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pdf

    • 资源ID:86076679       资源大小:251.6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pdf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摘 要 纳米技术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整合将对21 世纪的生物医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它将利用生物大分子进行物质的组装、分析与检测技术的优化、并将药物靶向性与基因治疗等研究引入微型、微观领域,用纳米生物技术检测是否患有癌症只用几个细胞。关键词 纳米技术;纳米生物学;DNA纳米技术 20 世纪 80 年代才开始研究的纳米技术在90 年代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最近美国商业周刊列出了21 世纪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三个领域:一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二是从外星球获取能源;三是纳米技术。所谓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指在小于 100 nm的量度范围内对物质和结构进行制造的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1。纳米技术在新世纪将推动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环境科学、自动化技术及能源科学的发展,将极大的影响人类的生活,衣、食、住、行、医疗等方面。本文将围绕纳米技术给 21 世纪的生物医学可能带来影响作一概述。1 纳米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有人把在纳米尺度(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生物学叫做纳米生物学。纳米结构通常指尺寸在 1 nm100 nm范围的微小结构。1 纳米等于 10-9m,即 1m 的十亿分之一。我们知道,细胞具有微米(10-6m)量级的空间尺度,生物大分子具有纳米量级的空间尺度。在它们之间的层次是亚细胞结构,具有几十到几百纳米量级的空间尺度。显然在纳米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纳米生物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亚细胞结构和生物大分子体系。由于纳米微粒的尺寸一般比生物体内的细胞、红细胞小得多,这就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途径即利用纳米微粒进行细胞分离、疾病诊断,利用纳米微粒制成特殊药物或新型抗体进行局部定向治疗等。2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2.1 测量和控制生物大分子 纳米技术与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s,SPMs)相结合,便具有了观察、制造原子水平物质结构的能力,为生物医学工作者提供了直接在亚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应用前景2,3。扫描探针显微镜是指利用扫描探针的显微技术,常用的有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它是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的简称)和 原子力显微镜(AFM,它是 Atomic Force Microscope的简称)。STM的原理是利用电子隧道效应测量探针和样品间微小的距离,又将探针沿样品表面逐点扫描,从而得到样品表面各点高低起伏的形貌。当探针和样品表面间的距离非常近达到一个纳米时,同时在它们之间施加适当电压,在它们之间会形成隧道电流,这就是电子隧道效应。这时探针尖端便吸引材料的一个原子过来,然后将探针移至预定位置,去除电压,使原子从探针上脱落。如此反复进行,最后便按设计要求“堆砌”出各种微型构件。Hafner(1999)等4 报道了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整个过程如同用砖头盖房子一样。隧道电流的大小和探针与表面间的距离有关,因此通过隧道电流的测量可以确定这距离的值。STM观测的样品要有导电性,用 AFM就没有这种要求。AFM的原理是用探针的针尖去“触摸”样品表面,将探针沿表面逐点扫描,针尖随着样品表面的高低起伏作上下运动。用光学方法精确测量针尖这种上下运动,就可以得到样品表面高低起伏的图像。用 AFM还可以测量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以及不同环境中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的变化。扫描探针显微镜又是操作生物大分子的工具。用它们可以扭转或拉伸生物大分子,从而研究单个生物大分子的运动学特性。STM和 AFM在平行于样品表面的方向上的空间分辨率达到 0.1 nm。已知样品中原子间距离的量级是 0.1 nm,所以 STM和 AFM的空间分辨率达到了分辨单个原子的水平。它的时间分辨率取决于要扫描的样品范围和像素点数目,用它们测量固定观测点时,时间分辨率达到 ns 甚至 ps,扫描一幅面积是 10 nm10 nm 的样品时,中等象素密度的时间分辨率约是 1 秒5。显而易见,利用 STM、AFM等技术,好象使用“纳米笔”一样,可以操纵原子分子,在纳米石版印刷术中构造复杂的图形和结构6。2.2 磁性纳米粒子的应用 德国学者报道了含有 75%80%铁氧化物的超顺磁多糖纳米粒子(200 400 nm)的合成和物理化学性质7。将它与纳米尺寸的 SiO2相互作用,提高了颗粒基体的强度,并进行了纳米磁性颗粒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试验了具有一定比表面的葡聚糖和二氧化硅增强的纳米粒子。在下列方面与工业上可获得的人造磁珠作了比较:DNA自动提纯、蛋白质检测、分离和提纯、生物物料中逆转录病毒检测、内毒素清除和磁性细胞分离等。例如在 DNA自动提纯中,用浓度为 25 mg/mL 的葡聚糖 nanomag R和 SiO2增强的纳米粒子悬浊液,达到了300 ng/L 的 DNA型 12 KD 的非专门 DNA键合能力。SiO2增强的葡聚糖纳米粒子的应用使背景信号大大减弱。此外,还可以将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涂覆高分子材料后与蛋白质结合,作为药物载体注入到人体内,在外加磁场2125103/(A/m)作用下,通过纳米磁性粒子的磁性导向性,使其向病变部位移动,从而达到定向治疗的目的。例如 1050 nm 的 Fe3O4的磁性粒子表面包裹甲基丙烯酸,尺寸约为 200 nm,这种亚微米级的粒子携带蛋白、抗体和药物可以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这种局部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少。2.3 纳米脂质体仿生物细胞的药物载体 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定时定向药物载体,属于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新剂型。20 世纪 60 年代,英国 Bangham AD首先发现磷脂分散在水中构成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内部为水相的封闭囊泡,由双分子磷脂类化合物悬浮在水中形成的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和通透性的双分子囊泡称为脂质体。70 年代初,Rahman YE等在生物膜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将脂质体作为酶和某些药物的载体。纳米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优点:由磷脂双分子层包封水相囊泡构成,与各种固态微球药物载体相区别,脂质体弹性大,生物相容性好;对所载药物有广泛的适应性,水溶性药物载入内水相,脂溶性药物溶于脂膜内,两亲性药物可插于脂膜上,而且同一个脂质体中可以同时包载亲水和疏水性药物;磷脂本身是细胞膜成分,因此纳米脂质体注入体内无毒,生物利用度高,不引起免疫反应;保护所载药物,防止体液对药物的稀释,及被体内酶的分解破坏。纳米粒子将使药物在人体内的传输更为方便。对脂质体表面进行修饰,譬如将对特定细胞具有选择性或亲和性的各种配体组装于脂质体表面,以达到寻靶目的。以肝脏为例,纳米粒子药物复合物可通过被动和主动两种方式达到靶向作用:当该复合物被 Kupffer细胞捕捉吞噬,使药物在肝脏内聚集,然后再逐步降解释放入血液循环,使肝脏药物浓度增加,对其它脏器的副作用减少,此为被动靶向作用;当纳米粒子尺寸足够小约 100150 nm且表面覆以特殊包被后,便可以逃过 Kupffer细胞的吞噬,靠其连接的单克隆抗体等物质定位于肝实质细胞发挥作用,此为主动靶向作用。用数层纳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主动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损伤组织。纳米粒作为输送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的载体是令人鼓舞的,这不仅是因为纳米粒可改进多肽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促进肽类药物穿透生物屏障。纳米粒给药系统作为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发展的工具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8。论文参考网 2.4 DNA纳米技术和基因治疗 DNA纳米技术(DNA nanotechnology)是指以 DNA的理化特性为原理设计的纳米技术,主要应用于分子的组装。DNA复制过程中所体现的碱基的单纯性、互补法则的恒定性和专一性、遗传信息的多样性以及构象上的特殊性和拓扑靶向性,都是纳米技术所需要的设计原理9。现在利用生物大分子已经可以实现纳米颗粒的自组装。将一段单链的 DNA片断连接在 13 nm直径的纳米金颗粒A 表面,再把序列互补的另一种单链 DNA片断连接在纳米金颗粒 B 表面,将 A和 B 混合,在 DNA杂交条件下,A 和 B 将自动连接在一起10。利用 DNA双链的互补特性,可以实现纳米颗粒的自组装。利用生物大分子进行自组装,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可以提供高度特异性结合,这在构造复杂体系的自组装方面是必需的。美国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所 Bukanov等研制的 PD 环(PD?loop)(在双链线性 DNA中复合嵌入一段寡义核苷酸序列)比 PCR扩增技术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其引物无须保存于原封不动的生物活性状态,其产物具有高度序列特异性,不像 PCR产物那样可能发生错配现象。PD 环的诞生为线性 DNA寡义核苷酸杂交技术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使从复杂 DNA混合物中选择分离出特殊 DNA片段成为可能,并可能应用于 DNA纳米技术中11。基因治疗是治疗学的巨大进步,质粒 DNA插入目的细胞后,可修复遗传错误或可产生治疗因子(如多肽、蛋白质、抗原等)。利用纳米技术,可使 DNA通过主动靶向作用定位于细胞;将质粒 DNA浓缩至 50200 nm大小且带上负电荷,有助于其对细胞核的有效入侵;而最后质粒 DNA插入细胞核 DNA的准确位点则取决于纳米粒子的大小和结构。此时的纳米粒子是 DNA本身所组成,但有关它的物理化学特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12。2.5 纳米细胞分离技术 20 世纪 80 年代初,人们开始利用纳米微粒进行细胞分离,建立了用纳米SiO2微粒实现细胞分离的新技术。其基本原理和过程是:先制备 SiO2纳米微粒,尺寸大小控制在 1520 nm,结构一般为非晶态,再将其表面包覆单分子层。包覆层的选择主要依据所要分离的细胞种类而定,一般选择与所要分离细胞有亲和作用的物质作为附着层。这种 SiO2纳米粒子包覆后所形成复合体的尺寸约为 30 nm。第二步是制取含有多种细胞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胶体溶液,适当控制胶体溶液浓度。第三步是将纳米 SiO2包覆粒子均匀分散到含有多种细胞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胶体溶液中,再通过离心技术,利用密度梯度原理,使所需要的细胞很快分离出来。此方法的优点是:易形成密度梯度;易实现纳米SiO2粒子与细胞的分离。这是因为纳米 SiO2微粒是属于无机玻璃的范畴,性能稳定,一般不与胶体溶液和生物溶液反应,既不会沾污生物细胞,也容易把它们分开。3 发展趋势 跨入 21 世纪后的未来二三十年,数学、化学、物理学等基础研究的进展将扩大纳米技术的应用范围,使纳米技术与物医学的联系更加紧密,其发展趋势是:生体相容性好的钛合金等物质将逐步开发13,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纳米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将有助于揭示生物大分子各级结构与功能的破译;纳米生物技术将使药物的生产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化、大规模,而药物的作用将实现器官靶向化14;纳米生物技术应用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复合物和分子组装的研究将在病毒结构、细胞器结构细节和自身装配机制上取得进展15;纳米生物技术将使生物活性分子诊断、检测技术向微型、微观、微量、微创或无创、快速、实时、遥距、动态、功能性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有人预测,二三十年后,医生使用纳米技术只需检测几个细胞就能判断出病人是否患上癌症或判断胎儿是否有遗传缺陷。妇女怀孕 8 个星期左右,在血液中开始出现非常少量的胎儿细胞,用纳米微粒很容易将这些胎儿细胞分离出来进行诊断。在人工器官外面涂上纳米粒子可预防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使用纳米技术的新型诊断仪器只需检测少量血液,就能通过其中的蛋白质和 DNA诊断出各种疾病。参考文献 1 Keahler T.Nanotechnology:basic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J.Clin Chem,1994,40(9):1797.2 Permiakov NK,Ananian MA,Sorokovoi VI,et al.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and medico biological nanotechnology:history and prospectsJ.Arkl Patol,1998,60(5):9.3 Heinz WF,Hoh JF.Spatially resolved force spectroscopy of biological surfaces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J.Trends Biotechnol,1999,17:143.4 Hafner JH,Cheung CL,Lieber CM.Direct growth of single walled carbon nanotube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tipsJ.J Am Chem Soc,1999,121:9750.5 唐孝威,胡钧.测量和控制生物大分子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2(4):16.6 Piner RD,Zhu J,Xu F,et al.Dip?pen nanolithographyJ.Science,1999,283:661.7 许孙曲,徐小妹编译.用新型二氧化硅增强的磁性纳米粒子作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工具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0,23(1):62.8 Carino GP,Mathiowitz E.Advanced drug deliveryJ.Reviews,1999,35:249.9 Seeman NC.DNA nanotechnology:novel DNA constructionsJ.Annu Rev Biopgys Biomol struct,1998,27:225.10Mirkin CA,Letsinger RL,Mucic RC,et al.A DNA based method for rationally assembling nanoparticles into maeroscopic materialsJ.Nature,1996,382(6592):607.11Bukanov NO,Demidov VV,Nielsen PE,et al.PD?loop:a complex of duplex DNA with an oligonucleotideJ.Proc Natcl Sci USA,1998,95(10):5516.12Schofield JP,Caskey CT.Non?viral approaches to gene therapyJ.Br Merd Bul,1995,51(1):56.13刘玲编译.钛和贱金属合金金属陶瓷冠的适合性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0,23(4):252.14魏红,李永国.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9,22(6),340.15Christopher RL.Nanobiotechnology:the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nanostructuresJ.Current Opinion in Structural Biology,2000,10:428.论文参考网 欢迎转载论文,转载请注明来自:论文论文参考网 http:/,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pdf)为本站会员(g****s)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