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模块基于学生需求的调查分析.pdf

    • 资源ID:86077275       资源大小:1,008.1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模块基于学生需求的调查分析.pdf

    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模块基于学生需求的调查分析 张明芳;关博;闫亚琳;陈羽茜【摘 要】依据 Dudley-Evans&St John 的需求分析框架制定调查问卷,对翻译专业一到三年级本科生展开本科课程设置的需求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只有一半的学生想要从事专职译员的工作,其中将近 80%的学生选择应用翻译;学生对课程比重和课程顺序满意度较低;对英语语言技能类课程和口、笔译实践类课程和翻译职业知识类课程需求较大,而忽视中文类课程、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翻译理论类课程和译作评析类课程.基于此次调查结果以及相关的社会需求调查研究成果,笔者遵循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精神提出了翻译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应包括语言课程模块,翻译技能、知识与实践课程模块,职业领域课程模块,跨学科知识课程模块以及人文知识课程模块,旨在培养翻译专业本科生的语言能力、翻译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学科领域能力和人文素养.【期刊名称】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17)002【总页数】7 页(P94-100)【关键词】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学生需求【作 者】张明芳;关博;闫亚琳;陈羽茜【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河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河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河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正文语种】中 文【中图分类】G642.3 我国的本科翻译专业起步较晚,2006 年教育部首次批准试办本科翻译专业,至今全国设有本科翻译专业的院校达到 152 所。在近 10 年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随着各院校新的本科翻译专业的设立,在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课程设置的问题比较突出,如: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交叉性,课程分配比例不协调,课程顺序不合理、随意性较大,缺少必要的课程内容等。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确立培养规格的关键环节。需求分析是一个系统地、不断地提供目标受众需求的有用信息,以便对政策和项目做出判断。对于语言教育领域,需求分析是一个系统的信息采集过程,是对确定课程目标的所有主客观信息的分析,用以确保在特定领域内学习者的语言学习需求。1(P3537)近年来,国内学者先后对翻译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2(P7983)3(P225228),这些研究结果为翻译专业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实证参考信息和有意义的启示。然而,对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学生需求调查不多见4(P8991),其它调查主要是针对 MTI 学生的需求分析。5(P8492)上述学生需求调查通常包括学生背景信息、就业意向、语言水平以及对课程的认识,缺乏理论驱动或需求分析依据,不能够对目标情景、学习情景和目前情景做出全面分析。不可否认,由于对真实的翻译领域的知识缺乏或对翻译市场的误解,一些学生会持有片面甚至不正确的看法或态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当他们参与制定学习目标,且学习目标与他们现有的需求相一致时,就会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除了满足社会需求,课程设置一定要考虑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需求。本文依据 Dudley-Evans&St John6(P125)的需求分析框架,调查本校翻译专业本科生的需求,探讨本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需求的差距,旨在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精神指导下完善具有校本特色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本校翻译方向/专业 2013、2014、2015 级学生,首先运用小组集中讨论(a focus group discussion)收集相关数据用于制定问卷,然后依据Dudley-Evans&St John6(P125)的需求分析框架制定调查问卷,最后分别在三个年级实施调查。(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来自本校翻译方向/专业的本科生,共发放 73 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 69 份,有效率达到 94.5%。男生 9 人,占 13.04%;女生 60 人,占86.96%。69 名受试中包括 18 名一年级学生、16 名二年级学生和 35 名三年级学生。受试的选择是依据最大变异抽样法(maximum variationsampling),即选择变异多的小样本,一方面透过详细的描述反映关键经历,另一方面从大量变异中呈现的共同性探求特殊意义和价值。本研究中的受试虽在年龄、性别、学习翻译的时间上有较大差异,但是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对翻译专业不同阶段课程设置的看法和需求。(二)调查数据收集 在制定问卷之前,笔者邀请了 8 名学生进行了大约 60 分钟的小组集中讨论。这 8名学生中,2 名来自一年级,2 名来自二年级,4 名来自三年级。笔者提前准备了6 个问题用于讨论,以便学生围绕中心内容进行讨论,目的是收集相关数据用于制定问卷。笔者将讨论录音,反复听取录音资料,然后转写成书面摘要,为制定问卷提供相关信息。本文的问卷主要依据 Dudley-Evans&St John6(P125)的需求分析框架:学习者的职业信息、个人信息、语言水平信息、欠缺的知识、语言学习信息、目标情景中的语言信息、课程需求和学习环境信息。这一需求分析框架比较全面,囊括了目前情景分析、学习情景分析和目标情景分析三个维度。依据 Dudley-Evans&St John 的需求分析框架,笔者结合小组集中讨论收集的相关数据和具体的研究目的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三方面内容:个人信息、个人看法或认知和个人需求。一共包括 49 个选择题和 4 个开放式问题。选择题使用五级利克特量图选项,要求受试从中选出最适合的一项。开放式问题主要是学生对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包括增设的课程、删减的课程、课程顺序和课程比重。收回问卷后,笔者运用 Excel 2013 进行了数据统计,仔细研读数据后,数据结果主要分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未来工作的态度;英、汉语言水平的自我评定;知识、技能的需求程度;对课程的认识;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改进的措施或建议。(一)学生对未来工作的态度 在实施本次研究时,所有受试经历了一至三年的翻译方向/专业课程的学习。他们毕业后希望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调查结果显示,想成为译员的占了约一半人数(50.72%),而另外一半想从事外贸公司职员(28.99%)、教师(26.09%)和其他职业(8.70%)。可见,学生即便是选择了翻译专业,将近一半人并不想成为译员。(如图1 所示)如果从事翻译工作,有 21.74%的学生选择文学翻译,而选择应用翻译的占78.26%。在选择笔译和口译工作上,39.13%的学生倾向选择笔译,而 60.87%的人倾向选择口译。对于要从事的应用翻译的类型,将近一半的学生(49.28%)选择旅游翻译,其次分别是商务翻译(40.58%)、时政翻译(27.54%)和新闻翻译(21.74%),而工程翻译和其它领域的翻译各自仅占 5.80%。(如图 2 所示)(二)学生英语水平的自我评定 受试还被要求按照从低到高的五刻度分别评定自己的听、说、读、写、笔译和口译技能水平。研究结果显示,这几项按照均值大小的排列顺序是:阅读写作听力笔译口语口译。只有阅读(M=3.3)均值达到了 3 分以上,在这几项技能中处于最高水平。水平较低的三项分别是口译(M=2.36)、口语(M=2.83)和笔译(M=2.90)。(如图 3 所示)(三)学生对知识、技能的需求程度 笔者按照双语知识与技能(8 项)、翻译知识与技能(3 项)、翻译职业知识与技能(3项)和其它(3 项涉及人文、跨学科、跨文化知识),共设计了 17 个问题,用以确定学生在以上几个方面的需求程度。学生需求程度较大,均值在4 分以上的排列顺序是:英语口语(M=4.67)口译(M=4.65)笔译(M=4.57)英语听力(M=4.49)跨文化交际知识(M=4.41)人文知识(M=4.30)英语写作(M=4.26)跨学科知识(M=4.23)翻译职业知识(M=4.19)。(见表 1)这一结果中的前三项与学生对其语言技能自我评定的后三项保持一致。换句话说,学生对自我评定水平越低的语言技能需求程度越高。相比而言,学生对中文类技能(如,中文阅读、中文写作、中文演讲)和翻译技术和管理(如,翻译软件使用和翻译项目管理)需求程度不高。(四)学生对课程的认识 问卷还调查了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认识,笔者设计了五种课程模块:A.英汉语言知识与技能+翻译理论与技能+跨文化能力;B.英汉语言知识与技能+翻译理论与技能+跨文化能力+人文素养;C.英汉语言知识与技能+翻译理论与技能+职业翻译能力+职业工具应用能力+跨文化能力;D.英汉语言知识与技能+翻译理论与技能+职业翻译能力+职业工具应用能力+人文素养;E.英汉语言知识与技能+翻译理论与技能+职业翻译能力+职业工具应用能力+跨文化能力+人文素养。让学生选出自己最认同的课程模块。研究结果显示,86.96%的学生选择 E。(如图 4 所示)此外,笔者调查了学生对某类课程开设的必要性的看法。问卷中共涉及 21 类课程。要求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五刻度确定各类课程的必要程度。必要程度较高的前六类课程是:口译实践课程笔译实践课程应用翻译类课程口译技能类课程英语技能类课程笔译技能类课程,必要程度较小的后六类课程是:古代汉语类课程现代汉语类课程中国文化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翻译理论类课程译作评析课程。(如图 5 所示)可见,学生认为翻译实践类和口译技能类课程开设的必要程度较高,而汉语类课程、翻译理论与评析课程和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开设的必要程度较低。(五)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该问卷还调查了学生对所开课程的满意程度,图 6 显示,学生对课设的课程数量比较满意,而对课程内容、课程比重和课程顺序满意度较低。这说明在这三个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从开放式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部分课程内容有重复现象,如:口译与视听译、翻译名篇欣赏与经典文学作品翻译;课程比重不协调,如:口译、笔译实践、口语、听力课时较少;部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不合理,如:外国文化类课程、口笔译基础知识课程、翻译软件使用课程开设的较晚(第 5、6 学期),翻译类课程,如: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翻译赏析等课程的先后顺序需做调整。针对上述问题和自身需求,学生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为了避免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将原来的两门课程合并,如:翻译名篇欣赏与经典文学作品翻译,或者调整两门课程的具体内容,使其各有偏重;英美文学课和外国文化课可提前到大一或大二开设;翻译类课程可以按照:翻译技巧翻译理论翻译赏析翻译实践的先后顺序开设。除此之外,学生还提出了其它方面的建议,如:翻译专业培养目标应更明确、课堂教学模式应具有多边性和活跃性、小班授课以保证授课质量、提供更多对外交流机会、提升中国文学与文化素养等等。由于学生自身知识、经验的不足,他们的认知有时较为片面。翻译专业本科生也会由于对翻译专业、语言服务行业以及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状况了解不全面或不深入,而对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持有片面理解。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仅有 41%的学生对翻译专业大致了解,其余的 59%的学生对其基本不了解。因此,在制定学习目标和课程计划时,除了考虑学生需求,还要依据国标指导思想和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一)双语课程语言能力基础课程模块 本科翻译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是语言能力,双语训练自然必不可少,提高外语能力是改善翻译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图 3 显示学生英语语言的几项技能中口译、口语、笔译和写作需求较大。英语作为外语不具备类似母语习得的先天优势和环境,需要系统、科学地安排课程教学。根据学生需求,需要加强英语语言输出类的课程,坚持四年不间断、以输出为导向的英语语言的系统训练,特别是以听、读带动说、写、译训练。根据图3 及图 5 的数据,学生对中文类技能(如:中文阅读、中文写作、中文演讲)需求程度并不高,认为中文类课程开设的必要程度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中文是自己的母语,自小学到高中自己一直接受语文教育,相比之下,作为母语的中文水平自然远远超过作为外语的英语水平,他们迫切需要提高的是自己的外语水平。这一情况恰恰反映出学生对翻译专业的片面认识,并不能否认中文在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诚然,绝大多数学生的母语能力能够满足日常交际和一般的学习需要,而对于翻译专业的学生,他们还要在不同领域具备较高的母语阅读理解、写作和演讲水平。7(P54)因此,对于翻译专业的学生,要开设符合本专业学生需求的汉语课程,避免与中学汉语课程内容的重复,如:古代汉语、汉语技术写作、高级汉语写作等,以便提高学生行业语言规范意识、母语的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二)翻译技能、知识、实践课程翻译能力核心课程模块 1 翻译能力是翻译专业的又一重要教学目标。狭义的翻译能力指语言转换能力,包括五个要素:理解能力、选择最适合的翻译策略能力、防止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系统互相干扰的能力、再现源语意义的能力、检验目的语文本交际功能的能力。7(P55)图 4 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口、笔译技巧类与口、笔译实践类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很大,而翻译理论类课程和译作评析类课程的开设必要性最小。他们觉得翻译是一门应用型能力,主要依靠大量的练习与实践。即便是学了一些翻译理论,在实际的翻译活动中几乎很少先想理论再运用它做出译文。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实用,但忽视翻译理论或知识的学习。这与一些学者主张一致,即翻译理论无法为翻译实践提供帮助,不应纳入翻译培训课程8(P401405),与此相反,更多的学者认为翻译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学得更快,发展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应该纳入教学中。9(P97105)部分学生认识到翻译理论的重要性,重要的是要平衡翻译理论与实践,可以按照翻译技巧翻译理论译作评析翻译实践的先后顺序开设课程。国标提出“翻译本科专业要培养能够从事国际交流、语言服务、文化教育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翻译人才”10(P292)。应用型翻译人才需要掌握不同领域的基础笔译和口译技能。图 1 显示,如果从事翻译工作,78.26%的学生选择应用翻译,其余选择文学翻译。对于要从事的应用翻译类型,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旅游翻译,其次分别是商务翻译、时政翻译、新闻翻译、工程翻译和其它领域的翻译。(三)职业领域课程综合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模块 2 综合职业能力是翻译专业的第三大教学目标,这与Kelly11(P64)提出的职业翻译能力的后四项要素相吻合,即职业及工具应用能力(职业规范、职业素养、项目经验、市场意识以及 IT 技能、本地化技能、术语管理、翻译技术与工具使用、排版印刷等多项技能);态度或精神心理能力(译者的职业道德操守、职业态度、翻译认知能力);人际能力(译者在翻译管理、项目外包或众包、团队合作、项目分配与实施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策略能力(翻译任务的分析和规划、翻译过程中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对翻译产品的检测和评价、对翻译反馈信息的处理等)。图 4、5 结果显示学生对翻译职业知识的需求较高,认为开设该类课程的必要性较大。贺学耘、曾燕波12(P6972)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 2.6%的学校开设该门课程。这说明,虽然学生对翻译职业知识需求较高,但是大部分高校并没有落实这方面的课程。图 5 还显示学生认为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较低,然而,77.3%的语言服务企业都看重“申请人掌握的翻译技术和工具”13(P6770)。翻译专业学生应“初步掌握并运用翻译技术和工具,了解语言服务业的基本情况和翻译行业的运作流程”10(P29)。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由于不了解当今的语言服务行业运行情况,特别是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而忽视翻译技术与工具的使用。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开设翻译职业规范与素养、翻译项目管理、翻译行业与本地化工程、计算机辅助翻译等课程。(四)跨学科知识课程学科领域能力特色课程模块 1 从表 1 可以看出,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需求较大。应用翻译涉及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要做应用翻译,就需要具备学科领域能力,即对诸如科技、经贸、旅游、文学、法律、工程、外交等具体学科领域的驾驭能力。伴随应用翻译类课程,可以开设与其相应的专门领域的相关课程。例如:针对商务翻译课程可以让学生选修国际商务谈判、外贸理论与实务、涉外经济合同等课程。开设应用翻译类课程和跨学科知识课程,还应考虑本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本校的学科优势与特色以及本专业的师资力量,而不能仅仅参照学生需求,力争开设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学生需求和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五)人文知识课程人文素养特色课程模块 2 表 1 数据显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知识和人文知识有较高需求,从图4 可以看出,86.96%的学生认同“英汉语言知识与技能+翻译理论与技能+职业翻译能力+职业工具应用能力+跨文化能力+人文素养”这一课程模块,也就是说,除了语言技能训练模块、翻译技能训练模块和职业能力模块,学生还认同跨文化能力和人文素养两个模块。这与国标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与能力和相关知识与能力目标相一致。翻译专业作为一个外语类专业,具有鲜明的人文属性,人文素养教育必不可少。为此,翻译专业要开展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个层面的教育,就需要开设语言学、文化、文学与跨文化类课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即译者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相关文献】1Brown,J D.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2潘华凌,刘兵飞.翻译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及其培养对策研究基于江西省的情况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3段 玲,朱欣茹.翻译专业人才模式与社会需求结合的探索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五卷)C.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2016.4苏艳飞.基于社会与学生需求的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5).5苏 伟.学习者视角下的口译专业课程需求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2011,(5).6Dudley-Evans,T.,John S.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7平 洪.翻译本科教学要求解读J.中国翻译,2014,(1).8Nida,E.Translators are Born not MadeJ.The Bible Translator,1981,(4).9Viaggio,S.Theory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Or Admonishing Translators to Be Good A.Cay Dollerup&Annette Lindegaard(eds.),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2:Insights,Aims,VisionsC.Amsterdam/Philadelphis:John Benjamins,1994.10仲伟合,赵军峰.翻译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2).11Kelly,D.A Handbook for Translation Trainers:A Guide to Reflective Practice M.Manchester:St.Jerome,2005.12贺学耘,曾燕波.高校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体系重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5).13王传英.2011 年企业语言服务人才需求分析及启示J.中国翻译,2012,(1).

    注意事项

    本文(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模块基于学生需求的调查分析.pdf)为本站会员(g****s)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