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评价方案.pdf
博兴县第一小学学校课程国学经典课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作为学校和教师,无论是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考虑,还是基于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的迫切需求,都要责无旁贷地要重视起经典作品、古诗词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和探讨,要积极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背诵经典作品、古诗文,共同发展成长。二、课程目标:1、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在师生中形成以先贤为楷模,勤勉学习,奋发有为,立志成才的思想;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3、逐渐形成“人人诵读国学经典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让经典诗词更好地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三、诵读内容 为了在六年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最优秀的古诗文,我们本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学段对所要积累的古诗文进行了编排,每个学段 30 首古诗,然后配以现代的经典文章.使学生进行全方位、全方位多方面的熏陶。四、学习国学经典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学习国学经典,态度上必须明确-精选活修。现实中,国学经典的处境有些尴尬,从定位上看,由于有制度保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人们时刻盯着考试,看着分数,对于国学经典作品,选还是不选,选多选少,功利思想在背后作祟,学还是不学,好似鸡肋,弃取两难.全选全修,固然积极,但容易冲淡主题,使对国学经典的感悟变成应试性质的文言知识记忆。不选不修,绝不可取;只有精选活修,或为可行.放开眼光,积极主动,才是学习国学经典应有的态度.第二,学习国学经典,要让学习者明确学习的目的-不是飞翔,而是在大地上行走.国学经典为文言选读材料,材料的阅读难度比较大。基于学生文化底蕴现状,学习时能把握材料的主旨即可。了解和欣赏作品,本身就是目的。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第三,学习国学经典,要讲求方式方法灵活多变,以读促学。学习方式贵在师生互动,提倡共同学习,力求学生自修为主,力戒教师包办;提倡同伴互助,力求教师引领,力戒以讲代修。采取各种活动丰富课堂形式,方式多样,灵活多变,让学生积极行动,主动投入对国学的学习中。教师应多一些“引导发现”,少一些“告诉约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鉴赏,在某一领域深入探究;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文本间能够展开自由交流,使课堂成为互动型、对话型、反思型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学到属于自己的国学经典。经典作品需要多读,在读中感悟,以诵读促学习。鉴赏应以品读为核心。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参读、诵读、美读、比读、议读、评读、研读,各有侧重,各有特色。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法,力求每读一次,都有新的理解、新的收获,让学生爱上诵读,爱上声音世界中的经典文章,从而提高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加深对经典作品的印象,进一步感悟经典中的人生道理。第四,学习国学经典,要明确其学习的效能功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有个性地发展.关注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局限于辞藻手法,不在于应付应试记忆,而是从作品中了解世界的细节,让作品呈现生活的真相。读本中吸纳的多是人类文化的经典,或为思想的结晶,或是文化的硕果,对于学生立身处世、应对未来都十分有益.譬如论语,用君子之道和仁爱之心启迪众生,要通过诵读,让学生在文字中体味,感受激荡在字里行间的大爱。第五,学习国学经典,要注重评价方式多重评价.教学测量与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效,确定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根据教学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师教学,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但国学经典的教学不是简单划一的语文考试,不是语文活动课,不等于发一发考试资料、放一放影视作品。它和语文教学课一样,需要全面的课程计划和科学的课程评价.如果仅为考试,就与设立国学经典诵读的初衷背道而驰。对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学习评价不能拘于考卷和测试,要建立以“兴趣、收获、成长”为核心价值观的评价机制,让学生真正学习和认知,去体会国学经典的价值.总之,国学经典作为学生学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应有三忌:一忌成为浮光掠影的大而空的讲授课,致使学生“吃不饱”;二忌成为学术研究课,致使学生“吃不消;三忌成为语文只是专题课,致使学生“吃不当”.在对经典作品的学习中要注重挖掘内涵,传承文化,抓住重点,适当拓展。对于教师来说,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是个漫长而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过程,教师既要反复独立深入全面地解读文本,尽量吃透读本,又要在学科组、备课组内加强研讨交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只有这样,国学经典才不至于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一个“美丽的错误”,才能真正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四、国学经典的多元评价 为了让学生对国学经典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推向深入,我们推行多元评价制度,通过对学生诵读过程的关注和引导,设立一定目标,用多种激励手段,实施多元化、多角度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自身学习价值的存在,从而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促使学生打内心喜欢上经典.多元评价的原则(一)主体性原则 这种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学生放在“人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主申报国学诵读等级。(二)发展性原则 等级升级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在自己的努力下继续提升自己,获得成长的喜悦。(三)激励性原则 小学生成就动机提出小学生有为得到教师、家长的赞许、表扬而表现出努力学习、完成任务的需要和内驱力。公正合理、灵活多样的多元激励性评价机制,能有效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焦虑感和挫败感,帮助其树立自信,快乐地完成国学诵读任务。五、多元评价的内容及办法 为了便于学生诵读,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诵读能力,精选经典篇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按类分别汇编,每个级部诵读内容不同,由简及繁,由易到难,原则上每学年诵读 30 篇,根据背诵情况实行等级评价。评价方法:学校建立百分制星级诵读评价制度。规定学生每周完成 1 首(篇)诗文诵读任务得 2 学分。每年诵读 40 首(篇),得 80 学分。每 20 学分为 1 个星级,星级最高为 10 星。学校教科室组织人员进行专项检查,对各班级及教师的诗文素养活动情况予以督促、评估,并列入年终考核。学校每学期一次集中考核。每学期结束,学校将对学生的古诗诵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背诵情况列入语文教师业务考核。各班具体负责人为该班语文教师,并填写星级评价表。学期总评与“大阅读”评价项目结合列入学生成长档案。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和海外华人共有的精神家园的内核.翻开国学经典诵读读本,浓郁的文化气息如清冽美酒开坛般纯香扑鼻。书中的篇章,是编者从浩如烟海的经典中遴选出来的佳品,它们是银河中的日月星辰,沙滩上的珍珠玉贝,森林中的鸟语花香站在博大浩瀚的国学经典面前,作为一个教育者,如何看待国学经典诵读,如何通过我们的努力使之变成一场扎扎实实的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效果,应当是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必备古诗目录 家长评价 同桌评价 教师评价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金缕衣 清平乐村居 归田园居 登幽州台歌 山居秋暝 逢入京使 马诗 赠花卿 滁州西涧 浪淘沙 乌衣巷 秋夕 冬夜读书示子聿 村居即事 江村晚眺 浣溪沙 天净沙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