.bG,hA 构成小二度叠置的音簇,从第 3 小节起,小二度叠置音簇由相距小 九度的两个大二度音程组成.3.附加音和弦 附加音和弦依附于和弦音,所构成的大,小二度不起动能作用,只给基本结构修饰音响,增加紧张度,通常所带的附加音数量不多.大二度附加音比较温和,小二度附加音有其特殊的效果.例 l1.第二乐章 18】9 小节 tJ;/f,.b,:J 一 J 此例仔细分析,会发现每个分解和弦形态上均有几处附加音:第 2 小节的第一个和弦旋律音 A 与和弦 C,bB,bE 组成附加音和弦形态,其中和弦里 B 音为 A 音和 C 音的附加音;第七拍上的另一个和弦里也有 几处附加音和弦形态,旋律音 G 与和弦音 F,bA 组成另外两组附加音,大二度和小二度的附加音关系同时 存在,为优柔的音乐增添了内在的紧张度.五,复调 巴托克在这部作品的复调写作中,运用了多调性的手法,使声部间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性,突出了横 向的线条.巴托克常运用的复调技法主要有两种:(1)倒影.主题进来时围绕一条明显的音轴作上下对称性的展开,这就是倒影,分为有轴音倒影和无 轴音倒影.调式主音与轴音的关系,前者为旋律的调中心,后者为整体结构的逻辑中心,两者可以统一,也 可不统一.(2)卡农.巴托克在钢琴奏呜曲的复调写作中,运用了多调性严格模仿复调卡农的手法.他在 模仿对位的写作中,超越了传统的方式,从调性,调式,音值,线条运行方向中均有所突破.第一乐章的 217218 小节出现了三音动机以增八度关系进行三声部模仿复调,音区次序从高到低.这种三声部模仿 复调的手法同样运用在 222224 小节,与之前的声部进人次序刚好相反,从低到高.(谱例略)钢琴奏鸣曲渗透着浓厚的民族主义精神,展示了巴托克对民间音乐材料精湛的组织能力,鲜明地表 达了他的音乐创作主旨.他在吸收印象主义的环绕音型,大二,小七度音响及四,五度和弦叠置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风格和新音响,使得这部作品思想深刻,情感真挚,风格独特并富有创新精神.巴托克对主题 材料,结构,节奏及乐器色彩的选择上都渗透着匈牙利本土元素,而这些均归功于他对匈牙利古老民间音 乐的研究.通过解读这部作品,可以让我们了解巴托克钢琴作品的创作特色:音乐语言是简洁的,织体是 精美的,节奏是活跃的,艺术生命力是顽强的!参考文献:1(苏)A?阿列克谢耶夫.巴托克的钢琴艺术(上)J.谌国璋(译).西安音乐学院,1989,(1):6.2(转引)许勇三(主编).论巴托克的音乐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4.3伊?马尔蒂诺夫.巴托克和现代音乐J.罗秉康(译).天津音乐学院,2006,(2):1122.4陈世宾.论巴托克多调式和声中的和弦结构形式j.音乐研究,1985,(1):91107.责任编辑:彭莉佳 l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