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精美教案.pdf

    • 资源ID:86026376       资源大小:818.8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精美教案.pdf

    第 1 页共 14 页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两篇精读课文和故事二则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王戎不取道旁李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在路边看到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认为必是苦李,结果不出王戎所料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王戎观察仔细,准确判断推理的赞赏。西门豹课文讲的是西门豹在邺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故事二则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扁鹊治病”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纪昌学射”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的道理,从另一角度看,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也非常重要。教学时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从故事中明白道理。2.单元重点:(1)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简要复述课文,注意顺序的详略。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精典故事,体会人物形象,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人物身上的精神。王戎从小就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动脑思考;西门豹的才智过人,将计就计,破除迷信;蔡恒公自我中心,刚愎自用,扁鹊,乐于助人;纪昌的学习是得其精髓,又不失创新的,飞卫让徒弟去真正地得到摸索的机会,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写出了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注意课文中提示顺序的词语的运用,复述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独特的感受。(2)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的心儿砰砰跳,选一件让你心跳的事来写。重点是把当时的过程写清楚,还有自己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写出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学情分析】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四年级的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从阅读中体会得 第 2 页共 14 页 到,一要他们反复读、多读,在读中领悟;二要教师适时点拨,帮他们感悟。【教法建议】1.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理解感受人物的形象。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读懂故事的内容,鼓励学生反复诵读,揣摩感悟,理解其中的寓意。3.表演要以熟读课文为基础,注意层次性。4.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你经历的是怎样的一件事,让你心跳的以及你当时的感受,先说一说,然后写下来。5.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课时安排】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2 26.西门豹 2 27.故事二则 1 口语交际 讲历史故事 1 习作 我的心儿砰砰跳 1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1 合计 8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 3 个生字,会写“戎、尝”等 5 个字。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4.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教学重点】1.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难点】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 第 3 页共 14 页 要的错误,少走歪路。【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重点)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重点)【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教学过程】内 容 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故事导入。教师口述:同学们都喜欢看历史精典故事吗?说说你看过哪些历史精典故事?师:本单元,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历史精典故事。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过渡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第一个历史故事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看看从中能受到什么启示吧!(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这里由故事导入,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资料介绍 王戎字浚冲,晋初任荆州刺史。因平吴有功,封为安丰侯。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肆意酣畅,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 (1)(2)(3)第 4 页共 14 页(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戎马一生诸子百家竞赛唯一(重点指导生字:戎:“戎”和“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sh”;诸:不要只读一半音,不要读成“zh”;竞:“竞”和“竟”是形近字,都读“jng”。)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注意声母易读错:诸(zh)竞(jng)。注意韵母易读错:戎(r ng)。(2)学习多音字:折(zh sh zh)练读句子,找发现。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读一读: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出售,严重折(sh)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腾了。(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尝 的确如此。竞走 曾经。唯 争着跑过去。信然 只有。(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在路边看到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认为必是苦李。)(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写(起因);再写(经过);最后写(结果)。四、学习“会写字”戎、尝、诸、竞、唯 (4)(5-7)(8)(9)(10)(11)(12)(13)(14)第 5 页共 14 页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诸、唯”属于“左窄右宽”;“衔”属于左中右结构;“尝、竞”是上下结构的字,“尝”上宽下窄;“竞”上小下大;“戎”是右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笔顺。)(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微、缓”和上下结构的字“茂”,学生练写。戎:戈字左边没有撇、斜钩要长,下边一横稍往上拉、中间是一撇不是一竖。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初步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六、当堂检测(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七、课后作业(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15)(16)(17)(18)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重点)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内 容 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第 6 页共 14 页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你还记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师:王戎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王戎不取道旁李神话故事,仔细读课文,读懂这个故事。【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自由读课文,思考:王戎与其他孩子表现有哪些不同?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其他孩子“竞走取之”,只有王戎“巍然不动”)三、精读古文,深入理解。过渡:古文大家已经读得背得很不错啦,那它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小儿)(诸)(尝)这个词语提的真好,谁愿意来帮助他解决?(“诸”说明当时一起游玩的小孩很多,不是一两个,练习下文就知道当时其他孩子求取摘李子了,从侧面表现出王戎的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思考:其他孩子的表现与司马光的举动有什么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王戎观察的细致入微和推理判断的正确。)有一点想要提醒小朋友,尝可不是常常的常,这儿有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为什么?(1)品尝(2)曾经(3)尝试(曾经)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过渡: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同桌说,指名说。(1)(2)(3)(4)(5)第 7 页共 14 页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跳绳、抓蛐蛐儿、爬树 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2.过渡: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师: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来说一说。师:第一幅(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板书:起因:路边李树多子)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路边。)你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高大)(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出示小古文。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师:谁来说说第二幅?(小朋友们都爬到树上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这么做。)小古文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老师这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它什么样?你觉得它的味道怎么样呢?(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师:诸小儿怎么做的?(竞走)师:竞走这个词语,我们在识字中已经学过,什么是竞走?(板书:经过:诸儿:竞走取之 王戎:唯戎不动)在小古文里也出现过竞走这个词,在哪一课?龟兔竞走就是龟兔赛跑。所以竞走“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拿”的意思。是大家都比赛着跑过去,谁也不让谁,老师送大家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6)(7)(8)(9)第 8 页共 14 页(“唯”就是只有。)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谁来说第三幅?(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诸小儿会会怎么问呢?(你怎么不摘李?你傻啦,为什么不去?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人问之,“之”是谁?(“之”就是王戎。)谁来问一问?指名读。齐读。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方法指导: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 注释,好比拐杖,它可以帮助我们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门径。阅读文言文时,要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出处、写作背景、文化常识、与课文有关的作者经历,读懂字句,疏通文意,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和表达的情感。然而,拐杖不是腿。用好注释,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分析,独立思考。运用:如“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多子折枝”的注释是:李子很多,树枝快压断了。需要根据注释补充意思为:(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结了很多果实,压得树枝都弯下去。王戎什么反应呢,谁来说第四幅。小古文是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王戎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他怎么想的?(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采光了。)师:李子究竟苦不苦?一开始诸小儿相信王戎的话了吗?(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板书:结果:果为苦李)那就是“取之,信然”。你明白了吗?(板书:仔细观察 善于动脑 推理判断)(10)(11)(12)(13)第 9 页共 14 页(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这句话只有 4 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王戎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首先要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力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其次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3.写作方法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对比)(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联系实际讲对比: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而且经常用。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以后注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人的王戎身上,你能学到什么?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如果做到这样,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明)【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合作朗读 1.小古文理解了,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得更好了。请小朋友小组合作读读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师:用各种方式读,还能读出趣味来呢!2.看来现在你们都是朗读高手了 五、课堂小结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六、当堂检测(选做)(14)(15)第 10 页共 14 页 1.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教材课后题第 2 题。)2.课后寻找其他的人物故事,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七、课后作业(选做)1.推荐阅读有关故事,完成点拨1+x阅读攻略的练习。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板书设计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起因:路边李子多 仔细观察 经过:诸儿:竞走取之 王戎:唯戎不动 善于动脑 结果:果为苦李 推理判断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为纯粹的古文,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在做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从培养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开始着手,做到让学生读准节奏,才能正确理解意思。第一节课以读为主,理解大意,再做到熟读成诵。第二节课是以精读理解字意,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用法,再到句意及全文的理解,明白期中蕴含的哲理。教学环节上安排,把全文按照五个画面分开,让学生通过这五个画面,理解每字每句话的意思。图文结合,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不足之处:在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的方法,比如范读,课件作用,但是学生的朗读还是不够到位,留下了许多遗憾。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1.理解小古文的意思。2.熟练朗读全文,背诵全文。3.通过讨论等体会王戎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品质。教学重点:理解全文,背诵全文。教学难点: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及美德。教学方法:讲解法、表演法。第 11 页共 14 页 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吃过李子吗?李子的味道怎么样?你吃的李子应该是甜的,可有的人吃的李子却是苦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看看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吧!2.王戎简介。二初读读准确,读出节奏。1.先听老师读一遍,请你听清每个字的读音。自由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试试能否读正确。2.检查几个字词的朗读:王戎 尝 诸小儿 多子折枝 竞走 取之 信然 3.读小古文不仅要读好,更重要的是能读出节奏。4.教师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学生练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5.齐读。6.抽测重点词的理解: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 书令,司徒。尝:曾经。李:李子。曰:说 诸:众,一些,这些,许多。游:玩耍。子:果实。折枝:压弯了树枝。竞走:争着跑过去。竞:争逐。走:跑。唯:只有。信然:的确如此。7.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知道为什么李子是苦的了么?原来答案就在这样的一句话里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句话非常有意思,讲的很有道理。长在路边的李树上有很多李子,如果李子好吃,早就被别人摘光了。之所以没有被摘光,那李子肯定是苦的。而说出这样话,拥有这样的观察 第 12 页共 14 页 力的人,竟是一个七岁的孩子!三精读读明白,读出韵味。1.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呢?让我们再次深入走进课文。要想读懂小古文,老师送给你一个法宝想象力。这节课,请放飞你的想象力,让小古文丰富起来。2.师出示第一句,指名读。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预设:小儿小伙伴 诸多 尝曾经)“尝”可不是常常的常,出示字典中“尝”的解释,让孩子选择,说说为什么。(方法:用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课后注释)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过渡:是哇,那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说一说!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玩什么,怎么玩。(预设:王戎和我们一起踢毽子,只见他们把毽子往上一抛,就左一脚,右一脚的把毽子踢得像一只只小燕子在飞来绕去。我们玩得可开心啦!)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3.出示第二句。自由读,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玩着玩着,不知道是谁,发现了什么?(预设:一棵李子树)如果是你,你看见这么多的李子,你会喊什么?(预设:“快看!树上的李子真多啊!”)在描述中领会“多子折枝”的意思。听见喊声,孩子们都跑向了李子树,伸出小手摘李子。大家怎么摘的?孩子们争抢着李子。有的.有的.还有的.理解“竞走取之”,诸小儿竞走取之时心理是怎么想的?怎样读好这句话?(学生说,练读)也不知道是谁,发现王戎站着不动。真是奇怪,他怎么不去摘呢?你会怎么问他。(预设:我骑在树枝上,对着王戎喊:“喂!你怎么不来摘李子?”王戎也跑过去了吗?)理解“唯戎不动”。4.出示第三句。指名读王戎的回答,读出他判断的那份笃定:此必苦李!思考:王戎是随便猜的嘛?请你说说他是如何推断的。李子真的很苦吗?5.出示第四句。没吃之前,小伙伴们七嘴八舌,想象他们都说了什么?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有的.还有的.你若在场,会怎样称赞王戎?(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板书:观察、思考)总结:故事中的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位小神童了!后来,他长大后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就是当时有七个文人常在竹林之下,饮宴游乐,创作文章,个个都是大学问家。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第 13 页共 14 页 四再读文章,理解文意。1.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2.理解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遇到事情要多想一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能盲目的跟从。)3.你觉得王戎是个什么样的人?王戎是个有主见不盲从、聪明的人。4.指导背诵。五填一填。同学们读得这么流利。你能根据原文的语句填空吗?让我们来填一填:王戎(),尝与()游。看道边李树()折枝,诸儿(),唯戎()。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此必()。”取之,()。六背一背。1.自己试背短文。2.指名背短文。3.齐背短文。七演一演。八拓展总结。智者自有惊人之举。历史的长河里,有一些少年,小小年纪却聪明智慧,令大人望尘莫及,除了称象的曹冲,让梨的孔融,还有今天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王戎。他们还真是一个不一般的孩子!就王戎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被古人用了短短 49 个字记录了下来,我想记录这个故事的人也很不一般!值得我们学习!如果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不妨去读一读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 世说新语,那里的人物,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通过文字,你定能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板书设计:第 14 页共 14 页 道边苦李 诸儿竞走 多子折枝 王戎不动 观察 思考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精美教案.pdf)为本站会员(g****s)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