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与话剧融合的成功实践观现代京剧《浴火黎明》有感.pdf
-
资源ID:86051774
资源大小:747.4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戏曲与话剧融合的成功实践观现代京剧《浴火黎明》有感.pdf
戏曲与话剧融合的成功实践观现代京剧浴火黎明有感 张鹏【摘 要】上海京剧院创作的现代京剧浴火黎明改编自小说红岩,以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中国戏曲在现代环境中,不得不面临着与多种娱乐竞争,中国戏曲现代化势在必行.近代以来,已经有大批的戏曲研究者在不断地探索戏曲如何进行现代化变革,随后催生出了现代戏.浴火黎明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选题上都有许多的创新,戏曲与话剧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将两种舞台艺术的特性同时体现出来,为戏曲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戏曲现代化进程中的成功尝试.【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3 页(P73-75)【关键词】戏曲;话剧;京剧;现代戏;现代化;浴火黎明【作 者】张鹏【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正文语种】中 文 上千年的中国戏曲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现代化的变革,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近代以来,中国戏曲的现代化不断探寻着与现代融合的契合点,20 世纪初就已经出现了戏曲现代化的影子。20 世纪中期,张庚、郭汉城等一大批戏曲改良先驱更是提出了“现代戏”这一概念,郭汉城将“现代戏”看作是戏曲现代化最后的一块试金石1。半世纪的努力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现代戏剧目,如刘巧儿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等,这些都是戏曲与话剧相互借鉴的产物。2016 年上海京剧院的新编现代京剧浴火黎明上演,在获得观众好评的同时也引起了学者和评论家的关注,这无疑是一次戏曲与话剧融合的大胆创新,也是戏曲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个成功案例。一、戏曲元素与话剧元素的融合 20 世纪初,一批进步人士就开始对中国戏曲进行现代化的改良,将西方话剧作为戏曲改良的模板,中国舞台上出现了“时装新戏”,这是戏曲与话剧的第一次“杂合”;随后又出现了从西方引进的“新剧”,在其中加入中国戏曲元素,这是第二次“杂合”。这两种杂合都以失败告终,但为后来的“现代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新编现代京剧浴火黎明与第二次“杂合”有相似之处,但意义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将戏曲作为元素参与其中,而后者则是两种艺术的融合。浴火黎明中戏曲元素和话剧元素的融合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由于戏曲传承的断代,中国戏曲的观众以老年人为主,如何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就需要将戏曲和现代元素相结合。浴火黎明脱去了传统戏曲中的服饰,擦掉了传统戏曲的脸谱,换上了更符合现代场景的服饰和妆容,弥补了断代带来的隔阂,给观众以代入感,以新颖的方式吸引了年轻观众的关注。本剧保留了戏曲表演中的五法和戏曲音乐,在表达人物情绪的片段,以唱词的形式来体现,情节并不显突兀,同时又能在潜移默化中让观众受到戏曲的熏陶,感受戏曲独有的魅力(一)浴火黎明是写实与写意的融合。戏曲和话剧有着截然相反的追求,中国戏曲追求的是虚拟性,它是写意的,常常给人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感觉;西方话剧追求的是现实性,它是写实的,强调的是看到的即所想表达的。浴火黎明的写实与写意主要表现在它的舞台布景和道具使用上,办公室家具的常规摆放、拷问室里的木头桩和烙铁等,这些是写实的,给人以真实感;只摆放了一把长条凳的监狱、无摆设的空地等,这些是写意的,配合演员的表演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由此可见,它突破了传统戏曲一桌二椅的布景,增加了符合场景的道具,让观众在一个更加真实的环境中欣赏剧目,桌是桌、床是床,以直观的感觉讲述故事。但剧目没有完全摒弃戏曲舞台的留白给观众带来的联想,像押送犯人去监狱的一段路、龙伢冒死送婴儿用品到女监的距离等,虽然没有实景来衬托,但观众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联想到人物所处的场景,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痛苦和运送物品的艰难,其中龙伢从舞台一端到另一端的表演,也正是戏曲中的“三五步行遍天下”的体现。(二)浴火黎明是现实与虚拟的融合。现实性是话剧艺术的特性,虚拟性是中国戏曲的典型特征,这两种特征最能代表各自艺术的本质。戏曲的虚拟性除了置景的虚拟以外,必不可少的就是戏曲表演的虚拟性,通过程式化的动作来体现现实环境,像“穿针引线”“喂鸡”等戏曲动作都没有实物,而是通过夸张的动作让观众明白台上的人物在做什么。但这些虚拟性的动作必须建立在现实性基础之上,才能在观众心理形成审美暗示,最终完成审美活动。浴火黎明中龙伢躲避重重追捕、范文华在审讯室里接受鞭刑的时候,这些夸张的戏曲动作既满足了剧情的需求,让观众明白人物的动向,也给剧目增添了趣味性。(三)浴火黎明是表现与再现的融合。表现是感情的再现,再现是对现实的模仿。话剧与戏曲在表现与再现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话剧把现实生活搬到舞台上呈现给观众;戏曲则偏重表现一些,着力体现人物的情感,追求观众的感同身受。浴火黎明中,表现与再现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戏曲唱段与对白的穿插配合。在人物需要表达内心情感的时候,剧目采用戏曲唱词的方式来表达,像众人合力谴责刘书记的片段也换成了集体唱词,这种表现力不亚于铿锵有力的念白,情感反而得到了很好的宣泄。既能让观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内心情感,又能体会到范文华想要诉说内心的苦楚又无法诉说的痛苦。再从唱腔来看,戏曲不同的唱腔又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内容,像剧中的西皮唱腔比较活泼、慷慨激昂,特别适合表现激烈的争吵、辩论和内心不平静等一些思考性内容,很好地和主题相契合;再如二黄腔,节奏的强劲,更能表现出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将剧目的情绪推向高潮。音乐作为表现艺术,在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浴火黎明中既有戏曲风格的音乐也有话剧风格的音乐,音乐对场景氛围的烘托是不可缺少的,两种风格的音乐对氛围烘托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但两者互相配合,根据情节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更能激发观众的共鸣,也使情绪更为丰富。其中极具戏曲风格的人物进场、变换动作等的戏曲音乐,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带有戏曲程式的音乐,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戏曲音乐的应用也常常会作为一种元素出现在其他艺术形式当中,像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猪八戒出场时的锣声,戏曲音乐标志着剧中人物即将上场。两种风格的音乐在剧中相互配合,既能烘托氛围,又能在恰当的时候用不同的音乐风格深刻地表达人物情感。在论纲中,谭霈生提到:“现代剧作家所要表现的现代人的生命活动是极为复杂的,因为他们的内在生命的动态过程乃是充满内在矛盾的过程,主体与他人之间的对立矛盾,往往已转化为主体内部深藏的自我矛盾。面对这样的对象,传统的客观表现方式已显得无能为力,剧作家必须寻找一种最经济、最直截了当的方式,才能把这种深藏的内心矛盾戏剧化。”戏曲唱段以它独有的优势,将范文华内心的痛苦以及邵林内心的真实看法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种方式比有感情的说话会更能让观众感同身受一些。由此可见,戏曲与话剧的互相配合,不仅能让剧目更加具有震撼力,而且也会在某个片段上增加剧目的趣味性,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二、现代戏给戏曲现代化带来的启示 传统戏曲在时代的变迁中曾因其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陈旧,无法获得现代观众的青睐。戏曲亟需进行现代化的改造,表现新时代的思想内容。张庚对戏曲现代化的观点就是它的重心在于,如何以“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和方式,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意识”2。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田汉等戏剧家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创作出了像明目遗恨杀宫这样的优秀剧目。时代往往能为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文章合而时为著,歌诗合而事为作”。新世纪以来,戏曲在保持传统戏曲艺术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要赋予新的意义,这种意义既是在戏曲形式上的新,也是在思想内容上的新。新编现代戏浴火黎明正是在对红岩赋予现实意义的一次拓展。(一)表现形式上的创新。新世纪以来,戏曲广泛分布于各个领域当中,有戏曲电视、戏曲电影、戏曲广告,等等。戏曲与话剧的结合是最早的一种形式,早年有两次杂合的失败表明,单纯地让话剧影响戏曲,以西方思维和形式改造戏曲,丧失戏曲原本特征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戏曲与话剧的融合更不应该只偏向一方,只重唱或者只重现代服饰,现代戏曲的改变应该慢慢地从样板戏的影响中逐渐走出来,探索戏曲与话剧融合的新方式。张庚先生也主张:“戏曲现代化也不是西化,不是用西方戏剧作标准来改造中国戏曲。而是借鉴和吸收西方戏剧经验来改进和丰富中国戏曲的。”3浴火黎明能够引起学者们的好评,就在于它将话剧和戏曲各自的特点融合到一起,是相互借鉴,而不是有所偏重甚至是有所摒弃,在适当的位置用适当的表现手法加以表达。(二)立意上的当代升华。郭汉城先生在现代化和戏曲化中提出:“所谓戏曲现代化,就是要使戏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表现时代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无论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都要符合今天人民的思想感情,美学观点,归根到底,是要戏曲艺术更好的为今天的人民服务。”浴火黎明是很有特点的一部戏,它的故事是真实的,人物也是真实的,其中的“狱中八条”又正是对当下的警钟,这个警钟在当下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这里可以拿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对比,他的剧在今天仍然有研究价值,就是因为他在剧中揭示的人性是现在许多人的原型,在当前时代仍是有现实意义的。这样看来,传统戏曲在现代化过程中,应该要像浴火黎明一样,剔除对现实无意义的旧思想,选取能够引起当代人深思的思想,表达当代人的意愿,为当代社会和人民服务。正如仲呈祥对浴火黎明的评价:创作者敢于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着眼于当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去挖掘和发现红岩题材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三)是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观看过浴火黎明的仲呈祥和康式昭两位学者都评价它的起点高,仲呈祥用费孝通的十六字箴言分析了其如何起点高:“京剧首先要各美其美,高扬自身的审美优势;其次才是美人之美,学习借鉴其他姊妹艺术之长为己所用,化为己有;在此基础上,继承创新,实现美美与共。”曾经的大众艺术变成当今的高雅艺术,面对种种娱乐的影响,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要正确认识传统艺术的审美规律,学习传统艺术,而不应因为文化传承的断代而丧失了文化自信。同时,也要打破原来样板戏走极端的经验,树立起中国故事要用中国式表达,利用好戏曲艺术和历史题材,创作出像浴火黎明一样的优秀剧目。综上所述,戏曲艺术和话剧艺术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表演艺术,但是他们之间还是存在共通之处的,它们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是可以创作出符合时代意义、满足人民审美需求的优秀作品的。浴火黎明的成功演出,为戏曲和话剧的融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戏曲现代化需要戏曲工作者不断地创新、大胆地实践,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解决现有问题,同时也要培养大批的青年演员,普及戏曲教育,让更多的人能听懂戏曲、爱上戏曲,有了戏曲知识基础,进而才能推动戏曲的现代化进程。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郭汉城.现代戏是中国戏曲现代化最后的试金石J.戏剧文学,2006(1):4-6.2刘涛.戏曲艺术精神与戏曲现代化张庚戏曲美学思想初探J.文艺研究,2004(2):41-48.3龚和德.张庚先生与戏曲现代化J.中国戏剧,2011(1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