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研究.pdf
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研究 摘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而言,最主要的是发挥了美术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美术课中的鉴赏旨在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而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可以充分缓解目前的鉴赏课堂现状,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课;审美体验;策略 引言 美术鉴赏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美术教学的难点与重点。要想具备极高的美术鉴赏能力,一方面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美术知识,如作品的作者情况、作品背景、作品时代等;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眼界和美术理论知识,能够对所要鉴赏的美术作品进行美术理论视角的解读。这一过程中,文化理解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 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意义 1.1 培养审美心理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趋于平稳,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就更加渴望可以通过鉴赏中的审美体验来缓解自己的疲劳。一方面,通过审美体验可以使学生了解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世界的探索与兴趣,并通过审美体验来缓解学习压力,使学生重新恢复精神。1.2 增强鉴赏意识 学生审美体验的培养,有利于鉴赏意识的增强,基于此,中国艺术市场也会得以健康发展,国民素质的提升和文化自信也将加强。审美体验可以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有助于传承人类文化艺术,形成人文素养;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获得多种情感体验,促进身心健康;能受到多种情感教育,更好地感悟生活。2 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策略 2.1 创设多元情境,启发鉴赏思路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学生结合作品的主题、创作年代、作品元素等具体特点,并调动自身大脑中相关美术理论知识的储备,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加工的复杂思维过程。在进行美术作品鉴赏过程中,不少学生没有头绪,无从下手,思路狭窄。原因在于他们的文化理解能力较弱,对美术作品和有关美术作品的理论认知存在一定的欠缺。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创设多元情境。多元化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地扩展他们的鉴赏思路,给他们更多的建议和启发。所谓多元情境主要是指与美术作品有关的时代背景、创作者的经历、文化特点等。借助于多元化情境的创设,原本抽象深奥的美术作品鉴赏就会变得具象化、富有趣味性。学生以此为抓手可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水平,增强文化理解能力。例如,在高中美术教材中的“古代墓室壁画”鉴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片段来创设生动的古代墓室情境,让学生化身考古专家对墓室壁画展开赏析和探究。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教室的多媒体播放盗墓笔记的电影片段,其中展示的场景是摸金校尉进入一座有着绝美、瑰丽壁画的墓室。此时此刻,教室就仿佛一个墓室探险之地,学生也化身成考古专家或旅游探险者。其次,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展示的墓室壁画,思考这些壁画有着什么功能。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思考和探索这些壁画,并在壁画鉴赏中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理解素养。同时,学生本身的文化素养也会支撑学生对壁画进行进一步的解读。2.2 尝试学科融合,拓展鉴赏思路 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及相应的学科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价值。因此,在开展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从学科融合的角度来拓展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思路。学科融合还能为学生提供美术作品鉴赏的新视角和灵感。例如,在对高中美术教材中的“中国古代山水画”进行鉴赏教学,引导学生鉴赏清明上河图这一绘画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语文学科中著名的诗人元好问,并引入元好问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诗京都元夕。通过了解诗句和元好问所处的时代,学生能够从另一侧面感知到清明上河图绘画中描述的繁华场景。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这首诗描绘的正是当时京都汴梁闹市街头人潮涌动、灯火辉煌的景象。借助于这首诗,学生能够更生动地解读这一作品的丰富内涵和历史背景,最终促进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使其在美术作品鉴赏中实现文化理解素养的增强。2.3 鉴赏形式信息化 对于美术鉴赏课而言,直观式教学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将美术鉴赏环境进行创设,还原出当时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候的场景和环境,引导学生能够更深入学习,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设备的出现对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教师也可以积极地利用信息化设备,对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开发多元而丰富的教材,即使不出教室,也能和世界互联、互通。为学生搭建一个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感受、体验美术作品。同时,形式上也丰富了师生课堂交流方式,实现课程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今年疫情期间的远程教学、翻转课堂、慕课、云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交互式学习水平。对培养适应未来信息时代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4 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实现学科间的融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成为教学发展的方向。而学科融合最主要的就是跨学科体系的构建,这是保证各个学科可以有效融合的基础。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美术鉴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但是很多美术教师只负责美术学科的教学,对其他学科的认知非常有限,导致在进行学科融合时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教师应明确学科融合并不是将很多学科的知识凑在一块儿,也不是跨的学科越多效果就越好,而是要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真正实现学科间的融合。例如,在“不同的歌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美术与地理”专题活动。我国有 56 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描绘不同民族风土人情的画作,并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总结不同画作带给他们的感受,然后让学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来解答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这种跨学科教学模式,将地理与美术相结合,可以很好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兴趣,也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5 善于总结和反思,提升美术教学品质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学模式是否适合,是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的。而实践的过程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教学中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而完善美术鉴赏教学模式,提升美术鉴赏教学品质。为此,教师可以在每一次课堂教学后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于不够好的部分进行调整,让美术鉴赏课教学模式得到优化。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理解素养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成效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学生能从更广的视角和维度去分析美术作品,丰富鉴赏体验。因此,在开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运用创设多元情境、导入辨析模式、尝试学科融合等方式促进文化理解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融合,进而提高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水平。参考文献 1刘识芳.文化理解:高中美术鉴赏课涵养提升:以湘版美术新的实验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8):87-88.2虞赛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 J.美术教育研究,2019(04):130-131.3苗露兮.激发兴趣,在乐中学: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策略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5):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