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剧《智取威虎山》与昆曲《牡丹亭》的不同.pdf
-
资源ID:86084140
资源大小:162.54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论京剧《智取威虎山》与昆曲《牡丹亭》的不同.pdf
论京剧智取威虎山与昆曲牡丹亭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拥有着绚丽多彩的文化,戏曲就是其中之一。中国的戏曲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是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而戏曲又包含了许多种,京剧与昆曲是众多剧种中有名的两种。(一)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昆曲的主奏乐器是曲笛,加上属于节奏乐器的拍板昆曲基本上是随着唱腔而有舞姿,每个乐句甚至字词都有由代代传下来的固定身段及表情来表演出来。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奏乐器,使昆曲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二)智取威虎山是与传统京剧有所区别的现代京剧。而牡丹亭则是昆曲中极为经典的代表作之一。智取威虎山与牡丹亭虽同为戏曲,但它们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给我们带来的思想感受与视觉冲击是截然不同的。以下是两部戏曲的主要简介:智取威虎山:1958 年,上海京剧院根据曲波小说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并参考同名话剧改编而成,最初由上海京剧院一团创演于1958 年夏。同一题材的剧目还有北京京剧团的智擒惯匪座山雕,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智取威虎山等。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 55 出,描写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紫钗记 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称还魂记,创于 1598 年,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上三部作品并称为“玉茗堂四梦”。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最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残酷与虚伪。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治时期的一次冲击。明代话本小说 杜丽娘暮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的故事情节。(三)京剧智取威虎山的主人翁是人民解放军侦察排长杨子荣,他假借土匪的身分混入威虎山,取得与国民党有联系的座山雕的信任,于除夕夜借为座山雕祝寿之名,领导战友一并把土匪歼灭。从整体的叙事结构而言,文本主要是依赖悲壮煽情的歌曲戏剧来展示的。唱腔以剧中音乐的形式呈现,使得歌曲可直接被纳入叙事中,而器乐则进一步强化了唱腔的叙事角色和情感诉求。因此,戏曲音乐出现在故事的世界中,其功能在于帮助建立剧中的情感高潮,这种用法的好处在于较容易将阅听人缝入叙事的主要意涵内,使得阅听人的认同符合文本的意指。以第四场定计为例,这一场的叙事基点以英雄人物杨子荣为首要的,其核心唱段明确的表达了奔赴革命斗争的坚强意志。此时,杨子荣的唱腔成为叙事的主体,器乐进一步彰显了情感的诉求,身旁的参谋长都一起被歌词中的革命精神,引导至情绪的亢奋。与此同时,音乐不啻强化了革命的精神,也营造了引致阅听人情感洋溢的空间。阅听人在视觉及听觉的叙事层面以外,进行另一种认知活动,即是在虚拟的音像世界外,感受到戏曲音乐引致的情感认同。阅听人会被这些简洁的歌词及曲调,连带地引入类似的情绪,超越现实与虚构的藩篱,想象成为革命一分子的骄傲。在这一层面上,唱腔的指涉从文本的情节认知,跳跃至文本外的文化认同。当阅听人目睹和收听到剧中人物唱出深富民族意义、甚至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歌曲时,加上通俗剧的情节促成下,被深深感染。昆曲牡丹亭中“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从结构上看,惊梦这出戏它可分为“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就内容而言,主要写女主人公杜丽娘的青春觉醒,梦里钟情,是她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的开始,文采飞扬,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是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一、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所以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点可怜的春光。二、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过着闲适而愁闷的深闺人物,她是个对春天十分“关情”的妙龄少女,唯其这样,才会有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游丝是很细的,不是心细专注的人是很难发现的。所以说这两句同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三、这样写体现出人物微妙心绪的理想物化形态,“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它即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丝。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春风将轻软的游丝吹进幽深庭院的景象,也可以看作是春光打开了丽娘闭锁的心扉,被萌生的情思逐渐摧开的那种心理写照。作者描绘的既是游丝袅袅的春景,也是情思缠绵的春情。情与景,物与我,虚与实结合的非常巧妙,真称得上是体察入微。京剧智取威虎山与昆曲牡丹亭各有优点与特点,都是艺术史上优秀的戏剧范型。然而,正如王维所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任何一种艺术范型都不可能永恒不衰。新陈代谢是不必扼腕的历史必然。但我们应该怀着使命感深刻认识戏曲作为中国艺术杰作的审美定势的价值。无论你喜不喜欢戏曲,它都是通向中华民族艺术文明精神的道路之一.后记:短暂的一学期又要过去了,通过戏曲鉴赏选修课的学习我培养了自己对戏曲一定的鉴赏能力。不再是从前的“戏盲”了。另外美都是相通的,戏曲鉴赏课也培养了我对美得鉴赏能力。不光是戏曲还有许许多多的高雅情操。老师课上对一些戏曲以及戏曲艺术家的点评与讲解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让我感觉到以前自己在生活中忽视情趣培养的不足。谢谢老师。谢谢戏曲鉴赏课。这一学期的课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