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曲线求它的方程,由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pdf
选修 2-1 第二章 第 2 节 第 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审核人:适用班型:高二理科 编号:2-1202 编写时间:2015-11 学生姓名 挑战自我点点落实 课题:由曲线求它的方程、由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求轨迹方程建立坐标系的一般方法,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五个步骤.2.掌握求轨迹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学习重难点】会由曲线求它的方程及由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先精读一遍教材选修 2-1的 P36P37,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再针对预习自学二次阅读并回答;2.若预习完可对合作探究部分认真审题,做不完的正课再做,对于选作部分 BC 层可以不做;3.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课上讨论质疑;【知识链接】求曲线方程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句话怎样理解?【自主学习 课前案】1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_;(2)通过曲线的方程,研究_.2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1)建立适当的_;(2)设动点 M 的坐标为_;(3)把几何条件转化为_;(4)_;3.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主要研究曲线的:(1)曲线的_;(2)曲线与坐标轴的_;(3)曲线的对称性质;(4)画出方程的_;【预习自测】1.直角坐标系内,到两坐标轴距离之差等于 1 的点的轨迹方程是 ()A1 yx B.1 yx C.1 yx 2.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 x-y=0;B.已知三点 A(0,3)、B(-2,0)、C(2,0),ABC的中线 AO 的方程是 x=0 C.到 x 轴的距离等于 6 的点的轨迹方程是 y=6 D.到两坐标轴距离之积为定值 1 的点的轨迹方程是 xy=1.【我的疑惑】【课堂探究 课中案】探究一:直接法求曲线方程 例 1:设动点 M 与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距离的积等于 k(k0),求动点 M 的轨迹方程并用方程 研究轨迹的性质.变式训练 1:在正三角形 ABC 内有一动点 P,已知 P 到三顶点的距离分别为|PC|PB|、PA,且满足222|PA|PCPB,求点 P 的轨迹方程。探究二: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例2:已知点为斜边,求直角顶以),直角三角形(和点,BCABCCB2,3)12(点A的轨迹方程.变式训练 2:已知圆 C:(x1)2y21,过原点 O 作圆的任意弦,求所作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选修 2-1 第二章 第 2 节 第 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审核人:适用班型:高二理科 编号:2-1202 编写时间:2015-11 学生姓名 挑战自我点点落实 探究三:代入法求轨迹方程 例 3:动点 M 在曲线 x2y21 上移动,M 和定点 B(3,0)连线的中点为 P,求 P 点的轨迹方程 变式训练 3:已知ABC,A(2,0),B(0,2),第三个顶点 C 在曲线 y3x21 上移动,求 ABC 的重心 G 的轨迹方程是 【达标训练】1 下列各组方程中表示相同曲线的是 ()A y=x与1xy B.xy 与22xy C.42 xy与42xy D.2cossinyx与12xy 2 与点A(1,0)和点B(1,0)的连线的斜率之积为1 的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A x2y21 Bx2y21(x1)Cy 3 Dx2y29(x0)3 已知两定点A(2,0),B(1,0),如果动点P 满足|PA|2|PB|,则点P 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A B4 C8 D9 4.已知两个顶点 A,B 的距离为 6,动点 M 满足条件12MBMA,求点 M 的轨迹方程.5.已知点 A(-3,0),B(3,0),动点 P 到 A、B 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 10,求动点 P 的轨迹方程 【课堂小结】1 坐标系建立的不同,同一曲线的方程也不相同 2 一般地,求哪个点的轨迹方程,就设哪个点的坐标是(x,y),而不要设成(x1,y1)或(x,y)等 3 方程化简到什么程度,课本上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一般指将方程f(x,y)0 化成x,y 的整式如果化简过程破坏了同解性,就需要剔除不属于轨迹的点,找回属于轨迹而遗漏的点求轨迹时需要说明所表示的是什么曲线,求轨迹方程则不必说明 4“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求轨迹方程只要求出方程即可;而求轨迹则应先求出轨迹方程,再说明轨迹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