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课例《莫高窟》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pdf
-
资源ID:85968335
资源大小:388.7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莫高窟》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pdf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莫高窟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语文 教学课例名称 莫高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状物散文,属于说明文体,课文生动地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颂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析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特色;难点是;对不同时期莫高窟佛教艺术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佛教的相关知识,及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敦煌艺术由石窟建筑、彩塑、壁画共同组成的艺术宝库;敦煌彩塑和壁画艺术是人类四大文明交汇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对石窟艺术几个时期彩塑及壁画的特点有所了解;对佛教传入我国及四大洞窟艺术概况有初步的认识。2、过程与方法:然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敦煌莫高窟彩塑与壁画艺术的伟大成就,了解藏经的发现与敦煌文物的散失 过程,汲取历史教训,体会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学生的优势:五年级的学生有学习说明文体的经验,这篇课文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描写细致。在介绍彩塑和壁画是都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学生能很快找到中心句,理解文章内容并不难。学生的不足:实践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虽然学生对莫高窟本身很感兴趣,但它毕竟是千年前的产物,绵延几个朝代,历经风雨,每个时期的风格迥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遥远。这除了给莫高窟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学生对于他的理解和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学生学情的分析,我的教学思考如下:采用课件拉近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莫高窟似乎一下子处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从这些彩塑、壁画的身上我们到底能看到什么?藏经洞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引发他们的多元理解,从艺术、人民、历史等多维度地去看待如今的莫高窟,也去看等待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教学过程 1 情景激趣,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走进甘肃西北莫高窟。(出示视频)师:莫高窟是什么意思?你能根据自己的资料收集来讲一讲吗?生:出示自我收集资料并讲述。在沙漠高处开出的石窟。没有比它更高的洞窟了。师:板书漠高窟 生:迟疑,发现问题。“漠”字不对。师:很不错,你的观察能力老师很欣赏。莫高窟,本名“漠高窟”,意思就是修在沙漠高处的石窟。因为“漠”与“莫”同音,“莫高”意为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所以就被命为“莫高窟”。修改板书。这也是老师搜集资料之后才知道的哦!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莫高窟在哪里?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从那几方面介绍了莫高窟?生:尝试回答。师:出示思维导图。你能根据老师所写的这几个词相对应的段落吗?你能大声读一读这几个词,并想一想这几个词和文章全篇有什么关系呢?生:寻找,朗读,思考。回答:每一段的总结。师:谁能比老师更厉害,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呢?生:尝试总结概括。3 对比品读领悟奥妙 第一自然段:师: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师:出示几个词:敦煌西北三危山鸣沙山断崖绝壁。你能利用这几个词说清楚莫高窟的位置吗?生:尝试组织词语,说明位置。师:指导。并朗读。对比二三自然段: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并说出作者在第二段和第三段分表向我们介绍了 生:彩塑和壁画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分别概述彩塑和壁画的特点吗?生:寻找,说出(老师肯定),朗读第二段和第三段的第一句话。师:两段的结构是相似的。都在第一句话给出彩塑和壁画的特点。还有什么结构相似的地方呢?生:都有“有有还有”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 的。”师:小组合作。研究一下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多次回答。用很少的语言表述很多内容。师:很棒!这样的写作看起来很简洁。但是所要表述的内容却很丰富。师:还有吗?你感觉这样写,在读的时候有什么特别之处吗?生:很有节奏,很有韵律感。读的时候很顺畅 师:很好。这叫排比。这就是排比的妙处。我们来读一读。生:指明朗读。小组朗读。师范读指导,出示 PPT。师:排比的美不仅仅在于字数相当,词性相当的对称美,即韵律和节奏,还在于看似整齐的结构里所富含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句子的意思变得丰富多彩,使文章彰显活力。请同学们从书本插图来仔细领略排比句中的引人入胜的变化。生:在白板中寻找菩萨,力士,天王的图片,感受词语表达的神韵。寻找壁画的丰富内容。师:“飞天”是天上的乐神。他们的姿态你能再读一次吗?生:点名读,读出排比句中的变化,从语调,表情上感受变化。集体朗读。师:你能通过想象,自己写一组排比句,描写一下“飞天吗?”生:想象说话。师:两个自然段还有一个共同点。一种由面到点的写法。第二段里先整体写“有有有”,这是面,再具体写一尊卧佛,这是点。你能从第三段里找出这样的写法吗?生:尝试寻找,回答。“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有有”,然后具体写:“飞天”。师:而在段落的整体布局上,两个自然段也是一样的。生:都是用总分总的方式来写的。师:出示段落的最后一句。“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4 第四自然段 师:一起读一读第四段的内容。你从中知道了的什么?生:藏经洞描述以及它的历史事件。师:这样的历史事件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出示 PPT,展示被掠夺。生:愤怒,悲伤,庆幸,难过 配乐齐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片段。5 总结全文 师:一起读一读最后一段,感受一下莫高窟这个艺术瑰宝 生:朗读。师:文章最后作总结,点出莫高窟的地位。课例研究综述 视频设置情景,带着孩子走进课文。板书的故意出错让孩子对莫高窟的来历和特点产生好奇,不仅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敢于质疑的精神,还加深学生对莫高窟的了解“佛地盛景”。当然教师的“才知道”的引导,给学生学习启示,鼓励学生多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写景记叙文的阅读方式,教师在一开始引导孩子进行学习,即总分总,整体介绍,典型景点详述,再回归整体。以读为本的教学方式,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自我概括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朗读中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找准信息。以朗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听懂位置的能力。培养学生朗读的语感。从结构上体会文章的布局,感受写景记叙文谋篇之工整奥妙。理解语言的句式,感受句式运用的魅力,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很多内容,学会用“有有有”的句式来进行描述。用朗读的方式感受排比手法的妙处,感受几个词语所塑造的人物特点,感受彩塑,壁画之所以作为瑰宝的原因,感受艺术的神韵。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以 PPT 配合,引导学生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排比的韵律美。结合图片寻找排比句所富含的变化和美感。利用想象会所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的基本语文素养,学以致用利用排比句进行表达。学习从面到点,从整体到具体的写法。用游人的感受来对段落进行总结,写出景点的美。利用被掠夺的 PPT 和课文内容展示被掠夺场面,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国富民强,发展自己的坚定决心。朗读,感受文章结构,感受莫高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