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人教新课标.pdf
-
资源ID:85975625
资源大小:177.4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人教新课标.pdf
光影间跳动的精灵皮影艺术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建议 1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体会皮影艺术的特点。2.通过学习,用线描的表现手法画一幅具有皮影人物造型特点的作品。3.增强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皮影相关道具、素描纸、彩铅、勾线笔等。学生:卡纸、水彩笔或彩铅。重点难点 重点:皮影的相关知识及人物造型特点。难点:如何用线描的表现手法画一幅具有皮影人物造型特点的作品。一、教材分析 光影间跳动的精灵皮影艺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体会皮影艺术的特点,能利用皮影人物造型的特征,采用线描的表现手法画一幅人物画,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热情及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二、教学思路 通过设置疑问,将学生带进皮影戏的情境中,感受皮影艺术的美感。然后通过观察、讨论等形式,引出我们要研究的问题:皮影人物造型的特征?进而研究各地区皮影,进一步感受剪影的魅力。最后用线描的表现手法绘制皮影人物造型。课堂结束,由教师总结并宣扬我们国家丰富的民间艺术,提倡学生继承并创新,使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三、教学建议(一)引导阶段“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 1800 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 2100 年;是纯粹民间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 2150 年。这就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皮影戏”现在,请同学们跟随老师走进光影间跳动的精灵皮影艺术。(板书课题)(二)发展阶段 1介绍皮影概念 皮影戏是中国戏剧形式之一,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展示相关皮影图片)2皮影的功能 巫术功能 教化功能 娱乐功能 审美功能 3.中国皮影的制作过程 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4分析皮影人物造型特征 课件展示陕西(中国西北地区的代表)皮影人物和唐山(中国东北地区)皮影人物 了解其他地域皮影造型生、旦、净、丑(三)创作阶段 用线描的表现手法画一幅具有皮影人物造型特征的作品。(要求:注意设计时人物造型的特点,线条细致而不繁琐,简洁而不空洞,以及线条的刚柔、粗细、疏密变化。)(四)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评选出最美造型奖、最美线条奖、最美色彩奖等。(五)课堂小结 教育学生热爱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面对正在失传的传统技艺,我们应该弘扬、保护和传承这些民间文化艺术。四、评价建议 1.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感受皮影艺术的特点。2.能掌握皮影人物的造型特点。五、教研建议 通过了解和学习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六、参考资料 知识窗:皮影戏的由来 关于皮影戏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相传汉武帝时,一方士为解皇帝思念爱妃李夫人亡故之愁,取海底神石,刻成李夫人模样,置于轻纱缦中,灯光下宛如李夫人重现,皮影由此而生。皮影戏的历史 皮影艺术堪称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先秦,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皮影戏的分类 由于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的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河北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陇东皮影等风格各异的地方皮影。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异彩纷呈的众多流派,有沔阳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凌源皮影戏等。中国皮影戏的制作过程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八道工序,手工雕刻 3000 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