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滇剧艺术的现状问题分析.pdf
曲靖滇剧艺术的现状问题分析 金奉【摘 要】滇剧是云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而曲靖滇剧又是云南滇剧发展的最早策源地之一,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史,经过老一辈滇剧艺术家的不懈努力,滇剧艺术也曾在全国艺术领域里有过令人瞩目的辉煌历史,但是随着电影、电视、网络、移动互联等信息媒介的迅速发展,对滇剧的冲击也是巨大的,现在仍然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面临着发展与传承的困境.因此,通过对曲靖滇剧的历史回顾、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展望,提出了具体的保护与发展对策及建议,以期待滇剧这古老的艺术剧种得以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期刊名称】曲靖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7)005【总页数】3 页(P119-121)【关键词】曲靖滇剧;现状问题;分析【作 者】金奉【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正文语种】中 文【中图分类】J825 曲靖滇剧是云南滇剧发展的最早策源地之一,曲靖滇剧追根溯源应是现在的昆明市宜良县,(当时宜良县还属曲靖地区辖地,1984 年划归昆明市)据曲靖地区戏曲志记载,清末民初,宜良县就有陈维纯组建的滇剧班子,主要演折子戏,也演出一些根据地方民间故事改编的条纲戏。由于演出活动较频繁,就在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滇剧艺人1。1953 年,宜良成立了“协兴滇剧社”,把一些分散在民间的滇剧艺人吸收入社。1955 年,宜良的滇剧班子合并于曲靖地区滇剧团,在宜良成立了曲靖地区滇剧团一队。21959 年,宜良在滇剧一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宜良县滇剧团,云南省著名滇剧演员彭国珍、竹八音、小八音、戚少斌及琴师殷质泰等都曾是该团早期的骨干3。曲靖是云南滇剧发展的重要地区,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电影、电视、网络、移动互联等信息媒介等形成了多元的娱乐环境,给滇剧的戏剧舞台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曲靖的滇剧发展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和发展的困境。希望人们能够关注滇剧保护以及如何传承发展 未来。一、记忆中的辉煌历史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云南滇剧最繁荣的时期,形成了昆明、曲靖、玉溪的“金三角”格局。滇剧艺术曾在全国艺术领域里有过令人瞩目的辉煌历史,曲靖滇剧团人员兴旺,演出活动频繁,剧团长年坚持上三下乡、走村串寨,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民间有“不唱花灯不算过年”、“不看滇戏不过瘾”的传统4。曲靖滇剧可谓是一个杂合体,概括了曲靖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共同特征。很多演职人员,创作、演出了大量的贴近生活实际,贴近百姓人家、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文化的权益,在基层群众中树立党和政府的形象,体现党和政府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曲靖排演的滇剧爨碑残梦获文化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5;大唐公主2012 年获文化部颁发的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奖,2013 年参加第三届少数民族戏剧汇演获“金孔雀”奖,滇族女奴获文化部奖励,无根树获中国戏剧家协会颁发的优秀剧目奖。二、现实中的危机和挑战 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全省各地逐渐进行专业院团的文化体制改革,曲靖市就只保留了曲靖市滇剧花灯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和宣威花灯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陆良滇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3 个国有的公益性院团。在市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曲靖市滇剧、花灯剧进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云南滇剧院也于2008 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令人欣喜的后面,喜中有忧,因为在目前的艺术发展的大趋势中,这些传统的戏剧文化没有具体的保护和传承发展规划,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受现代文化冲击,观众流失严重 受众是文化艺术得以存在的前提,一个戏剧种类一旦失去了观众,就可能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逐渐被人们所遗忘。6舞台艺术为观众而存在,观众的多少决定了一个剧种的兴衰。当今社会,随着电影、电视、网络、移动互联等信息媒介的迅速发展,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尽观天下事,无形中给滇剧这些传统舞台剧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观众整体呈现数量减少,结构老龄化的趋势等因素,使得滇剧这古老的艺术进一步陷入困境。(二)专业队伍结构出现断层,人才培养过程艰辛漫长 断层是滇剧面临的一个问题,由于滇剧历史原因,专业院团撤销合并后,使整个行业的专业队伍萎缩,保留下来的一些正值舞台表演成熟时期的演员,因“25 年工龄提前退休”,造成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7曲靖这样的地州城市由于人员配备无法满足一台精品剧目所需的基本条件,逐渐散失了创作大型精品剧目的编排能力。另一方面暴露出人才队伍的质量令人堪忧状,首先是高水平专业人才稀缺,而且还呈现出人才队伍结构老化、戏剧人才严重存在断层问题。例如,陆良这样的县级剧团已经 10 年没有扩充过专业人员了,曲靖非遗展演中心和宣威非遗展演中心虽然近年来都有进人计划,但由于待遇差等方面的原因,始终招不到具有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加之滇剧人才的传承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培养一个合格演员至少需要 10 年的时间,可以这样说 10 年可以出一个状元,但并不一定能出一个戏剧演员。(三)经费投入不足,设备严重老化 曲靖滇剧团体虽然已经转为国有公益性全额事业单位,由于财政支付在职在编员工工资,虽然给院团生存带来一些改变,但就目前的经费投入只能保“饭碗”,而核定人员的数量根本无法满足滇剧大型剧目排演需要,不得不另请一些零时演员。由于盈利渠道闭塞,根本无法支付临时演员的工资,导致人难找,留不住等局面。设备老化也是困扰市县一级剧团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1)服装道具老化,难以满足演出需要;(2)乐队乐器陈旧,乐器年代久远,音色变质;(3)灯光音响设备落后,无法与现代舞台技术相结合;(4)缺少必备的演出运输车辆,单位每年都要花很大一部分专项经费来解决演职人员和演出物资的运输问题。三、未来传承的发展建议(一)提高认识是基础 首先应提高认识,做好规划,树立对滇剧保护的自觉意识。作为曲靖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曲靖滇剧艺术不仅反映了云南的文化发展历史,也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审美情趣。对滇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将云南滇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云南的实际,按照滇剧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艺术特征,制定符合其艺术发展的项目保护规划,明确 责任主体,落实措施,加强宣传引导,使全社会形成对滇剧保护的自觉意识。人们应树立自觉保护传承好滇剧艺术的意识,只有树立良好的保护意识,才能有效地保护好云南人民几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二)完善激励机制是保障 只有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鼓励推动艺术创新。曲靖滇剧要在保持地方戏曲艺术本体和特性的前提下,了解观众的审美需求,更多地关注年轻一代的需求趋向,积极探索创新,融入时代特征,增强戏曲的吸引力。把滇剧保护传承发展纳入重要历史日程,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鼓励和引导戏剧专业人员深入生活,打造一批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并能真实真实反映老百姓生活的艺术精品,这样才可能赢得群众的喜爱和欢迎。为了体现对大力发展滇剧艺术的支持和促进,应加强鼓励和激励机制,加大对滇剧传承人的评审认定,激发他们创作和保护热情,大力鼓励和支持以老带新,拜师学艺人才成长的推行。让滇剧艺术表演者能够充分找到自己的价值存在意义,对优秀工作者要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有利于戏剧创作和发展的良好氛围,使滇剧艺术能够永葆生机与活力。(三)经费保障是支柱 保护传统戏剧的延续和发展,应设立专项资金,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据调研了解到,省政府每年为省滇剧院投入 500 万元的专项保护资金。由此可见,省政府为云南滇剧保护传承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建议市县级的城市也可资借鉴,设立滇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为推动滇剧的保护传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四)人才培养是关键 滇剧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人才培养问题是最迫切而突出的重大问题。人才是剧团发展的动力,人才匮乏成为滇剧艺术向前发展的最大阻力。8应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强化人才支撑,妥善解决滇剧事业后继有人的问题。一是要保障人才队伍的数量,通过增编或增资的办法满足人才队伍的规模要求。二是提升人才队伍质量。各级文化主管部门需要呵护、使用好现有人才,通过培训交流等学习方式,提高在职专业人员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三是实行定向培养的灵活进人机制。(五)加大宣传是媒介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滇剧,要把滇剧作为乡土教育的一部分,开设地方戏剧欣赏课,在电视台开设地方戏曲栏目,推广普及地方戏剧知识。同时,实施戏剧进校园工程,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走出去就是主动出击,请音乐学院的学生来看滇剧,送剧到校园,给孩子们看,同时还要适时地普及一些滇剧知识,藉以培养学生的欣尝能力。艺术的熏陶和培养是需要土壤的,年轻人不是不愿意看,而是没有机会看。此外,还可以组织剧团到社区、到农村、到工矿演出,在满足人们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元化精神需求的同时,将滇剧艺术广为传播。【相关文献】1 2 348 武国林.新时期云南传统滇剧的传承路径分析 J.残花(下),2016(5):139.5 67李红波.论艺术人才对滇剧发展的影响 J.艺海,2014(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