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pdf
-
资源ID:86072286
资源大小:167.1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浅析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pdf
浅析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下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应当要求学生掌握良好的科学知识文化,更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样才能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与道德品质提供了重要的教育素材和载体,教师应当加强课程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并且基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应当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引言: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以来要求在各科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并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法治观念,更能够具备较强的国家意识,拥有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也能够实现社会和谐和人生价值。基于这样的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够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情境,搭建生活化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逐步形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科所要求的关键品质与必备能力。在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当前核心素养培养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核心素养培养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首先,教师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创设的生活情境与学生的生活脱离实际,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不足,因此学生的生活经验也相对浅显。基于这样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现状着手,创设学生能够理解的生活化情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在创设生活化前进的过程中,未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导致教师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这样的生活化教学不仅难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也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其次,教师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未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核心素养不要理念下,教师应当从学生发展的现状着手,以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并且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理论优化课程教学方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由于未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师使用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和方法缺乏适应性,难以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角度出发,这不仅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实施,也导致学生来已深入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无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也难以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一)基于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教学活动的先行条件。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知识的探究与学习,并且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核心素养。具体来说,在激发学生兴趣时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并且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元素实施教学,才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传统游戏我会玩这一课程教学中基于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实施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游戏活动的引导,使学生以游戏行为学习本节课程的知识,在掌握本节课程知识的同时,认识传统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蕴含的道德品质以及思想内涵较为抽象,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融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更加具体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深刻思想内涵。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总结学生的生活元素,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将生活情境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进行教学实施,才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生命最宝贵这一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维护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从小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着手,创设一系列生活情境,并且引导学生进入到这样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思考,如果我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会怎样去处理这些问题。以这样的问题为导向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行为,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宝贵品质。(三)加强生活实践实现知识迁移拓展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将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法律素养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并且更好的指导自己的人生成长。因此,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生活搭建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践行良好的品质。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感悟道德与法治中的内容,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在知识牵引与拓展的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结语: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学生的生活元素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实施高效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知识获得,使学生既能够培养相关的知识技能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王迎丽.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19(06):166-167.2江丽珍.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品的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J.求知导刊,2017(04):113-114.3庄培芳.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J.德育研究,2020(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