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友好型社区管理规范(T-JSCC 003—2021).pdf
-
资源ID:86050414
资源大小:236.39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老年友好型社区管理规范(T-JSCC 003—2021).pdf
ICS01.040.03CCSL 70/702团体标准老年友好型社区管理规范Senior-friendly community2021-7-30 发布2021-8-10 实施石家庄市商业联合会发布T/JSCC 0032021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石家庄市商务局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亿昇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石家庄市商业联合会、河北嘉福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石家庄裕华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香蒲、李小兵、孟艳霞、刘爱臣、叶继仁、杨志国、陈旭、张英涛、赵龙梅。T/JSCC 00320212老年友好型社区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基本要求、居住环境、出行设施、生活服务、卫生健康、社会参与、科技助老、服务保障和养老服务的内容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城镇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设和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注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社区一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每个成员均经由家庭、近邻、社区而融入更大的社区。3.2老龄化社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的社区。3.3 生活服务为满足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提供的各类服务活动。包括文化体育服务、教育医疗服务、旅游娱乐服务、餐饮住宿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其他生活服务。4基本要求4.1 建立好年友好型社区应统一纳入统一的政府社区规划和管理。4.2 应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长效保障机制。T/JSCC 003202134.3 应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形成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的良好氛围。4.4 应加强老年友好型社区规范化服务和管理。5 养老敬老人文环境5.1 社区管理机构和组织应倡导全体社区居民树立健康的老龄观,积极看待老龄社会、老年人和老年生活。将“适老化”理念融入各项政策,促进社会生活环境从“成年型”向“全龄型”转变。5.2 应组织多种形式的社区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加大对“敬老文明号”和“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的宣传报道。5.3 应定期进行评选宣传“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活动,强化子女的尊老敬老意识。5.4 应定期在社区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和老年友好型社区理念宣传活动,形成人人关注、全民参与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5.5 应通过多种形式对社区老年人开展积极老龄观教育,引导老年人树立终身发展理念,增强老年人的自尊、自强、自爱意识。5.6.应每年定期开展“活力老人”等践行积极老龄观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宣传活动。5.7 应充分整合辖区各种资源,开展有利于促进代际互动、邻里互助的社区活动,增强不同代际间的文化融合和社会认同。5.8 应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老年人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以及社区居民依法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5.9 应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开展养老敬老活动。5.1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中心等应定期组织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培训及服务,提高失能老年人照护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履行好家庭照料职责。鼓励各类社会力量为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所需的支持性照护服务。6居住环境6.1 应坚持共享社区的原则,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对住宅区资源的公平共享,包括共享设施、共享服务、共享景象和公平参与。T/JSCC 003202146.2 应加强社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绿化和美化社区,营造卫生清洁、设施齐全、安全适老的居住环境。6.3 做到社区内垃圾清运及时、无卫生死角、无暴露积存垃圾。帮助老年人学习垃圾分类知识,鼓励和协助老年人实施垃圾分类回收。6.4 宜通过市场化运作、政府资助等方式对老年人家庭实施住房适老化改造,对空间布局、地面、扶手、厨房设备、如厕洗浴设备、紧急呼叫设备等进行适老化改造和维修,降低老年人生活风险。6.5 宜通过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和营造生态环境,改善住宅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6.6 应建立社区防火和紧急救援网络,完善老年人住宅防火和紧急救援救助功能,鼓励为老年人家庭安装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等设施设备。6.7 应定期对独居、空巢、失能(含失智)、重残、计划生育特殊老年人家庭用水、用电和用气等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或入户排查,对老化或损坏的及时改造维修,排除安全隐患。6.8 应定期开展老年人安全知识讲座,提高老年人安全知识水平,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7出行设施7.1 应对社区,尤其是老龄化社区出行设施进行统一规划,逐步建立起保障老年人安全、便利出行的公共设施。7.2 应逐步完善社区公共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重点包括社区道路设施、休憩设施、信息化设施、社区服务设施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7.3 应加强老年人住宅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重点包括坡道、楼梯、电梯、扶手等公共建筑节点,满足老年人基本安全通行要求。7.4 老年人口、残疾人口比例高的老旧小区应增设电梯、坡道、休息座椅等无障碍设施设备。7.5 社区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出行需要,设计人车分流,机动车道路采用低噪或降噪路面,并设置限速行驶标识和路面减速设施。7.6 社区步行道路应满足老年人安全便利出行的要求,保证步行道路平整安全,消除道路及周边障碍物,严禁非法占用小区步行道。7.7 社区道路和公共设施建筑物内外应设置清晰明确、便于老年人识别的标识系统,标识的安装安全牢固。7.8 老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附近设置公共厕所,有条件的社区设置无障碍公共厕所,并配置紧急呼叫设备。T/JSCC 003202157.9 步行道路、台阶、活动场地等设施应设置照明和提醒设施,保持安全通行的亮度和安全性。7.10 社区道路系统应保证救护车辆能停靠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处。7.11 应在公共服务区域为老年人设置临时休息设施。7.12 宜建立老人紧急救援应急车道,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日常检查监督。7.13 养老服务机构宜为老年人出行提供轮椅及其他辅助设备的租赁服务。8 养老服务8.1 应将做好养老服务作为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重要工作,纳入社区建设与管理的体系之中。8.2 应整合社区各种资源,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物业服务企业、社工和志愿者,以及社会力量,做好养老服务。8.3 应设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8.4 应设立日托中心等形式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护服务。12.5 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8.6 应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绿色通道,方便老人就医。8.7 养老服务应作为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考核指标。9 社会参与9.1 应树立和宣传老有所为的养老观,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丰富老年生活。9.2 应引导和组织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和公益服务,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积极和特殊作用。居民代表会议应有老年人代表参加,社区开展与老年人相关的服务项目或活动时,应充分听取老年人的意见和建议。9.3 应建立老年协会等基层老年社会组织,实行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9.4 应积极开展社区“银龄行动”等主题活动,拓展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支持老年人广泛参与社区公益慈善、教科文卫等事业。9.5 应鼓励和引导老年人自愿量力、依法依规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自身生活,实现自我价值。9.6 应建立意见和建议反馈机制,定期了解老年人对社区参与的需求及意见,促进老年人广泛参与社区活动,融入社区。9.7 应在社区设立公益岗位,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引导和支持老年人广泛开展自助、互助和志愿活动。T/JSCC 0032021610 卫生健康10.1 应将社区老年人卫生健康统一纳入到国家应对老龄化社会发展战略中,以使老年友好型社区更具系统性。10.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10.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符合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相关要求。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等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巡诊等上门医疗服务。10.4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增加康复、护理床位,开设安宁疗护病区或床位。10.5 支持发展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10.6 应根据社区位置、交通等情况,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老年人开通绿色健康通道。10.7 应坚强老年人健康档案的编制和管理,宜在各相关机构间实现信息共享。10.8 宜采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开展远程医疗服务。10.9 应采取健康宣传栏、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老年健康核心信息、失能预防核心信息和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信息等健康知识,普及健康老龄化理念和健康科学知识。10.10 应引导和组织医疗机构到社区开展义诊和健康知识讲座。10.11 按照社区老年人需求,持续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抚慰、关系调适、社会融入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10.1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等应建立老人紧急救援体系,与周边医疗机构开设应急通道,保证老人的生命健康。10.1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等宜开展保健、辅助康复设施设备的租赁业务。11文化体育11.1 应以居委会、养老服务中心为基地,成立社区老年文体团队,方便老年人就近参加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11.2 鼓励社区自设老年教育学习点或与老年大学、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合作在社区设立老年教育学习点,积极开展老年人思想道德、科学普及、休闲娱乐、健康知识、艺术审美、智能生活、法律法规、家庭理财、代际沟通、生命尊严等方面的教育。11.3应为老年人和老年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活动提供便利条件。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因地制宜改造或修建综合性活动场所,满足老年人文化生活需要。T/JSCC 0032021711.4 应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方便老年人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丰富老年教育教学方式。11.5 应建立不同类型的老年人学习团队,满足老年人自主学习的多样化需求。11.6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应配备各项文化娱乐设施,开设舞蹈、音乐、书法等专区,成为社区老人聚会、交流的场所。11.7 社区养老服务应配备包括康复辅助器具在内的老年用品,并向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专业指导。11.8 应对社区室外运动器材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避免安全隐患。12 日常生活服务7.1 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根据老年实际需要,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安全的生活服务,尤其是老龄化社区。7.2 养老服务中心、日托中心等养老机构应提供餐食服务,包括堂食和外卖,满足社区老人的用餐需要。7.3 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应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为老人提供线上助餐服务,并负责检查监督食品安全。7.4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机构应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室,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帮助解决涉及老年人的纠纷及相关事务。7.5 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为社区老人开展生活用品代购服务。7.6 养老服务机构根据老年人需要,以及操作安全的考虑,适当开展老人助浴等服务。7.7 社区宜建立居家社区探访制度,定期探访独居、空巢、失能(含失智)、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7.8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应开展老年人防诈骗知识与技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老年人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非法侵害的能力。7.9 宜设立老年婚介所,或在养老服务机构设置相关区域,为老年朋友提供交友便利。13 科技助老13.1 应提高社区为老服务信息化水平,利用智慧健康养老信息平台,有效对接服务供给与需求信息,加强健康养老终端设备的适老化设计与开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13.2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机构宜引进社会第三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科技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生活服务。T/JSCC 0032021813.3 鼓励智能健康养老产品进社区进家庭,依托智慧养老平台和相关智能设备,为开展居家照护、医疗诊断、健康管理等提供远程服务及技术辅助服务。13.4 通过社区老年教育学习点等平台,或者养老服务机构进行现场培训,帮助老年人学习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产品和智能技术的使用,缩小老年人群与青年人群之间的“数字鸿沟”。13.5 在为老人提供科技服务的同时,应根据老人实际需要保留必要的传统服务方式。14 服务保障12.1 应将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纳入到统一的社区管理中,建设文明与发展社区文化,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并对老人占比较高的老旧小区予以重点扶持,保障。12.2 社区工作者中有专人负责老龄工作。每个社区至少配备一名以老年人服务为主的社会工作者。12.3 应充分利用各种政策和资源,不断加大为老服务设施的投入,扶持社区各类为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正常运营。12.4 应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长效机制,统筹安排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工作。12.5 应建立政府、社会、媒体等进行检查监督的有效机制。12.6 应建立老人对老年友好型社区各方面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