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新闻心理学复习知识点汇总.pdf

    • 资源ID:86068236       资源大小:1.62M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闻心理学复习知识点汇总.pdf

    新闻心理学考点归纳 1 第一章 总 论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心理学:新闻心理学属于新闻学和心理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是研究新闻传播者、采访对象和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和规律的科学。2、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指参与新闻活动的各类人,包括新闻的采制者、传播者(新闻传者和采访对象)、新闻的接收者(新闻受众)。3、新闻传播者: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新闻工作者,国际新闻界大多称之为新闻从业人员,主要是指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制作和传播新闻的其他工作人员。4、采访对象:是新闻素材的主要来源,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索取情况的对象,包括被报道对象、当事人、目击者、知情人等等。5、新闻受众:是新闻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包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等。6、新闻传播活动:是围绕着人类信息传播活动中有关新闻信息的制作、传播、接收时开展的活动。7、新闻心理:作为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指是新闻现象或新闻活动在新闻活动主体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8、新闻信息:新闻信息是新闻传播的容,是影响受众心理的主要刺激物,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9、客观性原则:在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实事的原则,切忌主观臆想。10、整体性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是指把新闻活动中传、受双方的各种心理活动视为一个整体结构进行研究,揭示新闻心理发展的总体规律。11、发展性原则: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研究新闻心理现象。12、现场观察法:是指亲临新闻活动现场,通过观察新闻活动的传受双方在新闻活动重大行为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如参与采访、写作、收听、收看新闻等活动,观察、记录或拍摄他们的言行。13、访问调查法:是指通过开座谈会或访谈或问卷等方法直接获得新闻传播者或新闻受众双方的自我述,从而达到认知其在新闻活中的行为表现及心理活动的方法。14、档案分析法:又叫个案分析法,是根据对新闻工作者或采访对象的档案、新闻作品、日记、传记等文字或录音(录像)材料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及心理活动的方法,如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心理品质的分析。15、心理测验法:是运用心理测验量表对新闻活动的传授双方(包括个体或群体)进行测验,从而了解其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16、解释水平:是指新闻心理学侧重研究的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去阐述新闻现象。例如用阅读心理学去分析报刊的可读性;用视知觉理论去研究电视的可看性等等。新闻心理学考点归纳 2 17、特有水平:是指把人们在新闻活动中特有的心理现象作为新闻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例如探讨人们在看电视过程中存在的“看新闻过目即忘现象”,探讨电视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时与观众之间的心理感应等。二、简答题 1、新闻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是什么?参考答案:新闻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主要是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具体包括:(1)探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在新闻活动中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规律;(2)探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在新闻媒介沟通、组织沟通和人际沟通相互渗透的环境里,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点和规律;(3)探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心理活动的生理和心理机制。2、新闻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参考答案:(1)理论任务:从理论上揭示新闻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正确阐述理解,准确的预测和有效地控制新闻工作者、采访对象和新闻受众的心理活动。(2)实践任务:在实践中优化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准确把握受众心理,提高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推动新闻改革和新闻事业的发展,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3)学术任务:构建新闻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推动新闻学和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3、简述新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2005.1)参考答案:(1)优化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找准最适合自我个性特征的工作岗位;(2)准确把握受众心理,提高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推动新闻改革和新闻事业的发展,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4、简述新闻活动的认识主体。(2004.10)参考答案: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指参与新闻活动的各类人,包括新闻的采制者、传播者(新闻传者和采访对象)、新闻的接收者(新闻受众)。(1)新闻传者,又称新闻工作者或新闻从业人员,主要指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制作和传播新闻的其他工作人员。(2)采访对象,是新闻素材的主要来源,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索取情况的对象,包括被报道对象、当事人、目击者、知情人等等。(3)新闻受众,是新闻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包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等。5、什么是新闻心理学研究中的解释水平和特有水平?二者是什么关系?参考答案:(1)解释水平,是指新闻心理学侧重研究的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去阐述新闻现象。例如用阅读心理学去分析报刊的可读性;用视知觉理论去研究电视的可看性等等。(2)特有水平,是指把人们在新闻活动中特有的心理现象作为新闻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例如探讨人们在看电视过程中存在的“看新闻过目即忘现象”,探讨电视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时与观众之间的心理感应等。(3)显然,“解释水平”是“特有水平”的基础,而“特有水平”是“解释水平”更高层次的体现。6、简述新闻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参考答案:(1)现场观察法,是指亲临新闻活动现场,通过观察新闻活动的传受双方在新闻活动重大行为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如参与采访、写作、收听、收看新闻等活动,观察、记录或拍摄他们的言行。(2)访问调查 新闻心理学考点归纳 3 法,是指通过开座谈会或访谈或问卷等方法直接获得新闻传播者或新闻受众双方的自我述,从而达到认知其在新闻活中的行为表现及心理活动的方法。(3)档案分析法,又叫个案分析法,是根据对新闻工作者或采访对象的档案、新闻作品、日记、传记等文字或录音(录像)材料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及心理活动的方法,如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心理品质的分析。(4)心理测验法,是运用心理测验量表对新闻活动的传授双方(包括个体或群体)进行测验,从而了解其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7、简述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心理测验法。参考答案:(1)心理测验法,是运用心理测验量表对新闻活动的传授双方(包括个体或群体)进行测验,从而了解其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2)在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中借用心理测验法可以测出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智商、气质、性格等心理状况,从而为选拔、培养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和为增强新闻节目的针对性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数据。8、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走向?参考答案:第一,继续运用心理学理论研究新闻心理现象;第二,新闻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将进一步扩大;第三,新闻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及其数量将进一步完善和扩大。第二章 新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角色冲突:是指居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合的期待发生冲突的情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角色部冲突和角色之间的冲突。2、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是指不同角色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或公开或隐蔽地进行角色互换,旨在认知、体验与己有关的另一种角色,以便更自觉地履行本角色的职能。3、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 50 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主要代表人物是纽厄尔和西蒙。从广义上来说,它是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心理学;从狭义上看,它就是通常所说的信息加工心理学。4、角色期望:又叫角色期待,是指群体或个人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的行为期望。5、新闻价值:所谓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的功能。6、第一信号系统: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是条件反射。他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作第一信号系统。7、第二信号系统: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是条件反射。他把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8、信息加工心理学:借用通讯技术、信息论概念和规律来描述人类的认知系统,它把人的不可见的隐的认知过 新闻心理学考点归纳 4 程类比为可观察到的外显的信息通道处理信息的过程,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9、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单线加工的特点”,这种心理活动的功能主要是对外界事物的选择,在某一时刻只能对有限的信息进行加工。1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及其过程,是脑的智力活动的核心,对于其他心理活动起到统领、控制、调节的作用。11、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研究“人”(包括个体和群体)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从属的社会行为。12、角色理论:20 世纪初,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G.米德把“角色”一词引入社会心理学领域,以此来说明人的社会化行为。该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中产生的种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是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所具有的社会身份即所承担的某种社会角色分不开的。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传播者的选择性。(2007.10)参考答案: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记者和编辑采写、编排新闻的过程却是带有明显个体特点的精神文明活动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建构,决定了他们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提炼、组合和创造水平等方面有个体差异。正因为如此,由不同笔写出的新闻作品(哪怕是同一素材),或深刻、或肤浅、或充实、或空泛、或生动、或平淡。他们有精细之差、文野之别、高下之分。2、概述新闻受众选择性的具体表现。(2003.10)参考答案:新闻受众对“每日获得的”“经记者过滤后由国家的新闻机构提供的”“庞大的信息量”不是也不可能采取来者不拒多的态度。接受什么、接收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受众的主动选择。(1)接受什么、接收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受众的主动选择。只有那些为受众主动选择、吸收、消化、认同并引起共鸣的新闻作品才可能实现其新闻价值。(2)受众的选择性还表现在对同一新闻报道,不同的人因“境一而触境之人心不一”造成不同选择性的记忆和理解上,正如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3、简述采访对象的选择性。(2008.1)参考答案:作为新闻事实的当事人或目击者,采访对象对新闻事实的掌握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于记者的采访,他们会因各自的需要、动机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及应对方式。特别是对记者最渴望获得的新闻素材,他们会有选择性的给予:或倾其所知,或抛出部分,或“王顾左右而言他”。能否说服采访对象真诚合作,尽量客观、全面地反映事实真相,这是一门艺术,也是对记者综合素质的考验。4、简述新闻采访中记者进行角色互换的意义及其表现形式。2004.10 参考答案:(1)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是指不同角色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或公开或隐蔽地进 新闻心理学考点归纳 5 行角色互换,旨在认知、体验与己有关的另一种角色,以便更自觉地履行本角色的职能。(2)由于任何一种角色都是以与之相关联的另一角色的存在而存在的,所以角色互换有助于加深对自己原来角色的认知,增强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3)角色互换的形式主要有:实际表现出来的角色互换。是指暂时离开自己的主要角色,实际去承担另一种角色,从中认知、体验这种角色的心理活动。凭借想象的角色互换。主要指在自己的头脑中凭借想象、移情去设身处地的体验服务对象的角色。5、简析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期望。(2005.10)参考答案: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受众(实际上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期望很高。(1)期望新闻工作者“能够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忠实代言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期望新闻工作者能够不断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6、为什么说采访对象这个群体也可以理解为“新闻活动最直接的启动者”?(2009.1)参考答案:采访对象处于新闻源的特殊地位,这便使他们成为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这个群体的活动与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相联系着;他们或者是新闻事实的制造者,或者是新闻事实的目击者者或知情人。记者只有与他们直接接触,并设法打开他们的心扉,才有可能获得新闻事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群体是新闻活动的最直接的启动者。7、简述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冲突及其表现形式。(2006.10)参考答案:角色冲突,是指居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合的期待发生冲突的情境。角色冲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角色部冲突,即由角色承担者部的矛盾引起的冲突;角色之间的冲突,是因角色承担者承担了几种角色引起的心冲突。8从新闻心理学的视角分析新闻的涵。(2005.10)参考答案: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新闻心理学的视角分析新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事实是直接作用于新闻记者感官的刺激物;(2)新闻工作者(包括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等)的心理活动是把新闻事实转化为新闻报道(以某种媒体符号的形式表现)的不可或缺的中介因素;(3)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包括传播者和受众)的心理活动都紧紧围绕新闻的基本特性即真实性、时效性、公开性等进行。第三章 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 一、名词解释 1、心理素质:指人们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顺利地完成任务而在心理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或基本条件。2、智力:是大脑的一种心理潜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表达能力诸因素的有机结合。3、能力:是智力在一定条件下开发和发展的一种心理特征,是指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特征。4、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时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新闻心理学考点归纳 6 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5、动机:又叫“驱力”,是发动行为使其为达到某种目的的部心理动力,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与导向作用。6、情绪情感:是人的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对新闻工作者智力的激发、选择和调节作用。7、道德情感:属于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它是和人们已有的道德观念相联系的。当客观事物符合人们的道德观念时,主体就会产生一种肯定的、愉快的情感体验。由于道德观念的殊异将会导致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的不同的价值取向。8、情绪智力: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9、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并且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以世界观为核心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本质特征,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制约作用。10、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总的看法,它处于性格的最高层次,并对个性心理特征中的其他两个组成部分-气质、能力(含智力)-具有统帅性的作用。它最能体现一个人真实的精神面貌。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现象(活动)的构成?参考答案:作为新闻工作者,应具备有人的全部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活动)的构成通常有两种表述方法:一种是分为三个部分,即: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另一种是分为两类,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指认识过程中的诸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2、简述心理素质的含义及其模型构成。参考答案:(1)心理素质,是指人们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顺利地完成任务而在心理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或基本条件。(2)跨世纪人才必备的心理模型由从隐到外显的四大心理系统构成:最层的心向系统,包括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等 6 种心向;次层的心态系统,包括自立、敬业、竞争等 8 种心态;次外层的能力系统,包括观察、创造、抗挫折等 12 种能力;最外层的行为习惯系统,包括生活上的自理、行动上自律、决策上自主等 8 种行为习惯。3、新闻工作者的智力因素通常包括哪些容?参考答案:新闻工作者的智力因素包括人的心理现象中的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和能力部分,具体到新闻职业对新闻工作者的特殊要求看,可以归纳为::写作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观察力、预测力、新闻敏感等。在这些外显的能力背后起作用的是人的智力,即以思维能力为中心的认知能力。4、简述智力与能力的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1)智力是大脑的一种心理潜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诸因素的有机结合。(2)能力是智力在一定条件下开发和发展的一种心理特征,是指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特征。(3)智力和能力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维系着一种隐和外观的辨 新闻心理学考点归纳 7 证关系。5、简述新闻工作者智力因素的功能?参考答案:新闻工作者智力因素对其新闻实践活动起着执行操作系统的作用,即对所接受的新闻素材起着接受、加工、处理、掌握的作用,使其得以完成新闻活动。6、什么是非智力因素?探讨非智力因素对新闻工作者的影响有何意义?参考答案:(1)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时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2)探讨非智力因素对于新闻工作者的影响,有助于选拔和培养新闻人才;有助于新闻工作者自觉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智;有助于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7、简述新闻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的构成?参考答案:(1)从总体上看,新闻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包括人的心理现象中的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部分。(2)具体到新闻职业队新闻工作者特殊的要求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以及激情、毅力、成就感、责任感、正义感、冒险精神、好奇心、勤奋、谦虚、谨慎、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等要素。8、简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参考答案:(1)智力因素基本上属于先天形成,后天知识开发的问题;而非智力因素则主要有赖于后天的培养。(2)智力因素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执行操作系统的作用,即对所接受的新闻素材起着接受、加工、处理、掌握的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则是动力调节系统,它对智力活动起着始动、定向、维持、调节的作用。(3)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各种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离开了非智力因素,人的智力活动难以显现出来;但若失去了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就失去了启动、引导、强化、调节的对象。第四章 新闻采访心理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是记者发现、认识、判断有价值新闻的一种特殊能力。也是记者对事实现象感觉器官敏感化的基础上(如敏锐地捕捉细节、观察神态、迅速的发现特点等等)头脑的判断能力、产生思想的能力也能在最短的时间作出积极反应的思维敏感化。2、新闻敏感的顿悟性:新闻敏感的思维活动在表现形式上常常以顿悟的形式出现,它在产生新思想、新观点的时候有一定的突发性。3、新闻敏感的灵活性:能迅速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变到另一类对象上面;能机动自由地从一种认识方向转向另一种认识方向,把一种认知方法改换称另一种认知方法;能随机应变地从新闻事实的接触中找到独特的采访、写作、编辑的角度。4、新闻敏感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一般是指人在思维过程中迅速地发现问题和当机立断地解决问题的能力。5、新闻敏感的创造性: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创造想象产生崭新思想的能力。新闻心理学考点归纳 8 6、尝试性思考:当一个陌生的、新奇的事物摆在记者面前时,记者先得出种种猜测、种种假设,然后根据知识、经验与现场得到材料,把不正确或不确切的猜测与假设一个个排除,在排除的过程中进行分析。记者这种猜测与假设的过程就是一种常识性思考。7、顿悟:在典型诱因出现的那一刹那,新的认识、新的观点以喷发的形式从头脑里闪现出来的情景就是顿悟,它对认识具有非常显著的突破作用。8、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断与判断的过程。9、人际间的吸引规律: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喜欢”是人际关系亲密性的调节器,人与人之间主观感受到和体验到的直接和间接的、实在和希望的相互依存关系,是这种规律的基础。10、一致吸引律:记者在采访中,让对方知道自己与他的共同点或相似点,从而产生亲密感,增加吸引力。11、互补吸引律:采访时记者能在某方面满足采访对象的需要,特别是精神上的需要,会增加吸引力。12、时空上的接近:时空上的接近往往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熟悉,加深了解的一个客观外在条件。比如在空间上越小双方就越容易接近,相互之间更容易熟悉对方,就会成为朋友甚至知己。13、首因效应:是指人们交往中,比较重视前面的信息,而对后来的信息则不够重视的现象。14、近因效益:又称“最近效应”,是指双方在最近交往中的印象对交往关系的影响,它是以最后的印象否定以前的看法。15、晕轮效应:即“一好百好”的思想,因机械地看问题的方法所引起,这种认知将导致记者背离客观立场做出不合实际的报道。16、扫帚星效应:即“一坏百坏”的思想,是指对印象不好的人也会有一种机械的不符合逻辑的推导,一切都坏。这种认知将导致记者背离客观立场做出不合实际的报道。17、知觉定势: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知觉事物的心向,是人在认知外界事物时的一种预测性的心理活动。18、定势效应:是指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他人的或某种社会现象的固定的看法,它是一种简单化的思想方法,容易发生认识上的偏差。19、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和评价其人格依据的现象。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敏感的心理涵。参考答案:(1)在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是记者发现、认识、判断有价值新闻的一种特殊能力。(2)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新闻敏感是记者对事实现象感觉器官敏感化的基础上(如敏锐地捕捉细节、观察神态、迅速的发现特点等等)头脑的判断能力、产生思想的能力也能在最短的时间作出积极反应的思维敏感化。(3)新闻敏感是思维中一种很有特点的带有“灵感”色彩的思维活动。新闻心理学考点归纳 9(4)新闻敏感这种思维活动的目的十分明确,它是要通过由个性到共性的分析,认识某一事实与读者需要之间的最佳沟通点。2、新闻敏感表现为哪些素质和能力?参考答案:(1)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在业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基本素质与能力。(2)新闻敏感的素质与能力主要表现为:对产生新闻的条件、背景的认识、判断和预见能力,对新闻人物本身、新闻事件当中所具备的有新闻价值事实的识别与选择能力。3、简述新闻敏感的思维特点。参考答案:(1)顿悟性。这种思维活动在表现形式上常常以顿悟的形式出现,它在产生新思想、新观点的时候有一定的突发性。(2)灵活性。能迅速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变到另一类对象上面;能机动自由地从一种认识方向转向另一种认识方向,把一种认知方法改换称另一种认知方法;能随机应变地从新闻事实的接触中找到独特的采访、写作、编辑的角度。(3)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一般是指人在思维过程中迅速地发现问题和当机立断地解决问题的能力。(4)创造性。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创造想象产生崭新思想的能力。4、新闻敏感产生的心理过程?参考答案:(1)新闻敏感的产生不仅靠记者平时的思想准备(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在解决具体思维任务时记者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2)新闻敏感产生的心理过程:怀有动机创造条件形成初步构想进行尝试性思考典型诱因的出现顿悟。5、认知采访对象的途径有哪些?参考答案:(1)访问前的准备。记者在正式访问之前应当先查阅一下有关采访对象的资料,比如他出版的著作,发表的文章,其他人评价他的文献资料,报刊对他的报道等。同时,也可以找一些接触过他的人谈谈情况,侧面了解一下他的个性、特长、爱好等等。(2)访问中的观察。注意观察采访对象对各种事物的态度;观察采访对象性格在活动中的表现;注意采访对象性格在言语中的表现;留心采访对象在外貌上的表现。6、认知采访对象个性特征的意义?参考答案:(1)可以作为写作材料,使新闻中的人物有血有肉、个性分明;(2)对于采访来说更重要的是这种了解可以恰当的态度与方式接近对方,稳妥地处理与采访对象的关系。7、简述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 参考答案:记者找到采访对象谈话是一种人际交往形成的人际关系,这种“直接交往呗理解为运用人类交际手段(生动的语言、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面对面”的自然心理接触。(1)当记者访问采访对象时,他的身份、打扮、仪表、言谈、举止等等以“第一印象”的方式反映在采访对象那里,采访对象也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反应记者的“刺激”,双方的心理就形成了互相感应的局面。(2)在记者访问中,言语是交往是主要的手段,记者提问对方应答,也是一种互动过程。在采访中,为了保证有好的采访效果,首先,记者与采访对象都要争做合格的 新闻心理学考点归纳 10 对话者;其次,双方要会提出问题与回答问题;再次,对不同性质的采访活动要运用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3)访问中的非语言互动也是双方沟通的一个重要手段。非语言符号主要是由表情语言、体态语言、手势语言和服饰语言四个方面组成。它们传递出来的无声的信息是语言或文字所不能取代的,而且对有声语言起着强化或削弱的作用。8、简述新闻采访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角色互动。参考答案:(1)采访对象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他们的行为是社会行为的一部分。而社会行为要受到社会规制约与社会舆论监督。(2)记者只要意识到自己是代表公众,代表社会舆论机构去采访的,对方的角色马上就会与记者互动起来。(3)记者以公众代言人的身份去访问,这样访问的角色互动,一是可以增加记者的信心,二是可以让对方感到有一定的压力。(4)在采访活动中,不能从态度上进入采访对象的下属、崇拜者的行列。9、在采访中如何运用人际间吸引规律?参考答案: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喜欢”是人际关系亲密性的调节器,人与人之间主观感受到和体验到的直接和间接的、实在和希望的相互依存关系,是这种规律的基础。记者的访问应当充分利用这种规律来促进自己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互动:第一,利用“一致吸引律”。即记者在采访中,让对方知道自己与他的共同点或相似点,从而产生亲密感,增加吸引力。第二,利用“互补吸引律”。即采访时记者能在某方面满足采访对象的需要,特别是精神上的需要,会增加吸引力。第三,利用“第一印象”产生好感。在交往关系不深的采访中,记者出场的服饰,举止、谈吐,甚至长相都能影响人际交往中的吸引力,因而记者在平时应当注重自身的修养,比如穿着整洁、处事大方、言谈文雅、得体,讲究礼节礼貌,适度打扮等。10、什么是认知中的晕轮效应和扫帚星效应?它对采访活动有何危害?参考答案:(1)晕轮效应,即“一好百好”的思想,是因机械地看问题的方法所引起的,这种认知将导致记者背离客观立场做出不合实际的报道。(2)扫帚星效应:即“一坏百坏”的思想,是指对印象不好的人也会有一种机械的不符合逻辑的推导,一切都坏。(3)采访中有了晕轮效应和扫帚星效应,记者的认识常常会背离客观的立场做出不符合实际的报道。11、什么是定势效应?应该怎样看待定势效应对新闻采访的影响?参考答案:(1)定势效应是指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他人的或某种社会现象的固定的看法,它是一种简单化的思想方法,容易发生认识上的偏差。(2)定势效应是人们认知事物时的一种常见现象,在某种情况下有助于人们对他人作概括性的了解。(3)但定势效应毕竟是一种简单化的思想方法,是容易发生认识上的偏差,而推断的事物也还存在着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可能性。12、访问中的观察的容?参考答案:(1)注意观察采访对象对各种事物的态度。(2)观察采访对象性格在活动中的表现。(3)注意采访对象性格在言语中的表现。(4)留心采访对象在外貌上的表现。新闻心理学考点归纳 11 第五章 新闻写作心理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写作心理:是新闻记者在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化(认知、理解)和外化(物化为新闻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2、化:是指体外物质性对象的外部形式向智慧、意识方面进行转变的过程。记者在新闻写作时的化是指由体外物质性对象(采访对象、事件、实物等)的外部形式(语言、形态、事件发生的过程)向智慧、意识方面(记者的各种心理活动)进行转化的过程。3、外化:指人们将部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外部活动形式的过程。记者在新闻写作时的外化则是指记者将化了的新闻素材用语言或声音、画面转化为外部形式即新闻作品的过程。4、新闻写作的心理状态:是指记者在写作某个新闻作品时,心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新闻写作的心理状态的特征:心理活动的完整性和相对稳定的时间性。5、形象思维:是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6、理性思维:又叫逻辑思维或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在联系的认识过程。7、常规思维: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8、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创造力的核心。9、发散思维:是指按照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可能存在的各种答案,它以一个目标(一个事物)为中心,将思路辐射开去,进行一系列与主要目标相关的联想,以需求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10、聚合思维:是指人们依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聚合思维的方向是向着一个点或几个点集中,以求对事物规律有透彻的认识或产生某种符合逻辑的结论。11、理论驱动归纳:是指通过采访活动事先事先已制定好的写作意图、计划的思维策略。12、材料驱动归纳:记者原有写作计划被打乱,根据已经变化的新情况或突然发生的事件,做出新的考虑。这种考虑是从事实材料直接引发的,被称为材料驱动归纳。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写作心理的含义。参考答案:(1)新闻写作心理,是新闻记者在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化(认知、理解)和外化(物化为新闻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2)新闻写作心里的特点主要有:被记者化了的新闻素材和外话了的新闻作品之间存在着质与量的区别;思维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新闻作品蕴含了记者多方面的心理素质。新闻心理学考点归纳 12 2、简述新闻写作的化与外化过程。参考答案:(1)化,是指体外物质性对象的外部形式向智慧、意识方面进行转变的过程。记者在新闻写作时的化是指由体外物质性对象(采访对象、事件、实物等)的外部形式(语言、形态、事件发生的过程)向智慧、意识方面(记者的各种心理活动)进行转化的过程。(2)外化,指人们将部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外部活动形式的过程。记者在新闻写作时的外化则是指记者将化了的新闻素材用语言或声音、画面转化为外部形式即新闻作品的过程。3、新闻写作心理的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1)被记者化了的新闻素材和外话了的新闻作品之间存在着质与量的区别。外化的新闻作品和化的新闻素材相比,虽然在数量上减少了,但是在质量上提高了。(2)思维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首先,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开发记者写作智力、提高记者写作水平的重要思维形式。其次,记者有意识地运用创造性思维,发掘新的容,变换新的表达方式,新闻作品就可能出奇制胜,满足受众永无止境的信息需求。(3)新闻作品蕴含了记者多方面的心理素质。新闻作品中蕴含了记者具备的多方面的心理素质,比如新闻敏感的程度、新闻发现能力、以及记者的理想、信念、性格、意志、兴趣、思维、想象、感知、情绪情感乃至人品及过去的知识经验等。4、为什么说“创造性思维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创造性思维与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什么样的关系?参考答案:(1)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新闻写作能出新出深的重要因素,包括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语言的创新和结构的创新;(2)创造性思维与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运用创造性思维,是在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从客观存在的真实材料出发,以更好地解释新闻事实的本质规律和现实意义。5、新闻写作的心理状态的特征是什么?参考答案:(1)心理活动的完整性。记者一旦进入新闻写作的过程,其心理活动就呈现出完整性特征。首先,新闻写作的心理状态具有完整性。其次,新闻作品的形成具有完整性。坚持写作中心理活动的完整性:一方面,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主观控制和调整;另一方面,客观上也要营造好的条件。(2)相对稳定的时间性。不管成稿时间长短,记者写作时心理状态相对稳定的时间性特征是不会变的。所以,从心理学角度看,不管是在以采访为目的的收集材料的活动中,还是在提供采访成果的新闻写作活动中,都要重视注意力的适当分配和及时转移,以便在相对稳定的时间完成任务。6、影响记者写作心理状态的客观因素?参考答案:(1)环境。良好的写作心理状态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外界环境的激发和感染。催人奋进的环境,会让记者处于一种亢奋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写作热情。(王顺友案例)良好的写作心理状态的形成有时也需要安静而不嘈杂的环境。(2)采访对象。采访对象是记者写作的客体,是记者寄寓自己思想感情的中介。记者如果被采 新闻心理学考点归纳 13 访对象的魅力深深打动了,并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就有可能激发强烈的写作冲动。(3)受众。受众意识总会或隐或现地影响着记者写作的心理状态。7、新闻写作的最佳心理状态 参考答案:新闻写作最佳心理状态的构成因素,包括:协调好新闻工作者自身认知和情绪情感之间的关系;选择最佳写作时间;明确写作意图;坚守受众意识等几个方面。8、如何协调好新闻写作中的认知与情绪情感的关系?参考答案:协调好认知和情绪情感的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理智上认识正确并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情绪情感。认知和情绪情感之间的协调表现在,理智上认识正确并能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按其表现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协调好认知与情绪情感的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人类的社会性情感,它们主要是指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急于求成;挖空心思,硬憋文章;高度焦虑。9、什么是形象思维?记者的形象思维与艺术家的形象思维有何不同?参考答案:(1)形象思维是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2)艺术家靠形象的思维,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观察、体验、分析、综合、选取感性材料。通过联想或想象,运用典型化手法,塑造出有意义的艺术形象,让人们由形象产生一种思想认识上的飞跃。(3)而记者在形象思维运用方面是有着不同要求的:第一,新闻记者形象思维的原材料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形象;第二,记者的形象思维的方法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等原材料进行选择和提炼;第三,新闻媒体不同,形象思维在不同媒体中的表现也有所不同。10、新闻作品写作在运用形象思维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参考答案:(1)新闻记者形象思维的原材料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形象;(2)记者的形象思维的方法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等原材料进行选择和提炼;(3)新闻媒体不同,形象思维在不同媒体中的表现也有所不同。11、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是一种探索未知的复杂的劳力劳动。(2)创造性思维的方向是辐射性的。(3)创造性思维必须有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12、简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参考答案:(1)第一阶段:写作构思阶段。在经过采访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后,作者对主题、角度、结构方式和标题的定夺,都有一个苦苦寻觅的过程。(2)第二阶段:灵感触发阶段。这是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阶段。灵感往往被触发。(3)第三阶段:完成创造性思维的阶段。经创造性思维的结果转化为新闻作品。13、简述发散思维及其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参考答案:(1)发散思维,是指按照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可能存在的各种答案,它以一个目标(一个事物)为中心,新闻心理学考点归纳 14 将思路辐射开去,进行一系列与主要目标相关的联想,以需求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2)发散思维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发散思维可以寻求新闻写作的多种方案;发散思维有助于开掘新颖别致的主题;在写作方法的采用上,发散思维能帮助寻求最佳表现方案;

    注意事项

    本文(新闻心理学复习知识点汇总.pdf)为本站会员(g****s)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