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范文指导.pdf
-
资源ID:86017107
资源大小:845.8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范文指导.pdf
第 1 页,共 11 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范文指导 1习作。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要求:1题目自拟。2突出风俗特点,详略得当,有真情实感,语句流畅。3书写规范,字迹工整。4字数:500600 字。【答案】范文: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各个地方的人们都买上几个粽子或做几个在家吃,“五月莺歌燕舞日,又到棕叶飘香时”当耳边响起这句话时,不由得想起一家人包粽子的画面。传说,屈原投江后,人们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装上食物,投入水中。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最会包粽子了。有一次看到邻居小孩拿着粽子大口吞咽,我就拽着院子里择菜的奶奶给我包几个粽子,我不想吃端午节外面卖的粽子,奶奶拗不过我,只好去买食材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厨房淘米、洗叶,这时的我坐在旁边去看那些食材。有一碗糯米、一些蜜枣、一些绿豆还有红豆。奶奶就这样一边准备馅料,一边还不忘时刻提防着我偷吃。“奶奶,包好了没有啊?”我焦急又有些无奈的喊道。“好了,你看看吧!”只见桌子上出现了一个翠色欲滴的粽子,虽说只看见一个“包装”,也能想象出馅料的美味。“我也要做。”我吵着要做。“好,那奶奶教你。”只见奶奶用木勺一舀馅料,放在几片叶子中间,一包一捆,一个三角状粽子就诞生了。我也学着包了几个,但还是“散了架”,“脱了皮”,奶奶只看了我一下,也没多说,又包了几个。虽说她没对我进行鼓励,可是她的动作却鼓励了我。终于,在我的“勤学苦读”之下,一个完美的粽子,不禁使我心花怒放。粽子在口,家人在身边,幸福在心中。【详解】本题习作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习惯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想想家乡的哪种风俗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选择你最想表达或最了解的去写。写作时切忌平铺直叙,记流水帐。注意详略得当,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同时要写出特定节日的特点或风俗习惯。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端午节所要做的一些事情,如:包粽子。作者把包粽子的细节描写的十分详细,可见作者的观察十分仔细。文章语言淳朴,叙事条理,是篇不错的文章。2快乐习作。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请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适当穿插这种风俗的特点和来历,要写出活动现场和自身感受,详略得当。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450 字。【答案】示例:家乡的风俗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风俗包饺子。为什么吃饺子呢?传说女娲造人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耳朵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形,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除夕和面吃饺子有团圆的意思。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北方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圆,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第 2 页,共 11 页 到了除夕傍晚,我们一家人忙活起来,开始准备食材。妈妈开始和面,把白花花的面粉加水,一搅、一和、一搅、一和和好之后就等醒面了。爸爸开始切菜和切肉,“当当当”过了一会儿,菜和肉已经切得碎碎的了,在放在盆里拌出一盆香喷喷的饺馅。终于准备妥当,大家围起来开始包饺子了。妈妈负责揉面和擀皮,爸爸和我负责把饺子包好。妈妈揉好面后,就把面团平均分成小面团。一开始我感觉如同伴随着擀面杖“咯噔,咯噔”的伴奏,然后白白胖胖的面团钻过擀面杖就成了面皮。我和爸爸拿着面皮,用勺子挖起饺馅放在面皮中间。接着扁扁的面皮躺在手掌心上,我觉得如同小肉丸一样的饺馅,坐在像白毯子一样的面皮上。后来我们就把圆圆的饺皮沿着边合拢,包裹住饺馅。我想到了我洗完澡裹浴巾的样子。最后,我们把包好的饺子一个个整齐的摆放在盘子里,如同一盘盘可爱的金元宝。我感到无比的快乐,这是我们全家人一起动手合作的时刻。有的是胖胖的,圆的像一个球的饺子;有的一律是又扁又长的;还有的是大小匀称的,像一个耳朵。接下来就要煮饺子啦!锅里翻滚的开水“哗哗”的响着,热腾腾的蒸汽布满了整个厨房,白白的金元宝下了锅,在翻滚着,妈妈小心翼翼的在锅里搅拌着。可我再也等不及了,一直在厨房门口徘徊着。等啊等啊,等啊等啊,终于,妈妈出来了!饺子端上来了,碗碟都准备好了,我们开始向饺子发起进攻了。我们吃完了饺子,看着春晚,听着门外的鞭炮声,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家里充满了和谐相处的味道。“离乡三里远,别是远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让我们也去了解不同地方的风俗吧!【详解】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从审题立意上看,可以选择不同的方面加以介绍,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可以查阅资料或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这种风俗,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准备分几个方面来介绍;从文章构思上看,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可以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也可以表达自己对这种风俗的看法。3写作。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也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答案】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吃粽子、包粽子,看赛龙舟。今年的五月初五,我们一家也团聚在一起。奶奶和我在厨房里包粽子。妈妈和姨妈们则在一起聊天,而只有奶奶和我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不过,我们在厨房里也心得挺开心。我和奶奶在比赛包粽子,比谁包的粽子又好又快,又精致,只有做到这三好,才算是真的好,才能算是真正的赢者。我们先一起将粽叶清洗干净,洗过了粽叶,然后再将糯米清洗,洗干净了以后,再往糯米中倒入一些酱油,和少许的糖和黄酒,这样要等上二小时。等酱油、糖和黄酒完全融入糯米里时,再拿来粽叶,先折成一个小船似的样子,一头有边,一头无边。用糯米在“小船”有边的地方铺上一层糯米,接着就是放肉了,我将一块五花肉放在糯米上,然后再把糯米辅在肉上,最后再把“小船”无边的地方盖在上面,然后将多余的地方弯折一下用线扎紧。我和奶奶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地包着爱心粽。终于,我们包完了,我数了数我的,又数了数奶奶的,发现奶奶比我少一个,我顿时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这时奶奶走了过来,对我说:“孩子,比赛的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参加了,如果你赢了也不能骄傲,只有沉着冷静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胜利者。”奶奶的这番话语,深深地藏在了我的心底里,令我受益匪浅。【详解】本次习作考查话题作文。仔细阅读作文题干,要求我们写自己亲身经历的风俗活动。首先我们确定自己的作文题目。第 3 页,共 11 页 开头:我们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然后写一下自己印象中的风俗习惯,然后选取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亲身经历,来引出作文的话题。中间:这是本次习作的重点,我们需要通过叙事的方式,来详细的介绍一下你的这次亲身经历。注意: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要加入一些修辞,使内容更生动。结尾:点题,收束全文。说一说自己在这次亲身经历的风俗活动中的收获。4妙笔生花。“离乡三里远,别是远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见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哦!题目自拟,不少于 500 字。【答案】家乡的风俗 我的家乡有好多好多的风俗,比如:社火、小曲、小吃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家乡的主要风俗字画和小曲。听爸爸妈妈说,我的家乡在一九九二年被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家乡的人们家家都悬挂字画,在每年的八月十六日都要举办书画艺术节,其中的字画展览活动主要在我们的悦心书画村,书画村有四楼,一楼是大厅,二、三楼是画家和书法家画画或写字的地方,我也去过好几次呢,看见悦心书画村展览了许多字画,并且有许多书法家和画家在那里写的写、画的画。哦,他们字、画非常好看,但是非常贵,有的一副字画要一、两万或几十万呢。对了,还有买字画的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非常多。我的家乡还有一个著名的风俗,那就是小曲。通渭小曲特别多,可以百听不厌,有火焰驹、十里亭、佰牙付琴、华亭相会、张连卖布等等,火焰驹最好听,我也喜欢。假如你也喜欢的话,你可以买一个小曲碟片,保证百听不厌。我爷爷奶奶闲时总是不忘听小曲,真是两个戏迷,我想,我长大后一定给他们买一套小曲碟片,再买个放碟片的好电视,他们就可以天天看了。还有,随着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现在,家乡的大街小巷都有表演小曲的人,尤其在我们的文化广场,每天都在表演小曲,看的人非常多。哦,家乡还有许多好吃的,乔圈圈、油饼、浆水面、煮洋芋、长面等等都非常美味可口。如果你来到了通渭,别忘了赏书画、听小曲、吃通渭美食哦,热情好客的家乡人民欢迎你!【详解】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结合题干来看需要写民风民俗。写写你所了解的某个民族的一种风俗,可以是自己家乡的,也可以是其它民族的。开头:开门见山或对比式。正文:具体写出风俗习惯,可以结合事件进行细致阐述,交代清楚其特点所在。结尾:抒情或总结式。5作文。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答案】我最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的节日,过端午节有吃粽子、插艾蒿等习俗。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泡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 3、4 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第 4 页,共 11 页 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6习作与表达。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请回忆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以“家乡的 节”(“春节”除外)为题作文。把家乡的风俗推荐给朋友们,注意把节日的气氛描述得具体详细,突出家乡传统节日的特点。【答案】例文: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五月节。在这一天,人们一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或菖蒲、喝雄黄酒各地习俗不尽相同。那么,端午节的习俗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让我来为你一一解答吧!首先是吃粽子。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屈原因屡次向昏庸的楚倾襄王请求提拔那些有才能的人,损害了那些唯利是图的王公贵族的利益,遭到了谗臣的污蔑,被发配到偏远的地方。公元前 278 年,秦国入侵楚国,楚国的全部土地被秦国纳入了自己的版图。屈原得知这一消息后悲痛欲绝,并为自己无法做任何事情而痛苦,于是他写下了怀沙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汨罗江。周边的百姓得知这一消息后,驾着渔船到汨罗江打捞屈原,却都无功而返。后来,人们怕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将煮熟的糯米团丢进江中喂鱼虾以保屈原躯体。挂艾草、菖蒲,则是人们为了驱瘟辟邪而形成的习俗。在古代,五月也称为“恶月”,瘟疫盛行,人们会把艾草、菖蒲挂在大门上,以保一家平安健康。也有人把艾草晒干,用火点燃后,用来驱除家中的蚊虫等害虫。艾草和菖蒲都可以做为香囊里的材料,利用其气味使自己免受蚊虫叮咬。当然,这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在这一天,有的人还会喝雄黄酒来驱邪扶正,这是因为端午这一天也被人们称为“圣日”,古人认为在这一天喝药酒更有效。这时,你应该会想到小孩不能喝酒,该怎么办呢?没关系,可以把雄黄酒摩擦在手脚,达到驱除蚊虫的效果。也可以用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个“王”字,这个字并不是代表着长辈想让他的子孙成为大王,而是希望邪恶之物远离子孙,祈求他们将来平安幸福。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对端午节的习俗有了更深的了解呢?这些习俗,我们家乡年年都有。如果想切身体验一番,欢迎您到我的家乡来做客。【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的记叙作文。要求写一个家乡的节日,给大家创造出一个有吸引力的、新奇有趣的端午节!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我们确定自己的作文题目。写记叙作文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要合乎情理,不能胡编乱造。想想平时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结合传统习俗和生活实际进行介绍。开头: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端午节,来引出作文的主题。中间:详细讲述自己家乡的端午节”。注意:写时要注意详略得当,内容具体,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将过程写生动、具体。写想象作文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结构的组织,使人读起来能感到文通字顺,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尾:点题,收束全文。抒发自己的感情。7第三部分 习作“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要求:1根据风俗,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450。2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第 5 页,共 11 页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答案】例文:家乡风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述出了春节万象更新的一派景色。春节的来历说法众多,其中最为普遍认同的一种说法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作为我国最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自是数不胜数的。例如:置办年货,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看春晚,拜年 在家乡的清晨,街上鞭炮的“噼噼啪啪声”响彻云霄,将熟睡的孩童们从美梦中拉了出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眼前的春联、灯笼,增加了节日的味道。大人们凌晨四五点便起来忙活了,因为他们得为一家人团聚准备好丰盛的年夜饭。无忧无虑的孩童们则与伙伴分享自己新年快乐的源泉之各式各样的鞭炮。有仙女棒,冲天炮,擦炮,甩炮,魔术弹等等。过年使我们小孩儿最欣喜的莫过于能收到压岁钱了。压岁钱一般是长辈给孩子们,妈妈从小叮嘱我要懂规矩,收下红包时,必须双手接过,并向长辈道谢。在我们家,过年时收到的压岁钱都是交予父母保管的。从书上我还得知了关于压岁钱的小故事呢,让我来跟你们一起分享吧!以前每年大年三十的夜里,会有一个名叫作“祟”的小妖出来伤害小孩子。它会趁夜里偷偷潜入人们的家中,摸一下熟睡的小孩子,从而导致小孩子生病、发高烧。当时的人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会让小孩子用红纸包八枚铜钱玩,将“祟”吓跑。因此,人们又将这八枚铜钱叫做“压祟钱”。后来又因“岁”与“祟”谐音,又被称为了“压岁钱”。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欢乐而又喜庆的节日,家乡的习俗与春节的快乐如一首美妙的乐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自由命题作文。习作的内容是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从审题立意上看,可以选择不同的方面加以介绍,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可以查阅资料或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这种风俗,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准备分几个方面来介绍;从文章构思上看,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可以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也可以表达自己对这种风俗的看法。8习作训练。“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的特点,400 字左右。【答案】范文 乡村的元宵节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一句话“十五大于年”,意思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比过年还要热闹。元宵节从正月十四就开始了,一共要热闹整整三天。人们在广场上敲锣打鼓,放鞭炮,放烟花,还要放灯,比春节热闹十倍。正月十五热闹非凡。人们坐在三轮车上敲锣打鼓。在锣鼓喧天的喜庆声中,大家走走停停,放花炮,放“神灯”。“神灯”和“鬼灯”做法一样,不同的是“神灯”要在大街上放。这一天,村子里还扭秧歌。人们排成各种队形,舞着,扭着,快活极了。周围观看的人群,情绪高涨,伴随着鼓点儿时不时地欢呼几声,把秧歌表演推向了高潮。正月十六,元宵节就到了尾声。大家把所有烟花都摆在大街上燃放起来。在锣鼓声中,人们兴奋地放起“人灯”。“人灯”和“神灯”的做法和放法几乎一模一样,只是燃放的时间不同,称呼不同,意义不同罢了。第 6 页,共 11 页 这一天,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吃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元宵刚下肚,人们扶老携幼,走出家门“遛百病”。老人们说,这一溜达所有的疾病就全部溜走了。乡村的元宵节,热闹快乐,别有一番风情融入其中。【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习作能力。本题为话题作文,要将自己家乡最具特色的风俗介绍出来,题目自拟。要结合这一风俗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注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重点介绍清楚一两个特点即可。可引用与这一风俗相关的传说故事或者文史资料来进行介绍,增强文章的底蕴。也写一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开头:看门见山的介绍自己要介绍的家乡风俗是什么。中间:选取最具特色的风俗进行介绍,要注意详略得当。通过介绍,表明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结尾:总结全文,再次表明自己的情感。9习作与表达。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传统历久弥新,中华民俗丰富多彩:热闹祥和的春节,悬灯结彩的元宵节,龙舟竞渡的端午节,望月思亲的中秋节传统的节日带给我们许多美好的记忆。请回忆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以“家乡的 节”(“春节”除外)为题作文,把家乡的风俗推荐给朋友们,注意把节日的气氛描述得具体详细,突出家乡传统节日的特点。【答案】范文:家乡的端午节“初一吃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螺,初四吃艾草,初五吃一天。”唱着这首家乡的歌,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传统节日。就像歌中唱的那样,五月初一便开始了端午节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那端午节特有的美食了。提到端午节,最先想到的就是美味的粽子。粽子,三角形,有咸味、甜味,肉粽、白粽。而此时,家家户户的窗户里都会飘出粽香,芳香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我对肉粽不感兴趣,对白粽却情有独钟,所以,奶奶总要包上几个白粽让我这只大馋猫大饱口福。自家包的粽子总是大大的,剥开粽叶,那白白嫩嫩的粽肉,使你馋涎欲滴,轻轻咬上一口,细细咀嚼,那真是美味极了!大街上,巷子里也有挑着担子吆喝着叫卖的,不过卖的粽子和自家包的粽子比起来可就小多了,不仅如此,价钱还很昂贵呢!但看着那一堆堆溢着清香的粽子,一个劲的诱惑你,却总也忍不住买上一两个解馋,却再也没有余香了。家乡的端午节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洗艾草也是一大特色。快到端午,人们就上山寻找艾草,将其用热水熬出浓郁的香味,舒舒服服的泡个艾草澡,那感觉格外清爽。俗话说:“端午洗艾草,百病都赶跑。”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愉快的端午节就顺利拉下了帷幕。【详解】1本题自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以“家乡的节”为题,把家乡其中一个节日的风俗写下来。想想自己喜欢什么节日或哪个节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选择你最想表达或最了解的节日的去写。写作时切忌平铺直叙,记流水帐。注意详略得当,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同时要写出特定节日的特点或风俗习惯。2本次习作为自命题的写人作文,要求写一个你印象最深或影响最大的人。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在你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相信大家有了许多熟悉的朋友令人尊敬的老师、亲密无间的同学想想谁给你的印象最深或影响最大,让你难忘,为什么难忘?以事写人。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一件事写出他(她)的特点。注意语句要通顺,内容要具体,标点正确,书写工整。第 7 页,共 11 页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景物环境渲染气引出下文)。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10习作。春节时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过春节很有特色。你所生活的城市、乡村在过春节时有什么风俗?请你写一写,可以从各个角度去写,但要注意有详有略,题目自拟,400 字以上。【答案】范文: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每条街道都洋溢着春节的气息。超市和菜市场里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管是老人和小孩,都是提着大包小包,脸上洋溢着节日快乐的笑容。我最高兴的就是贴对联了,古诗中“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也正是古时候人们贴对联的习俗了。除夕,妈妈和我一起买对联,我们回来之后,就开始贴对联了。我大声朗诵道:“喜居宝地千门旺,福照家门万事兴。”妈妈说:“春联是吉祥话,是人们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一眨眼,天就摖黑了。我们一家人吃过晚饭,就拿着自己买的烟花开始燃放了。快看,外面已经成了烟花的世界,简直是火树银花,格外绚丽。看那千姿百态的烟花,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绽放的花儿,有的像满天繁星,有的像龙飞凤舞多么像一个空中花园,使人目不暇接,烟花把天空点缀得五光十色。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燃放。大年初一,我们就开始走亲戚、拜年,我们小孩子可以得到压岁钱。先要向爷爷、奶奶拜年,祝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奶奶笑呵呵地拿出红包给我们,我和弟弟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今年的春节,对我有很大的收获,我真希望下一个春节快点儿到来。【详解】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审题:根据自己的家乡,回忆家乡春节前后的事件,按顺序进行描写说明,根据自己家乡的风俗重点突出除夕和年初一的活动详写,春节前后的活动可以适当略写,体现出题目中“详略得当”的要求。开头:引用或开门见山进行点题。正文:重点结合春节习俗进行描写,体现这一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热闹与温馨,并展现出家乡习俗的特点。结尾:总结或抒情式。12习作表达 请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某项风俗活动的经历,可以把自己的看法也表达出来,题目自拟。【答案】范文:家乡的风俗 我们这儿的农村立了夏,板凳桌子往外拉。上个世纪只要立夏一过,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习惯,吃饭时喜欢把板凳、桌子拉到外面去,这样一来避免了在低矮的房屋里闷热,二来迎合了我们这里人的性格。其实主要还是住房条件的原因,没有小别墅啦,谁愿意在低矮潮湿的房屋里大汗淋漓的吃一顿安稳的饭呢?就是在屋里吃,吃到一半桌子上,就没有人了,他们就会夹了菜端着碗躲到阴凉的地方去了。吃中饭时,总喜欢把大桌子拖到大槐树下,农村的风吹过来让人浑身舒坦,一边听着蝉的叫声,一边看着外面的风景,少点菜是没有关系的。吃完饭,大人们干脆把几张板凳并起来躺在上面,我们小孩则爬到桌子上睡一觉。一到落太阳,板凳、桌子拖拖,就着咸菜在凉风中喝下一碗碗稀粥。夜晚洗完澡,有时干脆把竹床子拉出来,支上蚊帐几个小的横七竖八的睡下了,大桌子上依然躺着人。我们总觉得这是多么惬意快活的事:听着远处的蛙鸣,看着飞舞的萤火,心里装满了幸福。有第 8 页,共 11 页 时一只萤火虫善意的来到了我们的蚊帐里,让我们几个孩子嬉闹了好一阵。假如隐隐地听到了雷声,甚至看到了天边红红的闪光,大人们就会紧张起来,忙着拆床铺,吆喝着,起来,起来!要下雨了,要下雨了!我们的屁股少不了会挨几下,然后才迷迷糊糊地醒来;要是还不起来,大人急了,就会吼起来。这时又有几点雨滴砸下来,我们才一激灵地跳下床,手忙脚乱地帮大人搬板凳、桌子 当然夏天还是晴天多,我们就是这样挽着星光,在一个个美好的梦里慢慢成长。现在好了,省吃俭用的买了空调、电视、电脑不仅没有了板凳桌子往外拉,甚至连对门的邻居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详解】本题考查习作的表达能力。根据题干要求这是话题作文,需要注意:一、审清题意:审题,明确习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要求写出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某项风俗活动的经历,可以把自己的看法也表达出来。如范文描写了“家乡的风俗”。二、选材分析:介绍家乡的风俗或参加某项风俗活动,可以选取印象最深的事或最想和同学们分享的事写下来。条理清楚合乎逻辑即可。三、构思指导:1.开头可直接点题引出所写的风俗,如范文开头直接描写了家乡的习俗是立夏一过,吃饭时喜欢把板凳、桌子拉到外面去。2.中间具体叙述家乡的风俗,通过记叙把板凳搬出去吃饭时的趣事写出来,注意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各人物。3.点题,本文抓住“家乡的风俗”选材叙事,表达了有趣、难忘之情。主体部分叙事,结尾照应开头,笔淡而情浓。13习作。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你是否对一些地方的民风民俗有更多的了解呢?请选择你熟悉的某种民风民俗,写出你亲身体验的经过,写成一篇习作,题目自拟,详略得当。不少于 450 个字。【答案】例文:家乡的春节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照我们山东老家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在腊月初八这一天,我们都要喝腊八粥。除此之外,我们小孩子在这一天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好吃的糖果、果冻、瓜子等。第二件事是我们男孩子最喜欢的事,那就是买爆竹,我们小孩买的爆竹在我们家里叫摔鞭”,用肋摔在地上会发出“啪”的一声。等不及大年初一我们就开始在街上玩起来。第三件事就是买各种玩具了,风车、口哨、气球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天还没亮呢就听见鞭炮声声响。听妈妈说这是迎接灶神。也就是从今天开始了过年前的忙碌了。腊月二十四必须大扫除,这一天我可累坏了,又是擦玻璃又是拖地板的,忙得不亦乐乎。大人们则是忙着备年货,把鸡肉、猪肉、鱼、青菜、年糕以及干货等年货准备充足。最热闹的就是初夕,这天家家都忙着贴春联、贴年画。除夕夜必不可少的项目就是包饺子和放鞭炮。大人们围在一起,有的人在和面,有的人在擀皮儿,有的人在拌馅儿,有的人在准备烧火的柴火。包饺子时还要在饺子皮里放上钱和红枣,预示着新的一年日子红红火火。我则忙着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不绝于耳。最热闹的就属晚上了,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烟花在天空不停地绽放,有的像一 串串明亮的珍珠;有的像一朵怒放的花朵;有的像天女散花。这些美丽的烟花刹那间把整条街都照亮了,整个村子的天空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大年初一是新年,这一天大家都早早地起来,妈妈早早地起来在天地间摆好桌子敬天。然后下水饺,吃完饺子就去给老人拜年,我们这儿叫串门。我可高兴了,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我就可以串亲戚,还可以收到长辈们送的红包。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天晚上要吃元宵,我和村里其它孩子们则打着各色灯笼四处游玩,烟花又在此刻重新装点起美丽的夜空。一个个孔明灯就像天空中明亮的星星,带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消失在漆第 9 页,共 11 页 黑的夜空中。家乡的春节就这样在正月十五的烟花中结束了,而我还沉浸在热闹中【详解】本次习作考查话题作文。仔细阅读作文题干,要求我们写一篇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首先我们确定自己的作文题目。开头:我们可以通过歌谣引出自己要描述的风俗。中间:这是本次作文的重点。我们需要详细的叙述你在这个节日中怎么度过的。将自己的活动融入到介绍的风俗中。我们要重点描写活动现场情况和自己的感受。注意: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要加入一些修辞,使内容更生动。结尾:点题,总结全文。抒发自己的情感,升华主旨。14习作表达: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要求: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详略得当,题目自拟。【答案】家乡的风俗 年年都过除夕,每到除夕,家家挂起了大灯笼,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刚出生的婴儿,虽不会说话,但也“哇啦哇啦”乱唱;刚会走路的小孩,也疯了似的窜来窜去;刚上学的小朋友,也向长辈们讨要红包大人们更是忙得不回开交:买菜的买菜;端菜的端菜;洗菜的洗菜;烧菜的烧菜,都忙着吃年夜饭呢!老人也收了儿女的礼物,开心得合不拢嘴。家家都要吃年夜饭,我们也不会例外。一大早,我们全家就去买菜,采购零食,比如瓜子花生,还有灯笼什么的。下午,我们全家一起帮忙做菜,连刚上一年级的妹妹都要帮妈妈洗菜呢!时间志是过得飞快,转眼夜幕降临。大家围坐桌前,一人一句祝福语。大家都其乐融融,快乐地笑着;肆无忌惮地喧闹着;手舞足蹈地比划着 天黑了,放眼望去,农村里家家户户都在放烟花,那声音好像众仙在打鼓,“咚咚咚咚”的,爸爸也搬出他买的烟花点了火,“嘭啪嘭啪”地放了起来。除夕真是个让人兴奋,快乐,开心的日子,怪不得小孩子这么爱过除夕!【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话题作文。我们在写这类作文的时候要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文章。“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我们想要写好话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文体。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同学们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来确定所写文章的体裁。2.缩小范围。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3.拟好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4.我们在写作文时一定要语句通顺,表意明确,符合题目规范、要求。15习作。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不同地区的节日、服饰、饮食、居民、民间工艺品等都各不相同。这次习作,我们就来把家乡独具特点的民风民俗介绍给别人吧!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详略得当。第 10 页,共 11 页【答案】范文:家乡的风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一个过年到了,每一个在外上班的人都要急急忙忙地回到自己的老家过年。在我们的家乡还有一项祭祖的活动,更是千门万户都要举行的一种民风民俗。在我国,祭祖的方式有许许多多种,有的以一个村为一个团体一起去,有的以同一种姓氏为一个团体一起去,还有的以一个家族为一个团体一起去。只要到了该祭祖的日子,大家就会聚集起来,到村里的某个地方祭祖,但我们的家乡祭祖的方式却与众不同。大年三十,是祭祖的日子,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是自己祭的,只要吃完了午饭,就会开始做许多的事情。首先是,在自己家祭祖,因为祭祖都是以近到远的。所以先是在家里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叫进来,让他们坐在椅子上,然后,奶奶把他们爱吃的猪头肉,豆腐等,放在桌子上,奶奶说这是给玉皇大帝吃的。等他们吃好以后,就好了!”他们吃完后,奶奶便拿出了香,把香点燃后,给了我三根,我说:“为什么不给我六根呢?”单纯的我以为有六根就来年六六六大吉利了。此时此刻,在一旁的婶婶说了一句:“双数不吉利,大妞!”我当时感到很不解,但我也没多说什么。不一会儿,家里的祭祖完毕了。接着是去祭我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了,在那之间,我和奶奶折了许许多多的金元宝,折着折着,我便闹了笑话,我莫名其妙的折了一艘小船。我妈妈还笑着说:“你要是给他们送去一艘船,去海的世界游玩吗?”接着是一阵哄堂大笑,顿时我的脸就红了。祭奠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和之前的大不相同,因为他们的“家”在山上,我们要走几千米才走到哪里,没有瓜果只有钱。妈妈说;“只要有钱!他们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所以就没带了。走啊、走啊,终于到了,我们一家的祭祖活动也马上结束了。这次的祭祖活动让我回味无穷,它既让我知道了家乡的祭祖活动的方式,又让我吃到了美味!【详解】本题考查对作文题目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对语言的组织、表述能力。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中心,文章需要围绕着一个主旨来写,不可跑题,且要根据题目内容来确定中心思想。其次,要有一个具体的事件来体现文章的中心,否则文章空洞无力。写作时还需注意使用正确的用语、措辞,不要出现错别字。我们在写风俗的时候,既可以介绍这种风俗,介绍它的起源,也可以挖掘蕴含在节日起源和风俗中的美好愿望和情感。16作文 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种风俗活动的经历。在习作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自己的实际体验,同时要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答案】我的家乡习俗 我的家乡在 XX,那里是一个习俗很多的地方。我的家乡有许多的习俗,如: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把家里打扫干干净净的。来来往往的人去做客。客人来到家里,总要泡一些糖茶和茶叶茶来给客人们喝,与主人聊天。到吃饭的时候,长基总要坐在上座,桌子上会有很多的菜。吃完饭后,客人在走之前会给孩子们一个大红包,孩子们拿到红包一般都会很高兴。晚上,每家每户都要放爆竹和烟花。天空中的烟花五彩缤纷。色彩明丽。我家也放了烟花,有大的,有小的,不响的,响的各种各样。烟花放了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到了半夜时,我们也要下楼去放爆竹,表示迎接新一年的到来。那时还要吃饺子,表示新一年的第一顿饭。这就是我们长兴过年的习俗。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吃月饼,赏月亮。看到月亮我往往会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仿佛看到嫦娥在月宫里偷偷的哭泣。元宵节我们吃汤圆,表示团团圆圆。我的家乡有很多的习俗,这里的习俗都是有很大的意义在里面。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重这些习俗,我们也要懂得这些习俗,我们也要懂得这些意义。【详解】此次作文为话题作文。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种风俗活动的经历。在习作的时候可以适第 11 页,共 11 页 当写写自己的实际体验,同时要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首先简要概括家乡的风俗有哪些;然后具体介绍一种风俗或参加一种风俗活动的经历。最后总写这个风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