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政治考点一遍过考点19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含解析).pdf
-
资源ID:86005655
资源大小:753.95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备战高考政治考点一遍过考点19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含解析).pdf
1 考点 19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一)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础 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的。原因 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表现 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 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2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作了明确的规定。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法定条件: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2)内容: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3)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4人民、选民、公民的区别(1)内涵不同 人民是泛指一切对社会进步和发展起推动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成员的总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国家和社会中居主人翁地位。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选民是指依法享有选举权的公民。我国选举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年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凡是具备我国法律所规定的资格要求,都是中国选民。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我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统一的,但在个别情况下,二者是可以分离的,即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受到刑法主刑(拘役、管制、有期徒刑)处罚的犯罪分子,在依法不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下依 2 然享有选举权,但不享有被选举权。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履行一定义务的人。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外延不同 人民是政治概念,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它是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相对应而存在的。现阶段,在我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都存在着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他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因而,国家必须坚持并加强其专政职能。选民既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法律概念。其外延比人民大,选民除了包括人民以外,还包括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依法仍享有选举权的犯罪分子。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其外延比人民、选民都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既包括广大人民,也包括极少数敌人;既包括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也包括依法被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5政治自由(1)内容: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2)地位: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3)保障: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6监督权(1)含义及内容: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2)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我们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全面理解监督权(1)“谁监督”,即行使监督权的主体:公民是行使监督权的主体。3(2)“监督谁”,即监督对象: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3)监督的方式: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等。(4)监督的要求: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监督权,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二)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三)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基本内涵: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在守法和司法上的平等,而不是在立法上的平等,因为法律具有阶级性,在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体现。(2)内容: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1)原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2)要求: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关于“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认识误区 4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1)依据: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2)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这是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五)中学生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需要学习政治知识。3贵在实践。考向一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5 权利 内容 地位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政治自由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监督权 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是公民重要的政治权利,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典例 1】干部用得准不准,交给群众“审一审”。干部用得行不行,交给群众“评一评”。某市选用干部通过公示的办法让群众把好最后一关,将干部人选交给群众评审把关。这种制度的实行 A表明了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 C说明人民群众决定国家工作人员的任免 D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答案】B 考向二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内容 原因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的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是保卫国家的需要【典例 2】在对外交往中,每一个中国人的言行举止不仅表达了我们的公民素质,也展示着我们的国家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可能是一个“外交官”。为了做好“外交官”,我们应该 树立国家观念,自觉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增强公民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6 主动参政议政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优越感 A B C D【答案】A 考向三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原则 内容 要求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也会发生矛盾 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典例 3】近几年,我国发生多起“闹访”事件,极少数人借“上访”之名无休止地提出无理要求,以闹事制造“压力”要挟地方政府。“闹访”违背了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准则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 B C D【答案】A 7 12018 年 4 月 27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该法明确提出,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对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等行为依法追究治安或刑事责任。这些规定 为公民评价英雄烈士的言论划定了法律边界 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完善了依法治国的制度安排 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 A B C D 2“老赖”现象由来已久,如果不能有效惩治“老赖”,不能严格执行法院判决,那么法律就会变成失去约束力的“稻草人”,不仅难以实现正义,更会对公序良俗、世道人心带来负面影响。减少“老赖”现象需要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加大打击力度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出台法律,履行专政职能 公众提高守法意识,履行义务,自觉执行判决 人大领导司法机关,进行质询,实施责任追究 A B C D 3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你既可以作为观众,在微博上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内容供别人浏览。这使更多的民众认识到,丰富的表达渠道不过是“麦克风”,要想发出“好声音”,还要练就“好嗓子”,这才能让网络形成静水深渠的力量。要想在政治生活中练就“好嗓子”、发出“好声音”,公民必须 增强公民意识,参与民主管理 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8 创造多种途径,充分表达意愿 遵守法律法规,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A B C D 4到部队后怕苦怕累、不愿接受部队纪律约束安徽省和县三名“90 后”男子以不适应部队环境为由,拒绝在部队服役。和县征兵办公室依法给予 3 人每人 3 万元处罚,并将 3 人列入失信人员名单,两年内限制乘坐飞机、高等级列车和席次,两年内不得办理出国、出境相关手续。对此,我们的正确认识是 公民既要树立权利意识,又要树立义务意识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具有一致性 公民履行了多少义务,就应该享受多少权利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 A B C D 5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我耳作曲。80 多年前,这首歌曲在抗日烽火中诞生,雄壮的歌词伴随着激昂的旋律,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从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国歌法正式实行。作为国家象征,国歌将同国旗、国微起,有专门法律保护。为国歌立祛,以法律的形式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等进行规范的意义有 增强国歌的严肃性,维护国家尊产 侮辱国歌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增强公民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人人尊重国歌,增强国家软实力 A B C D 6 调查数据显示:68 7%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目前效果不好,一个重要原因是“全民参与度不高”,公民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因此,我们必须 A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B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C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7“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的意思是,治理洪水的人使洪水畅通,管理百姓的人让百姓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要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彰显我国的国家性质 9 加强民主监督是预防腐败的必要条件 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要创造条件,保障人民行使表达和宣传自己思想见解的自由的权利 A B C D 8“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这是央视专题片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一句解说词,道出了全民守法对法治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 实现全体公民立法、司法和守法平等 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法律的规范作用 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利用普法方式及载体多元化推动全民学法用法 A B C D 9监察法规定,经监察机关依法审批,可以将被调查人留置在特定场所。同时还规定,监察机关应当保障被留置人员的饮食,休息和安全,提供医疗服务。讯问被留置人员应当合理安排讯问时间和时长,讯问笔录由被讯问人阅看后签名。这表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在实践中得到贯彻 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随着法治的完善而不断扩展 对留置措施的细化规定有利于反腐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 坚持公正司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A B C D 10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某地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雏鹰建言行动”。几年来,学生围绕“环境保护”“中医药文化”等 20 多个主题开展探究,形成 5 万余条建言,不少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纳入提案带上两会,交政府相关部门办理。“雏鹰建言行动”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信息资源 坚持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是中小学生有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表现 是中小学生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A B C D 11寒冷的冬日,身着红色服装的志原者们为社区带来了温暖。小店区平阳路街办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将随意停放在社区路边的共享单车摆放整齐,并呼吁居民文明用车。这些志愿者 10 自觉行使政治权利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A B C D 12“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这些明哲保身的观念,在现代网络中有了“吃瓜群众”“路过”“围观”等体现。在政治生活中,青年学生拒绝只做“吃瓜群众”,这是因为 政治参与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政治表达权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前提和基础 政治生活与我们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政治参与态度反映了公民的政治素养和社会地位 A B C D 1(2018全国 3 卷文综)国歌与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象征。2017 年 10 月 1 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明确国歌使用的禁止行为,对违反规定情节恶劣的予以处罚。国歌法的颁布实施,旨在 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 提高国歌的政治地位 维护公民的文化活动权 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 A B C D 2(2018北京政治)关于建立“京津冀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的建议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中小学生图书占有情况的调研,本研究小组发现三地的人均图书占有数量和种类存在差距。为此,我们建议建立“京津冀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鼓励市民捐赠闲置图书,免费借阅,让图书在城乡、地区之间流动。具体方案如下:某校中学生提出的图书流动机制建议 可以扩大学生阅读量,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优化图书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11 着眼整体,共享文化资源,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体现了中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担当社会责任 A B C D 3(2017天津文综)在 2016 年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针对较为普遍的人户分离现象,深圳实行了本市户籍选民可以自由选择在户籍地、工作地和居住地登记的办法,并通过网络实施选民资格转移,方便选民就近登记。这一做法 A扩大了选民直接选举的范围 B确保了选举结果体现每个公民的意愿 C保障了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D发挥了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4(2015天津文综)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意味着 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 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 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公民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 A B C D 5(2015浙江文综)从 2014 年 10 月 1 日起,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变传统养老制度把城镇从业人员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合理做法。这说明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得到进一步的贯彻 改革有助于保障广大人民的经济权益 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应当受到国家保护 公民在政治权利方面平等地享有基本的民主权利 A B C D 6(2015上海政治)公民政治参与依据的实体法律有 A 义务教育法 B 行政许可法 C 劳动合同法 D 选举法 12 参考答案与解析【考点冲关】1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明确提出,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对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等行为依法追究治安或刑事责任。这些规定能强化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为公民评价英雄烈士的言论划定了法律边界,故符合题意;这些规定主要为了公民评价英雄烈士言论划定了法律边界,是公民必须坚守的行为底线,未体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故不符合题意;这些规定完善了依法治国的法律安排而非制度安排,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B。2B【解析】错误,行政机关不是立法机关,无权制定法律;错误,人大没有质询权,人大代表由质询权;减少“老赖”现象需要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加大打击力度,公众提高守法意识,履行义务,自觉执行判决,故正确。故本题选 B。4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安徽省和县三名“90 后”男子以不适应部队环境为由,拒绝在部队服役,这启示我们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我国公民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适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是错误的理解;故本题选 D。5D【解析】选项不是其意义所在。选项“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表述夸大了其意义。题目中,为国歌立祛,以法律的形式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等进行规范,这可以增强国歌的严肃性,维护国家尊产,增强公民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故选项入选。选 D。6C【解析】本题考查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垃圾分类目前效果不好,一个重要原因是“全民参与度不高”,公民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C 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与材料主旨不符,均应排除;本题选 C。13 8D【解析】错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指的是司法和守法平等,不包括立法平等;市民公约、乡规民约不属于法律,故错误;大力推进全民守法既要利用普法来推动全民学法用法知法守法,也要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故符合题意。本题选 D。9B【解析】监察机关应当保障被留置人员的饮食,休息和安全,提供医疗服务表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在实践中得到贯彻,故符合题意;讯问被留置人员应当合理安排讯问时间和时长,讯问笔录由被讯问人阅看后签名表明对留置措施的细化规定有利于反腐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题干并未涉及该权利;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选 B。10B【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知识。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某地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雏鹰建言行动”,表明“雏鹰建言行动”是中小学生有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表现,正确且符合题意;学生的不少建言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纳入提案带上两会,交政府相关部门办理,体现了“雏鹰建言行动”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信息资源,正确且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雏鹰建言行动”体现的是民主决策而未涉及民主监督,排除。题选 B。11B【解析】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公民行使政治权利。选项的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这些志愿者将随意停放在社区路边的共享单车摆放整齐,并呼吁居民文明用车,他们的做法是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体现,也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故选项入选。选 B。12A【解析】政治参与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政治生活与我们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青年学生不能只做“吃瓜群众”,而应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政治表达权并不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前提和基础,错误;政治参与态度并不反映公民的社会地位,不选,故本题选 A。【直通高考】1B【解析】本题以国歌法的颁布实施为切入点,考查了考生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知识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强调了国歌的法律地位,而非政治地位,排除。国歌法的颁布实施,旨在提升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监督、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并非意在维护公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符合题意,不选。故选 B。14 3C 【解析】本题是以 2016 年的县乡两级的人大换届选举为背景材料,在我国,乡级以下实行直接选举,而县级则实行的是间接选举,所以 A 的说法是错误的,B 的说法也是错误的,选举体现的是大多数人的意愿,D 的说法与材料不符合,所以本题选 C。4D 【解析】在我国,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公民与人民有区别,不能等同。错误;“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说明了人民和法律的关系,符合题意;也说明公民在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行为,也没有涉及以德治国,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选 D。5A 【解析】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中改变传统养老制度把城镇从业人员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合理做法,说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同时也说明改革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的经济权益。观点错误,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国家保护,而不是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应当受到国家保护。与题意不符,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材料中关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并不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体现公民在政治权利方面平等地享有基本民主权利。6D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体是公民,指向政治参与,可用排除法。义务教育法指向保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是一项义务,但不是政治参与,排除 A;行政许可法针对的主体是政府,不是公民,排除 B;劳动合同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是经济参与,不是政治参与,排除 C;选举法有利于保障公民民主选举的权利,属于政治参与的实体法律,D 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