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节奏乐对音乐活动的重要性研究.pdf
-
资源ID:86021998
资源大小:382.6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节奏乐对音乐活动的重要性研究.pdf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节奏乐对音乐活动的重要性研究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节奏乐对音乐活动的重要性研究 作者姓名:学 号:班 级:指导教师:黄瑾 完成日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节奏乐对音乐活动的重要性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3 一 引言.4 一、节奏乐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4(一)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4(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4(三)培养幼儿的自信心.4(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4 二、提出提高节奏乐教学效果的策略.5(一)依据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来发掘幼儿的音乐兴趣.5(二)将节奏乐教学有机渗透在一日活动中.5(三)创设情境,为幼儿营造一个动手参与的氛围.6(四)引导幼儿掌握简单的配器方法.6(五)运用肢体语言,增强幼儿对音乐的理解.6 结论.8 致谢.9 参考文献.10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节奏乐对音乐活动的重要性研究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节奏乐对音乐活动的重要性研究 摘要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基本骨架,是引领幼儿了解音乐、听懂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幼儿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因此,节奏乐教学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对节奏乐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作用的剖析,提出在幼儿园中发展节奏乐教学的策略。关键字 节奏乐 音乐活动 演奏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节奏乐对音乐活动的重要性研究 一 引言 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包含了很多提高幼儿音乐修养的养分,音乐活动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而打击乐能提高幼儿感受表现节奏的能力,节奏和旋律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节奏乐是最原始的,最现代的,是最民族的,它是一种充满乐趣的音乐活动,它具有训练乐感、培养创造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等。幼儿音乐教育是促使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幼儿音乐教育是促使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奏方法,对发展幼儿听辨节奏和乐器音色的能力,提高幼儿与群体合作的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基本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对节奏乐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作用的剖析,提出在幼儿园中发展节奏乐教学的策略。一、节奏乐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一)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节奏乐是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兴趣的有效途径,敲敲打打是幼儿的天性,在胡乱敲打中听到声音就有一种满足。通过这种简单地敲打乐器并进行简单的演奏,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由于打击乐器本身的特点,使得幼儿一旦接触到小乐器就会被深深地吸引,由此幼儿对节奏乐活动有了最初的兴趣。当然这种兴趣还是比较具体和外在的,是比较低级的。但应该看到,这是幼儿节奏乐活动的开始。幼儿最初对打击乐产生兴趣的来源于对打击乐本身的兴趣,其奇特的音响效果,有趣的外观造型,各异的音色,简单易学的演奏方法,演奏方便,幼儿只要会拍手就能掌握,这些都是深深吸引孩子的理由,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拿着小乐器来敲,小乐器较强的操作性也同样是吸引孩子的重要原因之一。孩子们在敲打中,能够获得身心的愉悦,因为小乐器的可操作性能够大大减轻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兴趣是什么?兴趣应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色彩的心理倾向意识。因此,节奏乐教学是培养幼儿音乐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节奏感,指的是人们感受音乐的长、短、强、弱的能力,即个体的运动神经对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声音的反应。音乐节奏感不但具有运动性,还具有情绪性,即指在音乐活动中个体能够体验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表现,并能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能力1。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跳舞、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把音乐的各种音响、音调要素在时间上加以组织,这就是音乐节奏的功能。节奏乐教学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幼儿通过敲打乐器发现,在教幼儿唱儿歌的时候,采用让幼儿点头或拍手为歌曲打拍子,这样就能增强孩子的节奏感。或者教孩子唱比较欢快的歌曲时,可以编一些小律动教给幼儿,如,在唱“拍手歌”这首很欢快、很活泼的儿歌时,教师可以根据节奏变化,采用拍手、跺脚、拍肩、点头等动作,编成小律动,让幼儿边唱边跳,这样不仅能使幼儿对儿歌学得快、记得牢,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三)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陈一平对节奏乐教学研究认为,节奏乐教学是适合幼儿与生俱来的敲敲打打的本能,在节奏乐中幼儿可以得到一种满足,满足感又建立了幼儿的自信,通过节奏乐教学,幼儿的音乐能力及非音乐能力均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因为在节奏乐教学活动中,需要幼儿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幼儿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如果自己的表演经常得到别人的赞扬,这样有利于培养自信。而且在打击乐教学中,幼儿还可以自选乐器演奏,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编配乐器,或者根据音乐的结构性质与节奏自编各种动作,还可以自由创编节奏型为乐曲伴奏。这些自由、民主的气氛都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在集体演奏中,为了使节奏统一,要求幼儿在演奏的过程中注意倾听自己演奏的同时,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节奏乐对音乐活动的重要性研究 更要注意同伴、集体的演奏,并努力使每一个人、每一个声部的演奏都服从于整体音响和形象的塑造要求。在演奏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协调,就会有突出的声音,这样就会使整个演奏乱了,只有大家齐奏的声音听起来才舒服,这样就培养了同伴间的默契和协调。也有利于幼儿逐步学会克服自我中心意识,懂得服从集体需要。当别人停止演奏时自己就要接上去,会尊重同伴,明白自己单独行动的结果对其他同伴的影响。对幼儿的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分阶段进行。在小班阶段,幼儿的演奏以齐奏、合奏为主。在老师的指挥下,幼儿可以尝试与集体与老师合作。奏出的良好印象效果,会使幼儿愿意在集体中调整自己的情绪,服从集体的演奏需要。到了中班阶段,大量的合作经历对幼儿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从中进一步体验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到了大班,幼儿可以尝试指挥,尝试创造性的音乐节奏活动,幼儿合作能力真正在自己的操纵之中,在此次过程中,幼儿合作协调能力的提高,以及从中获得的那种快感是不言而喻的。二、提出提高节奏乐教学效果的策略(一)依据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来发掘幼儿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首要前提,学前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2。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会把握不住重点,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等等实践证明掌握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使孩子有学音乐的积极性,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兴趣为导向,才会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记得第一次上钢琴课,五个孩子和我正对面的坐着,我弹奏一些儿童歌曲让孩子们先听,但孩子们似乎一点兴趣也没有,不时还会相互说话,于是我调换了一下思路,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用了一个小动物开音乐会的故事作为导入:从前在一片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每天都会聚在一起欢快的唱歌、跳舞,可好玩了。一天,小动物们聚在一起后,都说要进行一次唱歌比赛,看谁的歌声最好听,小动物们都在争着表现自己的歌声,说到这里,我说:你们听小鸟的歌声好不好听?我在钢琴的高音区弹了一些乐句的音符让幼儿听,说到孔雀时,我也在钢琴上弹奏一些乐句的音符让幼儿听,孩子们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这时,我又让孩子们和我一起唱欢快的儿童歌曲数鸭子,在前面念唱的部份: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这段时,我用节奏型弹奏手法来配伴奏,孩子们竟会情不自禁的拍起了小手,于是,我便开始让幼儿从认识这个会发出好听声音的钢琴,引出了课题的内容 丰富有趣的音乐教学总会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此当中,一些如律动、节奏乐、歌表演、音乐游戏等活动,不仅能让幼儿听到好听的音乐旋律,更重要的是还能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在听、看、唱、表演的趣味环节中感受音乐,喜欢音乐。(二)将节奏乐教学有机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节奏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节奏无处不在,如,水龙头没关系,有“滴答滴答”水声;教室里的挂钟会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音乐区的串铃,会发出“叮叮”的声音;上楼的“通通通通通”,下楼的“踏踏踏踏”这些都是有节奏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声音会有不同的节奏,有快、急的,有缓、慢的等等。当幼儿能辨别节奏强弱变化后,也可以启发幼儿从身体各部分的活动中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并且让幼儿进一步感悟节奏。如拍手、跺脚、拍肩、弹舌、唇响等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感受节奏,感受各种有强弱变化的声音。在幼儿的眼中,自己的身体不仅能自己支配,还可以发出好听的响声,这样的活动他们非常乐意参与。要让幼儿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感受到节奏的存在。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自发地开展节奏乐游戏活动,让幼儿的一日活动充满音乐。如:来园时播放愉快、轻松的乐曲,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从而产生饱满的情绪,迎接美好的一天;幼儿锻炼时选择一些活泼有力,带有进行曲形式的乐曲,让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户外活动时,可以组织幼儿听一些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在操场上,伴着音乐节奏做游戏,也可以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幼儿排着队,合着节拍,高高兴兴回家去,放松幼儿的心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节奏乐对音乐活动的重要性研究 情。(三)创设情境,为幼儿营造一个动手参与的氛围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还是要靠幼儿的实践,靠他们亲自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因此,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宽松的空间和成人的鼓励3。我们改变了成人式的审美趣味和评价标准,用幼儿的标准来衡量他们音乐创造的成果。孩子创编的节奏,不因为它们简单而轻视,我们和幼儿一起体验创编的乐趣。我们更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创作结果,保证他们在快乐的音乐活动气氛中学习和创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把歌词介绍给幼儿听后,就可以让幼儿跟着节奏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学习儿歌,又有利于他们对节奏的敏感性。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编一些语言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配上符合音乐形象的语言节奏,让幼儿边听故事,边打拍子并伴随动作。或者鼓励幼儿自己根据故事情节,编一些舞蹈动作,让幼儿给全班小朋友表演,尽量给每个小朋友表演的机会,最大程度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能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来感受节奏的存在,感受音乐的魅力。另外,教师要使一节课内让幼儿始终处在唱唱、跳跳、拍拍、敲敲、打打的活动状态,每节课都有新鲜多变的教学内容,使幼儿沉浸在欢乐中。要给幼儿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把教室里的乐器放在幼儿能随手可得的地方,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探索体验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使用方法,他们可以在这样自由的环境中和同伴一起讨论学习如何使用乐器,自己找出操作某种乐器的方法从而产生一种初步的成功感。(四)引导幼儿掌握简单的配器方法 幼儿节奏乐的配器是指教师引导幼儿用集体讨论的方式,选择适当的节奏型以及合适的乐器,为幼儿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设计伴奏的一种活动方式。这是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节奏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地把节奏乐教学中配器的方法传授给幼儿,而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幼儿的认知特点和音乐感知的规律,引导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去发现、探索。例如,在为乐曲学做解放军配大鼓的节奏时,教师邀请一名幼儿来创编节奏,并请其他的幼儿说一说这个大鼓的节奏是否可以表现出解放军的气势。大家都说可以,但有一个幼儿站起来说:“我觉得这个节奏太快了,解放军叔叔走得很整齐,太快就不整齐了呀。”通过对不同的配器方法的比较,让幼儿得出自己的结论。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想法,也都有自己的创意。对于幼儿共同讨论的结果,我们的指导原则应是以鼓励为主。教师可以根据对幼儿配器方法的引导,使幼儿正确掌握分辨各种乐器的音色、音响,进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五)运用肢体语言,增强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1、手势 它是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种特殊工具,幼儿可在老师的手势下完成一些动作作业活动。如:我在一对一给孩子上钢琴课中,我会常用打拍子的手势来提示孩子上、下钢琴的准备练习,在告诉了幼儿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后,让幼儿边数一、二、三、四的节奏,边看我的手势全身放松的调整好坐姿后由手臂的轻松抬起到手腕的运用,再过度到掌关节的配合到最后手指自然下键的弹奏过程练习,孩子会在我的手势提示下,不快不慢的作好手指在琴键上呈拱形的弹奏手型准备,从而完成了这个技术练习。2、体态 体态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肢体语言的传递,给孩子一种无声的语言表露和传递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孩子会在老师的带动下,看着老师有表情的眼神和老师一起有兴趣的做动作。如:我在教孩子学唱一首儿童歌曲学小动物叫,当唱到小花猫怎样叫时,我就带孩子把双手放在嘴前,并打开手指做小猫的胡子,左右的轻摇头,唱喵、喵、喵;做到小鸭怎样叫时,我就带孩子双手依旧放在嘴前做小鸭的嘴形,然后唱嘎、嘎、嘎,孩子在老师的带动下,通过好听的音乐伴奏,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节奏乐对音乐活动的重要性研究 3、语言 教师可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种语言训练机会,增加节奏读词,从而让儿童感受语言节奏的韵律。各年龄班的内容有所不同。举手表示高音,下蹲、抱胸表示低音,使幼儿在欢快的舞蹈动作、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4。通过节奏乐引导幼儿走进音乐,并通过节奏乐更好地表现音乐形象、音乐主题。一旦幼儿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节奏乐的作用时,幼儿的兴趣将是深层而持久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节奏乐对音乐活动的重要性研究 结论 总之,节奏乐活动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及非音乐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幼儿的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但节奏乐教学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项活动,必须引导幼儿多听、多想、多进行情感体验,多表现,才能促进幼儿节奏感的养成。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节奏乐对音乐活动的重要性研究 致谢 本论文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黄瑾老师的悉心指导。黄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黄瑾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黄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谢黄瑾老师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黄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节奏乐对音乐活动的重要性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丽娟.浅淡打击乐活动中幼儿节奏感的培养.2009 2徐婷.搞好幼儿音乐教育的措施分析.中国对外贸易.2011 3史维华.体验节奏快乐 培养创新能力.科学大众.2009(9)4张君,刘纪秋.浅谈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设计.艺术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