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pdf
-
资源ID:86001064
资源大小:280.0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pdf
1/6 四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摸底专项练习题 班级:_ 姓名:_ 时间:_ 1.阅读理解。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穿:凿穿。其:它的,指蜡烛。之:指代书。邑人:同县的人。偿:报酬、回报。遂:于是、就。1“资给以书”的“资”意思是_。当这个字表示“钱,货物”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_。2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A.不逮:烛光照不到。B.穿壁:在墙上凿洞。C.大姓:姓“大”的人。D.佣作:做雇工,劳作。3根据文中第一句话用一个成语来起个题目。4(1)“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用文中原句回答)(2)这是对匡衡的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了他_的品质。5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请你列两个小标题。_ 2.阅读短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尝与诸小儿游(_)A经常 B曾经 C尝试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_)A曲折的树枝 B折取树枝 C压弯树枝 2面对多子的李树,其他小朋友都争着去采摘,王戎却无动于衷的原因是:_。3王戎说“此必苦李”的原因是:_。4面对同一件事,王戎的表现和其他小朋友很不同,而且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这充分说明王戎是一个_的人。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 2/6 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注释:筑:修补。父:指老人。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智其子(_)A智慧 B认为聪明 C理智(2)大亡其财(_)A丢失 B死亡 C没有 2翻译“其家甚智其子”,并说明这样说的原因。_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 4.阅读理解。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叶公好龙”中,“好”字的读音是_,在这里的意思是_。2你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叶公好龙”?用“”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3叶公看到真龙以后是表现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_ 4叶公真的喜欢龙吗?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_ 5.阅读理解。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北山经)注释文首:花脑袋。喙:鸟嘴。自:自己称呼自己。堙:填塞。1解释下列词语 状:_赤:_ 溺:_为: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_ 3这个故事,与“夸父逐日”一样,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但两个故事中人物的共同精神是什么?_ 4你如何理解人死化鸟填海的做法?_ 5“精卫”在传说中,还有很多别名,请你猜猜这些别名的各自含义是什么?誓鸟:_ 3/6 冤禽:_ 志鸟:_ 6.文言文阅读。王冕孝亲(节选)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韩性:绍兴人,大学者。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被:披。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的字。闻:_ 遂:_ 亦:_ 2这篇文言文叙述了王冕的一件什么事呢?请简要概括。_ 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做人要勤奋刻苦 B.做人要诚实守信 C.做人要孝敬长辈 D.做人要顾全大局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春 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n)。(1)画线诗句是说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_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_也感到心惊。(2)带点一句中,“家书”是指_,“家书抵万金”采用了_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将士们对家乡亲人的_。8.认真阅读下面短文片段,完成后面习题。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_着,毛毛细雨从天上_下来。千万条柔柳_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_聚拢来,形成了_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_。1、这段话选自_(哪篇课文?)2、将文中空白处填充完整。3、文中描写的景物有:_ 4、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要认真思考哦。(1)颜色非常鲜明而美丽。()(2)反映人们到集市上买卖东西,文中用来比喻春天一到,花草像约好了似的都热热闹闹地生长起来。()(3)文中指生气勃勃的趣味。()5、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填序号)()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写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6、摘抄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4/6 _ _ 9.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_。()A.三字经 B.山海经 2“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A.yn B.yn 3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一句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B.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于东海美景不愿返回。C.女娃到东海游泳,不愿起来。D.女娃到东海游水,溺死没有回来。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炎帝之/少女 B.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C.常衔/西山/之木石 5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10.阅读与理解。已死的母熊 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注释)选自护生画集。以;用,使用。视:看。遂;就,于是。复;语,又。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_(2)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_ 2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省略的人物。例:(猎人)中(母熊)要害(1)(_)端坐不倒(2)(_)近视之(3)(_)戏于水(4)(_)死而不倒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母熊之所以抱着巨石死而不倒,是因为怕石头落下伤了自己的孩子 B.猎人终身不打猎,是因为他被母熊那伟大的母爱感动了。C.因为母熊的三个孩子正在石头下的水中嬉戏,所以它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猎人的子弹 5/6 4给故事换个题目,不恰当的一项是()。A.母爱的姿势 B.端坐不倒的母熊 C.猎人入山 5展开想象,写写母熊被击中的瞬间,它的神态和心里想法分别是怎样的。_ 11.课外阅读。自护其短 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3,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注释:1北人:北方人。2仕:做官。3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2。”注释:1比:连续,接连。2贾:同“价”。1我们可以从自护其短中获得什么启示?_ 2马价十倍中的“伯乐效应”使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活现象?你是怎样看待今天的这种社会现象的?_ 12.阅读古文,完成练习。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释下面的词语。故:_ 堙:_ 2翻译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 3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 4课外你还读过哪些有关神话故事的书籍呢?请列举两部。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6/6 1本文选自_。王戎,晋朝人,“_”之一,自幼聪慧。2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释义。(填序号)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A.zh B.sh C.zh 3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释义。(填序号)诸儿竞走取之()A.争着走过去。B.争着跑过去。4王戎不动是因为“_”,从词语“_”可以知道他说的是对的。5王戎与诸小儿相比哪个不是他的过人之处?()A.仔细观察,不盲从。B.善于根据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判断。C.认真思考。D.先人后己,懂得谦让。14.阅读与欣赏。望梅止渴 魏式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注释本文节选自世说新语假诵。魏武:即曹操。行役:带有任务而出外跋涉,这里指带部队行军。汲道:取水的途径。饶:多,丰富。出水:流出唾液。1解释加点的字。失汲道:_ 军皆渴:_ 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含义。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_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_ 3你觉得曹操想出的办法好吗?好在哪里?_ 4与“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成语是()A.画蛇添足 B.画饼充饥 C.望眼欲穿 D.叶公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