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典新民歌作品《孟姜女》的创作特色.pdf
论经典新民歌作品孟姜女的创作特色 摘要:本文通过对刘麟、王志信改编创作的新民歌孟姜女进行探析,认为其歌词写作手法、音乐创作技法丰富多彩,在传承我国古代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吸收借鉴西方音乐技法,用音乐擦出凄美的爱情故事。关键词:孟姜女;新民歌;创作特色 前言:刘麟、王志信是一对创作的黄金拍档,合作过多部作品如:牛郎织女昭君出塞遍插茱萸少一人渔舟唱晚母亲河等。其中,2007年由刘麟作词、王志信作曲的新民歌1作品孟姜女,情绪饱满、音乐层次丰富。一、孟姜女创作背景 取材于孟姜女的民间传说,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在民间广为流传。最早孟姜女原型是齐国大夫杞梁(名殖)之妻。故事最早记载在信史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后经过多次流变于明代形成“孟姜女哭长城”的爱情传说。此曲便讲述了“孟姜女哭长城”的凄美爱情故事。孟姜女在流传过程中被编创成多种艺术形式、多种版本,其中歌唱类有民歌、黄梅戏等,在全国各地广为传唱,如:孟姜女调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十二月调等。刘麟、王志信的孟姜女是在这些版本的基础上改编创作的,既表达了原来的乐思和歌词内容,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二、歌词创作特色 新民歌孟姜女的歌词由原来的写十二个月的歌词改编为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歌词,分“起承转合”四个阶段,采用顺叙 (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的。首先,其歌词句式长短不一,共四段每段偶数句押韵。“春”段二四句押“ing”“eng”韵2,夏段押“ong”“eng”3韵;“秋”段前六句押“ang”韵,后四局句押“ing”“eng”;“冬”段前四句押“i”韵,后四句押“an”韵。虽句式有长有短,但押韵形成了段落内部的内在统一。其次,歌词创作富有戏剧性,相较于其他版本歌词,其将孟姜女的情绪转折刻画的更加生动形象。如黄梅戏版本孟姜女中第三段歌词“七月里来七月七,牛郎织女会佳期,银河不见我郎面,泪流河水溅三尺”,这段词是描写七月七牛郎织女银河相聚的场景,对应为刘麟、王志信的孟姜女中第二段 “夏”的歌词:夏夜里银河飞流星 那是牛郎汇织女点燃的红灯笼 孟姜女望长空泪眼雾蒙蒙 我与杞良哥何日能重逢 原来只是简单描述牛郎会织女的故事,经过刘麟改编加工后,不仅表达了牛郎和织女的相思之情,又通过“泪眼雾蒙蒙”,“何日能重逢”等句子的反衬写作手法将孟姜女的人物心理深入展现,听者同身的受。三、音乐创作特色 此曲为民族调式,分为“春、夏、秋、冬”四部分,旋律以民歌孟姜女旋律作为核心动机进行改编,借鉴戏曲“板腔体”创作手法,速度布局为“慢快慢”,全曲总体呈现“起承转合”逻辑关系。(一)继承传统 首先,这首歌保留地方民歌孟姜女旋律骨干音,在这个基础上加花处理,保留原有曲调的影子给大家营造一种亲切感。其次,旋律继承了我国传统民族调式,运用了徵调式、羽调式交替。再次,这首歌整体分为四段采用我国民族音乐常用的“起承转合”四部分的音乐创作手法。(二)中西合璧 将民族调式与西方三部曲式结构相结合,既彰显了音乐冲突,又形成了内在统一有,表现为以下特点:1.首尾调式呼应、材料再现 首部、尾部调式均为“徵调式”,虽调式主音不同但整体旋律骨架相同,也因此首尾使用同一旋律材料。尾部做动力化处理,除了保留与首部“夏”段相同的旋律框架外,音区升高、节奏抻长、力度变强、速度加快、伴奏织体加厚、规模扩大。2.中部对比鲜明 相较于首部“春、夏”两段,中部“秋”段调性色彩变得暗淡,音乐形象由委婉转为凄凉,由徵调式转为羽调式,音乐情绪转折,为为再现做准备。中部虽对比鲜明,但与首部存在一定的联系,两部分均以“D”为主音,采用同主音调之间相互转换的技法。(三)开拓创新 一般我国独立的声乐作品中鲜少运用戏剧性的音乐处理,一直以来中国民歌作品一指呈现出一种音乐短小、结构简单的局面。王志信发觉这些问题,对我国民歌进行创作技法的大胆创新,新民歌与板腔体碰撞是其音乐创作的亮点。将我国民族歌剧最常运用的戏曲“板腔体”移植到新民歌创作中,令人耳目一新,既具有旋律的美感,又具有戏剧性的张力。此曲的“冬”段以“紧打慢唱”的快板开始,全曲进行至92 小节“声声血泪声声唤.”进入“垛板”。王志信通过音乐“起承转合”四个层次的递进与西方三部式曲式相结合,并将民族调式与戏曲板腔体融合其中,是歌曲赋予强烈的音乐戏剧性。四、歌曲戏剧性分析 生动形象的歌词与跌宕起伏的音乐形象将孟姜女的人物心里变化刻画的细致入微,使歌曲整体彰显出强大的戏剧冲突,歌曲演唱难度较大,这首歌的之所以彰显了强烈的戏剧性得益于其词曲完美结合。这首歌的歌词语气与旋律走向相同步,歌词内容与音乐技法完美结合,使音乐情绪与歌词情绪的贴合度较高。“春”段歌词是反衬的写法,描绘新春佳节家家团员,孟姜女却孤身思念丈夫的景象,音乐主要采用慢板方式,以平缓的节奏委婉地表达出孟姜女对丈夫的相思之情,使歌曲更加凸显哀婉。“夏”段旋律在“春”段旋律基础上,赋予旋律更多的动感。其中,伴奏出现了震音织体和柱式和弦。结合歌词内容来看,第二部分通过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衬托孟姜女期待与丈夫重逢的焦急心里。“秋”段的调性和调式与“春、夏”形成对比。间奏之后,旋律从之前的 G 徵调式转换成为F 羽调式,与 G 徵调式不同的是,F 羽调式色彩暗淡,营造出秋天的悲凉、凄凉,歌曲此处开始转折。“冬”段采用“紧拉慢唱”的摇板和垛板,节奏鲜明,朗诵性强,孟姜女也随着天气的变冷,从年头思念到了年尾,思念情绪积攒到最大,音乐也随着孟姜女的情绪变得急促,把人物心里的百感交集表达的淋漓尽致。尾声情绪到达最高点也是全曲音乐的高潮,两次重复“哭倒长城八百里,只见白骨满清山”一句,此时音区瞬间提高,力度气壮山河,旋律中的小二度音程,渲染了孟姜女悲痛欲绝的情绪。结 语 刘麟、王志信创作的新民歌孟姜女秉承传统,开拓创新,拓宽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创作可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将传统民歌与现代人审美相结合,创作贴近人民的好作品;将中西音乐技法相融合,用音乐抒写凄美爱情故事。本人寄希望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能再出佳作!参考文献:1陈祖英.顾颉刚的历史演变研究范式探析以孟姜女故事研究为例J/OL.赣南师范大学学报:1-62021-12-19.2 王一童.浅析“孟姜女调”中的南北方音乐特征J.黄河之声,2021(08):25-27.3贺阳阳.歌曲孟姜女的艺术特性及演唱处理研究J.黄河之声,2021(09):88-90.1 新民歌:是指在原来的民间歌曲中加入现代作曲技法元素进行创作的歌曲,在现代受欢迎,他的诞生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民歌。新民歌划分为:翻唱类新民歌、改编创作类新民歌和原创类新民歌三大类。王志信创作这个孟姜女以及很多作品都属于改编创作的这类新民歌 2“ing”“eng”属于中华新韵分韵表中的“十七庚”。3“ong”“eng”属于上平二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