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民营制造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pdf
1 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学 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 财务管理 学生姓名 李芸 学号 0980009 指导教师 沈漪文 职称 经济师 合作导师 职称 论文题目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民营制造企业绩效评价研究以厦门蒙发利科技股份公司为例 文献综述:绩效评价是指评价主体为了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作出的一种价值判断。绩效评价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信息、加强内部控制、引导管理者实现企业目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分散决策、薪酬政策一起被称为现代公司控制体系的三大支柱。引入平衡计分卡之后的企业绩效评体系,综合了考量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构建科学的业绩评价系统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为企业管理的科学管理和提高企业绩效提供参考.一、国外研究现状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可以大致将其历史分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观察性企业绩效评价阶段.十九世纪以前,企业规模小,评价以观察为主.第二阶段:统计性企业绩效评价阶段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后,企业规模扩大,为了评价业绩设计了一些统计性指标,但与财务会计无必然联系。第三阶段:财务性企业绩效评价阶段。二十世纪初至0 年代,由于企业大规模多样化生产,主要用综合性的财务指标进行评价。第四阶段:战略性企业绩效评价阶段。以 90 年代初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和大卫.p.诺顿发明的平衡计分卡为标志。现代绩效评价是指 181年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以来,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对绩效评价的体系研究,主要包括第三和第四阶段。9 世纪初的统计评价体现了以盈利为目的的思想,这一阶段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就是成本控制,标志是哈瑞(rrel,1911)设计的标准成本制度,其主要功能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通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来追求利润最大化.0 世纪初,从事多种经营的综合性企业蓬勃发展起来,原有的统计性指标以及 2 以成本控制为主的财务指标,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成本控制以及企业管理的要求,进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实现对企业的全面管理和监督,各种以财务性为特征的绩效评价体系方法开始建立。9 世纪 4年代,股份制公司的诞生,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到 20世纪初,由于公司规模的迅速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作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债权人日益成为重要的评价主体,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外部债权人就是银行。由于银行信贷的不断发展发展,企业的外部绩效评价研究发展起来。因此,这一时期绩效评价内容也逐步发生了变化,由成本指标扩大到会计报表所能提供的偿债能力指标和利润指标,以满足债权人和投资人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需要.20 世纪初,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沃尔(Alexndr Wol,928)在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原有财务指标的基础之上,总结选取了七个财务比率指标对企业的信用水平进行评分。通过给定这七项财务指标所占的比重,确定每项指标的标准比率,比较实际比率和标准比率,从而计算出每项指标的得分和综合得分,以此来评价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从而构建了多项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综合评价企业效益的基础。唐纳德森。布朗(Donaldson Bow,9)建立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一步推动了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系统研究的深化。该套体系以投资报酬率为核心指标,该指标又可分解为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这三项指标共同为企业整体及部门的业绩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标志着财务业绩指标评价体系基本形成。由此,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由成本指标逐步发张成为包括成本评价在内的,以销售利润率、投资报酬率及相关指标所组成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2世纪后半期,业绩评价体系得到进一步的扩充,出现了净资产回报率、每股收益率、现金流量和内部报酬率等,加里.阿什沃思(Gary Awo,1999)强调股东财富最大化,建立以每股收益及每股收益增加值等为核心的财务指标。20 世纪8年代,非财务指标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非财务指标包括产品生产周期时间、客户满意程度、保修成本等.但业绩评价体系构建的出发点仍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问题,且依据财务指标对管理层进行激励。因此,这一时期是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作为补充的财务业绩评价时期。20 世纪 9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如何更好地度量和评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些西方国家的投资者、管理咨询师否定了过去的只关注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 3 标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得到重视,形成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业绩评价体系.各国的研究人员一方面拓展了非财务评价的内容,如增加了战略机会选择、核心竞争力、企业治理结构、环境适应性和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评价,另一方面则对现行的财务评价指标做了改进,如 199年思腾思特咨询公司(Ste&Stewa C,1990)对剩余收益评价进行改造并提出的经济增加值(EVA)指标。经济增加值又称经济附加值,是从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所有资本成本后的经济利润,进以衡量企业创造的股东财富经济增加值指标综合考虑了不同会计政策选择对收益计算的影响,通过对收益进行调整以准确披露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提高经济增加值评价真实经济收入的准确性。fey(97)提出的修正经济增加值(REVA)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经济增加值理论提出后,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它的缺点是侧重财务战略,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没有充分考虑无形资产和智力资本。齐默尔曼(immem,199)曾指出 EV绩效评价系统“只解决了三分之二的问题”。192 年,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和大卫。P.诺顿(apland nd orton,2)提出了平衡计分卡,成为企业绩效评价的新的里程碑。该方法用财务指标反映企业已采取行动产生的结果,同时对客户满意度、内部程序及组织创新和提高活动进行测评,以弥补财务指标衡量的不足。具体从顾客满意度、企业的优势、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财务效益四个方面来考察企业。通过因果关系链把企业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指标,以便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整体经营状况,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服务。BC 丰富了企业业绩综合评价的内涵,完善了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方法,使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企业绩效评价的非财务指标体系出现了一系列的创新;凯文.克洛斯和理查德.林奇(elvi Cross and Ricard Lynch,990)提出的业绩金字塔模型;霍尔(oert ill,191)的“四尺度”论等。平衡计分卡本身也经历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平衡计分卡阶段,即19861993年传统BSC时期,作为一个绩效评估的改进工具,对片面依赖财务指标的观念提出质疑.第二代平衡计分卡阶段,即993201年BSC+AP(S trategy ap战略地图)时期这一时期提出了运用战略地图工具来解决如何筛选和归类衡量指标的问题。第三代平衡计分卡阶段,即200年起BSC+MAPSF(tagy focuse O nzton,战略中心性组织)时期。此时平衡计分卡已上升为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作为战略执行工具来使用,其内涵已远远突破传统四个角度的概念。4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绩效评价的产生背景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是在加强国有企业管理与控制,保障国有企业实现政府目的的要求下产生的。与西方市场经济相区别的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大部分的绩效评价研究与标准是由国家发布的,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始于 9年代之后。我国绩效评价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发展时期:(一)以实物量考核为核心的时期 20 世纪0 年代,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基本没有经营自主权,按照政府指令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政府对企业业绩的评价方法主要为对照生产计划,考核企业的产品产量和规格质量以及节约降耗与安全生产情况。产品产量、产品质量、节约能耗成为企业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19年国家拟定的“工业企业八项经济技术考核指标”,具体包括产品产量、成本、利润和劳动生产率等八项指标;19年,为简化考核,有关部门将原项指标改为了 4 项考核指标,即产量、质量、利润和供货合同以实物量考核为主的绩效评价方法,直接导致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低效率,企业盲目扩张,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二)以产值和利润率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自主权逐渐扩大,市场化程度提高,逐步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国家对企业经营的考核也逐步演变为以产值和利润率为主.考核指标主要是利润完成情况和上缴利润情况,考核方法为实际完成情况与承包指标的对比。业绩评价在之前的行政计划管理之外,开始了综合指标考核方法的探索。1982 年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制订了 16 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采用综合计分法计算经济效益的动态发展指数为克服承包制的弊端,1988 年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八项考核指标。这一时期的考核方法以产值和利润率为主要内容,且针对主体主要是有一定基础,经营较为规范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仍在缓慢发展,采用简单的业绩评价方法要围绕企业利润为中心,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由于考核指标的单一,致使国有企业盲目以牺牲长远利益来换取短期利益,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杜胜利(1998)认为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评价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应着眼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应将投资报酬率作为国有企业业绩评价的主要指标,并在企业中引入杜邦分析体系,更加科学客观地进行绩效衡量。(三)以投资报酬率为核心的时期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在总结了年代国企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注重企业经济 5 效益的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建立起来,我国也开始探索建立以投资报酬率为核心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19年国家计委、国务院生产办和国家统计局提出了6 项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1993 年财政部颁布企业财务通则设计了以财务状况评价为核心的八大指标体系,分别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方面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企业财务通则的颁布,推动了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科学化进程.199年财政部又出台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该体系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保值增值率、资本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 10 项指标,赋予每项指标不同的权重,以行业评分值为标准进行计分该体系是在企业财务通则基础上对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充实、完善。另外,这两项指标体系是对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经济效益的绩效评价体系的重大改进,也是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一项重大进步.这一时期我国对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引进、介绍国外的理论,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简单分析。还停留在理论的构建阶段,实证性不强。李常青()在之前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业绩衡量中心的基础上,将现金流入量的增加和现金流出量的控制作为企业经营的职责。张友棠(1999)提出了将企业获取现金净流量的能力这一指标引入到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此外,EV(经济增加值)的概念也被引入国内。张先治(995)提出附加经济价值的概念。简单介绍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定义。此时的研究主要围绕引入 EVA概念和适用性探讨阶段.张先治(1997)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探讨了经济增加值的应用。此后关于 EVA 的实证研究大量开展起来。王化成(20)通过实证分析对比了经济增加值、盈余、现金流量之间的价值相关性,显示VA 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于创统收益指标的特性。罗丽芬(2)选取000-02 年期间 975 家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比较研究得出了与王化成相同的结论,同时揭示了不同行业的利润信息对公司价值的解释程度差异很大。余海宗、师芙琴(2007)以深圳市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 EVA 指标引入价格模型,通过探讨以 EVA 为度量指标的公司绩效与股价的相关性,进而分析了 EV评价上市公司业绩的合理性。得出 EVA 与公司股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性,EVA 在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方面仍存在着局限性。(四)新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建立时期 1999 年,在充分借鉴国内外企业业绩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 6 规则和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出台,标志着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指标首次体系化,新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我国初步建立。该体系对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进行了重新规范,以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专家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共计2 项指标为基础,将领导班子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率、员工素质、经营发展战略等非财务指标纳入评价体系,重点评价企业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项内容,以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2002 年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这一时期我国绩效评价总体上日渐成熟,主要针对 EVA(经济增加值)、BSC(平衡计分卡)开展了一系列的适用性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平衡计分卡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和本土化浪潮。平衡计分卡的中国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96000 年,部分在华跨国公司导入平衡计分卡时期.平衡计分卡最早进入中国约在 196 年,当时实施的也只是少数一些在中国有业务的跨国公司,包括 IM、GE 等在中国的分公司。第二阶段:2012006 年,中国企业开始导入平衡计分卡。在这几年中,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管理工具的理念和方法真正开始在中国受到重视和运用。最早在中国实施平衡计分卡项目的孙永玲(2003)提出对于平衡计分卡最感兴趣的已经不再是外资企业,而是中国民营企业。这一时期,除了民营企业开始引进平衡计分卡之外,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也纷纷引进平衡计分卡用于企业的绩效评价.学者们纷纷结合具体的企业开展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性研究。乔乐(2001)对于平衡计分卡在 M 公司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了跟踪和描述。梁展凡(204)将平衡计分卡与关键绩效指标(KPT)应用于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具体绩效评价中,并提出了构建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初步设想 第三阶段:06 年之后许多中小企业及部分地区的政府机构开始导入平衡计分卡.随着许多民营企业资产规模的急剧扩大,平衡计分卡在构建企业绩效评价管理系统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孙威(206)在对长安铃木片区经销分公司的业绩考核中,首次将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到汽车行业的外部客户考核方面。苏静娜(06)尝试将平衡计分卡的优点融入中国企业的具体应用当中,设计出适合我国民营企业使用的 BC 系统.曲直(2009)以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评价对象,总结了中国科技中小企业的相关特点.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我国科技中小型企业内部进行全面的适用性分析,并设计了综合绩效评价模型。7 0年以后的平衡记分卡业绩研究逐渐出现总结性和结合性。马勇()总结了我国绩效评价发展模式的演变,以平衡计分卡为切入点,探讨平衡计分卡作为业绩评价模式的发展阶段及其应用效果。我国的绩效评价体系,经历了四项主要的发展阶段,逐渐由原来简单的以利润为中心,发展促成企业战略达成和持续发展的综合战略管理手段。在传统的以财务为指标衡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以平衡计分卡的使用为代表的,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手段。四、参考文献 1梁英瑜.关于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 2温和峰.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D重庆:西南大学,207 3陈洪进.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体系探讨 J.商场现代化,20,(1):-10.曲直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我国科技中小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商学院,2009.2苏静娜平衡计分卡在中国民营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江苏大学,002.3梁红平衡计分卡在民营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分析J 集团经济研究,2007,(28):164.4李明辉.企业业绩评价方法的演进与启示J.广西会计,20,(4):115 5陈毅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综述上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0 陈毅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综述下 J.外国经济与管理,000,(5):1.7彭景,纳鹏杰企业业绩评价研究的发展评述J.投资理财,202,(2):8889 8孙伟龙.论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历史演进J.企业问题探讨,204,():46-4 9迟骏.论平衡计分卡中国化的困境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2):3013 1李玲.A 与我国业绩评价指标的对比研究J财苑,204,(3):36.1文东华,潘飞,陈世敏.环境不确定性、二元管理控制系统与企业业绩实证研究基于权变理论的视角 工商管理理论论坛,009,(0):102-4 1 李凤莲.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D.长沙,湖南大学会计学院,00.13罗丽芬.我国上市公司经济增加值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6 8 4李凤莲.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会计学院,204.5伍荣政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6张先治.利润与经济效益J.财经问题研究,97,(2):51-5.1吴卫杰.基于 B的长安铃木片区经销商绩效管理体系D重庆,重庆大学,20.18张先治,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审计研究,201():978 19ames Nori,Drek Walekr.A Balnced corecard Apprch to projct magemen ladership.Pojec anagment Journal,20(12):135-158。0Aran,Alan,Buglion.A mimnsonal performace mode for onsolidain Balancd Scecards。Advanes i ngneein Sotwe,2(34)。21Davi San,Abigth Tom.An invsigio f he effet aanced Sorecard mleenttion o inacil perormne Managn Acconting esearch,204(15).2Kaplan R.。&Noron D。P,he balanc sorecard meau tat ve erformaceJ。Harard uiness Rview。192。23obert S Kplan and David P。Noon。sin e Balancd crcard as a Srateg Mnagemn System。Harr Busines eviw,1996(1-2).4onnc P.Sivers,Tesa.Coi,nc.all nd Stven W。Sa Hw oninncil Mease re Used J。Manaemn Aounting,1998().25Pal A。Pierks nd ja atel。Wh is V,ad How Cn I ep our Cmany J.Mageen Acuntig,197(1)。26ick Fer Using imin Ce.Do New rformanc Meaures Up J。Mangement Accounig,19(10)。27。Coaes,C。Rick oo nd R。Sac.Contol and Adit in Mngemet couniM。BcctteurhHineman,199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