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高考古诗词鉴赏.pdf

    • 资源ID:86031006       资源大小:1.14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高考古诗词鉴赏.pdf

    第 1 页 共 21 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高考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一: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训练含答案 (一)黄河 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罗隐:晚唐诗人,十多次科举考试不第,史称“十上不第”。银汉:本指上天,这里指皇室、朝廷。高祖誓功衣带小: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这句话是说功臣的爵位永不失去。1本诗前两联所写的“黄河”有何特点?请概括并分析。(5 分)2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的“讽喻”特点,并简要概括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6 分)(二)水边偶题 罗隐 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穷似丘柯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罗隐:晚唐著名诗人,屡试不第。丘轲:孔丘、孟轲,周召:周公、召公。蒙邑先生:庄子。3这首诗的首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 分)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颈联对这种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6分)(三)第 2 页 共 21 页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5“把酒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4 分)6“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 分)(四)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生:语助词,无义。7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5 分)8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作具体分析。(6 分)(五)念奴娇梅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春嫩,迥然天与奇绝。常记宝 h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东君:司春之神。h:禁苑。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第 3 页 共 21 页 9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梅花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 分)10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6分)(六)阮郎归 梅词 苏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常闭门。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儿家:我家。11.上阕“堂前一树春”的“春”字用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12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 分)(七)孤雁儿世人作梅诗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注北宋朝廷南迁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在移官湖州途中不幸病故,这首词即为悼亡之作。13上篇“沈香断续玉炉寒”中的“玉炉”因何而“寒”?“寒”字有何深意?(4 分)14.“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表达了此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八)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15前人评该词“工于发端”,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4 分)第 4 页 共 21 页 16.“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请作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 1(5 分)弯曲、浑浊(不清)(1 分)黄河之水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倾进去,也不清澈,它从源头起就浑浊。(2 分)黄河之所以能够通到天上去,是因为它河道曲折;(2 分)(意思对即可)2(6 分)诗中看似句句写黄河,实则句句别有所指,即讽喻科举制度,批判科举制度的黑暗。(2 分)黄河弯弯曲曲,实际上是说科举制度是求取功名的一种“曲”的手段,即不公正的手段;(1 分)黄河水浑浊不堪,讽喻科举考试制度的黑暗与虚伪;(1 分)全诗流露出了诗人对科举的绝望(失落)与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2 分)(意思对即可)3首联所写的“野水”和“水边花”紧扣诗题“水边偶题”。(2 分)以水之“无情”反衬人的有情,以水边“花好”反衬人心情之不好,这样借物起兴,为下文情感的抒发作铺垫。(3 分)4情感:造化无情、人生失意的感伤,时光易逝、年华易老的叹息,世事无常、穷达成空的慨叹,弃世绝俗、隐逸山林的向往。(4 分)作用:抑郁之情以旷达出之,使诗中感情不至过于低沉压抑,提升了诗歌的思想境界。(2 分)5此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每点 2分)6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2 分)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2 分)7本词刻画了孤独失意、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忧愁苦闷)、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词人虽然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原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高耸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 第 5 页 共 21 页 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分析 3 分;共三点,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以上给 3 分)8作者使用拟人的手法,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在溪边住下,对我深切关怀;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更是视“我”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3分,手法 1 分,分析 2 分)作者借景抒情,将情和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3 分,手法 1 分,分析 2 分)古代纪游诗词中,标“独游”的为数不多。独游者,意味着寂寞无伴,且又往往郁闷在胸。辛弃疾就是这样。淳熙八年(1181)冬,他被诬陷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纪游之作。开头“青山”两句,写出了词人对青山的一片痴情。他似乎想把巍然独立的青山招到近旁,可青山却无动于衷,于是便发出善意的埋怨:青山啊,你那么高傲,有谁会喜欢你呢?“偃蹇”,有高耸、傲慢之意。青山屹立不移,不随人俯仰,这或许就是词人想像中的高人逸士的性格吧!苏轼诗云:“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越州张中舍寿乐堂)看来,巍巍青山绝不同于热衷功名利禄的市侩之辈。在辛弃疾的笔下,青山也总是被写得气象不凡、通达人情的。比如他写:“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虞美人)。“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作者同青山之间,“情与貌,略相似”,真可谓彼此仰慕,心心相印了。“岁晚”两句写貌似傲岸的青山对词人充满了情意。岁暮寒冬,青山劝词人到山中溪边来住,相互为伴,以御寒风。可见,作者“独游西岩”是在冬天。但更深一层揣摩,似乎应该把自然界的寒,理解为政治上的寒。作者正是在恶劣的政治气候逼迫下,闲居山野,得到青山深切关怀的。下片着重写山中明月,既承接上片“劝我溪边住”,又另辟新的境界,展示明月与词人的情谊。“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人在山中,见不到地平 第 6 页 共 21 页 线上升起的明月;当月露山头,已是高悬中天了。这两句写出了山中望月的特点。那一轮素月,是悄悄爬上山头,关切地探望可敬的词人呢,还是高高地亮起一盏天灯,遍洒银辉,和青山、溪水一起形成一种令人沉醉的意境,给词人带来不尽的遐想?结尾两句,由抬头望空中明月到低头见溪中月影,好似明月由“天高处”进入溪水中来了。词人身只影单,住在山中溪畔,唯有流水中浮动着的月影相陪,这是多么难得的伴侣,多么难得的友情!“夜夜”句还表明,这次游山逗留了不止一日。明月不仅有形有影,而且有意有情,你看它默默地听着词人读离骚呢。从明月由“来”到“去”,说明词人深夜未眠,足见其忧愤之至。这首词语言简洁,内容深曲含蓄。初读全词,似乎作者寄情山水,与青山明月相交游,心情轻松愉快。细加品味则不然。词中描写的是: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词人孑然一身居于山中溪畔,长夜无眠,独咏离骚。这是一幅多么凄清、幽独而又含有晶莹色泽的图画!这图画中的主人公,不正是有志难申、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作者形象吗?词中的青山和明月,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的偏见,高尚、正直而又纯洁。当作者罢官之际,被“严寒”所逼之时,得到敬重的,只有它们 高考古诗词鉴赏二:高考诗歌鉴赏课堂实录 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早上好!第一次踏入仙桥中学,感觉心情舒畅,很惬意,处处鸟语花香,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和同学们虽然第一次见面,却倍感亲切,能够在初次见面就给大家上课,真是缘分不浅哪!听黄老师介绍说你们是高二年级中最好的一个班级,我感觉很荣幸,衷心地希望能陪大家一起度过愉快的一节课,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酬赠诗的鉴赏。(展示课件酬赠诗鉴赏)师:首先,请同学们结合学过的酬赠诗思考,什么是酬赠诗?生:(一起回答)答谢诗。第 7 页 共 21 页 师:很好。“酬”的意思就是酬谢、答谢。还有吗?!还有别的意思吗?生:(一起回答)赠送。师:正确。简单地说,酬赠诗就是为了答谢等目的赠送给对方的诗。师:刚才我们只是从概念的表面去了解酬赠诗。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酬赠诗的内涵及表达的情感主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首大家学过的酬赠诗刘禹锡的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同学们还记得吗?可以背诵这首诗吗?生:(一起大声回答)可以。师:很好,那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全班整齐大声地背诵)师:很好,看来,在平常的学习中同学们就训练有素,学语文的积极性很高,语文老师也抓得很扎实。有行动就有希望。好,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学生们看起来还有点胆怯,教师就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大家,迅速发现一位男生想举手。)师:(微笑鼓励)哦,我感觉那边有位同学想举手,呵呵,直觉告诉我,你能回答我的问题。生:(笑着回答)我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感觉诗人被贬内心很悲凉。师:感谢你第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回答得很好!你觉得你的回答在原诗中有依据吗?!生:有,就是那句“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句中有“凄凉”一词,“二十三年弃置身”说的就是诗人被贬的经历。(学生鼓掌)师:很好!那老师能再问你一个问题吗?你觉得“悲凉”之外有“悲观”吗?生:(肯定地)悲凉但是不悲观。师:非常正确,谢谢你!请问,你是从哪个诗句感受到不悲观呢?生:最后一句里面说到“长精神”,我感觉诗人长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情 第 8 页 共 21 页 怀。师:好,还有吗,还有别的诗句可以表达吗?!生:(和全班学生一起回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师:(总结全诗)很好!诗人刘禹锡因为积极参加顺宗朝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他先贬到朗州,再贬连州,调夔州、和州,未离谪籍。此诗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当时淮南节度使王潘在扬州设宴招待刘禹锡、白居易两位诗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白居易。诗中“巴山楚水”泛指贬地,“二十三年”强调被贬时间之长。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沉舟”、“病树”和“长精神”几句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师:之所以选择这首诗,请同学们留意这首诗题目的首尾字,合起来刚好是“酬赠”。什么叫酬赠诗?让我们一起来下一个更严谨的定义: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作品。与今人靠酒肉交友不同,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因此常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的手段,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此谓“酬唱”,而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常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情志,此所谓赠诗,二者并称“酬赠诗”。师:同学们,2022 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题中的诗歌鉴赏,除了送别诗(词、曲)、咏物诗、羁旅诗、咏史诗、写景诗、贬谪诗等我们熟悉的材料外,又新增了酬赠诗、节令诗和题画诗等。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信息。师:下面我们链接一道 2022 年北京高考题,考查的是顾炎武的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第 9 页 共 21 页 (展示原诗: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师:其中一道题目是这样设置的,“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师: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全班齐声朗读)师:粗略读诗读题,同学们可能感觉底气不足,答题没把握。没关系,考试卷上其实还提供了当时诗人写作此诗的时代背景。请看注释 (展示背景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师:给点时间同学们结合注释进行思考。(学生思考,教师观察学生反应)师:(3 分钟后)同学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了,没关系,可以大胆举手回答,也许你的答案还能给别的同学带来一点启发。(有学生举手,教师微笑示意)生:“肝胆”的意思是诗人志存恢复的一种理想和志向。“阅”到的意思是考察。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爱国的思想情感。(学生鼓掌)师:很不错,有自己的思考。掌声就是最好的鼓励!还有别的同学愿意补充吗?(学生思考中,一学生举手)生:有句话叫“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我想,“肝胆”表达的是对故国的赤胆忠心。师:补充得很确切。掌声鼓励一下。(学生鼓掌热烈)师:同学们,我们再一起认真思考“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这两句诗,“肝胆”表达的是赤胆忠心、爱国之情。“江山阅鬓华”中的“鬓华”是 第 10 页 共 21 页 什么意思呢?生:(一起回答)白发。师:正确,还记得“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就是白发。“鬓华”指的就是两鬓生出白发。“阅”呢,平常老师批改作业会经常打个“阅”,是什么意思。生:(一起回答)看,查阅。师:好,那么,“江山阅鬓华”通俗点说就是“江山看着我的头发变白了”。我们能不能把这个“看”字换一个更确切的词语呢?生:(小声说出)见证。师:正确,我听到了,请同学们大声说出答案。生:(一起回答)见证。师:非常准确。请看参考答案示例。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回答时意思接近即可。同学们能够在刚刚上高二就能如此准确地完成高考题,前途无量啊!(学生笑)师:同学们,这种结合注释背景理解鉴赏诗词的方法叫什么?(生默然、犹豫)师:也许同学们会用,却不知道术语,这叫“知人论世”法。酬赠诗的鉴赏应注意要知人论世,熟悉写作背景,考试时特别注意原诗后面的注释。(生点头,重复说“知人论世”四字。)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看我们今天要鉴赏的一首酬赠诗,张籍的节妇吟。请同学自由朗读几遍。(学生大声朗读)师:有不会念的字吗?生:“良人执”后面那个字不会读。师:念“j”,第三声。还有吗?生:“系在红罗”后面那个字。师:念“r”,第二声。好,下面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大声朗读一遍。第 11 页 共 21 页 (全班大声齐读)师:好,朗读得很好。下面,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吧!(生举手,教师示意)生:你明明知道我已经结婚了(学生笑),却还送给我两粒珍珠。我感谢你对我的绵绵情意,我把明珠系(某)在我红裙下(学生笑),可是我们家的高楼一座连着一座,我的丈夫在拿着戟在月亮下守着门(学生笑),我知道你对我的心思就像日月一样,不过我和丈夫是出生入死(学生笑)。我决定还是还给你珍珠,可是我眼泪却流了下来(学生笑),只恨为什么在出嫁前没认识你呢?!(学生鼓掌)师:好,看来你的回答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同学们,他刚刚念错了一个字,是什么啊?生:(全班大声回答)系(j)。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很细心聆听。“系”做动词念“j”,作名词才念作“某”,平常就要注意积累。好,为了精益求精,我们再看看刚刚那位同学有哪些地方说得不够准确的地方。生:是“把明珠系在我红裙上”而不是“下”。(学生笑)师:(老师笑)哦,好细心的学生啊,这样也能发现,不错啊!继续,还有吗?生:“我的丈夫拿着戟在月亮下守着门”这句话要说成“我的丈夫在明光宫做侍卫”更准确。师:正确,“拿着戟守着门”是形象的说法,意思即是“侍卫”。还有吗?生:(笑)“出生入死”用在这里感觉怪怪的,有那么言重吗?!师:(笑)正确,此话确实言重了!既然不是和丈夫一起打仗出生入死,这说法就不准确了。那大家觉得应该换成什么呢?生:(齐声回答)誓同生死。师:非常好。但是其实老师只是想叫你们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语气口吻可以这样表述,从前有个女子。第 12 页 共 21 页 生:(齐声说)哦。师:呵呵,看来,是老师没说清楚“害”了大家啊!有人愿意尝试吗?(生笑,有生举手,教师示意)生:其实故事很简单,就是一美女(生笑)遇见一帅哥(生笑),心里喜欢他,还收了他送的明珠,两情相悦(生笑),但是,又不能接受对方,只能还礼物给对方,表达自己和丈夫生死与共不能分离,希望对方体谅自己,表达自己和对方相逢恨晚(生笑)。(学生鼓掌)师:每一个精彩的地方都能听到同学们的善意的笑声,看来这位同学在回答的过程中已经使用了自己有所感悟的一些词语,很好。同学们,当你们撇开一切,粗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觉得像什么诗?生:(齐声回答)爱情诗。生:(继续补充)表达男女情事的诗。师:我很高兴,我已经听到了很准确的答案表达男女情事的诗。之前,我特别在网上收集了一些网友阅读这首诗而生发的感慨,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兴趣。第一个示例: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叹息;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学生边笑边跟着老师念)(生鼓掌)师:对这段话,你们怎么看呢?生:(全班笑着大声回答)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叹息!师:(师笑)很好,看来咱们师生间是越来越有默契了!我还摘录了一个更凝练的见解:发乎情止乎礼义。暗含意思是:你爱我,我也爱你,只是我已经有老公了,名花有主了,只能伤心地和你说 BYE BYE!(生笑)师:同学们,这些看似精辟的见解,准确吗?生:(全班大声回答)不准确。师:为什么呢?生:脱离写作背景。第 13 页 共 21 页 师:对,这些都是曲解!其实课文注解里说,这首诗还有个副标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想想,这首诗是想给谁啊?生:(全班大声回答)李师道。师:李师道,何许人也?!怎么和刘禹锡扯上关系了?!刘禹锡一个大男人干嘛写一首那么肉麻的貌似情诗的文章送给他呢?!我们刚刚说的“知人论世”,就是要结合背景鉴赏。好,那么大家一起阅读背景。(生认真默读背景)师:关注一个词炙手可热。什么意思啊?生:烫手。生:(补充)权势很大。师:正确,这是一个经常被误用的成语。意思是“权势很大,气焰很盛”,用这个词来形容谁呢?生:(全班大声回答)李师道。师:由此看来,这首诗为何而作啊?生:(全班大声回答)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作。师:非常好!由知人论世法我们知道,不能单纯地把这首诗看成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而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为了进一步明晰诗歌主旨,还要运用联想和想象,才能研读出比兴之外的深意。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生点头)师:请同学们结合背景指出表层与实质的对应关系。(展示课件内容:主人公:妾;第三者:君;“我”丈夫:良人 )生:(全班大声回答)张籍、李师道、皇帝(国家)。师:答对了!那么我们把相关的关系用数学所说的代入法套进去,你们来说说刘禹锡究竟是怎么表达出自己想要说的意思的。(生思考)第 14 页 共 21 页 师:好像一直是男生举手比较多啊,咱们女生也要巾帼不让须眉啊!哪位女生愿意回答啊?!(一位女生举手,教师微笑示意)生:刘禹锡想告诉李师道,我已经有丈夫了!(生笑)师:呵呵,你知道同学们为什么笑吗?你要把这表层的意思用自己的理解挖掘出深意,说刘禹锡想说的。生:(点头,稍作思考)刘禹锡想告诉李师道,我已经有自己的理想志向了!虽然你很想拉拢我,可是我对我的国家我的理想不离不弃。虽然我对你感激不尽,可是我不会答应你的请求,如果你早点发现我就好了!这是刘禹锡在拒绝李师道。师:给点掌声鼓励一下。(掌声)这位小女生回答里面一些关键词用得很不错哦,比如不离不弃、感激不尽,都很准确。我想问问同学们,“拉拢”用在这里准确吗?(生举手,教师示意)生:不准确,应该说“很赏识我”或“很器重我”。师:哦,非常正确。我还想问问,刚才的回答“刘禹锡在拒绝李师道”,是不是应该在“拒绝”的前面加个修饰语更准确呢?生:(全班齐答)委婉拒绝。师:非常正确。张籍以一个有夫之妇的身份,表明自己感谢李师道的知遇之恩,不是我不支持你,只是我誓死效忠唐王朝的志向不能更改。遗憾的是在我的志向尚未确立之前,你怎么没有注意到我呢?(关键词:知遇之恩)师:下面我们进入“畅所欲言”这个环节,这首诗的题目是节妇,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节妇”这个人物形象的魅力的呢?!请你们想说就说。(生讨论)师:感觉第四组的同学比较羞涩,举手不够踊跃哦,能推荐一位代表发言吗?(学生齐声说出一名字,一女生站起来回答)师:能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的,绝非等闲之辈啊!(生笑)好,请你畅所 第 15 页 共 21 页 欲言。生:我很喜欢节妇这个形象,感觉她很纯洁,很忠贞,爱国。有自己的理想、志向,而且不会因环境改变而改变。(学生鼓掌)师:很好!把节妇的形象特点概括出来了!还有吗,还有学生愿意补充吗?(生举手,教师示意)生:古人遵循“一女不能侍二夫,一臣不能侍二主”,这高度体现了节妇的一种节气!(学生鼓掌)师:一句“一女不能侍二夫,一臣不能侍二主”已经高度概括了所说内容,语出惊人啊,不错!(生举手,教师示意)生:这是一种委婉的拒绝。体现一种说话的艺术。师:呵呵,看来,这更是刘禹锡的魅力所在了。好,为了把这一人物形象的挖深一些,我们一起来看大家在初中学过的另一位节妇的形象秦罗敷。(幻灯展示,学生阅读)师:里面的节妇的形象秦罗敷,有什么特点?生:漂亮,美丽。生:(补充)倾国倾城。师:都很准确,看第一段,秦罗敷一出现,就出现交通堵塞了!(生笑)这么一位大美女,面对使君的调戏,她做出怎样的反应?!生:骂使君!师:对!“使君一何愚!”这个句子掷地有声,接着说自己丈夫如何有钱、如何英俊潇洒等等,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她不畏权贵、义正辞严、抗恶拒诱、刚洁端正,斥责“使君”,使显赫的“使君”无言以对、无地自容。知道什么叫“一何”吗。生:不知道。第 16 页 共 21 页 师: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其中“一何”是什么意思?生:多么。师:对,秦罗敷敢于对使君说,你是多么地愚蠢啊!为什么我们的节妇不采用这种义正言辞态度呢?生:说了会脑袋搬家。(生笑)师:好,很幽默地说出了后果。于是,有人说,秦罗敷才是节妇!你怎么看?!(生举手,教师示意)生:初读这首诗,感觉里面的节妇不像节妇。(生笑)师:哦,你接着说,你觉得怎么不像节妇?生:第一,别人送她东西,她就要了,这不好!(生笑)这说明她也喜欢别人!师:呵呵,你是觉得她精神已经出轨了,是吗?!(生笑)生:(笑着说)是的。诗句后面说自己是迫于无奈才还明珠,意思就更明确了!要知道,古代的女子贞洁观念很强,有些被人调戏几句的女子也会感觉被玷污而嚼舌自杀。(学生鼓掌)师:回答得太好了!还有同学愿意说吗?生:我觉得节妇形象比较伟大,和秦罗敷相比,一个是普通的拒绝调戏,一个是政治上的斗智斗勇。(学生鼓掌)师:很好,一个是小节,即保持妇节;一个是大节,即对国家的忠诚。由此看来,我们的节妇更有人格的魅力!好,请同学们自读老师整理的一段话。(幻灯片展示)(学生自读)自读内容:张籍深知李师道有野心,朝野一片怨声载道,躲都躲不掉,还能跟随他硬往火坑里跳吗?这样的权臣势大心狠,得罪不起,也不能横眉怒目地回绝,张籍深深地陷入了两难的选择。残酷的现实逼迫张籍必须做出明智的 第 17 页 共 21 页 决择,达到“既不受聘、又不交恶”的目的。聪明的张籍终于以巧妙的构思,塑造了一位含情默默的年轻少妇形象,以感君盛情,心有爱慕,但又不能爱恋的绵绵深情,委婉自然地向李师道表白了不能应聘的态度,未露半点瑕疵,让权势遮天的李师道无懈可击,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维护其“节妇”之名了。一场政治危机就以这么一首节妇吟巧妙地化解了,留给各方一个相安无事的喜剧结局。此时此刻,读诗的人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对张籍的安贫乐道、委婉机智而拍案叫绝呢?还有什么理由不对这样一首感人至深的好诗而赞叹不已呢?还有什么理由不对诗中塑造的这位温情理性的节妇而心存敬意呢?(关键词:既不受聘、又不交恶;安贫乐道、委婉机智;位温情理性。)师: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我划线的句子。(全班大声齐读)师:留意红色的关键词:既不受聘、又不交恶;安贫乐道、委婉机智;位温情理性。这就是节妇的魅力!请同学们大声归纳出今天所说的酬赠诗的鉴赏方法。生:(全班大声回答)知人论世,联想和想象。师:很好,就是说,我们在鉴赏酬赠诗的时候要注意:1、要知人论世,熟悉写作背景,考试时特别注意原诗后面的注释;2、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能研读出比兴之外的深意。师:学完之后,能不能用形象的语言归纳酬赠诗的特点呢?时间有限,我们可以看一道这样的仿写题。(幻灯片展示: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枝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清远而瑰奇,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酬赠诗是)师:我把今天讲的两首酬赠诗写进去,示范一下给大家看看:酬赠诗是顾炎武国破家亡后对故国的赤胆忠心,浊酒、黄花,离怀、愁眼,肝胆、鬓华,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酬赠诗是刘禹锡贬谪之后豁达的襟怀,巴山楚水,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永远积极争取、慷慨昂扬!(学生鼓掌)第 18 页 共 21 页 师:其实,只要大家努力,你们可以比老师写得更好!以后大家可以借鉴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方式诠释概念。今天的作业,仿照 2022 年高考作文题不要轻易说不,结合这首诗,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学会说“不”。(学生鼓掌)师:非常感谢大家!大家辛苦了!下课!生:谢谢老师!老师您辛苦了!(学生热烈鼓掌)教学后记:感觉学生很积极参与,比预想中的好很多!学生素质也没有老师之前反馈的差,看来,积极引导好学生,还是可以把课上得很快乐!附:导师黄彦真评课:本课的教学价值有两个,一是证明了学生的潜能是可以通过教师的调控得到激发的;二是让学生懂得了“酬赠诗”鉴赏的一般方法“知人论世”、“联想与想象”和“比兴手法运用”。总体来说,这是一节有趣、快乐、自由、开放、艺术、有效的课。选择一点来说,这节课的“有效性”体现在:(1)师生互动有效。(2)教学资源有效。(3)学生学习有效的。(4)拓展延伸有效。(5)教学过程有效。这节课的艺术性表现在:讲究倾听的艺术,能听懂学生的回答,并作出中肯的反应;讲究提问的艺术,提出的问题切合学生的实际;善于激励的艺术。从精益求精的角度看,要注意教学流程的优化,学生已经读懂的就没有必要再展开讨论,如“节妇的魅力”这一环节。高考古诗词鉴赏三:杜牧清明高考诗歌鉴赏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也因此作下了千古名篇清明。让我们来鉴赏一下这首诗。清明原文 唐代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鉴赏 第 19 页 共 21 页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 第 20 页 共 21 页 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zn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说,“我这里,用手儿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那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从这里脱化出来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 第 21 页 共 21 页 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不但如此。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在诗里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高考古诗词鉴赏.pdf)为本站会员(g****s)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