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pdf
本教材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心灵导航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建议学时:32 学时,(理论 26 学时,实践教学 6 学时)适用专业:学院各专业高职学生 一、前言 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学业压力、人际交往问题、升学就业问题以及青春期的烦恼等方面的困扰,无不影响着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尤其是部分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助于提高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心灵导航课程教学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高职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为宗旨,依次从快乐体验、特别呈现、芝麻开门、领悟空间四个教学设计过程出发,在活动训练中产生体验,对案例分析进行谈论、解惑,对理论知识进行探究、分享,在领悟空间中已发思考、反馈,力图把心理学抽象的理论变为心灵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教学中的真知灼见,使高职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不断完善自我。(一)课程定位 心灵导航-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高职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指导大学生树立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心理活动的规律与自身个性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指导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和挫折应对等方面的困惑,化解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和危机事件发生,促进健康成长;指导大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悦纳自我,增强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压力管理能力、学习发展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科学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引导他们拥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会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坚强意志,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全面成才。(二)教学设计思路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探究、分享,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2、课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中的心理素养。具体表述如下:(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二)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三)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三、课程内容与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灵导航教学安排 序号 情境 子情境 活动过程 学时安排 1 情境一:我的心理健康吗?我的健康 我判断 我的心理健康亮“红灯”了吗?2 走进心理咨询 2 2 情境二:我是谁?我的人格 我完善 认识自己 2 人格特质自我分析 2 探索我的心路历程 4 3 情境三:我的快乐哪里找?我的快乐 我来找 一切从“新”开始 2 快乐学习 2 我的情绪我做主 2 学会与人打交道 2 团队建设 4 恋爱需要学习 2 提高抗压力 2 应对心理危机 2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4 总计 32 心理健康教育-心灵导航课程标准中授课内容与要求 序号 情境 子情境 能力要求 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参考学时 教学资源 1 我的健康 我判断 知识:1.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2.理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3.心理咨询的对象与任务、意义与特点、内容与类型 我的心理健康亮“红灯”了吗?快乐体验(团体训练、体验)2 1.焦虑自评量表(SAS)2.抑郁自评量表(SDS)3.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4.学院网站:心灵时空 k/5.院本教材学生素质教育手册 6.陈天星童年就是硬道情境一 我的心理健康吗?特别呈现(案例讨论、解惑)芝麻开门(理论探究、分享)领悟空间(问题思索、反馈)走进心理咨询 快乐体验(团体训2 技能:1.能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做初步评估;2.为自己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专业途径。素质:培养阳光、积极的心态,增强心理能量,提高心理素质。练、体验)理 特别呈现(案例讨论、解惑)芝麻开门(理论探究、分享)领悟空间(问题思索、反馈)2 认识我自己 快乐体验(团体训练、体验)2 情境二我我的人格 知识:1.了解大学生自我意特别呈现(案例讨论、解惑)1.A阿德勒超越自卑 是谁?我完善 识发展的特点及易产生的两种偏差;2.了解大学生人格的特点及常见的发展缺陷 技能:1.正确的认识与评价自我,并不断学会完善自己;2.掌握塑造健全自我意识、人格塑造的途径。素质:1.培养积极悦纳自己芝麻开门(理论探究、分享)2.卡尔.道森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3.气质测试量表 4.卡耐基 着人性的弱点 5.潘东麟 着性格决定命运 6.电影致命 ID、美丽心灵 领悟空间(问题思索、反馈)人格特质自我分析 快乐体验(团体训练、体验)2 特别呈现(案例讨论、解惑)芝麻开门(理论探究、分享)领悟空间(问题思索、反馈)探索我的心路调研(自己心中的我,别人眼里的4 的良好心态;2.能对自我人格进行调适;培养健全人格的能力。历程 我)分析自己心理成长的轨迹(重要人、重要事件、重要经历)探索(心理成长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寻求现实我与理想我之间的差异 自我总结,不断调适,完善自我 3 情 境三 我 的 快乐 我 来知识:1.了解大学生在学一切从“新”开始 快乐体验(团体训练、体验)2 1.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 我 的快 乐哪 里找?找 习、人际交往、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冲突及产生因素;2.了解解决心理困惑和冲突的方法。技能:1.学会正确评估学习、人际交往、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惑和冲突;2.掌握分析、解决心理困惑和冲突的途径、策略、技巧。特别呈现(案例讨论、解惑)2.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量表(UPI)3.网络成瘾(IAD)自测量表 4.开讲了系列电视讲座 5.学院网站:心灵时空 6.院本教材学生素质教育手册 7.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8.霍兰德职业类型特征对照表 芝麻开门(理论探究、分享)领悟空间(问题思索、反馈)快乐学习 快乐体验(团体训练、体验)2 特别呈现(案例讨论、解惑)芝麻开门(理论探究、分享)领悟空间(问题思索、反馈)素质: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心理困惑和冲突的能力;2.培养学生心理调适的能力。我的情绪我做主 快乐体验(团体训练、体验)2 特别呈现(案例讨论、解惑)芝麻开门(理论探究、分享)领悟空间(问题思索、反馈)学会与人打交道 快乐体验(团体训练、体验)2 特别呈现(案例讨论、解惑)芝麻开门(理论探究、分享)领悟空间(问题思索、反馈)团队建设 暖身活动 2 破冰活动 分组活动展示 团体分享 恋爱需要学习 快乐体验(团体训练、体验)2 特别呈现(案例讨论、解惑)芝麻开门(理论探究、分享)领悟空间(问题思索、反馈)提高抗压力 快乐体验(团体训练、体验)2 特别呈现(案例讨论、解惑)芝麻开门(理论探究、分享)领悟空间(问题思索、反馈)应对心理危机 快乐体验(团体训练、体验)2 特别呈现(案例讨论、解惑)芝麻开门(理论探究、分享)领悟空间(问题思索、反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调研:(1.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参加一次人才招聘会,了解市场对人才素质的求)2.我的专业职业群是什么?)4 分析:(我的性格、气质)探索:(我的性格、气质适合什么职业?)找差距:(现在的我与未来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总结:(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总计:(课时)32 四、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1.教材选用 心灵导航心理健康教育院本教材,刘幼群主编,虎法梅、张之琼副主编。2.教材编写原则与要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的编写要求:兼顾教材的理论性与应用性、注重内容的完整性与时代性、把握体例的结构性与丰富性、体现教材的适教性和宜学性,从而兼顾心理学专家与大学生的要求,从理论与应用的角度,既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的需要又满足其现实化、外显化、操作化的需要。3.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建议(1)高职心理健康-阳光教育,聂振伟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心理健康,詹万生主编.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8,(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的研究与实验”研究成果-高等职业院校德育课程教材)(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樊富珉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4)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王登峰.张伯源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5)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教程,欧阳辉等主编,辽宁:辽宁出版社(二)教学建议 1、课程要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2、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利用相关的图书资料、影视资料、心理测评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也可以调动社会资源,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各类活动补充教学形式。(三)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采用过程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自主考核。考查成绩由二部分组成:1、过程评价占 60%。其中,出勤 10%、学习态度 10%、课堂参与 20%、作业20%。2、课程结束综合考核占 40%(采用开卷形式,如实践性作业、学习总结、学习心得、案例分析、心理剧展示等均可),试卷纸最好统一,试卷暂由授课教师保管)。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硬件条件 1.学院有课程活动必须的团体活动室和常用的团体活动器材,可满足一般的活动课程要求;2.有“个体咨询室”、“团体沙盘室”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面询;(二)推荐教材 心灵导航-心理健康教育,院本教材,刘幼群主编,虎法梅、张之琼副主编。(三)信息化教学资源 自制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电子图书、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六其它说明(一)本课标制定依据:2011 年 5 月 28 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二)建议:心理健康教育于大学一年级第一、二学期开设;(三)本课程不同专业开设的学期不一样,请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社会热点和节日特点,有所针对调整或压缩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