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教案.pdf

    • 资源ID:85986979       资源大小:297.5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教案.pdf

    1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 第一节 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 一、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2、要求学生掌握美苏争霸的主要特点及美苏外交的基本战略,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一套对外基本战略,在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的美苏争霸中,既有缓和又有剑拔弩张的时刻。第二,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的时期。第三,在8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二、教学时数及课时安排:2 学时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及其原因是重点。50至80年代的世界,是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时期。这一阶段,在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美苏争霸的局面。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提出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进入60年代,两大阵营内部已经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由美苏两极世界的“雅尔塔体系”,进而演变为美苏争霸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造成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本章的核心就是美苏争霸在不同阶段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整体性强,环环相扣,不可割裂,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一内容,有助于对50至80年代的世界形成正确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难点: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是难点。进入60年代,两大阵营内部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美苏,从欧洲冷战对峙进而演变为全球冷战争霸。所以,六七十年代是美苏争霸的 2 政治格局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美苏关系更加复杂化了。学生对美苏双方战略调整的原因,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表现,既明争暗斗又妥协缓和的基本态势的实质不易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共同分析,解决难点问题。五、教学要点:了解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的美苏关系,70年代的美苏关系以及80年代的美苏关系。一、5060年代美苏之间的美苏关系 1、时间: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 2、特点:有紧张也有缓和,优势在美国。3、表现:缓和:对奥和约,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和苏联承认联邦德国。紧张:“柏林墙”的修建和古巴导弹危机。(1)对奥地利和约缔结 奥地利在二战期间追随德国,站在法西斯阵营一边,对盟国作战。二战结束后,美、苏、英、法四大国占领了奥地利。1955年10月26日,奥地利国民议会通过了关于奥地利作为永久中立国的联邦宪法,这一法律与国家条约一起构成了奥地利外交政策框架的法律基础。四大国对奥地利签订合约,条约规定,占领国从奥地利撤出军队,恢复奥地利的领土与主权完整。条约还明确了奥地利法西斯组织的非法性,并限制奥地利发展军事力量。该条约结束了四国对奥的军事占领及管制,消除了一个紧张源,有助于缓和欧洲的紧张局势。(2)戴维营会谈 1959年9 月15日至27日,赫鲁晓夫前往美国访问。在访美期间,赫鲁晓夫先到各地参观,然后在艾森豪威尔陪同下前往马里兰州的总统疗养地戴维营,与艾森豪威尔进行了两天会谈。会谈中双方就美苏关系、德国和柏林问题交换了意见,谁也不愿作出实质性让步。不过,会谈公报宣布双方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3 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并宣布艾森豪威尔总统应邀于1960年春正式访苏。戴维营会谈是战后美苏领导人的首次高级会晤,并就某些问题找到了共同点,有益于两国和东西关系的缓和;使得作为首脑外交的方式被两国领导人所接受;赫鲁晓夫是第一位访问美国的最高领导人,他的美国之行虽未产生什么实际成果,但他认为这本身就给人以苏美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事务的印象。(3)苏联承认联邦德国 第二个事例是苏联承认联邦德国,1955年苏联和联邦德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苏联承认联邦德国是面对现实的一种选择,它改善了苏联在国际上的形象,壮大了苏联“和平攻势”的声势;同时,也使西方难以回避民主德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事实。(4)第二次柏林危机 1949 年 9-10 月,东西德分别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柏林驻有英法军,在政治经济上与联邦德国关系密切。西方国家利用西柏林特殊的地理位置,不断地对民主德国和东欧国家进行渗透。西柏林成为东西冷战的“前哨城”。1958 年末,赫鲁晓夫提出要把西柏林变成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限定西方三国在6 个月内撤军。艾森豪威尔毫不退让,形势一度紧张,出现新的“柏林危机”。赫鲁晓夫于1961年6 月重新就柏林问题发布强硬声明,1961年月华沙条约组织各国声明:如西方不愿签订对德和约,华约各国决定单方面与民主德国签订和约,把西方赶出西柏林。东德人通过西柏林逃往西德,8 月13日,民主德国部队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并沿边界拉起了170公里的铁丝网,筑起了高3.6米的水泥墙,这就是“柏林墙”。美国提出强烈抗议。双方都加紧备战活动,进行军事演习。但避免直接的军事冲突。同时双方都在寻求外交途径缓解紧张局势。1961年10月28日赫鲁晓夫宣称如果西方国家准备解决德国问题,苏联将不再坚持要在12月31日前缔结和约,撤销了6 个月的期限,从而 4 结束了这次持续三年多的柏林危机。这次柏林危机的始作俑者是苏联,它试图迫使美、英、法退出柏林,而美英法则固守阵地,决不退让。但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美苏都心照不宣,坚持了如下原则:通过对话和沟通寻求和解的方式,避免冲突失去控制而引发战争。(5)古巴导弹危机 长期以来,古巴是美国控制拉美各国的重要基地,1959年1 月,古巴革命动摇了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1961年4 月,美国策划武装入侵古巴,惨遭失败(吉隆滩事件或称猪湾事件)。苏联趁机向古巴扩展势力,企图建立同美国抗衡的前哨阵地,1962年7 月后,苏联向古巴偷运导弹,开始了核赌博。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总统发表电视演说,宣布美国将对古巴实行封锁。美国军队对驶入古巴的装有导弹的苏联船只进行拦截,同时,世界各地的美国军队进入戒备状态,甚至携带核武器的轰炸机也振翼升空待命。由于美国的恐吓,10月24日苏联在古巴的船只开始全部返回。10月26日赫鲁晓夫致函肯尼迪,表示愿意在联合国监督下,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其条件是美国撤销对古巴海面的封锁和不入侵古巴。当年11月 下旬,所谓古巴导弹危机事件即告结束。这场危机也暴露出苏联在战略核武器和常规力量(尤其是远洋海军)方面与美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在随后的几年里,苏联大大加强了战略武器的研制和发展,并大幅度提高了其海军的作战能力。到60年代末,苏联基本上取得了对美国的核均势,建立了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的海军力量。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苏联的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因此苏联还不足以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真正的撼动,因此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希望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同时又有一些有挑战性的举措对外扩张,这一阶段美国凭借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的优势占据战略优势,典型例 5 子就是迫使苏联撤走了在古巴的导弹。二、6070年代的美苏关系 1、时间: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 2、特点:苏进攻,美防守。3、表现:苏:在欧洲“缓和”政策;在亚洲进行扩张活动,出兵阿富汗(1979)。美:从越南撤军,中美关系正常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的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略超美国,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小。美国经济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增长趋于缓慢;又因侵越战争受挫,加上日本和西欧的竞争,美国的实力不断下降。凭借军事实力,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苏联在亚洲和非洲进行了一系列扩张活动,特别是1979年对阿富汗实行军事占领,直接威胁海湾地区和印度洋地区。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于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1969年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为了调整对外战略,尼克松在亚洲采取了两大步骤:一是1973年签署关于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从越南南方撤走侵越美军;二是开始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尼克松1971年派遣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实现了亲自访华的既定目标。在此基础上,1979年初,中美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三、80年代的美苏关系 1、时间: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 2、特点:美强硬苏收缩 3、表现:美:立足于打局部战争,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苏:裁减军备,从阿富汗撤军,中苏关系正常化,放松对东欧的 6 控制。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以后,对苏采取强硬态度。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战役的局部战争,以此作为排挤苏联势力的主要手段。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苏从数量竞争转为质量和技术竞争。鉴于 70 年代苏联已经在战略核武器的数量方面赶上美国,美国打算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为此,里根于 1983年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80 年代中期起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以摆脱力不从心的军备竞赛。同时,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采取了从阿富汗撤军、同中国改善关系等措施,并放弃 70 年代扩张所获得的势力范围。更为重要的是,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等地区的控制,并最终退出这些地区。探究:制约美苏争霸而引起战争的因素有哪些?1、双方饱和的核威胁,制约了各自的战争决心。(核战争条件下,没有失败者也没有胜利者,只能同归于尽。)2、国内人民反战运动高涨。3、实力决定态度,弱者先妥协,强者自我克制。

    注意事项

    本文(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教案.pdf)为本站会员(g****s)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