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诗歌整体阅读的技巧(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pdf

    • 资源ID:86099558       资源大小:973.8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诗歌整体阅读的技巧(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pdf

    1/15 第 01 讲 诗歌整体的技巧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宋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注。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注“表独立”: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切云”,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二句,既写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点明夜间登临时的风露与春寒的感觉。B上片后七句,写月光照彻之景,写江面浩渺、微波荡漾之景,最后写高驻金山奇景。C下片前三句,词人借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向读者袒露自己的心胸。D下片后七句,写自己澄明洁净之感、幽远清晰之见及登仙而去之想。2陈应行评价张孝祥词“真非烟火食人辞语”,请结合本词证明这一观点。【答案及解析】1C 2写景上,以镜子比喻月,借助借镜观景的奇妙想象表现出江山的雄丽、月色的皎洁;虚实结合,通过想象,借助星、月、江、山创造出一种雄奇、缥缈的意境。人物形象上,借助卓然独立、登仙而去的美好画面表现出自己潇洒出尘的飘然之感。浪漫主义手法,运用想象,塑造海山仙山、神仙邀请我去邀游那缥缈虚幻的世界。【分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C.“借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是错误的。这是作者在描写自己的形象。2/15 故选 C。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非烟火食人辞语”语出陈应行于湖先生雅词序,陈应行在于湖先生雅词序中说:张孝祥“所作长短句凡数百篇,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予虽不及识荆,然其潇洒出尘之姿,自然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犹可以想见也。”所谓“非烟火食人辞语”,大体都指这一类词作,艺术构思,独具一格,潇散出尘、飘然欲仙。本体是要求学生分析本词艺术构思独具一格,潇散出尘、飘然欲仙特点的。本词上阕的后七句,写深谷中的鱼龙凄戚长鸣久久不绝,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随着微波摇动,海面上水雾弥漫黑夜漫长。远远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犹如银阙晶宫,而这些都是借镜观赏到的,“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镜子比喻月,表现出江山的雄丽、月色的皎洁。上阕 所写的鱼龙悲啸、星辰摇动、紫金山都是借镜观星、月、江、山等实景想象表现出来的,所以又运用虚实结合和联想想象的手法。下阕 写到自己以飞霞为玉佩,头戴高冠,遗世独立俯视这人间大地,并且群仙邀我与他们同游,乘着那鸾鸟驾驶由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挥挥手扬长而去,所以从人物形象上,借助卓然独立、登仙而去的美好画面表现出自己潇洒出尘的飘然之感。下阕 写到回首处的三座仙山,群仙笑着邀我和他们同游,乘着那鸾鸟驾驶由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扬长而去,这些虚幻的世界是作者运用想象塑造出来的,体想出浪漫主义手法。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词中相关内容,分条作答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晩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注)谢眺诗句有“澄江静如练”的诗句。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王安石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故国,指的就是金陵,即现在的南京。3/15 B上片写登临季节,所见优美景色:澄江似练,夕阳翠峰,酒旗招展,白鹭翔舞。C下片感叹六朝竞逐奢靡、相继灭亡,然后陈说空谈兴亡荣辱是有所作为的表现。D“后庭遗曲”化用的是唐朝杜牧的泊秦淮,杜牧之后就认为其是亡国之音。4鉴赏这首词上片“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答案及解析】3C 4“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意为,流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群峰簇拥着堆聚有致。“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江比作“白练”,生动地体现出长江蜿蜒澄澈的特点;“澄江似练”化用谢眺诗句“澄江静如练”,在此与“翠峰如簇”相对,构图上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分析】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C.“然后陈说空谈兴亡荣辱是有所作为的表现”错。“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意为自古多少人在此处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抒发了词人对前代吊古、怀古的不满之情。故选 C。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鉴赏诗歌的炼句时,可从内容,结构,艺术技巧以及思想感情等角度入手。从诗歌内容上来看,这两句意为流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群峰簇拥着堆聚有致。从结构上来看,“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从艺术技巧上来看,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江比作“白练”,生动地体现出长江蜿蜒澄澈的特点;同时,根据注释内容“谢眺诗句有澄江静如练的诗句”可知,“澄江似练”脱化于谢眺诗句“澄江静如练”,化用后,在诗中与“翠峰如簇”相对,不仅对仗工整,在构图上也以曲线绵延(“澄江似练”)与散点铺展(“翠峰如簇”)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4/15 选篇理由: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烟”“画”“绕”“卷”等字,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杭州的美好景致。柳永词注重炼字,炼字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而本词也是精于炼字的典范,将之与望海潮(东南形胜)对比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字”的表达效果及作者抒发的情感。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注)前期:往日的约定或志向。狎兴:狂放游乐的兴致。萧索:零散,稀少。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由秋日中的长安古道起笔,低沉伤感,为全词蒙上了一层愁绪。B“夕阳”三句写词人眼前的景象,描绘出一幅空阔寥落的茫茫秋野之景。C“归云”乃作者自喻,“一去无踪迹”表现其归隐的洒脱和胸襟的豁达。D“不似少年时”含有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眼下处境的失意之情。6“高柳乱蝉嘶”一句中“乱”字用得极妙,请结合全词,分析其妙在何处。【答案及解析】5C 6“蝉嘶”之前加一“乱”字,形象地表现了蝉声的纷乱。这纷乱的蝉嘶,加上日暮、寒风、茫茫荒野,以及易令人产生离愁别绪的“柳”,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蝉声的“乱”更引出词人内心的纷扰烦乱。“前期”的渺茫、昔日欢乐的不可复得等愁绪令词人难以安适【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语言、技巧的能力。C.“归隐的洒脱和胸襟的豁达”错。词人一生落魄,如行云般飘浮不定,应是迷茫和痛苦的,而不是“洒脱”和“豁达”的。故选 C。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乱”字,有“纷乱”的意思。“蝉嘶”之前加一“乱”字,不仅表现了蝉声的缭乱众多,也表现了词人心绪的纷杂缭乱。“高柳乱蝉嘶”一句,体现出一种时序变换的哀感。“高柳”是蝉所在之地,又以“高”字表现了“柳”之萧疏。因为柳叶已经凋零,所以柳树显得高瘦,加上日暮、寒风、茫茫荒野,以及易令人产生离愁别绪的“柳”,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因此,“乱”不仅是蝉声乱,也是人的心绪和离愁之乱,昔日欢乐的不可复得,令词人难以安适。5/15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念奴娇登多景楼 陈 亮(宋)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注)前三句用新亭对泣故事,“王谢诸人”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淝水之战,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围棋,看书毕,缄默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两句,凌空而起。撇开登临感怀之作先写望中景物的俗套,大笔挥洒,直抒胸臆,一个问句,传达出复杂情感。B“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写出了镇江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理形势,说明镇江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作为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凭借。C“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作者希望以长江为天险,把广大的中原地区作为收复的目标,根本就不把异族统治者放在眼里。D“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化用了祖逖统兵北伐的典故。在词人看来,南宋统治者应该像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8刘熙载曾在艺概中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请简析本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相似之处。【答案及解析】7C 8词的风格上:词风相同,两首词都是豪放词风。辛词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豪放之气扑面而来,读来让人热血沸腾。陈词的“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以山川的刚强写出了内心的豪气;表现手法上:两首词都多处用典。辛词用了孙权、刘裕等人的典故来表情达意。陈词用了祖狄、6/15 谢安等人的典故来抒发情感;思想情感上: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愿望及爱国之情相同。同时,对南宋偏安一隅的苟且偷生的不满之情也极为相似。【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鉴赏诗歌的能力。C.“作者希望以长江为天险,把广大的中原地区作为收复的目标,根本就不把异族统治者放在眼里”错误。这三句诗意为,统治者自以为把长江作为天险,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呻吟辗转于铁蹄之下呢?这是作者对统治者“只成门户私计”的进一步批判。故选 C。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对比阅读题,此类题型旨在把课内外知识进行衔接,很好地进行知识迁移,所以解题时,要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出发,参照题干中的诗词,进行比对分析。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其词的主要风格亦是满含豪放与雄壮之风,同时,辛弃疾还是一位令人尊敬爱国词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并对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极度失望等情感态度成为他的词作的主旋律,还有,惯于用典也是辛词的一大特色。辛弃疾身上有非常鲜明的“标签”,这些都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充分体现,因此,也是对比分析时的切入点。参照陈词一一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陈词的“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以山川的刚强写出了内心的豪气,同辛词一样有着豪放的风格;在用典上,陈词用了祖狄、谢安等人的典故来抒发情感,与辛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思想情感上:两首词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愿望及爱国之情相同。同时,对南宋偏安一隅的苟且偷生的不满之情也极为相似。因此,在比对时,可从诗歌的整体风格、诗歌的表现技巧与思想感情三个角度入手,把两首词放在一起一一进行分析。五、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敞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7/15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注)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北阙:指帝宫。青阳:指春天。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B“多病故人疏”写得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C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看破红尘以后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的坦然心情。D“松月夜窗虚”,以景结情。一则对上句“永怀愁不寐”进行照应补充,村托出怨愤难解;再则以迷蒙空寂的静夜之景,抒写心绪的空虚落寞惆怅。【答案及解析】9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恰切地表现诗人看破红尘以后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的坦然心情”错误,“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的意思是说“白发催得旧年过去,春天逼得旧年过去”,这两句是在感叹岁月易逝,老之将至,人世短促,故应是“不愿意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故选 C。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寄韬光禅师 白居易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注)韬光禅师:杭州灵隐寺僧人。两寺:指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位于浙江杭州。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不落俗套,作者避写灵隐寺而介绍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的历史关系。B颔联、颈联描述禅师修行之处的环境,对仗工整,连用复字,诗味回环。8/15 C颔联、颈联使用了相对的方位,拓展了空间,给人十方无界的超然感觉。D“遥想”两句实写与韬光禅师已是天各一方,表达了作者对禅师的怀念。11有人说,这首诗禅理哲理相互渗融,读懂悟透后有盛夏临泉之感。请找出诗中蕴含的禅理哲理。【答案及解析】10D 11“一山门作两山门”一句,“一门”外又另开了“一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智慧无穷开启之感。“两寺原从一寺分”一句,蕴含世事分分合合,善恶因果可以相互转化。“南山云起北山云”云起云涌自会云消云散,喻指尘世的烦恼也是如此。“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万事万物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分析】10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实写”错,“遥想”是想象,尾联是虚写。故选 D。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及情感的鉴赏能力。题干设置了情境,有人的诗论“这首诗禅理哲理相互渗融,读懂悟透后有盛夏临泉之感”,并让考生“找出诗中蕴含的禅理哲理”。禅理哲理因为相互渗透,并没有区分。作答时,需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诗句背后蕴含的禅理哲理即可。首联写禅寺缘起。“一山门作两山门”,一个山门变作两个山门,颇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感,体现了智慧的无限开启。“两寺原从一寺分”,两个山寺原是一寺所分,体现了万物的分分合合,预示着善恶因果等等的相互转化。颔联“南山云起北山云”,云雾象征尘世的烦恼,一山云起一山云消,此起彼伏,体现了尘世烦恼也会兴起,也会消散,没完没了。颈联“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前台的花绽开后台能看见,上界的钟声下界听得清,寓意万事万物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2022 届湖北省襄阳市名校高三四模)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9/15 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二首(其一)苏轼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注】折枝:花卉画的一种表现手法,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故名折枝。边鸾:唐朝著名花鸟画家。赵昌:北宋花鸟画坛的杰出画家。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题可知,本诗是苏轼为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图而作的题画诗。B前四句阐释论画、赋诗的标准,求形似的画有邻家儿童般的纯真。C七、八两句用边鸾、赵昌的画作衬托,突出了王主簿画作的精妙。D本诗先由大处入笔,然后层层推进,最终归结到王主簿的折枝画。16请简要概括苏轼推崇的“画法”的内涵,并分析王主簿的画是怎样体现此“画法”的。【答案】15B 16(1)画法:不能片面追求形似,而要注重神韵,追求清新自然、浑然天成的意境。(2)用笔方面:着墨不多,注重神韵。“疏淡”指用笔不多,着色清淡;“精匀”指精巧匀称。王主簿的折枝画不求形似,善于捕捉事物的神韵,构图精巧,自然传神。意境方面:以少胜多,意在画外。“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即王主簿的画作虽然表面呈现的内容很少,但却能让人感受到春色的丰盈无边,做到了以少胜多,意在画外。【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求形似的画有邻家儿童般的纯真”错,“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说以形似作为论画的标准,其见识就像邻家儿童一样肤浅、幼稚。故选 B。16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思想内涵的能力。10/15 第一问:前四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阐释论画、赋诗的标准,以形似作为论画的标准,其见识就像邻家儿童一样肤浅、幼稚。写诗如果仅仅停留在事物的外象特征上,就一定不是个好的、优秀的诗人。苏轼认为,“以形似”作为论画的标准,和以为写诗只有写得形似才算好诗,都是错误的。他主张在“天工与清新”中赋咏事物的神韵,也就是追求清新自然、浑然天成的意境。第二问:用笔方面:前面的“边鸾”两句意为互文,谓边、赵二人的绘画既能刻画工致,写物如生,又能揣摩意态,用笔传神,此类画已属形神兼备。这里,诗人用“疏淡含精匀”进一步置王画于边、赵二家之上。“疏淡”指用笔不多,着色清淡。“精匀”指精巧匀称。他认为王主簿的折枝画不求形似,善于捕捉事物的神韵,构图精巧,自然传神。意境方面:王主簿的画能用“一点红”“寄无边春”,虽然着墨不多,没有在纤毫毕肖上下功夫,但画家善于捕捉事物的精神韵态,所以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做到了以少胜多。二、(2022 届湖南省长沙市地区学校高三考前)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赠韦七赞善 杜甫 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洞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范蠡船。【注】魁三象:组成魁星的四颗星两两相近,成三对邻近星象,旧以之喻国之三公。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以“不乏贤”“未央前”来凸显韦、杜两家在长安人才辈出,家世显赫。B“尺五天”运用夸张手法,既言韦、杜两家离皇宫很近,也渲染了两家权势大。C诗人通过写“洞庭春色”为韦赞善将要离开而悲伤,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D诗人借范蠡泛舟的典故委婉表达了对韦赞善的劝诫之意,希望他远离官场。16古人称赞此诗颈联“妙处甚多”,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D 16对仗工整,“北走”对“南游”,“关山”对“花柳”,“开”对“塞”,“雨雪”对“云烟”,语言凝练有节奏。巧用对比,“北”与“南”方向相反,表明诗人与友人前行的道路不同,暗含了聚散匆匆的遗憾(或“开”与“塞”11/15 意思相反,“开”有形容韦赞善前途开阔的意味,“塞”有写诗人前途困顿之意,表达了诗人落魄漂泊的情状)。意象典型,描写北方景物时选用“关山”“雨雪”,描写南方景物时选用“花柳”“云烟”,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表达了对韦赞善的劝诫之意,希望他远离官场”错误,尾联运用范蠡泛舟的典故,表明诗人此时漂泊无依,“忘归”实为“难归”,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不得归去的悲哀之情。故选 D。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从语言形式看,诗句对仗工整,“北走”对“南游”,“关山”对“花柳”,“开”对“塞”,“雨雪”对“云烟”,语言凝练有节奏,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修辞手法看,巧用对比,北走关山,指韦赞善将北归。南游花柳,指杜甫自己将在南方漂泊。表明诗人与友人前行的道路不同,暗含了聚散匆匆的遗憾。“塞”与“开”相反而对。“开”,有形容韦赞善前途开阔的意味,“塞”则写自己困塞,表达了诗人落魄漂泊的情状。用开塞二字,景象便有惨舒之别。从选用的意象看,意象典型,“关山”“雨雪”是北方特别的景物,“花柳”“云烟”则是典型的南方景物,这就拓展了诗歌的意境,给人对南北方不同景象的充分的想象空间。三、(2022 届辽宁辽阳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石楼 文天祥 晓色重帘卷,春声叠鼓催。长垣连草树,远水照楼台。八境烟浓淡,六街人往来。平安消息好,看到岭头梅。【注】咸淳十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此诗写于赣州。八境:章江与贡江在八境台下汇合成赣江,登上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余。六街: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出自宋朝晏几道生 12/15 查子的词句:“谁寄岭头梅,来报江南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卷起窗帘,天边露出曙光;报晓鼓声催来了春江水声和鸟声。蕴含诗人欣喜之情。B颔联中,前一句由远及近,写围墙外的草木绿了;后一句由近到远,写楼台倒映在江水中。C尾联运用了典故,化用晏几道生查子的词句,两者都表达了急切想知道消息的愿望。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歌的前面六句重点在描写景物,后面两句重点在抒情。16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颈联。【答案】15B 16颈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八境”句写身边之景,在八境台抬头看去,江上晨雾由浓到淡,远远散去,江水渐行渐远,碧波浩渺;“六街”句写想象之景,此时京城刚醒,街上人来人往,一派平和的景象。表现了诗人身在地方,心怀朝廷安危之情。【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前一句由远及近”“后一句由近到远”说法错误,“长垣连草树”中,“长垣”是作者登高之后身边的城墙,“草树”应该是城墙之外的景色,应是由近及远的顺序。“远水照楼台”中,“远水”是远处之景,“楼台”则是作者所登之台,是近景,应是由远到近的顺序。故选 B。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学生要熟练掌握写景常用技巧如动静角度、虚实角度、空间角度、感官色彩角度等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判断并分析。首先应准确理解诗句意思,“八境烟浓淡”,写出了作者登上八境台后远望的景色,“烟”是指江面上的雾气,作者在晨起登上八境台,江上晨雾缭绕,随着天色渐亮时间推移,江上晨雾由浓到淡,远远散去,江水渐行渐远,一片碧波浩渺。这是作者登台所见身边之景。“六街人往来”,结合注释可知六街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作者现在身处赣州,此句中街上人来人往,一派平和的京城晨起画面,应是作者想象的画面,属于虚写内容。由此可判断颈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最后再分析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效果,可以拓展诗歌意境,更好地表达诗人情感。作者身处赣州却不忘京城,表现了诗人身在地方,心怀朝廷安危之情。13/15 四、(2022 届重庆市高三三模)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宣威苗将军贬官后重经故宅 徐铉 蒋山南望近西坊,亭馆依然锁院墙。天子未尝过细柳,将军寻已戍敦煌。攲倾怪石山无色,零落圆荷水不香。为将为儒皆寂寞,门前愁杀马中郎。注徐铉:五代宋初文学家。曾在南唐知制诰任上被贬官泰州司户掾。细柳:汉文帝时,周亚夫为将军,屯军细柳,以号令严明,治军有方著称。马中郎:应是司马相如,曾拜中郎将持节使蜀,后被诬陷而失去官职。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起句以“蒋山”“西坊”作为参照,交代了故宅的地理位置,语气较为平和淡定。B故宅亭馆依旧,无奈是贬官后重经,难免让人产生物是人非之感,由此自然转入下文。C“细柳”一典暗含对苗将军的赞许,强化了苗将军不得重用被贬戍边防的遭遇之不公。D颈联变换角度,写从故宅中远观的山水景象,以景衬情,烘托出人物落寞惆怅的心境。16宣威苗将军是“将”,诗中为什么要说“为将为儒皆寂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D 16“为将寂寞”指苗将军不得志,“为儒寂寞”是指自己不得志;本诗既有对苗将军被贬官的不平,也抒发了自己被贬官的郁愤,以及与苗将军同病相怜的感慨。【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D“远观的山水景象”错。颈联中的“攲倾怪石”“零落圆荷”皆是近景,当是故宅园中假山荷池之景。故选 D。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14/15“为将为儒皆寂寞”,意思是:你做将军我做儒士都是寂寞的。其中“为将寂寞”的“将”指苗将军,“寂寞”的理解要结合标题中的“苗将军贬官后”这一背景分析,此处是指苗将军不得志;“为儒寂寞”中的“儒”指的是自己,“寂寞”的理解要结合注释中“曾在南唐知制诰任上被贬官泰州司户掾”,所以此处是说自己不得志。“皆寂寞”既抒发了对苗将军被贬官的不平,也抒发了自己被贬官的郁愤,以及与苗将军同病相怜的感慨。15/15

    注意事项

    本文(诗歌整体阅读的技巧(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pdf)为本站会员(g****s)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