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制造技能名师工作室的高精尖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初探.pdf
-
资源ID:86011444
资源大小:207.8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基于智能制造技能名师工作室的高精尖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初探.pdf
基于智能制造技能名师工作室的高精尖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初探 摘要:在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的国家战略下,智能制造将必然发展成为制造业未来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也将会成为促进工业升级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成为新常态下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但全面实现智能制造需要一个长期探索、勇于试错的过程,是一项繁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因而探索高职院校智能制造技能名师工作室的高精尖人才培养路径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关键词:智能制造;技能名师工作室;高精尖技能人才;培养方法 一、智能制造技能名师工作室高精尖人才培养的意义与作用 实体经济往往被视为经济发展的基石,智能制造业正日益成为夯实基石的关键。越来越多的城市吹响了产业升级、发展智能制造业的号角。2021 年 12 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 8 个部门正式印发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 203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目标的完成需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以人才为引擎。人才资源优势,将为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能。作为为制造业提供了大量专业人才的职业院校在未来对智能制造高精尖人才培养上将会起到重大作用。引进技能名师工作室模式,将有利于整合多方优质资源,畅通学校与企业、学校与产业园区、学校与协会之间渠道,通过共同制定标准规范、培养目标、深度融合,打造出智能制造技能名师工作室培养高精尖人才的新路径与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与实践,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技能创新,同时大量优质的高精尖人才也将为国家智能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能。二、智能制造技能名师工作室的高精尖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智能制造的本质是制造、特征是智能。发展智能制造,必须要落脚在制造上,而制造又要基于先进的工艺和装备。数据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发展智能制造,数据是基础,数据是血液,要特别关注数字孪生技术和理念的应用。因此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培养学生掌握制造技术,熟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精通智能制造技术又要具备实战能力,善于解决工程问题。然而现阶段各职业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仍在使用传统的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学校实训设备落后,不能匹配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智能制造行业需求。而现阶段智能制造技能名师工作室在国内职业院校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往往存在管理混乱,工作室晋升机制落后,人员主动性不强、职位固化,与校外智能制造强势企业、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合作不深入,联系不紧密,设置课程及培养人才不能胜任智能制造相关岗位等问题。三、基于智能制造技能名师工作室的高精尖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初探 1.工学结合,丰富人才培养模式 制造业的大变革首先必须是职业教育概念的转变,综合性高精尖技能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智能制造名师工作室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可以通过与国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的跨界合作、多方调研,确定目前企业及智能制造行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计划,从而正确制定专业课程和相关培养方向,并将行业新标准、新方法及时纳入课程学习中。引进“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同时工作室与高新技术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工作室开设相关企业名师课程,积极促进学生的实训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构建“名师引领、定位明确”的培养模式,由智能制造专业各技术方向名师作为技术带头人,组建各技术方向工匠班。让学生根据个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获得一技之长。2.整合资源,助推项目技术攻关 智能制造技能名师工作室应整合多方资源与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对接,对外承接与工作室相关的业务,并制定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工作项目安排。导师将技能攻关项目、社会服务项目以及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列入教学计划及实训中,助推项目技术创新攻关。弥补职业院校或单位实训设备缺乏的问题。以法士特集团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为例,目前法士特建立的智能化数字车间从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等 13 种智能制造核心技术装备已全部完成智能化升级改造,已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产品合格率提高至 99.5%。智能制造名师工作室可以与此类企业深度合作,教师与学生深入生产建设基地,参加技能培训的相关项目,展开生产实践的模拟训练。3.以赛促教,实现教学相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通过技能大赛“三对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对标大赛内涵,完善人才培养。解读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将大赛所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素质与课程设置对接,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二是对标技能大赛标准,打造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参照技能大赛使用的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操作规程及评价指标倒逼学校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保障设备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三是对标技能大赛项目,开发教学资源。模拟大赛参赛项目,创设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在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开展教育教学改革。4.机制创新,构建团队引领的长效运行模式 技能名师工作室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多方互动平台,要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运行机制保证工作室能够顺畅运行。智能制造技能名师工作室需要以专业骨干技能名师为核心,以团队引领,紧扣专业发展动向,以团队负责制作为技能名师工作室的运作方式,更好的传承工匠精神,实现名师带徒弟,师兄带师弟的模式,这种传帮带及团队合作的模式也会进一步促进工作室对于各种创新技能大赛、共同助推项目技术攻关的积极性,是智能制造技能名师工作室的长期有效运营的保证。四、总结 智能制造技能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能够有效培养高精尖技术人才,这种人才优势将为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能。而目前来看,国内技能名师工作室由于起步晚,往往各项运行机制不健全。课程设置落后,不能满足企业和行业当下人才技能需求。所以需要工学结合,丰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助推项目技术攻关;需要不断创新机制,构建以团队为引领的长效运行模式,更要把竞赛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积极参与竞赛,面向企业和行业未来需求,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参考文献:1朱洪雷,罗隆,林雁飞,题园园.高职院校智能制造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与探索 J.科技风,2018(16):41.2姚钢.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7(03).3朱洪雷,罗隆等.高职院校智能制造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与探索J.科技风,2018(06).4赵慧群.基于大师工作室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9(03).5中国职协课题组.创新培养模式 顶层设计引领 企业学校践行 技能大师工作室发展现状研究(二)J.中国培训,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