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3文言文阅读3.2课外文言文名题集训答案版.pdf
-
资源ID:86075141
资源大小:833.2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3文言文阅读3.2课外文言文名题集训答案版.pdf
【备考 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 13 文言文阅读 3.2 课外文言文 名题集训 答案版(一)(2019武汉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晋侯之弟扬干乱行于曲梁,魏绛戮其仆。晋侯怒,谓羊舌赤曰:“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士鲂、张老止之。公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不能致训,至于用钺。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使佐新军。(选自中华书局左传,有删节)【注释】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仆:指驾车的人。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公:指晋侯。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失也(耽误)B其将来辞(陈说)C吾子之讨(处罚)D子无重寡人之过(看重)D【点拨】重: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加重”。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侯在曲梁举行盟会,大会诸侯,扬干扰乱了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B魏绛不惧晋侯问罪,主动来见晋侯,却遭将士伏击,幸得士鲂、张老二人解救。C魏绛认为军中将士要服从命令,宁死也不应触犯军纪,所以一定要从严治军。D晋侯了解了魏绛的心意后,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不但没有杀魏绛,还重用他。B【点拨】“却遭将士伏击”错,原文意为“就要用剑自杀。士鲂、张老劝阻了他。(二)(2019长沙)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石奢者,楚昭王相也。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史记循吏列传)【注释】行县:出行属县。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惠:恩惠。听:偏听,偏信。居官:担当的官职。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傅:推诿。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纵其父而还自系焉(越过)B不私其父,非孝子也(偏袒)C过听杀人,自拘当死(经过)D辞不受令(言辞)B【点拨】A 项,放走;C 项,错误地;D 项,推辞。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咨臣以当世之事 A【点拨】例句中“以”是“因为”的意思,表原因;A 项,因为,表原因;B 项,连词,表修饰,不译;C 项,来,表目的;D 项,介词,拿,用。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4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共同特点是守法(或担当责任)。具体表现: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死。(三)(2019德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注释】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幽潜:指幽居避世。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1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 点拨】例句中“以”是“因为”的意思。A 项,连词,来;B 项,因为;C 项,介词,比;D 项,介词,用。2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B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D【点拨】“为人所称”与 D 项都是被动句。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如果不是朱先生因为(或凭借)太史的身份(或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寺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4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通过两处玉兰花的对比,表达了不要被虚名迷惑,要靠自己的观察体悟来认识事物,以及只有潜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四)(2019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释】嫚(mn):侮辱。瘳(chu):(伤、病)痊愈。使酒难近: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见罢: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C【点拨】“上默然惭”这句话的主语是“上”,代指皇上,根据主谓断开的原则,节奏划分应该是“上/默然惭”。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是()(2)贤()(3)恐()这 品德高尚,贤能 担心,害怕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而)_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要使天下陷于动荡。(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陛下因为有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我,又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而让我回去。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示例:事情:劝阻吕后讨伐匈奴;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性格:刚正不阿(直率、勇敢)。(五)(2019岳阳)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节选自苏轼 石菖蒲赞)【注释】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濯去泥土 濯清涟而不妖 B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及郡下 D置盆中 且焉置土石 C【点拨】A 项,洗涤;B 项,给予;C 项,比得上/到;D 项,放置。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以石盆养之 A两狼之并驱如故 B已而之细柳军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公与之乘 D 【点拨】例句与 D 项中的“之”都是代词。A 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项,动词,去,往;C 项,助词,的。3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处朗读停顿。余 游慈湖山中。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苍然于几案间。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5请简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特点: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澹泊;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等。情感: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参考译文】凡是生长在石头上的草木,必须有少量的土附着在它的根部。比如石韦、石斛这一类,即使不需要泥土,然而除去它的根部的泥土,它就会干枯而死。只有石菖蒲,将它和石头一起拔出来,再洗去泥土,用清水泡着,放在盆中,可以几十年不枯朽。虽然不是很茂盛,但是它的枝节和叶子坚硬细小,根须都连结在一起,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时间一长就更加喜人了。它的延年益寿的功效,已经不是昌阳能比得上的了。至于它能忍受寒苦,安于淡泊,与清澈的泉水、白色的石头在一起,不需要泥土就能生存,又岂是昌阳能与之相比的呢?我在慈湖山中游玩的时候,找到了几棵(石菖蒲),用石盆养起来,放在船上。用文石,石英夹杂在中间,光彩鲜明,香气浓郁,我心里很是喜爱它啊。回头又害怕陆上之行不能养好它们,就把它们送给九江道士胡洞微,让他好好照顾它们。我再到这里的时候,将要问问它们是否安好。(六)(2019河北)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少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其功,终属影响。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辞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夕落、浅陋无识、诡僻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选文有删节)【注释】迥异:相差根远。开:开导,启发。古奥: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倍蓰(x):数倍。影响:影科举应试之文。华:花。诡僻:荒谬邪僻。左 国:左传 国语。华腴(y):丰美有文采。曹:辈。拱璧:大璧,泛指珍宝。义蕴:内在的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时文:当时流行的文体,多指意义。发越:散播。举:举出。去:距。枵(xio)腹:腹中空虚。极:同“亟”,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时文固不可不读()(2)若朝华夕落()(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4)然后思通其义蕴()固然 像 全部 通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岁月(时光)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你们这些人在这些方面,应该赶快反省。3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幼年读书经久不忘。4从选文画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读书务求成诵;以成诵为基础理解文章或书本的含义;将所读内容消化吸收,化为己用,能够做到运用自如。(七)(2019自贡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叔向贺贫)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节选自汉刘向新序节士)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戎狄怀之(归服)B假贷居贿(储积)C以亡于楚(死亡)D有馈鱼于郑相者(赠送)C【点拨】亡:逃亡。2请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划四处)起也将亡 赖子存之 非起也敢专承之 其自桓叔以下 嘉吾子之赐。3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2)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向认为贫不可怕反倒值得祝贺。当韩宣子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忧时,他却表示祝贺。B叔向认为贫而修德可以避免灾难。栾武子虽然不富有,但他宣传德行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使他免于灾难。C叔向认为恩德和恶行会影响子孙。桓子放纵,但因栾武子的恩德而得善终,怀子修德却因桓子骄奢获罪。D叔向认为重要的是德行而非财富。郤昭子虽然势力强大、深受宠幸,但不修德行,最后身死、宗灭。A(八)(2019襄阳)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注释】谒者:官名。河南:指河南郡。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的凭证。矫制:假传圣旨。数:屡次。黄老之言:指道家学说。大指:大的原则。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上使黯往视之()(2)乃召拜为中大夫()派遣 于是,就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B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点拨】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拿着符节下令发放河南郡粮仓的粟米来救济灾民。4文中的汲黯作为文臣,和周亚夫军细柳中的武将周亚夫一样,也具有_的品质,从原文中“_”这一句可以看出。刚正不阿 以数切谏 5从汲黯治理东海的事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选文语句简要说一说。汲黯治理东海“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启示我们,对人宽宏大度,做事坚持大原则,不拘小节,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九)(2019咸宁)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陶侃少孤贫。建兴三年,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太宁三年,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荆州士女相庆。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侃在军四十一年,明毅善断,识察纤密,人不能欺;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节选自晋书陶侃传)【注释】甓(p):砖。都督:统领。士女:泛指百姓。弃:放弃。迄:到,至。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故自劳耳(使劳累)B常语人曰(告诉)C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放弃,舍弃)D明毅善断(善于)C【点拨】遗:疏忽,遗漏。2下列选项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朝运百甓于斋外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不求闻达于诸侯 C皆以美于徐公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A【点拨】A 项与例句都是介词,到;B 项,介词,在;C 项,介词,比;D 项,介词,向。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陶侃秉性聪明机敏,对人恭敬,做事勤恳,整天并拢双膝端正地坐着。(2)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活着的时候对于社会没有什么好处(或贡献),死了后对于后世没有留下好名声。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侃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贪图安逸清闲,常常早上把砖从书房运出去,晚上又运回来。B从“荆州刺史、荆州士女相庆”,可以看出陶侃为官深得人心。C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但他治军严谨,反对不正之风。D陶侃办事严肃认真,为人精明果敢,观察事物细致周密,别人欺骗不了他。【点拨】“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与原文不符。C(十)(2019绥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二鹊救友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注释】鹳(gun):一种较凶猛的鸟。匝(z):圈。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悲鸣不已(已经)B若相语状(形状,样子)C集古木上(聚集,会合)D衔一赤蛇吞之(含着,叼着)A【点拨】已:停止。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鹳 于古木上盘旋三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示例一:遇到困难时,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_示例二:遇到困难,别人帮助了你,要懂得感恩。_示例三: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寻求他人帮助。【参考译文】在某人的花园里有棵古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马上就要孵出小喜鹊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地飞,不停地悲鸣。很快,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忽然有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然后便飞走了。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在它后面。其他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在诉说什么事。鹳再次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三圈,就俯身向喜鹊的窝冲(下来),叼出一条赤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飞舞起来,好像在庆祝,并且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做援兵的。(十一)(2019凉山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蛛与蚕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会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或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选自雪涛小说,有删改)【注释】衮龙:龙袍。绂绣:一种官员的礼服。枵腹:空腹。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我固自杀()(2)遂为文章 (3)孰非我为()固然 接着)就 哪一个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然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既然如此,那么你巧妙的技艺,正好用来自杀,(这)不是太愚蠢了吗?(2)为人谋或为汝自谋,宁为我!替别人打算,还是替自己打算,(我)宁肯为自己!3文中的蛛与蚕分别指的是哪一类人?蛛指利己不利世的人;蚕指利世不利己的人。【参考译文】蜘蛛对蚕说:“你饱食终日直到老,口吐出纵横的蚕丝,金光灿灿使它牢固地裹住自己。蚕妇拿着你们放入到沸腾的水中,抽取成为长丝,于是丧失你们的躯体。既然如此,那么你巧妙的技艺,正好用来自杀,难道不愚蠢吗?”蚕回答蜘蛛说:“我固然自寻死路,我所吐的丝,都成为带有花纹的织品,帝王穿的礼服,百官所穿的礼服哪个不是我吐的丝做成的呢?你现在空腹制造(网),吐出纵横交叉的丝织成网,在那上面等候着。看见经过的蚊、虫、蜂、蝶没有不杀了它们的,只为(让)自己(吃)饱。巧妙是巧妙啊,多么残忍啊!”蜘蛛说:“替别人打算,还是替自己打算,(我)宁肯为自己!”唉,世上做蚕不做蜘蛛的人少啊!(十二)(2019潍坊)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流,能食乃止。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注释】擢第:科举考试得中。湩(dng):乳汁,这里指汤汁。爨(cun):烧火做饭。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庐墓侧()(2)会虎为暴()搭建庐舍 适逢,正赶上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能食乃止 乃不知有汉 B无乃为累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 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D陶然弹琴以自娱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 【点拨】A 项,副词,才/副词,竟,竟然;B 项,语气助词,表疑问;C 项,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的;D 项,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2)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尊老爱幼;诚信务实;廉洁爱民。2020 年中考预测(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注释】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鬻(y):卖,这里作“买”讲。瀹(yu):浸渍。夤(yn)缘:循沿。藂(c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园已易主()(2)晚乃步出城东()(3)以后会未可期()更换 步行 预料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B此木不为人所喜 不足为外人道也 C往憩于尚氏之第 苟全性命于乱世 D时何氏方作堂竹间 今齐地方千里 C 【点拨】A 项,连词,表转折,然而/连词,表递进;B 项,介词,表被动/介词,向,对;C 项,介词,在;D 项,副词,正/方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枳树花白而圆,就像颗颗珍珠叠加在一起,颜色、香味都不同一般。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记游小品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记录了他游定惠院时的所见所闻所感。B开头即写海棠每岁盛开,必去观赏,可见作者对这株海棠喜爱之深。C虽然“园已易主”,但以苏轼之故,主人对定惠院东小山上的海棠、枳木仍加以保存、爱护。D本文是作者应徐得之之请而作,以作为日后回忆时的谈资。A【点拨】“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错,应为“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5本文以写小事细节见长,且笔法细腻,读来情趣盎然。请品析文中的画线句。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示例:这句的意思是“我们醉睡在小板楼阁上,微微醒来,只听得来作客的崔成老弹奏着雷琴,一会儿如悲风乍起,一会儿如晓月初升,琴声清脆有力,意境深远,好像并非人间”,作者将琴声比作悲风乍起、晓月初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琴声的清脆有力。(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注释】瘿(yng):颈瘤病。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焦:细瘦。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凡饮之者辄病瘿()(2)不求善药去尔病()得病 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只要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颈瘤病。3文中画横线句子体现了南歧人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示例:因为南歧人生活在人人皆病的环境中,所以看到正常的“外方人”反觉得不正常,就嘲笑外方人。4这则寓言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示例: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参考译文】南歧在秦蜀的山谷之中,那里的水味道甘甜,但水质不好,只要喝了这种水的人都生颈瘤病,所以那里的居民没有一个不患有颈瘤病。后来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一些见识浅陋的人和妇人们涌去围观,还嘲笑外地人说:“这人的脖子真奇怪!又细又瘦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颈瘤病,你们不找些好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认为我的头颈细瘦(不正常)吗?”嘲笑(外地人)的人大笑道:“我们这地方的人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啊?”他们终究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真盐铁陈恕 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少为县吏,折节读书。恕通判澧州,澧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恕知代州,入判吏部选事,拜盐铁使。恕有心计,厘去宿弊,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后恕知贡举。恕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贡士悉被黜退。又援贡举非其人之条,故所取甚少,而所取以王曾为首,及廷试糊名考校,曾复得甲科,时议称之。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茹,遂至羸瘠。(节选自宋史陈恕传)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少为县吏()(2)悉被黜退()年轻时 全,都 2下列选项中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少为/县吏 B恕/尽擿发其弊 C太宗深器/之 D后恕/知贡举 B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太宗极其器重他,亲笔在殿柱上题词“真盐铁陈恕”。4读了这篇文章,说说陈恕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刚毅,不畏强权。治理能力突出,善除弊政。品德高尚,爱惜名声(避嫌)。性情至孝。5联系生活,谈谈陈恕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为人处世要有魄力,不能畏手畏脚,否则无法成事。做官做事要有能力,才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品德名声很重要,要谨言慎行,维护自己的名声。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做人之本。【参考译文】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年轻时做过县吏,改变旧习,发愤读书。陈恕做澧州通判,澧州自唐朝起就是节度使兼管,官吏很多利用公文欺上瞒下,投机图利。陈恕揭发其中的所有弊端,郡中都称赞他精明强干,以才能闻名于世。不久做了代州知州,可以参与吏部举士考选,选拔职官,授予盐铁使。陈恕有心计,将积久的弊政清理一空,太宗极其器重他,亲笔在殿柱上题词“真盐铁陈恕”。后负责科举考试。陈恕因为自己是洪州人避嫌,凡是江南的贡士都被清退。又援引“贡举非其人”(就是“推举的人不合格”)的律条,所以取士很少,而所取的举人以王曾为首,等到廷试糊名考试,王曾又考了第一等,当时人们都称赞陈恕所举得人。陈恕对母亲很孝顺,母亲亡故,过度哀伤思慕,不吃荤腥,以至于瘦弱不堪。何陋轩记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注释】蔡:周代古国。上国:国都。詈:骂。郁:阻滞。莳:栽种。信:同“伸”,伸张。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守仁以罪谪龙场()(2)就石穴而居之()(3)因名之曰“何陋”()因为 靠近 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守仁/以罪谪龙场 B就石穴/而居之 C昔孔子/欲居九夷 D于是/人之及吾轩者【点拨】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昔/孔子欲居九夷。C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2)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在这时候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然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4从选文中你能看出“何陋轩”是如何阐明孔子“何陋之有”的观点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居住环境优美(桧竹卉药装扮居室)、生活情趣高雅(与琴编图史相伴)、交往人物不俗(与文人学士交往)。【参考译文】当初,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上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个月,却很安乐。夷人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夷民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在这时候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