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pdf
小学道德与法治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摘要:教学改革后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更像一门包罗万象的社会学课程,除了具有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等方面的能力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涵盖了法律、道德、文化、社会关系、历史、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门课程本身就具有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在这个认知基础上,需要思考的是提升渗透的有效性,将认知上升到情感与态度、行为与过程的层面。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引言 为了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文化渗透价值,我们需要对当下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有深入的认识,进而结合当下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借助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社会实践性,为学生设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分别通过信息化、实践性的教学提升文化渗透策略的有效性。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政课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优秀传统文化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道路上,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小学思政教育,也逐渐肩负起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提高学生道德理念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德育教育之间的联系。通过有效渗透和不断深化创新,使学生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魅力,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有提升性的认识。1.2 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小学德育教育动力 长期以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都是德育教育的中心,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是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师与学生个人修养提升的精神源泉。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发展的启蒙阶段,缺乏是非辨别能力,个人价值观念并未完全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化渗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随着当前信息技术和物质生活的不断变化,学生会接触到各类信息,学生容易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这时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就发挥了它的价值和作用。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 2.1 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现如今的小学生都成长在信息时代,他们从小就接触各种智能设备,对互联网的使用更是驾轻就熟。如果教师能够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凭借网络教学资源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对学生形成更加强烈的吸引,就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多媒体教学资源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方面,也能够发挥较好的效果。比如,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就可以利用课堂上的大屏幕,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结合视频中的案例,将安全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能够让学生对具体情况下所需要采用的安全防护措施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帮助他们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准确地做出应对。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法制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得到提升。比如,在教会学生识别红绿灯时,教师就可以在大屏幕上通过播放动画来实现信号灯的变化,让学生说出在不同信号灯的指示下应该做出怎样的行动。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仍然拿识别信号灯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将具体的路况和信号标志结合起来使用,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信号灯的识别方法,还要让他们了解一些常见的路况标识,比如前方施工、前方有人行横道等。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2.2 进行反面教育,澄清价值观念 在选择反面事例时要选择具有针对性和智慧性的事例,不能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同时也不可以呈现出适得其反的效果。教师要选择和时代精神相联系的反面事例,从中获取具有正面导向的价值。例如,在教学“做诚实的孩子”这一课时,由于社会非常关注“诚信”这一话题,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不诚信行为的坏处,教师可以引入失信人黑名单这一内容,让学生认清它的目的,它不仅是当前诚信社会所必需的东西,还侧面反映了社会对诚信的重视。教师通过引入身边不守信用等被纳入失信人黑名单后被限制乘坐火车飞机,影响子女读书就业等反面事例的介绍,不但可以让学生明白诚信的内涵,还可以让他们体悟到诚信不单单停留在道德层面,现在已经上升到了法治层面,这样便可以让学生充分认知诚信,进而做到诚信。2.3 提供课外读物 一直以来,书籍都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重要阶梯,小学生可以通过读书获得各类知识和经验,也就能够逐渐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以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促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从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及道德品质,也就可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例如在对可爱的祖国进行学习时,受到年龄以及理解能力的影响,诸多小学生对于“祖国”这一概念并不具有清晰的认识,自然也就不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小学生知识经验较少、人生阅历尚浅,而根据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小学生应能够对祖国的山川、河流等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熟悉各个政区、自身所在的位置,并对家乡以及首都具有深切的情感。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选择与祖国发展以及各地风光具有关联性的文章,使其对于祖国的了解和认知越来越全面,并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另外,教师还可鼓励小学生在阅读时积累自己喜爱的句子或片段,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2.4 开展生活实践拓展,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生活实践当中,就优秀的文化进行发掘,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实践调研总结,对于促进学生传统文化有效积累也具有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关注生活化思想在课堂上的有效渗透,将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之间进行有效衔接,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认识到文化内涵,丰富自身涵养,并真正从内心出发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如在进行我们当地的风俗一课教学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兴趣小组的方式积极地参与到调研活动当中,以此为主题进行实践探究,通过网络资料搜集以及生活观察与实践参与等方式,了解当地的风俗,然后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理解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联合社区开展家乡风俗传承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让其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并对文化传承端正自身的思想认知态度。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和时代的发展相连的,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找出其中所蕴含的当代价值,围绕立德树人的目的来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要做到回归儿童立场,这样才可以让他们获得充分有效的发展,让他们在多元价值观的引领下,树立正确的三观。参考文献 1单红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19-20.2袁红.浅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4):39.3陈淑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本质回归J.科普童话,2020(13):41.4李衍霞.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本质回归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05):58-60.5丛玮玮.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启迪与智慧(中),2020(0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