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pdf

    • 资源ID:85990591       资源大小:228.9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pdf

    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一目标设计:1、熟悉常考题型 2、掌握答题技巧 二诗词鉴赏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和诗歌意境 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 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复习方法:识记积累,讲练结合。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三学习过程设计:(一)导入 夏季到来了,虽然很炎热,但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同学能想起那些描写荷花的诗句呢?这些诗句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美,让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那今天我们就来发现诗词的美,去学习如何去鉴赏诗歌。(二)学习过程 1.题目形式答题技巧“炼字”(1)【题目形式】1、说说使用某字的好处。2、某字能否被替换?为什么?3、说说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答题要点】1、修辞或表现手法。2、关联的对象及特点。3、传达的情感。(3)【答题格式】采用了的手法(或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4)练一练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问题 1:诗中第一句的“生”用得极好,说一说好在什么地方?(一个“生”字生动形象地写出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问题 2:鉴赏“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中有两个字用得极好,说一说好在什么地方?(“飞”生动形象地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的景象。“直”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岩壁的陡峭,还写出了水流之急。)2.题目形式答题技巧“情感”(1)【题目形式】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心情)。(2)【答题技巧】1、注意从 诗词标题、注解小序、诗眼或关键词、注释以及题干提示中寻找答案。2、关注作者和时代背景。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4、从诗词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3)我们可以根据诗中的意象来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1月思乡,怀人。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4松孤直傲岸。5莲爱的象征。6梧桐凄凉悲伤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8秋蝉高洁,悲凉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10.柳离情依依 11芳草离恨 12芭蕉孤独与忧愁 13羌笛凄切之声 14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15.红豆 象征爱情或相思。(4)也可以根据诗的类别来进行分析,诗的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5)练一练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诗中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题目形式答题技巧表达技巧(1)【题目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答题要点】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3)了解诗词常用修辞及表现手法:【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用典、借代等。【常用表现手法】抒情方面: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描写方面:正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多种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工笔白描等;其它方面:对比映衬、渲染烘托、以小见大、托物言志、乐景写哀、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抑扬等。(4)练一练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问题 1: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作用?(对偶,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政治道路无比艰险。)问题 2:诗人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诗中起什么样的作用?(用典,诗人借用姜太公,伊尹终得任用的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得到任用的心理。)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问题:“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感叹年华将逝。)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问题: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以落红自喻,表达了自己虽已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命运前途)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掌握住鉴赏诗歌的方法,不仅知道诗歌美,也要知道这些诗歌美什么地方。四 作业 鉴赏练习 鉴赏下面两句诗: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教学反思:从古至今,古诗词一直秉承着意境优美、用词典雅的风范,字里行间传达出我们中华五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参与到诗词的情境中,体会诗词的优美意境,进而体悟作者的情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结合作品写作背景初读诗歌,整体感悟,从诗歌朗读的节奏、停顿、重音等方面指导学生朗读,教会学生朗读诗歌的方法;采用师范读、生小组读、个读等不同形式,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师生互动,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充分参与到诗歌情境中,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可是,这节课中在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作者的意境这个环节处理的不是太好,没有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有待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探索与改进,给学生更多更好的阅读与学习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为自己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加努力!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pdf)为本站会员(g****s)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