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pdf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也逐渐深入到了每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的内心当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成为很多与小学语文老师追求的目标。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自实施以来就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和认可,因其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同时又非常符合新时期学生发展的特点和知识需求,因此,将其融入教育体系当中的各个阶段,可以体现出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要求。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运用与表达、思维发展与进步、文学审美与鉴赏的重要学科,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深挖教学文本和素材,引导学生在感受文学作品魅力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最终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与发展。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价值 1.1 展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能够全面展示出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核心阶段,而语言文字属于学习所有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在语文学科中开展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核心指向为体现育人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学校的教育目标应当为终身性、未来性的,因为语言属于人与人交流的生活工具,也是开展其他学科知识学习的重要知识载体,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培养过程中,能够把审美、文化、思维、语言融合在一起,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培养,追求更高层次的育人价值。1.2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教师更为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不注重学生精神世界的培养,而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更为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教学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完全可以融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能力要求来约束自己、提升自己,为开展语文实践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依据,为语文教师提升自我综合教育素养指明方向。1.3 重塑语文学科意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能够重塑语文学科意蕴。基于核心素养角度来看,语文学科知识不仅能够教会学生与人交流,更要让学生能够对文本知识有全新的解读,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对于所学知识有更为全面的感知。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由之前的双基转化为三维目标,更为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必备的关键能力与学习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对于语文学科教育意义有着较大的指向性,让语文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师要开展全新的重塑与解读,帮助学生收获更为多元化、全面的语文知识。2 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在核心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中忽视反思的作用 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导致核心素养在培育上没有显著的成果。现在很多小学的语文课程都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但是仅仅依靠学生自身的学习是很难将文章作者的深意完全掌握的,因为小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有限,很多文章从表面上看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其中却包含了比较难的含义。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给予学生反思的时间,讲完相关的教学内容课程就结束了,这样肯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要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师就要合理分配学生朗读和反思的时间,让学生能读懂每一篇文章,在每一篇文章中有所收获,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2.2 教学模式单一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在单一的学习环境中很难提起学习兴趣。不仅如此,现在仍存在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将自己作为主体,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问题。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及时改正当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改变传统教学的同时,采取更多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3 教学内容缺乏内涵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和优秀学习能力,但是当下部分语文教师本末倒置,只注重教学形式,忽视了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根本任务不是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和阅读技能,而是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只有认清教学根本任务,形式内涵两手抓,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3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策略 3.1 在阅读中提升品质和思维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从阅读的本质来看,阅读就是读者与文本的交流,但它不是单纯对文字内容的简单破译,而是对文本内容的再创造。通过阅读,小学生可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认知和思维品质,增强知识储备,树立起长久的阅读观念。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小学生创设和阅读内容相关的阅读情境,通过具体形象的视频、色彩绚丽的画面和婉转动人的音乐,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小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在阅读开始前为小学生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在问题的引领下让小学生逐步进入到深度阅读中,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发散小学生的语文思维 3.2 在积累中增强审美和传承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传统的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关注核心素养的养成上来,从只关注教师教了什么转向关注小学生学了什么以及学会了什么,帮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积累中增强审美能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小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小学生的个人发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流传下来的佳作,在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依托教材来促进小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并让小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将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熟读成诵,增加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培养小学生诵经典诗词、背名篇名句的习惯,在每节课上预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小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经典古诗词或课内外一些经典的片段或名句。时间一长,小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就会越来越多,小学生的文化素质也会越来越深厚。3.3 在习作中学会创造和运用 阅读是吸收和积累,习作是内化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读写结合,让小学生将阅读中积累的写作素材和写作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到写作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从而助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小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引导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好词佳句进行记录,或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和阅读感受,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情感,锻炼小学生的写作技巧与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深入挖掘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切入点,抓住读写结合的时机,创造多样化的读写训练,发挥小学生的聪明才智。结语 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联系十分密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学不只是传授语文知识,还应让学生在感受语文的魅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此外,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参考文献 1朱邦琴.关于小学语文教材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9(24):75.2曹爱卫.核心素养理念下低年级阅读教学内容的选取J.小学教学研究,2017(16):4-8.3戴正兴.回望:2017 年语文教学研究的新特点、新进展J.语文教学通讯,2018(0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