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附答案.pdf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一、积累与运用。(25 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秕谷(b)拼凑(cu)贪婪(ln)小心翼翼(y)B.尴尬(n)鉴赏(jin)遗憾(hn)恍然大悟(hun)C.皂荚(ji)威慑(sh)确凿(zo)众目睽睽(ku)D.铭记(mn)嘈杂(co)笃志(d)曲肱(n)2.下面各组所列出的四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词语里面含有不正确的字,找出来画 上横线,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4 分)(1)云霄 弹簧 书孰 惭愧 ()(2)截然 感概 激荡 争执 ()(3)奥秘 踉跄 难堪 阻咒 ()(4)畅销 和蔼 渊搏 倘若 ()3.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2 分)A.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不同的事物混合成为一体)B.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C.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少有人来)D.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4.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 分)A.随着天气变暖,空气湿度增大,各种病菌也油然而生。B.上语文课,同学们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C.他每天东奔西走,忙得不亦乐乎。D.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本人愿意洗耳恭听。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钓鱼岛不可动摇。B.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 2000 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破坏。C.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后,国务院“减灾办”迅速组织力量前往灾区救援并启动国家级救灾机制。D.张翔平时学习很努力,他对自己这次单元考试充满信心。6.默写。(6 分)(1),影入平羌江水流。(2)正是江南好风景,。(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的名句是:,。(4)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的氛围的句子是:,。7.(2015江苏南京中考改编)你为班级同学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5 分)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 和 ,令人回味无穷。(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每处 2 个,3 分)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J.范爱农 (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2 分)8.综合性学习。(5 分)教师节前夕,班上开展“师恩难忘”的感恩活动。请你把这次活动的内容、收获制作成手抄报,作为送给老师的节日礼物。(1)为手抄报设计报名和栏目。仿照下面示例,写出报名和四个栏目名称。(3 分)【示例】报名:园丁颂栏目:课堂内外 报名:栏目:A.B.C.D.(2)为手抄报写一段“编者的话”,说明这期手抄报的主题。(2 分)二、阅读理解。(42 分)(一)论语十二章(节选)(12 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 分)罔()殆()1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 分)(1)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 11.下列加点“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 分)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学而时习之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3.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3 分)(二)最后的抄袭(15 分)那是个酷热难当的日子。阵阵蝉鸣似沸腾的开水,钻进耳朵里,让人心烦意乱。开学已经一周了,由于原先的语文老师调走了,新老师一直没来,教室里闹哄哄的,两个男生甚至手拿扫帚在讲台前打闹起来。这时,教室里突然多了一个人,一个穿洁白连衣裙的女孩,长发飘飘,微笑着,抱着讲义夹站在讲台上。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的人都睁大了眼睛。“同学们好。”她面向我们,微微一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白。从今天开始,由我来给大家上语文课,希望大家能喜欢我。”那一瞬,我呆呆地看着新来的语文老师,脸莫名地红了,心如鹿撞。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觉得有一朵洁白的云彩,在眼前飘来飘去,上面写满了一个懵懂少年隐秘的心事,忽远又忽近,甜蜜又忧伤。我喜欢上了语文课。不但是我,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男同学都是这样。这种喜欢是因为白老师而引起的。但这种喜欢已足以改变一个人。语文课上,我不再开小差,而是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捕捉她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一次,白老师布置我们每人写一篇文章,参加全校的教师节征文比赛,体裁不限,题目自拟。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瞅着天棚,一句一句往外挤那些所谓的“诗”,写了有十几行,就再也挤不出一个字了。突然,我的目光在东墙上定住了,靠近天棚处有一张报纸,上面排列着一些分行的文字。我的心一动,跳上炕近前一看,不由得大喜过望,其中有一首诗居然就是写老师的。我忙找了张纸抄了下来。坐在桌前,迟钝的大脑细胞仿佛一下子被激活了,我以这首诗为蓝本,改头换面,一篇文采飞扬的作品诞生了。征文交上后,我一直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评选结果。两天后,我到办公室交作业,见白老师正在看那些征文。见到我,白老师招手叫我过去,她的手上拿着的正是我的那首诗。她微笑着,说:“这是你写的吧?”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心跳加速,竟有些手足无措。“写得真好!”她顺口读出其中的几句,点着头,一副陶醉的模样。“看得出,你有写作的天赋,坚持下去,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名作家呢!”白老师认真地说。我站在那儿,汗颜不已。天很热,白老师的身上传来一股淡淡的清香,偷偷吸一口,沁人心脾。白老师只教了我们一年,第二年暑假她便调走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她。弹指一挥间,很多年过去了。前些日子同学聚会,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白老师也被请了回来。当我把签了名字的作品集恭恭敬敬递到她的手上时,她目光一亮,随即欣慰地笑了:“这些年经常在报上读到你的文章,真的很为你自豪啊!”一顿,她接着说:“上学时,我就发现你写作不错,记得有一次征文比赛,你得了全校第一名呢!”我的脸红了,犹豫了一下,嗫嚅着说:“其实,那次比赛,我的那篇作品是抄袭的。”周围的同学露出了惊奇的表情。白老师却面色平静,轻轻地笑了,看着我,说:“我早就知道那首诗不是你写的,但你做了加工,无论营造的意境,还是语言,都要比原作精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您早就知道?”我惊讶地问。“是的,”白老师粲然一笑,“因为那首诗就是我写的。”在整个人生中,那也是我最后一次抄袭。(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14.小说开头部分描写了“酷热”的环境,中间部分也提到了“天很热”,试分析其作用。(4 分)15.作者在小说末尾说:“在整个人生中,那也是我最后一次抄袭。”结合全文,简要说明这句话的含意。(3 分)16.白老师早就知道那次征文“我”交上去的诗歌不是“我”写的,但直到同学聚会时才点破,作者这样布置情节的好处有哪些?(4 分)17.这篇小说在心理描写方面极为精彩传神,请结合文本举例赏析。(4 分)(三)你并不是个坏孩子(15 分)一个自称叫陈小卫的人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他满怀激动地说,丁老师,我终于找到你了。他说他是我十年前的学生。我脑子迅速翻转着,十来年的教学生涯,我换过几所学校,教过无数的学生,实在记不起这个叫陈小卫的学生来。他提醒我,那年你教我们初三,你穿红格子风衣,刚分配到我们学校不久。印象里,我有一件红格子风衣。那是青春好时光,我穿着它,蹦跳着走进一群孩子中间,微笑着对他们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我当时就坐在教室最北边的一排啊,靠近窗口,很调皮的那一个,经常打架,曾因打破一块窗玻璃,被你找到办公室谈话。老师,你想起来没有?他继续提醒我。是你啊!我笑。记忆里,浮现出一个男孩子的身影来,隐约着,模糊着。他个子不高,眼睛总是半睨着看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刚接他们班时,前任班主任特意对我着重谈了他的情况:父母早亡,跟着姨妈过,姨妈家孩子多,只能勉强管他吃穿。所以少教养,调皮捣蛋,无所不能。所有的老师一提到他,都头疼不已。老师,你记得那次玻璃事件吗?他在电话里问。当然记得。那是我接手他们班才一个星期,他就惹出一件事来,与同桌打架,打破窗玻璃,碎玻璃划破他的手,鲜血直流。你把我找去,我以为,你也和其他老师一样,会把我痛骂一顿,然后勒令我写检查,把我姨妈找来,赔玻璃。但你没有,你把我找去,先送我去医务室包扎伤口,还问我疼不疼。后来,你找我谈话,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以后不要再打架了,你打了人,也会让自己受伤的,对不对?那块玻璃你也没要我赔,是你掏钱买了一块安上的。他沉浸在回忆里。我有些恍惚,旧日时光,飞花一般。隔了岁月的河流望过去,昔日的琐碎,都成了可爱。他突然说,老师,你做的这些,我很感动,但真正震撼我的,却是你当时说的一句话。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他开心地在电话那头笑,说,老师,你对我说的是,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他记住了十来年。他说他现在也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他也常找调皮的孩子谈话,然后笑着轻拍一下他们的头,对他们说一句,你并不是坏孩子哦。一句话,对于说的人来说,或许如行云掠过。但对于听的人来说,有时,却能温暖其一生。(选自课外阅读)18.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练的语句概括。(3 分)19.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面句子的妙处。(3 分)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20.“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 分)21.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 分)22.读完全文,你可以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 之情,同时,也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 之心。(3 分)三、写作。(50 分)23.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作文,要求说真话,抒真情。题一:我的老师 题二:那一次,我真(补充一个表达情感的词语,例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参考答案 1.D【解析】A 项“秕”应读 b;B 项“憾”应读 hn;C 项“荚”应读 ji。2.(1)孰熟(2)概慨(3)阻诅(4)搏博 3.A 4.A 5.D 6.(1)峨眉山月半轮秋(2)落花时节又逢君(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4)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7.(1)A、F I、J D、E(2)示例:深沉的情感 理性的批判 8.(1)提示:主题突出,简洁明了即可。示例:A.园丁之歌 B.老师的一天 C.悄悄话 D.校园内外(2)提示:说明主题,语言通顺即可。9.wn di 10.(1)同“悦”,愉快。(2)新的理解和体会。11.D 12.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的人。13.提示:能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即可。14.小说开头部分对“酷热”环境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特征,烘托了人物的心理,为下文白老师的出场做铺垫。中间部分也提到“天很热”,更是渲染了气氛,准确地刻画出“我”当时面对白老师时的紧张心理。15.作者在中学那次征文之后,再也没有抄袭过。白老师在作者心中代表着美好和纯洁,她身上那种洁白明朗的光辉照亮了作者的人生,引导着他踏上了一条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16.更加形象地刻画了白老师的形象。这种做法体现了她特别的教育方法,表现出她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鼓励,使白老师的形象更加丰富可感。这样安排给小说情节增加了波澜。在小说末尾才点破,使人们知道“我”的成功原来与白老师的“保密”有密切关系,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17.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情感,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本文的心理描写主要集中在“我”的身上,对“我”在面对白老师的心理的描写最为精彩传神。初见白老师时,“我”“呆呆”的,“心如鹿撞”“甜蜜又忧伤”,这一段细腻的心理描写准确地表现了少年最初的悸动;白老师拿着诗询问时,“我”“心跳加速”,“手足无措”,而又“汗颜不已”,这几个词语恰当地刻画出“我”因抄袭而感到不安与愧疚的心理。18.老师的一句话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19.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学生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20.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21.总结全文,点明主题。22.感激 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