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汇总5篇.pdf
1/14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汇总 5 篇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汇总5 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5 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美术教案 篇 1 教学内容 第十五课 由小变大的画 教学目标 1告诉儿童并使之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2丰富表现手段。3画一副较有趣味的变大的画,4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5让儿童在充满情意的学习,6受到一次环境保护的教育。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准备 几个拆开的小纸盒。教学重点 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教学难点 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教学过程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目标 儿歌导入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认读教材中的儿歌。引导学生学唱教材中的儿歌。2/14 请学生先读一读儿歌再请学生欢快的唱一唱儿歌。激发快乐的学习情绪和兴趣。小组探究教授样式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书中的范画,设问“这样的画是怎样变大的呢?”并教师小结。教师小结:三种样式:1.几张小纸片的拼合变大。2.将大些的画纸折小后从一小块开始画变大。3.从拆开的小纸盒反面的某一块开始变大。请小朋友来评析一下范画: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学生小组自主观察教材中的范图。学生分析比较后汇报分析结果。学生分组认真学习三种不同的样式并说说自己学习的感受。学习完三种样式后学生看范图说说自己的感受。了解从小画变大的方法。了解熟悉拼合的样式。大胆设想自主创作 教师明确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 2.用接龙的方法 3.每一位同学在纸盒上续画一幅小画 4.最后变成一幅内容有关连的大画 5.内容自定 6.要具有一定的创意和想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设想并按照要求进行活动。练习巩固由小变大的作画方法,增强拓展思维能力。总结评价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教材中学到的方法和自己探索得到的方法。作品展示。学生总结自主创作活动探索的方法并展示自己小组完成的作品。反馈教学情况为教师教学反思作准备。教学后记 小学美术教案 篇 2 3/14 万绿丛中一点红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 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色彩的对比并进行涂色练习,引导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教学重点:认识色彩的对比。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对比色。教学用具:教师:课件。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教学思路:本课首先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在观察色轮表发现哪些颜色是对比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明白补色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欣赏:(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2)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2、发现:(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4/14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3、学生在色环上寻找尽可能多的对比色并尝试用水粉色表现出来。比一比那一组同学画出来的对比色最多。第二课时 1、欣赏作品;绘画(高更、凡高、卢梭等)、雕塑、家居、服饰等诸多方面对比色的应用。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2、了解招贴画 欣赏德国和俄国的对比色招贴画。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招贴画?它们有什么特点?了解元素:标题、主题图、标注语 3、实践:(1)以剪贴为主,用对比色组织一幅招贴画。(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4、学生的作品展评:结合招贴画的特点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施教时间:9 月 11-15 号 课后记 学生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了对比色,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色的知识,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色彩对比,把几种对比色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对比的强烈。小学美术教案 篇 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子”指的是太阳光下的影子和水中的倒影。在灯光下也会产生影子。生活中有静止不动的影子,有彩色的影子;有的影子会随 5/14 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影子你不动它动。“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好的景象。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能运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画面来。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表现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2、使学生在创作中受到美的感染,体会到绘画活动的愉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教学重点: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情感。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影子。学习材料:课件、图片、彩笔、油画棒、颜料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谜语,请大家认真听、仔细想,看谁先猜出来!(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跟你不分手。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生:影子。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画影子。(师板书课题:画影子)三、讲授新课 1、师:影子是生活中一种有趣的现象,它能使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富有情趣。你们在哪见过影子呢?6/14 生 1:在太阳光下有影子。生 2:水中有倒影。生 3:灯光下会产生影子。2、师:(播放录像)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影子都一样吗?生:不一样。师:它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受?生 1:灯光下的影子是黑色的。生 2:水中的倒影是彩色的。彩色的倒影漂亮。3、师:今天天气晴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太阳光下的影子吧!(教师组织学生在操场上站好)学生来到操场站好。师:“影子”是我们最忠实的伙伴,可不能让别人踩到呀!学生开展踩影子的游戏。4、观察图片 (1)师:(课件出示没有影子的风景图片)看看这张图片中的内容说说你的感受?生 1:这张图片不好看。生 2:我也觉得这张图片不好看、不生动。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生:不好看。(2)师:大家都觉得这张图片不好看。(课件出示有影子的风景图片)那这张呢?这张照片有了倒影,你现在的感受还一样吗?生 1:比第一张好看。生 2:比刚才那一张生动,这张图片好看。生 3:这张图片有了倒影,变得好看了!(3)师:你能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彩色的倒影,让自己觉得特别好看,特别有趣。生 1:我在润城的公园里看到水中的倒影,倒影里有绿树、红色的花。生 2:我在公园的湖水里看见火红的太阳。7/14 生 3:我在沁河里看见彩色的倒影,里面有沁河大桥,路灯。5、欣赏 师:彩色的倒影真美丽,现在我们来欣赏几幅美丽的作品。(课件出示作品)这些作品在绘画内容上、构图上、表现方法上有哪些值得你们借鉴的地方?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组 1:第一幅图画得是两只鸳鸯,用的材料是油画棒。水中的鸳鸯画得没有水上的清楚,是用虚线画的。组 2:第二幅图画得是两只白天鹅,他是用彩笔画得。水中的白天鹅轮廓清楚,但里面是用虚线画得。组 3:第三幅图画得是青蛙和荷叶,是用油画棒画得。水面上的青蛙和荷叶画得清楚漂亮,而倒影也是采用虚线的方法。组 4:第四幅图画得是大山和太阳,他是用水粉颜料画得。水中倒影和水面上的一样。组 5:第五幅图画得是许多树和湖水,绘画材料用的是彩笔,水中的树的颜色和岸上一样。组 6:第六幅图画得是妈妈和女儿,用油画棒画得,水中的倒影画得是虚的。师:刚才同学们欣赏了六幅漂亮的学生作品,他们运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表现了“影子”。他们在绘画的时候对物体采取的是“实”的表现,而对倒影采用的是一种“虚”的表现,这样就很好的表现出“物”和“影”的关系,使画面产生了梦幻般的效果和丰富的色彩。四、尝试创作 1、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影子漂亮吗?生:漂亮!师:如何才能把影子留下来呢?生 1:用照相机拍下来。生 2:把它用剪刀剪下来。生 3:用彩笔画下来。8/14 2、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用什么方法能更好更快的画出倒影呢?生 1:在纸上先画出物体,然后把纸倒过来再画个一模一样就行了。生 2:把纸对折,用印纸画。师:影子真有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自创作一幅有趣的影子呢?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业要求:(1)构图大胆、生动有趣。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可在已经画好的图画或者在准备好的图片下面添加“影子”;也可画一幅表现“踩影子”的创作画等等)(2)可以小组为单位画一幅。学生作业,教师进行个别辅导。五、展示作业、讲评 1、组织学生展评,全班学生作为小评委评价,所有的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自由走动,欣赏推荐他们认为最棒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2、师:请根据自己本课堂的表现填写下面的评价表:(1)你知道表现影子大概有几种方法?一种();两种();多种()。(2)你知道“影子”有哪些特点?;。学生填写评价表。六、小结 师:“影子”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情趣,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板书设计:画影子 灯光下的影子是黑色的。水中的倒影是彩色的。9/14 物体实画,倒影虚画。小学美术教案 篇 4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尝试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通过一个或多个画面表现出来。2、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把故事的内容表现得生动、有趣。教学重难点:故事的表现。构图的合理性,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教具学具:谚语故事、故事画、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阶段:老师:请几位同学讲讲自己熟悉的或自己喜欢的故事。(引出课题)故事画 2、发展阶段 (1)动画片段欣赏:(2)教学示范:老师讲一个故事并出示本故事的画面。(3)教材范例欣赏: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有单幅画、有组画,题材较多。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学生可以选择中国谚语故事,也可以选择自己编故事或根据自己的经历编一幅或一组故事画。表现方法:可先画故事的主体再添画背景,然后写上故事的内容。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小学美术教案 篇 5 教学目标: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教学重难点:10/14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教学课时:2 课时 课前准备: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彩色纸,剪刀,绘画笔。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引导阶段 1、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3、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4、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二、发展阶段 1、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2、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3、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三、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四、课后拓展 11/14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海鸥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第 2 课时)一、复习就知识 二、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万花筒”的美丽图案 四、学生练习 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五、小结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设计巧妙的地方。第三课 大人国与小人国 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教学重难点: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3、构图是否完整。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教学课时:2 课时 课前准备: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绘画工具.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引导阶段 12/14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1、同学们,你知道格列佛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吗?如果你能在想象中漂流,就一定会创作出更多的奇迹。请同学欣赏课件:大人国与小人国 2、提出问题:(1)你们认为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2)你们想知道格列佛曾经有过哪些奇遇吗?(3)格列佛认为战争不是好事。为了阻止小人国与邻国之间的战争,他用绳子将邻国的战船扎在一起,不让他们航行。(4)渐渐地,小人国的人们和格列佛成为了好朋友,有些人还敢在格列佛的头发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呢。二、新授阶段 1、观察、思考、感受:a:出示几组大与小比较的课件:让学生说说你会有什么感觉。b:出示课件:有一个男孩还有一个女孩。想一想怎样将其中的女孩变成巨人?互相说一说,巨人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横构图表现?哪些动态适合用竖构图表现?三、发展阶段 1、出示课件:假如你是一个巨人,遇到以下情况怎么帮助小朋友解决?(以小组合作方式讨论)(1)朋友们到一个神秘的大森林里去旅行,会遇到哪些困难?险境?假如你是巨人,你会怎么帮助他们?(2)假如你是巨人,在愉快的节日里,你会为小朋友们做哪些事情呢?(3)假如你是一个巨人,你还有哪些办法能使我们的地球变得和平、安宁、清洁和美丽呢?(请把你的想法与同学共享,看看谁的想法新奇、有趣。)(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了解不同的表现方法,体验在大人国与小人国里的快乐。2、课堂练习:13/14 通过以上的欣赏与了解,如何结合自己想象与感受,把你编的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画成一幅画,画完后讲给同学听。3、小结:4、展示、评价、延伸:各组选出有特色的作品贴到黑板上,互相欣赏、互相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及 时评价,给予肯定。四、课后拓展 课后根据自己的喜爱用泥塑等形式来表现这一主题,把小的东西放大或把大的东西缩小。(第 2 课时)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让学生把上节课的作业拿出来和课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讨论:找找作业的绘画方法及步骤要点,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习任务。2、出示教学范图,用欣赏的方式复习构图知识:要有主题,有情节。画面要饱满、丰富。三、学生练习 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四、小结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巧妙的地方。第 4 课前前后后 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教学重难点: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14/14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 1、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二、发展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学生 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产生前后的感觉。学生 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2、教师小结: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评 四、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来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