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建大学环境艺术设计赏析.pdf
天津城建大学环境艺术设计赏析 现代教育中心 姓名 学院 学号 摘要:文科楼作为学校新建的一批教学楼,其外环境景观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景观的统一性、和谐性。文科楼是文理院师生学习工作使用频率最高的地方,文科楼外环境景观设计的好坏也间接影响到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因此我的设计给人以赏目的环境景观为宗旨,提高师生们的学习工作效率为目的,使用多种绿化方式,提高绿化量以达到预期景观、生态效果。关键词:现代教育中心、环境、景观设计 前言:天津城建大学始建于 1978 年,前身是天津大学建筑分校,1987 年更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3 年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原全国政协主席、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发展城市科学、培育建设人才”的办学宗旨,秉承“重德重能、从实从严、勤奋俭朴、团结竞进”的优良传统,立足天津、面向全国,服务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管、艺、文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基本涵盖城建领域的学科专业体系,是天津市唯一一所城建类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2007 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建设用地面积 89.2 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45.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 29.9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63 亿元;中外文纸质图书 117.6 万册,各类电子图书 120 万种,是天津市高校联合图书馆成员馆,可实现馆际互借;有 27 个教学实验中心(室)、124 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拥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3 个出口的校园网络体系;形成了以“一环、一路、二湖、三园、四景观节点”为主要风景的优雅美观、清新亮丽的人文生态校园。一现代教育中心简介 作为学校校园环境质量和景观特色再现的空间环境,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它随着学校的经济条件,学校校园文化的变化发展,不断地呈现出新的具有环境整体美,浓厚的校园气息,具有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美的校园环境。今天随着师生生理、心理及精神上需求的增加与丰富,今日的校园环境在继承传统校园形式及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呈现出许多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态势,它们在阐释校园生活和塑造校园空间形象的同时,不断地给城市生活和空间增添新的色彩和活力。整个教学楼外环境的布局以规则和自然相结合,将文科楼外环境空间的功能、性质、规模等体系区分开。作为文科楼外环境在空间它具庄严整洁的整体效果,中心铺装呈现对称布局。设计充分考虑城建的人文文化,线代教育中心外环境景观设计既尊重了传统、延续了历史、继承了文脉,又在设计上有了一定的创新。1、地理位置 现代教育中心位于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新校区北面,共 12 层,总高约 36m,建筑面积 51904 平方米,主体结构采用以纵、横墙为主。纵向框架为辅的框架剪力墙体系。曾荣获 2009 年度国家优质银奖。2、结构特征 框架剪力墙体系,是在框架体系的基础上增设一定数量的纵、横向剪力墙,并与框架连接而形成的结构体系。建筑的竖向荷载由框架柱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荷载则主要由刚度较大的剪力墙来承受。该体系将框架体系和剪力墙体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取长补短,使整个体系的刚度适当,并能为建筑设计提供较大的自由度。所以,在高层建筑的各种结构体系中,该体系经济有效、应用范围广。与框架结构相比,它能用于层数更多的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钢筋混凝土墙板能承受竖向和水平力,它的刚度很大,空间整体性好,房间内不外露梁、柱棱角,便于室内布置,方便使用。剪力墙结构形式是高层住宅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3、结构适用范围 在框架剪力墙体系中,框架结构的布置方法和春框架结构相同,剪力墙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则:A、剪力墙是该体系中的主要抗震构建,应沿建筑平面的两个主轴方向布置,保证可以承担来自任何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B、剪力墙的数量要适当。过多,刚度太大,不经济;过少,刚度不足,不符合设计要求。C、每个方向剪力墙的布置均应尽量做到:分散、均匀、周边、对称四准则。二现代教育中心赏析 大学生不单是文化接收者和文化消费者,更应该成长为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和创造性的文化推动者和文化创造者。为大学设计文化景观,不仅在于有纪念意味的存在物,更要使人在环境中逐渐开始思考和尝试创造新的东西。西蒙兹提出:“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是确定用途或体验,其次才是随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更根据最终的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五福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欲规划的体验。”这里的体验是真正使用者的体验而不是外来者。具有启发性。这一方面有大学的功能决定,教育是为了使人进步,向公众倡导文明的意识和精神。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关怀,对集体理想的尊崇和重视。落实到设计上,即如何安排和设置场地中的物体、图形、和空间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通过形态、色彩、材料的处理,点、线、面、体的搭配,;来延续空间的完整性和内在一致性。使中心教学区域产生的活力和感召力,通过教学环境的再设计得以加强,力求新的融合、继承和超越。教学楼外环境空间的类型和层次可看作是广场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丰富空间的层次和类型是对系统结构的完善,将有助于解决文科楼外环境使用多样性的需求。充分利用空间的变化,获得丰富活泼的文科楼外环境景观。线代教育中心外环境景观除在整体形式上有不同层次的立体空间,在植物种植搭配上也可以形成立体化园林观赏空间,营造出丰富的绿化景观。现代教育中心正前方是一个小广场,广场正中央是一个国旗台,广场两边种有行道树并留有人行道。继续向前是一个人工湖,湖周自然环境优美。水体在景观中的作用很重要。它能够增添宁静的气氛,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如果水是流动的,那么它还能产生悦耳的声音。对多数人来说,流水是使人放松的最大源泉。水能够倒映出周围景致形成平静、幽远的美。水景常被用做构景中心,但它们也可以用来划分区域。水还可以通过增加一个相对闭合空间的温度来改善局部环境,当微风吹过水面时,水体会使空气变得凉爽。教学楼、师生、和教学楼外环境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造就了学校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楼外环境景观,在于它为各种学校生活活动提供场所,可以展现一个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和学生的学习风气好坏与否;可以促发人的行为、活动并成为行动的发生器和触媒器现代教育中心外环境景观在文化内涵的建设方面,将师生们交往的文化放在了首位,在满足师生休息活动的同时,还努力为师生提供一个具有现代校园文化气息的空间环境。现代教学楼空间的分割主要是绿化空间的分割,绿化空间的分割要满足师生在绿地中活动时的感受和需求。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空间中封闭部分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开敞部分能增加人们交往的生活气息。当人在流动时,分割的空间可起到抑制视线的作用。通过空间分割可创造人所需的空间尺度,丰富视觉景观,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用绿篱和攀缘植物分割,当分割体的高度在 30厘米至60厘米时,空间还是连续的,人坐着也能向外观赏,没有封闭感,但空间是隔开了。当分割体高度在 0.9米至 1.7米以上时,视线受阻,出现封闭感。随着高度的增加,封闭感增强。同时,地面铺装以质感不同的材料效果更为显著。硬质铺地砖同草皮形成质感的对比,绿地底界面高差的变化增加了深度感。在现代教育中心前空间和次干道的交界处,应用了行道树进行了标志性隔离,行道树在这里不但可以隔离空间,还可以起到隔音除尘的作用。现代教育中心外环境局部的绿地当中采用了金丝垂柳围合,形成了封闭的绿地空间,在该绿地当中进行局部植物造景。形成小范围的隔离,给人一种站在花丛中的感觉,但在空间上却并不分割。文科楼将文科楼外环境分隔成不同的区域,硬质铺装和草坪在视觉和质感上给人明显的界限。作为广场的开放空间,公共绿地能够较好地展现自然之美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文科楼外环境绿化的设计手法上,一方面:在楼前空地与道路的相邻处,可利用高大树木、灌木或花坛起分隔作用,减少噪音、交通对人们的干扰,保持空间的完整性;还可利用绿化对广场空间进行划分,形成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满足人们的需要。另一方面:绿化配置上,植物配置突出 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 的绿化特点,文科楼外环境景观设计在绿化上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色彩是用来表现教学楼外环境的性格和环境气氛,创造良好的空间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有良好色彩处理的广场,将给人带来无限的欢快与愉悦。现代教育中心外环境色调要在统一和谐中形成特点。现代教育中心外环境整个景观以绿色为基调,结合铺装的颜色,形成自然和谐的色彩氛围。在楼前的铺装地上,应用色彩的关系,使得整个色彩变化中有统一。参考文献:1.中国建筑艺术年鉴 2007-2008,中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2009 2.建筑艺术赏析,聂洪达 赵淑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王珂,夏健楼前空间设计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年 4.任仲泉校园环境空间设计M 济南:济南出版社,200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