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pdf

    • 资源ID:85990578       资源大小:722.6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pdf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2001级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一、说明(一)课程性质 专业限选课(二)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社会主义性质、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调整维护双方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和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的重要性;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改革对我国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保证作用,从而更加自觉地学习和研究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提高学生遵守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自觉性和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三)教学内容 劳动法总论、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就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劳动争议的处理和劳动法律责任等。(四)教学时数 54 学时(五)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二、本文 绪 言 教学要点:1、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2、劳动法学的研究范围。3、学习劳动法学的意义和方法。教学时数:1 学时 教学内容:一、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 劳动法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劳动法学以劳动法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当前要着重探讨劳动法对我国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机制、最佳法律形式,为促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法制提供理论依据。二、劳动法学的学习方法 1、从我国国情出发。2、加强调查研究。3、历史分析的方法。4、与国际劳动法学进行比较研究和借鉴。三、学习劳动法学的意义 考核要求:(一)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 2 识记 (1)劳动法学的研究对象。(2)劳动法学研究的范围。领会 劳动法学与劳动法的关系。(二)学习劳动法的意义和方法。领会 (1)劳动法学的学习方法。(2)劳动法学的意义。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教学要点:1、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2、我国劳动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3、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4、劳动法的本质和作用。5、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教学时数:5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2 学时)一、劳动法的概念。西方国家的学者有不同的说法。旧中国法学界对劳动法的解释。我国当前劳动法学界对劳动法的定义,即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的含义。劳动关系的特征。劳动关系的种类。劳动关系是劳动法调整的基本的、主要的对象。三、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劳动力管理方面的关系。劳动力配置服务方面的关系。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工会活动方面的关系。监督劳动法律执行方面的关系。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第二节 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1 学时)一、劳动法的地位 劳动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我国劳动法,既不是民法的一部分,也不从属于经济法,更不是行政法的内容,而是同刑法、民法、诉讼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处于同等的法律地位。它是我国整个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劳动法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劳动法有自己特有的基本原则。劳动法有自己完整的独立体系。司法实践中劳动法早巳被确认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劳动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并非始于我国,也并非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是如此,劳动法是从 19 世纪初开始,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并经过工人阶级的长期斗争,而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二、劳动法的作用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社会安定是一个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第三节 劳动法的形式、体系与内容(2 学时)一、劳动法的形式 劳动法的具体表现形式,按其规范的效力层次与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七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国际劳工公约、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解释。二、劳动法的体系和适用范围 劳动法的体系的总体框架。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三、劳动法的基本内容 促进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制度。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与卫生。特殊劳动保护。特殊劳动保护的对象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职业技能开发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监察制度。法律责任。考核要求:(一)我国劳动法的概念 识记 (1)狭义上的劳动法。(2)广义上的劳动法。3 (二)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识记 (1)劳动关系。(2)劳动关系的特征。(3)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某些其他关系。领会 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某些其他关系之间的关系。应用 举 1 2 个关于劳务关系、出版关系的实例与劳动关系对比,以加深对劳动关系的理解和运用。(三)劳动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领会 通过劳动法与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区别的学习,加深对劳动法法律地位的认识。(四)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识记 (1)我国劳动法的空间适甩范围。(2)我国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3)我国劳动法的时间适用范围。领会 我国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意义。应用 举出劳动法适用范围的实例各 1 2 个,以加强应用能力。(五)我国劳动法的本质和作用 识记 (1)我国劳动法的本质。(2)我国劳动法的作用。领会 (1)我国劳动法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2)我国劳动法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六)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识记 我国劳动法的七项基本原则。领会 我国劳动法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方针的关系。应用 运用劳动法基本原则,分析、处理若干劳动纠纷或案件,加强对劳动法基本原则指导性的认识。参考书目:1、史尚宽著,劳动法原论,正大印书馆,1977年重刊。2、道格拉斯L 莱斯利著,劳动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第 1 版。第二章 劳动法律关系 教学要点:1、劳动法律关系的涵义和特点。2、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3、劳动法律事实的涵义、种类。4、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劳动法律事实。教学时数:4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概述(2 学时)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涵义和特点 法律关系,是指当事人依据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 系。法律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社会关系都是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不同点。劳动关系的特点。系。法律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社会关系都是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不同点。劳动关系的特点。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 按照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划分。按照劳动者人数划分。按照劳动者职业划分。按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划分。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1 学时)一、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依照劳动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构成劳动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在我国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所应具有的特征,即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必须由劳动者本人实现。某 4 些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二、劳动法律关系内容 劳动法律关系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和对应性。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的劳动者享有的权利有和义务。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的用人单位享有的权利有和义务。三、劳动法律关系客体 劳动法律关系客体,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在我国,劳动法律关系个体只能是劳动者的劳动行为.第三节 劳动法律事实(1 学时)一、劳动法律事实的涵义和种类 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行为。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劳动法律行为、劳动行政管理行为、劳动仲裁行为、劳动司法行为。事件。二、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劳动法律事实 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都是通过劳动法律事实引起的。劳动法律事实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则是劳动法律事实引起的结果。劳动法律规范是产生、变更、终止劳动法律关系的前提,劳动法律事实是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和条件。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事实,只能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合法行为。变更、消灭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事实,一般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行为,但有时则是违法行为或事件。考核要求:(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涵义和特点 识记 (1)涵义。(2)特点。领会 (1)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与联系。(2)劳动法律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二)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 识记 (1)主体。(2)内容。(3)客体。应用 劳动法律关系三要素的理论分析几个劳动法律关系实例。(三)劳动法律事实 识记 (1)涵义。(2)行为。(3)事件。领会 对于产生和变更、消灭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有什么不同要求。参考书目:1、郭婕主编,劳动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 1 版。2、冯彦君著,劳动法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 1 版。第三章 劳动就业 教学要点:1、劳动就业的涵义。2、我国劳动就业的指导方针、原则和劳动就业的途径。3、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概念、特征和管理体制。4、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教学时数:3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劳动就业概述(2 学时)一、劳动就业的涵义 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某种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职业。它的特点是:(一)劳动者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包括法定劳动年龄内能够参加劳动的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二)劳动者必须从事法律允许的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某种社会职业;(三)劳动者所从事的社会职业必须是有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能够用以维持劳动者本人及其赡养一定的家庭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劳动就业的实质是劳动力与生产资 5 料相结合。只有生产资料提供的工作岗位能够基本吸纳社会劳动力,才能实现充分就业。二、劳动就业方针 劳动就业方针,是指党和国家制定的指导劳动就业工作的总原则。不同时期,劳动就业方针不同。目前实行的是“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现状及解决途径。三、劳动就业原则 国家促进就业原则。平等就业原则。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相互选择原则。劳动者竞争就业原则。照顾特殊群体人员就业原则。禁止未成年人就业原则。四、劳动就业途径 发展生产,节制生育。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就业渠道。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吸纳失业人员和富余人员就业。扩大劳务输出是拓宽就业的又一渠道。办好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扩大就业安置。发展职业培训事业,提高后备劳动力素质。采取多种办法,分流企业富余人员。大力发展乡村企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二节劳动就业服务企业(1 学时)一、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是承担安置城镇失业人员任务,由国家和社会扶持,进行生产经营自救的股份合作制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它的特征:它是以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就业为主的经济组织;它是由国家和社会扶持兴办的经济组织;它是劳动者生产经营自救的经济组织;它是具有法人资格的股份合作制集体经济组织。第三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1 学时)劳动行政部门实行归口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实行行业系统管理。主办或者扶持单位实行帮助指导。考核要求:(一)劳动就业概述 识记 (1)概念。(2)劳动就业方针。(3)劳动就业原则。领会 劳动就业法律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识记 职业介绍机构。领会 从职业介绍机构的职责看它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参考书目:1、劳动部劳动力管理和就业司编,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就业,中国劳动就业出版社,1993年第 1 版。2、揭益寿、邓曾荫著,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经营管理,中国劳动就业出版社,1993年第 1 版。第四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教学要点:1、劳动合同的涵义、特征、作用。2、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和程序。3、劳动合同的种类、内容和形式。4、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及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5、集体协商的涵义和意义;集体代表;集体协商。6、集体合同的涵义、产生和发展。7、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争议处理。教学时数: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劳动合同(3 学时)一、劳动合同的涵义、特征和作用 劳动合同的涵义。劳动合同的特征。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劳动会同内容具有劳动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劳动合同客体具有单一性、劳动合同具有诺成、有偿、双务合同的特征、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劳动合同的作用。6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和程序。劳动合同的订立,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建立劳动关系,依法就双方的权利义务协商一致,设立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行为。合法的原则。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要约、承诺。劳动合同的种类、内容和形式。劳动合同的效力。劳动合同鉴证。三、劳动合同的履行 劳动合同履行的涵义。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劳动合同的履行行为。四、劳动合同的变更 劳动合同变更的涵义。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劳动合同变更的程序。五、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解除的涵义。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六、劳动合同的终止 劳动合同终止的涵义。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第二节 集体协商(1 学时)一、集体协商的涵义和意义 集体协商的涵义。集体协商的两种形式。集体协商的特点。集体协商的意义。二、集体协商的代表 集体协商代表的产生、任期。三、集体协商 集体协商应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平等、合作的原则。集体协商的内容、时间、地点应由双方共同商定。集体协商前,双方应就协商的内容各自准备提纲或要点。协议未达成一致意见,或者出现事先未预料的问题时,经双方同意,可以暂时中止协商。协商中止期限最长不超过 60 天。具体中止期限及下次协商的具体时间、地点、内容由双方共同商定。第三节集体合同(2 学时)一、集体合同的概念 集体合同,亦称集体协议。它是工会代表职工与所在企业通过协商谈判,就集体劳动条件、生活条件等事项达成的书面协议。集体合同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它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二、集体合同的法律特征 集体合同与劳动法律范畴内的其它合同,如劳动合同、集体劳动合同、双保合同等,均属于劳动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但集体合同与其它合同,特别是劳动合同相比,其所具有的独特的法律特征。三、集体合同的产生与发展 集体合同起源于资本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为争取自由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四、集体合同的作用 集体合同是确保职工劳动条件与劳动待遇的必要手段。集体合同是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与公平的有效措施。集体合同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集体合同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五、集体合同的内容与订立程序 集体合同的内容。集体合同的订立程序。六、集体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与终止 集体合同的履行。集体合同的变更与解除。集体合同的终止。考核要求:(一)劳动合同的涵义、特征和作用 识记 (1)涵义。(2)特征。(3)作用。领会 劳动合同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二)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和程序 识记 (1)劳动合同的订立。(2)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3)要约。(4)承诺。领会 要约和承诺须具备哪些条件才有法律约束力?7 (三)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识识 (1)法定内容。(2)商定内容。应用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拟定一份劳动合同。(四)劳动合同的效力 识记 (1)劳动合同的成立。(2)劳动合同的生效。(3)无效的劳动合同。领会 哪些劳动合同属于无效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的后果。应用 举一无效劳动合同的实例并进行分析。(五)劳动合同履行的涵义和原则 识记 (1)劳动合同履行的涵义。(2)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领会 劳动合同履行行为有哪几种情况?(六)劳动合同的变更 识记 (1)劳动合同变更的涵义。(2)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应用 举出劳动合同变更的实例并进行分析。(七)劳动合同的解除 识记 (1)劳动合同解除的涵义。(2)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3)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 合同的条件。领会 (1)在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2)哪些情况下,劳动合同自行解除?(3)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应用 举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实例并进行分析。(八)劳动合同的终止 识记 (1)劳动合同终止的涵义。(2)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九)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识记 (1)违反劳动合同责任的涵义。(2)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应承担的责任。(3)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应承担的责任。领会 劳动法关于违反劳动合同责任规定的实践意义。(十)集体协商的涵义及意义 识记 (1)集体协商的涵义。(2)集体协商的特点。领会 集体协商的意义。(十一)集体合同的涵义和内容 识记 (1)集体合同的涵义。(2)集体合同的内容。领会 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有什么区别?(十二)集体合同争议处理 领会 如何处理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参考书目:1、胡小勇著,劳动合同与员工保障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 1 版。2、杨炳芝、吴思著,中国全员劳动合同制总揽,今日中国出版社,1993年第 1 版。3、郭婕主编,劳动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 1 版。第五章 工 资 教学要点:1、工资的涵义、工资调整的原则、工资总量的宏观调控。2、最低工资制度及几种主要的工资制度。3、工资形式、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及工资的保障。教学时数:4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工资概述(1 学时)一、工资的概念及其实质 工资的概念。工资的实质。二、工资分配原则 8 工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原则。宏观调控原则。宏观调控原则的目的。三、我国工资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的工资制度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建国初期工资制度初建阶段、第一次资改革阶段、第二次工资改革阶段、第三次工资改革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制度。第二节 工资总量的宏观调控(0.5学时)一、工资总量宏观调控的含义和必要性 工资总量宏观调控的涵义。工资总量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二、工资总额的构成 在实践中,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一般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与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六个方面组成。不应列入工资总额范围的收入。三、对工资总额的宏观管理与监督 对工资总量的宏观管理与监督,是严格掌握工资总额组成与非工资总额组成的界限。第三节 最低工资制度(0.5学时)一、最低工资概述 (1)最低工资的涵义及其特点。最低工资与标准工资和基本生活费之间的关系。二、最低工资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最低工资立法,是劳动者与雇主长期斗争的结果。最低工资立法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现代的最低工资立法的目的。我国最低工资的立法的发展过程及成果。三、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 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最低工资标准的构成。最低工资的确定程序。最低工资的适用范围。最低工资的计算与支付。第四节 几种主要的工资制度 一、津贴制度 津贴的性质及其作用。津贴制度的基本内容。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加班加点工资、休假期间工资、停发工资、履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期间的工资、学习和培训期间工资。第五节 工资形式(0.5学时)第六节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0.5学时)第七节 工资保障制度(1 学时)一、保障劳动者工资水平的立法 我国的劳动立法主要作出两个方面规定。二、保障工资按规定支付的立法 三、严禁非法扣除职工工资的立法 考核要点:(一)工资概述 识记 (1)工资的概念。(2)工资法律调整的原则。领会 工资制度在劳动法中的地位。(二)工资总量宏观调控的涵义和必要性 识记 (1)工资总量宏观调控的涵义。(2)工资总量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领会 工资总量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三)最低工资制度 识记 (1)最低工资的概念。(2)最低工资制度的意义。(3)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应考虑的因素。领会 劳动法中对于最低工资的发布是怎样规定的?(四)特殊情况下的工资 识记 特殊情况下工资的种类。领会 特殊情况下工资支付的标准是怎样规定的?(五)工资保障 识记 (1)工资保障的概念。(2)工资支付办法。(3)工资保障措施。9 领会 工资保障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应用 试举工资保障的实例。参考书目:1、左祥琦编,工资收入权益保护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年第 1 版。2、康士勇、林玳玳,工资理论与管理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第 1 版。第六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教学要点:1、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涵义。2、工作日和休息休假的种类。3、加班加点的涵义及加班加点的补偿待遇。教学时数: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概述(1 学时)一、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概念。工作时间的概念。确定工作时间的依据。第二节 工作日和休息休假的种类(0.5学时)一、工作日的种类 标准工作日。缩短工作日。延长工作日。不定时工作日。休息和休假的概念及休息时间和法定节假日。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法律调整的意义 劳动者实现休息权的法律保障。促进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第三节 加班加点(0.5学时)一、加班加点的概念 加班。加点。二、法律上限制加班加点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单位改进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工时制度总的发展趋势是逐渐缩短工时。实行劳逸结合,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节约加班加点经费的开支。三、关于延长工作时间的主要规定 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的主要规定。特殊情况下,延长工作时间不受上述禁止的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的补偿待遇。对违反工时法的法律责任。考核要求:(一)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概念 识记 (1)工作时间的概念。(2)休息和休假的概念。(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法律调整的意义 领会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法律调整的意义。应用 举出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时法的重要性。(三)工作日和休息休假的种类 识记 (1)工作日的种类。(2)休息休假的种类。领会 关于工作时间、休息时间、法定节日、探亲假、年休假的现行主要规定。(四)延长工作时间的主要规定 识记 有关延长工作时间的主要规定。应用 举例说明法律上明确规定的延长工作时间的标准、条件、补偿待遇。参考书目:1、王昌硕著,工作时间休息休假,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 1 版。1、冯彦君著,劳动法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 1 版。10 第七章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教学要点:1、劳动安全卫生的涵义、特征和意义;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方针。2、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规定。3、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和劳动卫生规程。教学时数:4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劳动安全卫生制度概述(2 学时)一、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涵义。特征。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方针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方针,是建立该项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它直接关系到所建立的制度是否能达到建立它的目的及其对目的的实现程度。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三、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 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四、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立法概况 外国及国际劳工立法概况。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概况。第二节 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1 学时)一、劳动安全技术规定的概念和特点 劳动安全技术规定。法律特征。二、劳动安全技术规定的基本作用和法律意义 劳动安全技术规定的基本作用。劳动安全技术规定的法律意义。三、劳动安全技术规定的基本内容 工厂劳动安全技术法律规定。矿山企业劳动安全技术法律规定。四、劳动生产卫生规定 劳动生产卫生规定。防止粉尘危害的规定。防止有害有毒物质中毒的规定。防止噪声和强光刺激的规定。防暑、降温和防冻取暖的规定。通风照明方面的规定。第三节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1 学时)一、安全生产责任制 国家直接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用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二、安全卫生教育制度 通过“职业安全周”、“安全月”安全竞赛,以及宣传典型案例等活动,树立全社会的安全卫生意识。三、安全卫生标准制度 安全卫生标准制度,是国家劳动行政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公布的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时参照或依据的各项指标或规程。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四、安全卫生认证制度 安全卫生认证制度。对企业安全卫生生产资格的认证。对特殊岗位或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对特殊设备和产品的安全认证。五、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 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六、安全卫生检查与监察制度 劳动安全卫生检查制度。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制度。考核要求:(一)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识记 劳动安全卫生的概念(二)劳动安全卫生法律调整的意义。领会 劳动安全卫生法律调整的意义。应用 举例说明防止工伤事故及减少职业病的重要意义。11 (三)安全技术规程和劳动卫生规程的主要规定 识记 (1)概念。(2)主要法规。领会 安全技术规程和劳动卫生规程的主要内容。应用 试举违反安全技术规程和劳动卫生规程的二个案例。(四)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识记 (1)概念。(2)管理制度的种类。领会 各项管理制度的涵义、范围、主要规定。应用 举例说明完善劳动保护监察制度的重要性。参考书目:1、蔡诚著,最新中国劳动安全卫生法全书,新华出版社,1995年第 1 版。2、冯彦君著,劳动法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 1 版。第八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教学要点:1、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意义。2、女职工特殊保护的内容。3、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内容。教学时数:3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概述。(1 学时)一、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是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意义。第二节 女职工特殊保护的内容(1 学时)一、女职工特殊保护的的概念。二、女职工特殊保护的内容 1、对女职工在劳动的过程中的特殊保护。2、对“四期”的保护。3、女职工劳动保护设施的规定。第三节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内容。(1 学时)一、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概念。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法规的主要内容。1、最低就业年龄的规定。2、在劳动过程中的特殊保护。考核要求:(一)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是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识记 女职工保护主要法规。领会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立法的产生。(二)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意义 领会 (1)女职工特殊保护的意义。(2)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意义。应用 举例说明女职工特殊保护的重要性。(三)女职工特殊保护的内容。识记 (1)概念。(2)女职工特殊保护的分类。(3)女职工特殊保护的主要规定。应用 举例说明违反女职工特殊保护规定的一个案例。(四)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内容 识记 (1)概念。(2)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分类。(3)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主要规定。领会 法律上规定最低就业年龄的重要意义。参考书:1、冯彦君著,劳动法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 1 版。12 2、郭婕主编,劳动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 1 版。第九章 职业培训 教学要点:、职业培训的涵义、意义及法律调整职业培训的原则。、职业培训的形式。、职业技能标准及职业技能鉴定。教学时数:4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职业培训概述(2 学时)一、职业培训的概念 职业培训。职业培训与普通教育的联系与区别。二、职业培训的意义 加强职业培训是现代化生产的客观需要。加强职业培训是发展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加强职业培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全民族的素质。加强职业培训有助于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实现公民的劳动权。三、法律调整职业培训的原则 先培后用、优质优用原则。需求导向原则。投资受益原则。效益责任原则。学以致用原则。四、职业培训的分类 根据职业培训的阶段和主要功能的不同,并参照国际惯例,我国将培训活动分为三类,即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转业培训。第二节 职业培训形式(1 学时)一、学徒培训(1)学徒培训。学徒培训关系具有的法律特征。二、学校培训 学校培训。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成人高等学校。三、就业训练中心培训 就业训练中心。就业训练中心的职责。就业训练中心的招收对象。就业训练中心的组织与管理。考核与发证。四、职工培训 职工培训。特点。第三节 职业技能鉴定(1 学时)一、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 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二、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技能鉴定的概念。职业技能鉴定的类别。三、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体制 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四、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设置和职责 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省级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行业性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五、职业技能鉴定站(所)职业技能鉴定站(所)设立的条件。考核要求:(一)职业培训的概念 识记 职业培训的概念。领会 职业培训的特征。(二)职业培训的意义 领会 职业培训的意义。(三)职业培训的原则 识记 职业培训的五项原则。13 领会 职业培训的每项原则的作用。(四)就业前职业培训的概念和形式 识记 (1)概念。(2)三种形式。领会 就业前职业培训的作用。(五)在职职业培训的概念及主要规定 识记 (1)概念。(2)特点。领会 在职培训的一般规定。应用 举例说明完善在职培训立法的重要性。(六)职业技能鉴定的概念及主要规定 识记 (1)概念。(2)三项内容。领会 职业技术等级的效力;制定技术等级的原则;职业技术证书的功能。参考书目:1、冯彦君著,劳动法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 1 版。2、郭婕主编,劳动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 1 版。第十章 社会保障制度 教学要点:、社会保障的涵义、性质、特征及内容。、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项目及其待遇。、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体制、保险待遇支付、计算依据。4、职工福利和救济的有关规定。教学时数:12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4 学时)一、社会保障的概念、性质、特征 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的性质。社会保障的特征。二、社会保障的原则 社会物质帮助原则。风险分担、互助合作、所得再分配原则。先尽义务,后享受权利的原则。统一立法,强制实行的原则。三、社会保障的立法概况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立法。中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四、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第二节 社会保险概述(2 学时)一、社会保险的概念、性质、特征 社会保险的概念。社会保险的性质。社会保险的特征。与商业性保险公司主办的人身性保险业务的区别。二、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 风险分担、互助合作、所得再分配原则。先尽义务,后享受权利的原则。统一立法,强制实行的原则。社会保险基金统一筹集的原则。三、社会保险的结构 国家基本保险。用人单位补充保险。劳动者个人储蓄保险。四、社会保险的立法概况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立法。中国的社会保险立法。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4 学时)一、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的概念和形式。养老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养老保险的待遇。养老保险待遇的支付。养老保险待遇标准的确定原则。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管理。二、失业保险 14 失业保险的概念。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失业保险待遇的内容、标准和支付。三、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的概念和特征。工伤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工伤和职业病的认定。工伤保险待遇。四、疾病、生育、死亡保险 疾病保险。医疗期间保险待遇。致残保险待遇。生育保险。死亡保险。第四节 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2 学时)一、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的概念及其在保障体系中的地位 二、社会福利的性质和特征 三、社会救济的性质和特征 四、社会优抚的性质和特征 五、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制度的内容构成 生活福利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福利补贴。困难救济。考核要求:(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及特征 识记 (1)概念。(2)社会保障的特征。领会 (1)涵义。(2)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区别。(3)与社会救济的区别。(4)与商业人身保险的区别。应用 举实例分析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区别。(二)社会保险的作用 识记 劳动奉献的概念。领会 (1)劳动领域中产生风险的因素。(2)社会保险的重要作用。(三)社会保险的原则 识记 三项原则。领会 三项原则主要涵义。(四)社会保险体制 领会 多层次保险制度、保险基金筹集使用制度、建立专门保险机构的基本内容要求。(五)支付社会保险待遇及计算社会保险待遇的依据 识记 (1)支付的四个法定依据。(2)计算的四个依据。领会 为什么法律规定支付社会保险待遇及计算社会保险待遇的标准。(六)社会保险项目及待遇规定 识记 (1)劳动风险分类。(2)六项保险项目。(3)六项保险项目待遇的主要规定。领会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应用 试举两例。(七)社会福利、救济、优抚的概念及特征 识记 (1)概念。(2)特征。(1)社会福利、救济的内容构成。领会 社会福利、救济的内涵。参考书目:1、王益英主编,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 1 版。2、王益英主编,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 1 版。3、钟明钊著,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 1 版。第十一章 劳动纪律与职业道德 教学要点:1、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概念。2、劳动纪律的特点。3、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作用。4、奖励制度与惩罚制度的主要规定。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内容:15 第一节劳动纪律与职业道德概述(1 学时)一、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概念。二、我国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特点。三、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关系。四、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作用。第二节巩固劳动纪律和培养职业道德(1 学时)一、巩固劳动纪律的方针。有社会主义的劳动纪律的性质所决定,我国巩固劳动纪律的方针必须是思想教育与惩罚相结合。二、奖励制度 1、奖励条件。2、奖励种类。3、奖励办法。三、惩罚制度 惩罚制度也是贯彻我国劳动纪律的重要措施。1、处罚条件。2、处罚种类及对违纪职工的辞退。四、职业道德树立和培养 1、热爱劳动,以主人翁态度对待本职工作。2、努力学习和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生产技术。3、遵守劳动纪律,维护生产秩序。4、勤俭节约,爱厂如家。5、尊师爱徒,团结互助。考核要求:(一)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概念 识记 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概念。领会 劳动纪律调整范围。(二)劳动纪律的特点 领会 (1)劳动纪律的三个特点。(2)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关系。(三)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作用。领会 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的四个作用。(四)奖励制度与惩罚制度的主要规定 识记 (1)奖励条件、种类、办法。(2)惩罚条件、种类、办法。应用 用实例分析开除与辞退职工的条件及办法。参考书:1、冯彦君著,劳动法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 1 版。2、郭婕主编,劳动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 1 版。第十二章 劳动争议的处理 教学要点:、劳动争议的涵义及劳动争议法律调整的意义和作用。、劳动争议的分类、争议处理的范围及原则。、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及处理形式。、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和有关制度。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劳动争议概述(1 学时)一、劳动争议的概念 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的概念包含的主要内容。二、劳动争议法律调整的意义和作用 16 劳动争议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而且只要劳动领域中存在利益差别,这种因不同利益要求而引起的冲突便将继续存在下去。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对于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保障社会安定以及促进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三、劳动争议的分类 依劳动争议标的的性质不同划分。依争议的职工方人数多寡划分。依争议的当事人不同划分。以当事人的国籍不同划分。四、劳动争议处理的范围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范围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范围相一致。我国现阶段受理的劳动争议范围。五、处理劳动争议的原则 着重调解,及时处理原则。依法处理原则。公正处理原则。三方原则。第二节 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及处理形式(0.5学时)一、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 劳动争议调解委

    注意事项

    本文(劳动与社会保障法.pdf)为本站会员(g****s)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