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本土民歌颂美好家乡浅谈地方民歌进音乐课堂.pdf
-
资源ID:86005848
资源大小:261.1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唱本土民歌颂美好家乡浅谈地方民歌进音乐课堂.pdf
唱本土民歌 颂美好家乡浅谈地方民歌进音乐课堂【摘要】: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国家对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其中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也是其中及其重要一项,学生通过学习能体验音乐的情绪,了解音乐的基本特征,感知音乐的艺术形象,对音乐产生兴趣,在音乐体验中唤起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地方民歌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将民歌引入校园,走进学生课堂,让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中理解自己家乡音乐的特点,更多地了解地方人情和历史,感受家乡音乐的魅力。【关键词】:地方民歌 素质教育 音乐艺术素养 我国有二十三个省和五个自治区,拥有五十六个民族,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在音乐文化的特色和传承方面,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不仅代表着该地区和民族的精神内涵,同时也是该地区和民族特色的重要体现。安徽民歌具有创作的集体性、流传的口头性、变异性以及音乐语言的概括性等特征,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为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当对地方民歌给予充分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亦要合理地对地方音乐文化进行渗透。一、了解安徽本土音乐发展,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安徽作为我国的重要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音乐文化,而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形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整体的精髓仍然相一致,而且安徽位于华东腹地,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区位的特征孕育了独特的地方音乐文化,安徽的民间音乐种类繁多,民歌包括山歌、号子、小调、花鼓、花灯歌这里的民歌兼容南北特质,结构整齐、匀称。音乐外刚内柔,在奔放、明快之中透露出一种清丽、洒脱之气。在教授民歌之前,可以通过课件、视频播放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并讲解安徽地理环境、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让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各方面知识储备不够丰富,音乐鉴赏能力有限,更喜欢歌词通俗易懂,旋律简单明了的流行音乐,我利用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尽量拉近作品和孩子们的距离,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家乡美一课中,我问学生你会唱一首自己家乡的歌吗?学生都一脸茫然的摇摇头,我就给他们用安徽全椒方言演唱了一首枣麦歌,学生一开始很难接受用自己家乡的方言唱歌,认为这种民歌“土得掉渣”了,我告诉学生每一个地区的民歌都有其方言特色及习惯用语用调,方言对民歌的演唱影响很是久远,对当地民歌的特色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接着我就简单介绍枣麦歌的由来,播放小演员的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劳动和丰收的喜悦,明白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学生很快理解并喜欢了这种风格民歌,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对音乐的本能是从听觉开始的,欣赏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之一,若能选择典型的安徽音乐进行欣赏为切入点,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第六课聆听安徽当涂民歌划龙船,欣赏后学生感受到歌曲旋律刚劲有力,音乐节奏和视频中演员划船动作一致,歌曲具有粗狂豪迈的性格特征,我便因势利导告诉学生从民歌体裁来这首民歌带有号子的属性,然后我再从歌曲演唱的咬字吐字、语气、速度、力度等方面给学生讲解分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班里的男孩子们,居然强烈要求学唱这首歌;还有一些优秀的戏曲作品拿来给学生欣赏演唱也是非常合适的,例如教授人音版版五年级上册第三课打猪草一课,我以安徽三黄导入,引导学生说出黄山、黄芽、黄梅戏,让学生为自己是个安徽人而骄傲,然后带学生欣赏根据黄梅戏曲调改编的器乐小曲打猪草,乐曲音调明快,板胡、三弦的俏皮“对话”,表现了农村孩子劳动生活的场景和情趣。通过民乐作品的聆听,增进学生对学习民族音乐作品的兴趣和情感。音乐课堂教学除了聆听、演唱活动之外,也可以试着让学生参与歌曲编创活动中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小学生还处在一个好动的年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愿意主动尝试,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的速度也比较快。课堂中我就积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民间打击乐器(锣、鼓、镲等)为民歌伴奏,让学生觉得音乐学习居然这么有趣。学生的接受能力都是很强的,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能感受到安徽民歌的特点,教师只要做好细致的指导,学生们就可以比较整齐的随着音乐的节奏像模像样的敲击各种民间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了。民歌源于劳动和生活,在学生反复欣赏熟悉旋律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加入一些肢体动作,如模仿踩高跷、划船、坐轿子、插秧等动作,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来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本土民歌的学习中来。三、开发地方音乐课程资源,提升学生民歌认知 2000 年,谢嘉幸在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一文中提到,“音乐从来都被各名族视为自己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一个民族音乐所内涵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音乐是文化的灵魂,音乐是民族的血脉”,由此可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迫在眉睫。随着我国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关于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教学形式的创新也备受关注,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渗透地方音乐文化的前提下,需要在课堂积极对课外的教学资源进行挖掘,让学生在接触教材音乐知识的同时,同步对课外本土音乐文化资源有所了解,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够在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形式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乐于主动接受和学习本土音乐文化。音乐课程资源的挖掘需要借助多种形式,如利用课间音乐、校园文化墙、戏曲进校园、网络资源、文艺汇演等形式进行渗透,这样能够很好的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音乐文化的渗透环境。此外,安徽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的渗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从教学特点和形式上进行着手:如安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曲调优美、歌词生动,朗朗上口,是一首红色经典歌曲,适合合唱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演唱热情;再例如凤阳花鼓,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是凤阳民间古老艺术的瑰宝。我利用延迟服务课,带学生欣赏由安徽著名歌唱演员祖海演唱的凤阳花鼓视频,学生都被祖海那清脆嘹亮、唯美动听的歌声吸引了,有个小男生激动的说:“我们安徽民歌真好听,比我妈妈听的那些流行歌曲还好听呢,等我学会了就回家教我妈妈唱”。我听了孩子的话感到特别欣慰,因为学生对民歌的认知不再停留在“土得掉渣”层面,而是觉得悦耳动听,这让我对教授地方民歌有了充分信心。四、树立安徽民歌保护和传承意识,增强师生文化自信 随着社会各界对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视,2001 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堂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了“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价值”,2007 年党的十七大也对民族文化提出明确要求,提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08 年教育部实施“京剧进课堂”等举措可以看出,通过几十年国家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逐渐建立起来。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音乐文化资源丰富。但安徽地方音乐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传统优秀音乐没有能深入人心,经久传唱的歌曲更是少之又少,大量的民间音乐品种需要进行文化生态保护。同时,不少音乐教师对地方音乐的认知度不高,对地方音乐文化生态保护意识淡薄,教学中的关注度不够,对地方音乐的渗透思想缺乏,导致课堂中的地方音乐文化传承得不到落实。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对地方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和课堂教学渗透,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精神,对提升师生文化自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是形成学生音乐认知、认识的关键阶段,也是本土民族音乐传承教育的关键阶段。不论世界如何变幻,音乐如何繁荣与发展,民族音乐的旋律永远是最贴近他们心灵的最美的声音。让每个孩子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用民歌寄托对家乡的绵绵情思,用民歌铸造对一方热土的美好梦想。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四、五年级(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