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随堂小练含答案.pdf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劫掠并焚毁了中国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to 天大罪,也给世界文明史带来了空前劫难。雨果以一个政治流亡者、一个有正义感的作家身份,写下著名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在这封信里,雨果痛心,雨果为恍若月宫的圆明园的消失感到痛心;雨果愤慨,雨果为东方文明的珍宝被毁而感到愤慨;雨果谴责,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野mn 行为;雨果大声j 呼,倾情讴歌圆明园在人类文明史上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劫掠(ji l)恍若(hun)愤慨(ki)(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to 天大罪(滔)野 mn(蛮)j 呼(疾)2.(教材原创题)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1)圆明园在()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艺术中的地位。(2)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的建筑,某种()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A.理想 幻想 形容 好像 B.幻想 理想 说出 恍若 C.理想 幻想 说出 好像 D.幻想 理想 形容 恍若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句(D)A.南非世界杯中橙色军团淘汰巴西队,士气大振,锐不可当。B.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我站在河堤上望着夜幕下的家乡。C.见有武警上前,持刀男子一时张皇失措。D.仅仅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再回去时就发现课本已消失得荡然无 存了。4.本文的作者是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你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5.阅读语段,概括文段中所叙述的事件。答案: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了富丽堂皇的圆明园。6.作为法国人,作者称法兰西、英吉利为强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立场?答案:作为法国人,雨果称自己的国家为“强盗”,表现了他的良知和公正的立场。他站在人类的立场上,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对政府犯下的罪行进行了讽刺和谴责。7.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丰功伟绩!收获巨大!答案:连用反语,再使用感叹号,尖锐地嘲讽了英法联军的以罪行当功绩的无耻行径。8.怎样理解画曲线句子的含义?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答案:作者严格把“政府”与“人民”区分开来。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行为,英法两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圆明园残简 一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诵之吟之,如痴如醉。读圆明园,如同读一串珠玑带断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她原本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抚之玩之,如梦 如幻。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窟,有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园。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她”如今我却不能读到她,不能在梦中看到她。1860 年 10 月的一天,雨果看到“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1860 年 10 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我梦中的圆明园哟,我捧玉心焚的圆明园!二 不知道应该怎样称呼你,一米见方的一尊大石雕。当年你应该嵌砌在那册简牍的哪一个部位?无论你嵌砌在哪一个章节,无论你组合在哪一个句子,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标点,你都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完美。我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过你,我在天坛祈年殿外见过你,还有华表,还有金水桥。你的学名叫汉白玉。汉白玉,白如雪,洁如玉,一个多么圣洁的名字。一见到你,我就在心里呼喊,你是一位堂堂正正的中国汉子。你裂身为二,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你躺在大地母亲的怀里,经受着一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洗刷,仍然棱角分明。你孤身自守,展示着百年前的愤怒。有小草与你为伴,绿茵衬托出你威武不屈的英姿。牵牛花爬进你撕裂的伤口,你就有了生命。你是一种精神,你是历史的铁证,你是中华儿女不屈的身子骨。我摄下你的身影,我把你珍藏在我的画册里,我把你嵌砌在我这篇简牍里,你是最美的一个标点、一个句子。我白如雪洁如玉的汉白玉哟,我宁为玉碎的汉白玉!9.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2)1860 年 10 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答案:(1)读:在这里有品味、研究的意思。(2)简毁珠散:这里运用了借喻,指圆明园被焚毁。10.第一部分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作者把过去的圆明园与被焚烧后的圆明园进行了对比,用以前圆明园的美反衬出现在圆明园的残破,表达了作者强烈的遗憾和痛心,以及对侵略者的强烈谴责。11.文中引用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有什么意义?答案:引用雨果的评价更能体现出圆明园是一个浓缩了人类文明精华的奇迹,却被英法联军烧毁,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的痛心和遗憾,有力地谴责了侵略者的滔天罪行。12.阅读全文后,你认为圆明园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圆明园虽然被焚毁了,但她的精神不死。她象征着中华民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贞不屈的气节,威武顽强的精神。13.本文多处运用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增强了讽刺效果。请你根据提示补写出后面的内容,并运用反语发表对人物的看法,100 字左右。冬天的清晨冷得似乎连呼吸都冻成了冰。我缩着脖子走在寒风里。环卫阿姨仍在做着每天的必修课打扫大街。这么冷的天,真是难为了他们。这时,我看到前面一位穿着时髦的女子 答案:(示例)一边吃着早餐一边赶路,吃完后,随手把塑料袋扔在了地上。那动作真是潇洒优雅极了,就像她身上的貂皮大衣一样,透着一股“时髦”,一股“贵气”。寒风吹着白色的塑料袋翩翩飞舞,环卫阿姨追着塑料袋,动作是那么笨拙,和时髦女郎的优雅动作简直无法可比!雨果站在世界文明的高度,握住文明和野蛮的标尺,大义凛然,对圆明园的被毁进行了义正辞严的历史总结。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能够站在中国人民这边,谴责自己国家的无耻行径,对中国人民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深深的敬意。他是中国人民在最无助时,唯一站出来谴责侵略者的外国作家,他是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良知、正直、爱国。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 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新修建。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城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事实联在一起;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这是历史的悲哀!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嶙屹立,傲骨常在!100多年前,雨果坚信:总有这样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中华儿女,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冯峥圆明 园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