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狼牙山五壮士【教案】.pdf
-
资源ID:85975756
资源大小:561.09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狼牙山五壮士【教案】.pdf
6 狼牙山五壮士【课前解析】关注文本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敌人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诱敌上山,痛歼敌人,最后壮烈地跳下悬崖的故事,表现了这五位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关注背景 本单元选取的课文均为革命题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将学生带入战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进犯中国领土。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入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1945 年,日本侵华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抗战期间,无数次残酷的战斗让中华儿女铭记于心。关注读写之间的联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狼牙山五壮士中,既有对五壮士群体形象的描写,也有对每个人的细致刻画。关注插图 课文插图是当代画家詹建俊的油画作品,描绘的是五壮士在寡不敌众的形势下,据险抵抗,直至弹尽援绝,毅然砸枪跳崖的英勇场面。这幅画把人物和太行山连为一体,具有纪念碑式的效果。画中五位壮士的姿势威武雄壮,表情严峻果敢,与课文的文字描述相互交融,让人感受到壮士们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教学目标】1.会写“寇、副”等 15 个字,会写“日寇、奋战”等 20 个词语。2.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3.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教学重点】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 1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2.初步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3.厘清文章脉络,并重点学习“接受任务”和“痛击敌人”部分。【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情境导入,介绍狼牙山(出示课件 3)狼牙山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南,北临易水。海拔 1105 米,上有大联陀、小鬼脸、阎王鼻子、天梯、棋盘陀五个山峰。形势险要,状如狼牙,故名狼牙山。1941 年抗日战争时,八路军五壮士同日本侵略者在此英勇战斗。主峰棋盘陀上建有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五位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3.板书课题:狼牙山五壮士,学生齐读课题。二、介绍背景(出示课件 4)1941 年,日本侵略者对华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包围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及当地群众,军区命令一分区一团七连担任掩护军区和群众转移的任务,七连经过顽强抵抗,转移了日本侵略者的注意。七连最后留下六班掩护,为了争取主力和群众撤退的时间,这个班将日本侵略者主力引向狼牙山主峰棋盘陀,与四面包围的日本侵略者进行激战。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 5)(1)教师提出要求:快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出五位壮士的名字。(2)学生快速读课文,勾画相关内容。(3)学生回答: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2.学习字词(1)(出示课件 6)出示词语:日寇 奋战 险要 悬崖 攀登 山涧 崎岖 雹子 屹立 抡胳膊 晋察冀 手榴弹 绷着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惊天动地 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相互注意纠正字音。(2)(出示课件 7)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出示课件 8)重点指导“寇”字的书写:这个字包括三个部件,注意下半部分“元”字包住的小部件不要写错,部件上面的横左边不要出头。(出示课件 9)重点指导“贯”字的书写:上半部分的部件,里面是一竖,书写时不要写成上下两点。书写时要注意上半部分的笔顺。四、再读课文,厘清结构,归纳主要内容 1.厘清结构(1)(出示课件 10)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用概括小标题的方式梳理文章的层次。(2)学生默读课文,尝试用小标题梳理文章的层次。(3)(出示课件 11)学生交流汇报:接受任务(第1 自然段)痛击敌人(第 2自然段)引上绝路(第 3 自然段)顶峰歼敌(第 4、5 自然段)英勇跳崖(第69 自然段)教师板书: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2.归纳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12)(1)教师提出要求:请根据小标题的提示,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根据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预设:本文主要描写了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接受了掩护连队主力及群众的撤退转移的任务,在完成拖住敌人的任务后,为了不让敌人追上部队,将敌人引上绝路继续顶峰歼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小标题概括内容,厘清文章脉络,培养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五、学习“接受任务”部分,了解背景 1.(出示课件 13)朗读第 1 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2.学生朗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3.汇报交流 预设:通过“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这句话,可以知道敌我力量悬殊。4.(出示课件 14)让学生了解晋察冀根据地和游击战争。(1)晋察冀根据地 晋察冀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地处同蒲路以东,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多伦、宁城、锦州一线以南,东临渤海,以山西东北部和河北的冀中、冀东为主。区内除冀中大平原外,大多是山岳地带。(2)游击战争 游击战争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设计意图:课文中的故事离学生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增加补充资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内容。)六、学习“痛击敌人”部分,关注人物描写及点面结合的写法 1.关注人物描写(1)(出示课件 15)教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默读第 2 自然段,用“”画出具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句子。圈一圈句子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2)学生默读第 2 自然段,圈画相关内容,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 16)预设 1:在“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句话中,“指挥战斗、狠狠地打、大吼一声、抡一个圈、瞄准敌人射击”是动作描写。预设 2:在这句话中“沉着、满腔怒火、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是神态描写。预设 3:这些描写表现了五位战士对敌人的痛恨和完成任务的决心。2.关注“点面结合”的写法(1)了解“点面结合”的含义(出示课件 17)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句话属于点的描写。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这句话属于面的描写。教师总结:这种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叫作“点面结合”。(2)了解“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出示课件 18)教师提出问题:课文第 2 自然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预设:这样写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个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形象。(设计意图:“点面结合”的写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文中既有对群体形象的勾勒,又有对个体动作、神态的刻画,让学生体会到点面结合的写法有层次感和画面感。)七、课堂演练(出示课件 19、20)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2.继续深入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出示课件 22)教师提出问题:本文第 2 自然段运用了哪种写法?运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运用这种写法既有整体感又凸显人物特点。(出示课件 23)教师组织学生齐读第 2 自然段,再次感受五位战士的英勇善战。二、深入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 1.(1)(出示课件 24)教师提出自主学习要求:默读第 39 自然段,找到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的地方。(2)学生默读第 39 自然段,圈画相关内容,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 25)教师提出问题:哪些语句属于“点”的描写?预设 1:第 3 自然段中“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预设 2:第 4 自然段中“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预设 3:第 5 自然段中“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预设 4:第 6 自然段中“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教师提出问题:哪些语句属于“面”的描写?预设 1:第 4 自然段中“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顶峰,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预设 2:第 6 自然段中“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主力部队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预设 3:第 6 自然段中“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预设 4:第 7 自然段“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预设 5:第 8 自然段“中国共产党万岁”。2.(出示课件 26)第 2 自然段和第 39 自然段对“点”的描写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预设 1:相同之处是都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预设 2:对五个战士逐个进行了描写,是罗列多个点;对马宝玉的描写更具体,这是一点一面交织。3.(1)(出示课件 27)教师提出自主学习要求:默读第 39 自然段具体描写班长马宝玉的句子,圈画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关键词,批注自己的体会。(2)学生默读第 39 自然段,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3)探究交流(出示课件 28)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预设:“斩钉截铁”和“走”体现了班长马宝玉的坚决果断和毫不犹豫。(出示课件 29)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预设:“抢前一步、夺过、猛地举起、砸”体现了班长马宝玉身手敏捷、有勇有谋。(出示课件 30)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预设:“拔出、拧开”和“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体现了马宝玉的果敢勇毅和对敌人强烈的仇恨。(出示课件 31)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预设:“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体现了马宝玉的自豪和欣慰,“纵身跳下”体现了他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精神。4.朗读指导(出示课件 32)齐读第 39 自然段,在朗读时要注意:在坚定、果敢的语气中带着对敌人的痛恨,显示出五壮士的英勇无畏。5.(出示课件 33)默读“英勇跳崖”部分,思考该部分运用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出示课件 34)预设:有点有面,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突出了五位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三、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出示课件 35)教师播放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视频片段,学生观看视频感受五位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出示课件 36)教师出示教材图片,并提出问题: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群怎样的战士。预设:这是一群视死如归、不畏牺牲的战士。教师板书:视死如归 不畏牺牲(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五位壮士宁死不屈、英勇跳崖的壮烈,从而对五位壮士的光辉形象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出示课件 37)教师提出问题:为何前三个自然段对五位英雄的称呼是“战士”而从第4 自然段起对五位英雄的称呼改为了“壮士”?预设:课文前三个自然段,马宝玉等人是在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他们本可以撤退,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吸引到棋盘陀上,可歌可泣,悲壮感人,所以称为“壮士”。(出示课件 38)教师提出要求:让我们带着对五壮士的崇敬和颂扬之情,说出并记住五位壮士的名字。学生回答: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四、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 40)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主要描写了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连队主力及群众的撤退转移,在完成拖住敌人的任务后,将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棋盘陀继续痛击敌人,最后壮烈跳崖,英勇牺牲。课文表现了五位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41)中华民族的优秀男儿 共产党员马宝玉、葛振林,壮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当着一步一步爬上来的日本侵略者的面,砸碎枪支,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毅然跳下了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光荣牺牲。葛振林、宋学义挂在悬崖的树上身负重伤,被老百姓救出,侥幸生存。五、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 42)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 43)(1)摘抄描写五壮士英雄气概的语句。(2)搜集革命英雄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学效果 1.重视字词教学。根据学生学情,我依然不敢放松字词教学,但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对于学生自己容易出错的字音、字形和词语意思讲解即可。2.厘清文章的结构。教学让学生归纳文章各部分的内容(1)接受任务;(2)痛击敌人;(3)引上绝路;(4)顶峰歼敌;(5)英勇跳崖。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内容,又可以教给学生布局谋篇的方法。3.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在以上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碰撞。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几方面总结如下:这节课我做到了四“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有机会“问”;让学生能经常“议”;让学生能自由“讲”。如我制作“英勇跳崖”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后,提问:“大家看了这幅图想说点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触图生情,纷纷举起了手。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特别没在老师意料之中的一幕催人泪下。一个男生(中队长)站起来领读一段肺腑之言。然后,又让全体队员举起右手向五位壮士敬队礼!此时,全班同学哭了,听课的老师流泪了,我也不由自主地举起右手含着泪融入孩子们一员,此时,连手都不知道放下。这样既表达了心声,又张扬了学生个性,又激发了师生情感。三、不足之处 有感情的朗读还不够到位。由于课文比较长,课堂分析理解占用时间较多,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得还不够。今后要加强朗读训练。四、改进措施 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在之前成功的基础上,增加阅读的形式,多进行小组读、互读、男女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增加阅读指导,使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