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解析.pdf

    • 资源ID:86063418       资源大小:1.49M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解析.pdf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 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 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 于身。其阴逾 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 拙于用夕矣。(选自中华寓言故事)【注】逃暑:避暑,乘凉。孤林:独立的一棵树。衽:席子。濡(r :沾 湿。逾:通愈”,更加。(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徙衽以从阴 其阴逾去 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3)郑人的 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答案】(1)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顺应变化,不能仅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解析】【分析】(1)句意为: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徙:移动;句意为:树影越移越远了:去;离开。(2)句中重点词语有:是,这;于:在;夕:晚上。句意为: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 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3)文中郑人 拙”具体表现在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4)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 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故答案为:(1)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是/吾剑之所从坠(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答案示例: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 就会碰壁。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不能办成事情的。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 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点评】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 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 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 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溥幼嗜学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 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张溥传(1)“日沃汤数次”中“汤”字的意思是 _ (2)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张溥的博学源自于他自身七录其书的刻苦钻研,由此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答案】(1)热水(2)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3)围绕“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来答即可。【解析】【分析】(1)“汤”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热水”,今义是食物煮熟后的汁水。(2)解答此题要先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然后用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概括即可。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的故事。(3)张溥的博学源自于他自身七录其书的刻苦钻研。我们可以思考出这样一个道理:我 们获得 一样学问,必须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学习成果需要我们用勤奋去换取,哪怕写到 指掌生茧 也要继续学下去。只要学习勤奋,终有所成就。记住学无止境!故答案为:热水 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围绕“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来答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正确概括。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观点的阐述,要围绕文章的主 题进行。【参考译文】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抄一遍再朗读一遍,读过之后就把 它烧掉,再抄,这样持续了六七遍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 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 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 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原因他在当时很有名气。3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含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无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目:非人战!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 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 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释】管宁、华歆:汉末魏初时名士。捉:检,拾。尝:曾经,轩冤:古时大夫以 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词。尊君在丕 元方入门不 M _ 华捉而掷去之 _ 宁读书如 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答案】(1)同 否;回头看;代词,代指金子;原来从前(2)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管宁把席子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3)以礼相待志同道合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解析】【分析】(1)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不”:通假字词,同 否“。顾”:古今异词,回头看。(2)本题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句中的 辔:放弃。去:离开。乃:才。子:指你。几个词是赋分点。(3)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 人要方正。管宁割席,出自世说新语 德行,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 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可知交友要志同道合,要诚实待 人等。故答案为:同否;回头看;代词,代指金子;原来,从前 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管宁把席子 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以礼相待;志同道合;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 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 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 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 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乙)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掉锄,就像看到瓦 石一样。华歉却捡起来,(但是着见管宁的神色不对劲)又扔了金于离开。两个人还曾坐 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出去观 望。管宁就把席于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4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朱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1)下面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君与家君期做/吾日三省吾身 B.公大笑农/好之者不如乐如者 C.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 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2)翻译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雪中 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 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 人。B.谢太傅欣然、大笑乐”,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C.陈太丘指责友人 自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D.友人由 怒”到 惭”,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答案】(1)D(2)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3)C【解析】【分析】(1)A 项,太阳/每天;B 项,通“悦”,高兴的样子/喜欢,爱好;C 项,当时/按时;D 项,信用/信用。故选 D。(2)儿女:子侄辈。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 解谈论文章的义理。非:不是;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 为;而,是连接动词“委”和“去”,表承接的连词;委,丢下,舍弃。句意: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3)C 项,元方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故选 C。故答案为:D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真 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C【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 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参考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 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 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 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 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 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 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 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_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 之,令不可去。顾左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 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育却,口张不得合。遂 _ 负之以归。【注】吹豕之法:猪被杀后,屠户在猪脚下割开皮吹气,便于去其皮毛。(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弛担持刀 一狼迥其中 顾无计可以死之 版直不能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遂自之以归。(3)【乙】段中有一句话与【甲】文中开头写屠夫处境的句子相对应,这句话是(4)两段选文都表现了屠夫怎样的特点?【答案】(1)解除,卸下;打洞;顾念,考虑;大腿(2)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于是(屠夫)背着 它回家了。(3)一屠暮行,为狼所逼(4)先怯懦,后机智勇敢。【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 弛”这里是解 除,放下的意思,洞”这里属于此类活用,名词活用于动词,打洞。顾”这里是顾虑、考 虑的意思。股”属于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大腿的意思。(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 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径:径直;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故此句可以翻译 为: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遂:于是,就。负:背;以:连词。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于是(屠夫)背着它回家了。(3)根据【甲】文中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的句子,可知这句话应为:一屠暮行,为狼所逼。(4)结合两文内容分析,最开始【甲】文中的屠户的做法是投以骨,【乙】文中屠户的 做法是奔入伏焉,【甲】文中屠户最后抓住时机勇敢地杀死了两只狼,【乙】文中的屠户 捉住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据此可知两文中屠户的特点是:先怯懦,后机智勇 敢。故答案为:解除,卸下;打洞;顾念,考虑;大腿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于是(屠夫)背着它 回家了。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先怯懦,后机智勇敢。【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 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 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 漏翻关键词语。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合适的 句子即可。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 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据此再 概括答题。【附参考译文】【乙】一个屠夫傍晚走路,被狼追赶。道路旁有农夫夜耕时留下的临时草棚,(屠夫)跑进去趴在里面。狼从草苫中伸进一只爪子。屠夫急忙捉住狼爪,让它不能离开。(屠 夫)考虑着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于是(用它)割破(狼)爪子下面的皮,用杀猪时吹气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 动了,才用绳子捆起来。(屠夫)出去一看,狼膨胀得像牛一样,大腿挺直不能弯曲,嘴 巴张开不能舍上。于是(屠夫)背着它回家了。6.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练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迹子书 淫慢则不能励精 年与时虬 _ 非志无以成学(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 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 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5)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1)告诫;振奋,振作;消失,逝去;立志(2)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 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3)D(4)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 刻苦学习。(5)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及语境可知,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告诫;振奋,振作;消失,逝去;立志。其中,“驰”属古今异义词,“志”属于词类活 用。(2)首先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然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淫慢:放纵懈 怠;励精:振作精神。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 性情。枯落:像枯枝败叶那样;接世: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这 句话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翻译如下: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 怎么来得及。(3)ABC 分析正确。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思是:(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 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诸葛亮其实是在告诫儿子,如果你不趁年轻时抓紧学习,把时间 白白浪费掉,那么到老了你后悔都来不及,因此,这句话是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故选 D。(4)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及“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可以看出诸葛亮告诫 儿子要培养自己的品德,淡泊名利。从“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 学”可以看出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树立明确的志向。从“非学无以广才”可以看出 诸葛亮告诫儿子要刻苦学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以看出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5)在这篇文章里,诸葛亮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因此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 图强,避免老了后悔。这样的题,不必面面俱到,能从一个侧面谈启发即可。【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 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 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所要提醒的是,古文中有的字词在单独解释和翻译 句子里意思往往略有差别,翻译句子要求句子通顺连贯,而字词解释则要求解释语境义。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 字词解释答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杯”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3)本题考查文章中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 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5)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 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谈从中受到的启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结合文章内容来 谈,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与丘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二)魏文侯守信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注】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焉之:到什么地方去?焉:哪里。(1)下面各组划线词意义相同的是()A.过中丕至 尊君在 8.陈太丘与友期行 文侯与虞人期猎 C.下车引乙 公将焉之 D.则是无礼 是日(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君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3)这两篇短文都讲到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个主题是。(4)中国文化中有很多敬辞和谦辞,辨别下列词语,把它们填到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即 可)。A.惠顾 B.赐教 C.小店 D.陛下 E 拙见 F.敝人 敬辞有;谦辞有。(5)如何评价元方 入门不顾”这一行为?【答案】(1)B(2)和别人约定一起出行,结果丢下我先走了。我与管理的官员相约打猎,(现在 喝酒)虽然快乐,难道可以不去赴这个约定吗?(3)为人必须守信(4)ABD;CEF(5)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虽则看起来对“友人”无礼,但他毕 竟是孩子,这样做也可以理解,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率直、方正的个性。【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 法,再作比较适合多义词的哪一个义项,辨析正误得出正确选项。A否定副词,不/不,f 6 u 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B、动词,约定/动词,约定;C、代词,指元方/动词,去,至 IJ;D、判断词,是;/指示代词,这。故选 Bo(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要弄清楚指示词指代的 对象,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字词是否有活用现象,还要明确句子的句式等。另 外,译文 要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委:丢下、舍弃。句意:和别人约定 一起出行,结果丢下我先走了。关键词:岂:难道;虞人:管理山泽的 官。期猎:约 定打猎时间。句意:我与管理的官员相约打猎,(现在喝酒)虽然快乐,难道可以不去赴 这个约定吗?(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陈太丘与友 期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 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 理。魏文侯守信先魏文侯因 为刮起大风,不能与虞人践约所定的打猎日期,即使左右 劝阻,仍坚持赶到虞人那里取消打猎活动。两文共同的主题是:为人必须守信。(4)本题考查对 敬辞和谦辞的掌握。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特 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敬辞一作敬词,又称“敬语”,与“谦辞”相对。是含尊敬口 气的用语,也是对人礼貌的一种用语,可以体现很多人的文学修养。敬辞有:惠顾(多用于 商店对顾客):来临;、赐教:求人指点;陛下:“陛”实际上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而皇帝 派他的近臣站在宫殿的台阶下,所以“陛下”刚开始是寓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指对帝 王的尊称。谦辞有:小店:对自己店铺的谦称;拙见:是对自己的见解的谦称;敝人:疲 惫的兵士。德行不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分析人物言行,是以人物的某一品行品质为切入点,围绕着这一切入点在原文中找出体现人物此品行的具体事例,最后对事例进行概括 即可。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是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元方批驳友人 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 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 书达理、善于应对、聪颖仁慧、知书达理的性格。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看出他率直、方 正的个性。故答案为:(1)B(2)和别人约定一起出行,结果丢下我先走了。我与管理的官员相约打猎,(现在 喝酒)虽然快乐,难道可以不去赴这个约定吗?(3)为人必须守信。(4)ABD;CEF;(5)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虽则看起来对“友人”无礼,但他毕 竟是孩子,这样做也可以理解,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率直、方正的个性。【点评】(1)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 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词的本义:就是指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 的意义。B 项都是动词,约定,故选 B。(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句子要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要弄清 楚指示词指代的对象,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字词是否有活用现象,还要明确句子 的句式 等。另外,译文要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 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会期:会面赴约,去见一见;岂:难道。(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答题时应注意,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 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魏文侯守 信的题目和内容归纳:为人必须守信。(4)本题考查对敬辞和谦辞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谦辞是 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敬辞有:惠顾、赐 教、陛下;谦辞有:小店、拙见、敝人。(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 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 语句进 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 严,虽则看起来对“友人”无礼,但他毕竟是孩子,这样做也可以 理解,从中也可以看出他 率直、方正的个性。【附参考译文】(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 再等候他而离开 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 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 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 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 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 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 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二)魏文侯守信 魏文侯同管理苑囿的 官约定了打猎的时间。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 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左右的侍臣说:“今天饮酒非常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 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打猎的时间,虽然现在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 呢?”于是文侯停止了宴席,亲自前往。魏国从此变得强大。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 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 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1)下列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增长)B.险躁则不能冶性(轻薄浮躁)C.又也天子(辅佐)1D.守之以浅者(不久)(2)用/划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4)下列句子中的 以”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静以修身 C 子无以售国骄士 D.守之火 恭者(5)甲、乙两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告诫的内容不同,请结合文章,分别说说两文的 中心内容。【答案】(1)D(2)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3)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谦 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4)B(5)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周 公劝勉儿子:当你身居高位的时候,一定要亲贤远佞,知人用人,善于吸纳、提拔人才,不能自高自大而轻视别人。【解析】【分析】(1)A: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广:增长,正确。B:险躁则不能冶性: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险躁:轻薄浮躁,正确。C:又相天子: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相:辅佐,正确。D:守之以浅者:用浅陋来保有渊博。浅:浅陋。选项解释错误,故选 Do(2)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 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可根据句意断句。句意是:可是,我 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 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据此断句为:然 一沐三握 发/一 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关键字:夫、行、以、俭、养德。句 意是: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关键 字:谦、亡、身、是也。句意是: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 是这样的下场。(4)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 可以成为老师了。以,介词,表示凭借。B:静以修身:用宁静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以,介词表示目的,来。C:子无以鲁国骄士: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 以,表凭借,因为。D:守之以恭者:用恭敬的态度去保持。以,介词,表示凭借,用。B 项和其他三项不同,故选 B。(5)诫子书: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 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 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 夫,最忌怠惰险躁。周公诫子:周公是一个懂得如何守业,能做到礼贤下士,大智若 愚;对晚辈能够进行谆谆教导的一个长者形象。周公劝勉儿子:当你身居高位的时候,一 定要亲贤远佞,知人用人,善于吸纳、提拔人才,不能自高自大而轻视别人。故答案为:(1)D(2)然 一 沐 三 握 发/一 饭 三 吐 哺/犹 恐 失 天 下 之 士(3)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谦 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4)B(5)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周 公劝勉儿子:当你身居高位的时候,一定要亲贤远佞,知人用人,善于吸纳、提拔人才,不能自高自大而轻视别人。【点评】(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 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 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浅:浅陋,D 项错误。(6)题考查文言文句子断句。答题时应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和结构的对称。大 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 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根据句意断句:然 一 沐 三 握 发/(并 列句)一 饭 三 吐 哺/(解释原因)犹 恐 失 天 下 之 士(7)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句子要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要弄清楚 指示词指代的对象,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字词是否有活用现象,还要明确句子的句式 等。另外,译文要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静以修身:从宁静来 提高自身的修养。谦;谦虚谨慎;亡其身者: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是:这样。(8)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 用法,再作比较适合多义词的哪一个义项,辨析正误得出正确选项。B 项和其他三项不 同。(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比较阅读。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 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诫子 书: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周公诫子:身 居高位的时候,一定要亲贤远佞,知人用人,善于吸纳、提拔人才,不能自高自大而轻视 别人。【附参考译文】(甲)诫子书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 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 实现远大理想。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 起来的,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 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年华随着时间流 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败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 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反悔也来不及了。(乙)周公诫子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 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 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 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 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 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 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朱 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 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 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 伏其精练。【乙】喻皓造塔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 甚精,都料匠喻皓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 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皓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上百年,当正也。”其用 心之精盖如此!【注】制度,规划,设计。(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上百年,当正也。(2)解释划线的词 逐层布板 匠师如其言 人履其板(3)翻译句子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4)读了以上两则短文,

    注意事项

    本文(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解析.pdf)为本站会员(g****s)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