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pdf
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 教育研究中,资料收集的方法是非常多样的,这里简要地介绍常见的几种。一、文献分析法 (一)文献分析法概述 1含义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把人类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有价值的典献。它包括图书、报刊、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书面印刷品,还包括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带、幻灯片等形态的各种材料。教育文献是记载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文献分析法是以现存文献记载为资料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育中的文献分析法,就是以教育文献为资料,通过教育文献来研究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2文献分析法的优缺点 优点:第一,能用以研究不可能或不容易接近的研究对象。第二,文献的坦白程度高,真实性强。第三,文献研究过程简便易行且费用低。第四,研究结果可靠性大。缺点:(1)文献本身存在较多的不完善性,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许多用于教育研究的文献中,作者往往出于特殊目的和意图而夸大或掩盖了部分事实,使文献记载偏差。第二,选择性存留和破损。文献的保存常具有选择性,有些人如名人写的文献可以得到维护,而有些人写的文献则常常不易留存,因此现存的文献未必就是活动现象的全部。再加之文献由于是用纸张书写的,它们常常会有破损。第三,信息不完全许多尤其是日记、信件等个人文献,不是为研究目的而是为私人目的而写的,包含有一些研究者所不熟悉的关于某些事件的知识,这对于缺乏经验或缺乏有关事件知识的研究者来说,信息是不完全的。第四,限于言语行为,即文献提供的仅是关于一个回答者的言语行为,而不提供关于回答者非言语行为的直接信息。(2)文献收集困难。文献由于具有记载偏差、信息不完全和选择性存留、破损等局限,致使文献的收集存在困难。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一些客观事件根本无信息记录,无文献可资利用。除此之外,许多文献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公开,难于收集。(3)抽样缺乏代表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留下描述生活、思想、感情的文献资料,有些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容易以文献资料留下来,而有些人的则很难,因此文献所反映的往往只是优势群体的生活、感情和思想观念,而很少反映劣势群体的生活、感情和思想观念,这实际上是一种抽样偏差,缺乏代表性。(4)文献的整理和编码困难。各种文献由于撰写目的不同,研究对象各异,内容千差万别,又缺乏标准化的形式,因而文献资料的分类整理和对比都十分困难。此外,文献一般是用文字而不是用数字记载的,难以使之数量化。3文献分析法的功用 文献法研究是教育研究中一种基本的方法,它贯穿教育研究的全过程,从研究问题的选择与确定,教育研究的设计,到收集资料和整理分析资料,再到研究成果的表述等,都需要使用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在教育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少研究者从文献检索的角度论述了文献分析法的功用,总的来说,人们认为文献分析法的功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前人的研究信息,为研究提供参考内容;(2)了解他人的研究趋向和成果,为如何进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3)进一步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和变量,完善研究设计和方案;(4)学习别人的研究方法与设计,从模仿或参考中培养自己的创意;(5)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避免重犯别人已犯过的错误;(6)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答案,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二)教育研究文献的几个常见问题 1教育研究文献的类型(1)按照文献载体形式可分为以下 4 类:一是文字型文献,这是以纸为媒介,用文字(包括各种专用的符号和代码)表达内容,通过铅印、油印、胶印等方式记录、保存信息的文献;二是音像型文献,这是以声频、视频等为媒介,来记录、保存、传递信息的文献,主要有图片、胶片、唱片、电影、电视、幻灯、录音、录像等;三是机读型文献,这是以磁盘、光盘为媒介,来记录、保存、传递信息的文献。也有研究认为,根据文献的载体形式,可把文献划分为印刷型缩微型、计算机阅读型、直接记录声音和图像的直观感性资料等。四是特殊文献,如文物。需要注意的是,文物可表现为多种载体形式。(2)根据文献内容级别,或者说根据文献内容的加工程度和可靠性程度,可把文献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一是一级文献,或称一次文献,这是指未加工的原始文献,是直接反映事件经过、研究成果,产生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其主要形式有: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科学论文、专著、会议文献、专利等。二是二级文献,或称为二次文献,指对一级文献加工、提炼、整理而形成的文献,其主要形式有:书目、索引、文摘等。三是三级文献,或称为三次文献,这是对一级文献、二级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分析、概括而形成的参考性文献,其形式主要有:研究动态、研究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郑金洲等,73 页,2003;裴娣娜,4950 页,1997;李方,155156 页,1997 2教育研究文献的分布 由于创造、记录与传播的方式不同,教育文献资料的分布极为广泛而且形式多样。主要包括:(1)一般专门研究教育或把教育作为研究领域之一的书籍,包括专著、教科书和科普通俗读物、名家笔记和谈话记录以及其它有关书籍等。其中参考工具书如字典、词典(辞典)、百科全书、统计资料、年鉴、手册、大事记、传记等;(2)报刊,包括专门刊载教育文献的报刊、含有教育研究栏目的综合性报刊等;(3)教育档案,即人们在教育活动运筹管理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献材料,包括教育教学活动日常记录、教育统计资料和调查报告、教育改革、教育研究学术会议文件、教育与心理测验资料、教育经验交流材料以及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政策法规、教育年鉴等;(4)与教育研究有关的论文集或复印资料;(5)各种有关的报刊索引、书目和摘要;(6)以现代化技术手段记录的文字资料,如计算机磁盘、光盘等;(7)非文字资料,如以声音、图像等形式记录的资料。(8)文物。(9)其他辅助性的资料,如习题集、学生作业等。3教育研究中对文献的要求(1)文献的数量问题。(2)文献的真伪问题。(3)文献的新旧问题。(4)文献的权威性问题。(5)文献的种类问题。(6)文献对研究主题的适切性问题。(7)其他特殊问题,如语种问题、文献创制者的流派或其他立场问题等。(三)教育文献的查找 1文献查找的基本要求 有研究者认为,教育研究中查找文献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准、全、高、快四个字。“准”是指文献查找要有较高的查准率,能准确查到所需的有关资料;“全”是指文献查找要有较高的查全率,能将需要的文献全部检索出来;“高”是指查找到的文献专业化程度要高,并能占有资料的制高点;“快”是指查找文献要快捷、迅速、有效率。2文献查找的渠道 文献查找的渠道主要有:一是图书馆和情报资料中心最主要;二是建设必要的个人藏书并利用;三是参加会议,获取有关的材料;四是深入实际搜集档案资料等;五是通过电脑网络查找。3文献查找的方法(1)顺查法,即按时间范围,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一般能查全,但范围较广,耗时较多。(2)逆查法,即与顺查法相反,按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多用于搜集新文献,省时,但难全易漏检。(3)引言查找法,即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中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优点:范围比较集中,获取文献资料方便迅捷,并可不断扩大线索,但易受所据文献之作者的影响。(4)综合查找法,即把以上各种方式结合使用的方法。4查阅文献的程序问题 一般来说,教育文献的查找没有固定的程序,但在特定的研究中,研究者可结合具体情况拟定临时的程序,如在一定的情况下,一种程序可以主要包括以下三步:(1)首先查对最近的 810 种参考资料。代表性。(2)接着查阅文献评论和研究综述,这样可以利用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3)再接下去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看能否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从而确定查阅文献的饱和度,决定查阅能否终止。(三)教育文献的阅读、分析与利用 1教育文献的阅读(1)文献阅读的原则:批判性地阅读(2)文献阅读的方法 查找到所需要的文献之后,就要阅读文献。有研究者认为,文献阅读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浏览,也称翻阅;通读;精读。一般可几种方式结合使用。(3)记录 在阅读教育文献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做记录。广义上的记录包括以下方法:直接在原文献上写批语或做记号;复印有关内容;作阅读笔记。阅读笔记按撰写方式分为 4 类:直接抄记型(文句或段落);转述型;摘要型;评论型不管哪一种类型的笔记,都应该详细地注明资料来源。阅读笔记可以用卡片、活页、笔记本等多种工具。2教育文献的分析 检索到教育所需要的文献资料之后,要对之进行分析。文献的分析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方法是传统的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1)传统的分析法 传统的分析法是从自己所要证明的课题和自己的观点出发,解释和说明文献的内容,其目的在于对资料的原始形式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将之改变为研究者所需要的形式。运用传统分析法对文献进行分析时,应进行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外部分析是指分析文献本身的来龙去脉及以随文献出现的各种情况,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文献的类型和形式,文献的作者和发起者;第二是文献的前因后果及建立文献的目的;第三是文献的可信程度,包括文献本身的可靠性和其中记载资料的可靠性;第四是文献的社会作用以及人们对它的反映和评价。内部分析是指对文献内容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弄清文献的全部内容,包括文献所描述的事实和作者对这些事实的态度,以及文献作者的好恶和世界观。一般说来,内部分析是文献分析法的重点。(2)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系统的分析,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有着广泛的用途:第一,它可作趋势分析;第二,它可作意向分析;第三,它可作比较分析。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模式有以现下 5 种:其一是同一来源而不同时间的内容分析模式;其二是同一来源而不同情景的内容分析模式;其三是同一资料来源,不同内容样本的内容分析模式;其四是两个不同资料来源,相同分析类目的内容分析模式;其五是几个不同资料来源,相同分析类目的内容分析模式。内容分析的具体方法包括:抽样。这里所说的抽样,就是从众多的资料中选取出内容分析的样本,抽样过程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资料来源的选择;第二步是内容样本的选择。类目和分析单元的确定。类目是根据研究假设的需要,把资料进行分类的项目。类目的形成可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传统的理论或以往的经验,或对某个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成;二是由研究者根据假设自行设计而成。在研究类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类目必须在进行内容分析判断之前预先制定;第二,分类要详尽全面;第三,类目之间不能相互包涵或重叠;第四,类目包括的范围要适中。分析单元是指在判定分析时的判定最小单位,它可以是时间间隔、文章段落、句子或字数,也可以是电视节目的镜头、场景等。确定了类目和分析单元之后,即可制定类目表格,以便按分析单元进行系统判断,记录类目的表现的客观事实。评判记录。评判记录是按照预先制定的类目表格,按分析单元顺序,系统地判断并记录各类目出现的客观事实和数量。信度计算。这里所说的信度,是指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一致性愈高,内容分析的信度也愈高;一致性愈低,内容分析的信度亦愈低。内容分析经过信度计算,才能令其精确性提高。定性分析或统计描述。3教育文献的利用(1)文献可用性的评判 首先是鉴别文献的真伪,包括文献本身是真作还是伪作,包括鉴别书名(或文章题目)、作者名、版本以及书中的部分(卷)是真还是伪;和是鉴别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事实、数据是否属实。其次是判断文献质量的高低。再次是文献数量的限制。(2)文献利用中的思维加工(3)文献利用的形式:直接引用;转述;评论;整合(4)对于加以利用的文献,要列参考文献。附:参考文献的格式(一种模式)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 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 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12 王 明 亮.关 于 中 国 学 术 期 刊 标 准 化 数 据 库 系 统 工 程 的 进 展EB/OL.http:/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二、自然观察法 (一)自然观察法的概念 1定义 所为自然观察法,又称观察法,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考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方法。在教学研究中,自然观察法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例如,在对外语教学法的问题进行研究时,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状态下的课堂教学中的言语活动(口头的和书面的)进行。自然观察法的基本特点是不控制观察对象发生、存在和变化的条件,不人为地改变观察对象,而是在观察对象处于自然状态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自然观察可以由研究者直接凭借自己的感官如眼、耳等进行,但有时需要借助于各种仪器设备才能进行呀才能更好地进行。2分类 自然观察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对此加以了解,有助于深入了解观察法和在研究中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各种类型的自然观察法。以下列几种常见的分类:按照自然观察法的科学性水平,可把自然观察分为科学观察和日常观察。科学观察是有计划、有选择、有系统的观察,是研究者按预定的计划,对观察对象的范围和有明确选择地进行自然观察,并系统地搜集事实材料,对获得的事实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日常观察是无明确计划、无明确选择的观察,是研究者通过自己日常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按自然观察的手段,可把自然观察分为感官观察和仪器观察。前者也称为直接观察,它是仅凭人的感官进行的观察,例如研究者不带任何仪器随堂听课,边看边听边作记录,其优点是研究者身临其境、感受真切。后者也称间接观察,它是凭借一定的仪器进行的观察,这类观察可突破人的主观能力的局限,扩展观察的广度、提高观察的深度和增强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指直接通过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而间接观察法是人的感官通过仪器观察研究对象的方法。从自然观察中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来看,可把自然观察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加入到被观察者的群体中去,参加他们所从事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观察。参与性观察又有两种情况:一是观察者向被观察者说明自己的研究者身份;一是观察者不暴露自己的研究者身份。非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以“旁观者”身份,从“外面”对被观察者的表现、活动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有公开进行和秘密进行两种情况。参与性观察往往可以进行得比较深入、全面、完整,但由于研究者自己成为观察对象群体中的一员,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非参与性观察相对而言可以比较客观,但往往难以深入和完整。从观察的严密性来看,可把自然观察分为结构观察与非结构观察。结构观察是一种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的观察,是一种有系统的可控性观察,简言之,它是一种严密性程度高的观察。非结构观察是一种没有周密的观察计划、观察提纲和观察指标体系,没有严密控制措施的观察。(二)自然观察法的优点与局限 自然观察法作为一种常用研究方法,有其自己的优点和局限。在选择与运用自然法时必须对此加以全面考虑。自然观察法的优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是研究者自己直接观察对象的发生、存在和变化,因而可以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直接的资料,这种资料是调查法和文献法等所难以获得的。第二,它是在观察对象处于自然状态的情况下进行的,观察对象的表现是自然的,因而所获得的资料往往比通过实验法所获得的资料更符合事实真相。第三,由于自然观察是研究者自己直接进行现场观察,因而可以把握现场的全部情况,包括注意到当时的特殊气氛与情境。第四,自然观察法相对而言实施便利,又可以不需要他人和被观察者的合作,往往可以由研究者随时随地进行,特别是在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可以经常面比较便利地一边进行教育实践一边进行自然观察研究。自然观察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中的有些现象不能或不大适合于进行自然观察研究。例如,如果把课堂教学工作分为设计与(包括教师的备课等许多方面)与行动两个部分,那么设计部分就不适合于用自然观察法进行研究,而必须采用其它方法如调查法。一般而言,只有具有口头的或运动的基础的活动才真正适用于自然观察。第二,自然观察法一般只能有效地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类的问题,而难以得出关于“为什么”的结论,难以明确因果关系。因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错综复杂的,通过自然观察只能得出众因共果的关系。第三,想要通过自然观察得出比较确定的因果关系,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就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广泛地、大量地、长期地观察;根据观察的结果作种种推论。而广泛的、大量的、长期的观察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因种种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实施;根据观察的结果所作的推论过多,这会影响研究的客观性、可靠性。第四,对研究者来说,自然观察法明显地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一个人只能在很小范围内进行观察从而获取资料,这对于教育研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三)自然观察法的一般步骤 自然观察尤其是其中的科学观察是一个包含着若干个步骤的相当长的过程。要地处理好观察的每个步骤,才能保证整个观察的有效。在不同的情况下,自然观察的步骤、程序是不同的,但总的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观察设计 即制定观察的具体计划的过程,主要包括明确观察的内容、具体目标和要求,确定观察的具体方法,确定观察仪器(如果是仪器观察),设计记录工具等。这显然是进行自然观察首先做的一个重要步骤。在观察进行之前,必须明确观察的内容,这主要指:那个或那些教师或学生的行为、表现;教师或学生的哪一种或哪几种行为、表现;在什么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这种或这几种行为、表现。还要明确观察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包括观察的范围、观察时间的长短、观察和深度和准确度等。、做好观察前的具体准备 做好观察的计划之后,还要根据所做的计划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如: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观察对象的资料,从而对观察对象事先有一个较完整的准备性把握,这有助于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准备好观察的手段;特别是观察仪器、记录工具;预测观察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问题,并准备处理措施等。、实施观察 即根据计划实际地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要保证客观性,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观察,尽可能地避免先入为主的偏见、主观感情色彩、假象与错觉等的影响;第二,要全面地、系统地观察,把握对象的各个方面和发展的全过程,避免以偏概全,同时注意抓重点、抓典型;第三,观察一定要深入细致。在观察时应该做好观察记录(下文将专门介绍记录方法)。、分析、处理观察所得的资料 通过观察得到一系列的研究资料,对此要要及时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然后对整理过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写出观察报告。在分析、处理观察所得的资料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参阅其它的有关研究资料或进行推论,但在参阅其它资料和进行论时,应保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切忌按先入之见取舍观察资料、改变观察资料和任意添加资料。(四)自然观察法中的记录方法 在自然观察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复杂的问题是记录问题。做好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是有效观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自然观察研究中的记录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多数可以归入以下两大类:定量的记录方法;定性的记录方法。2定量的记录方法 自然观察法中,定量的记录方法数字化、结构化的记录方法。具体地,主要参考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1)编码体系(见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07-109 页)。(2)记号体系(或称核查清单)(学校教育研究方法第 109 页)这是预先列出一些需要观察的、可能发生的行为,观察者在每一种要观察的事件或行为发生时做个记号。(3)频数表。在观察之前,观察者制一张所要观察的、预期要出现的行为及细目表;观察的过程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某种行为出现一次,就在相应的栏目中作一个记号,如划上“”。例如,关于教师的行为,可以列出下表,观察过程中的某一段时间,当教师出现向学生提问的行为时,就在“向学生提问”横栏和相应时间段的坚栏的交叉处划上“”。表 课堂教师行为频数记录表(单位时间:8 分钟)第单第单第单第单第单总频数 行为项目 位时间位时间位时间位时间位时间 讲授 主 动演示 行 为向学生提问 12 给予指导 同意学生的看法 反 应夸奖或鼓励学生 行 为批评学生 回答学生的问题 (4)等级量表。(该书第 111-页)(二)定性的记录方法 定性的记录方法以非数学、非结构化的方式来记录观察结果。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具体方法(参考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1)描述体系(见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15 页)描述体系是一种中间过渡类型的记录方法,它既有分类体系的特点,有预先的行为分类体系;又属于开放性的体系。(2)叙述体系(见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16 页)叙述体系作为一种开放式的记录方法,没有预先设置的行为分类,而完全在观察的现场作自由记录。它具体包括以下 4 种记录方式:一是日记/流水账 二是(3)图式记录(见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18 页)(4)工艺式记录(见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21 页)三、调查法 (一)调查法概述 1调查法的概念 教育研究的调查法是研究者从一定的研究目的出发,深入教育实际,有计划地、有系统地向有关人员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资料,从而达到了解事实、发现问题,并揭示有关现象的发展趋势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的一种方法。调查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它不是研究者自己直接去观察研究对象,而是通过他人间接地了解关于研究对象的情况,是利用他人对研究对象的观察,是一种间接观察;(2)它搜集的善于研究对象的资料可以是研究对象处于自然状态情况下的资料,也可以是研究对象处于实验控制情况下的资料(这里的实验显然不是由调查者进行的,而是由他人在在调查以前进行的);(3)它所搜集的资料可以是关于研究对象现状的资料,也可以是关于研究对象过去情况的资料,其中以关于现状的资料为主。由于这些特点,通过调查法,研究者可以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而这些资料和数据通过其它研究方法是不能获得或者不大容易获得的。2教育调查法的主要功能 第一,揭露教育发展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通过不断解决教育内外部的各种矛盾而促进教育的发展。第二,帮助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发现和总结推广先进教育思想和先进经验,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第三,为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教育管理和教育预测服务。3调查法的分类 教育研究的调查法可从多个角度加以分类,其中常见的分类有: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又称普遍调查或普查,即对与调查内容有关的全部对象加以调查。非全面调查是为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对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它又可分为随机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个案调查和专家调查等 根据调查内容的范围,可分为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种。综合调查涉及的内容范围大,包括教育的多个领域和多个方面;专题调查涉及的内容范围单一,即一次调查只涉及教育的单个领域或单个方面的问题,如中学生学习兴趣状况的调查。根据调查内容的性质,可以分为事实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事实调查要求调查对象提供客观的事实或数据,例如中学开设选修课的情况。征询意见调查要求调查对象就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建议和希望,如关于在中学开设选课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根据调查的总体方式,可以把调查法分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调查表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这个大部分的二、三、四小部分将分别探讨这三种类型。4调查法的一般步骤(1)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目的任务,确定研究调查对象、调查地点,选择相应的调查类型和调查方式。(2)拟定调查计划在确定提纲和安排调查工作程序时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调查项目能否有效地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项目的构成是否合理简便;二是对项目如何进行比较科学的分类,大项目如何分解成若干具体的小项目并形成较完善的可操作的调查提纲;三是如何制定与分类标准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以便对获得的资料能进行统计处理。(3)做好各种技术、事务和组织准备,包括培训调查组成员,资料及有关调查器材的准备。(4)进行试探性调查,得到关于调查对象的一般认识,修改调查提纲及工作方案。(5)制定调查表格、问卷、访谈提纲。(6)实施调查。(7)整理调查材料,分析调查结果,并得出调查结论。(8)写出调查报告。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解释,提出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二)调查表调查 即凭着一张或几张调查表格展开调查,收集所需信息并据此进行后续研究的方法。调查表法的优点有:对于调查者来说,调查用具(表格)编制简短,一张表格可以搜集大量的信息,省时、省力、省钱;对于调查对象来说,填表十分方便,花时间少;可同时向大量的调查对象搜集资料;调查资料容易整理。它的最大局限在于适用范围小,主要适用于了解单位和个人的基本情况。因这种调查方式使用情况少,故不多述。(三)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问卷调查是一种书面调查方法:调查者就调查内容项目编制成题目,当面分发、有组织地转发或邮寄给调查调查对象,请求调查对象作答,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一是标准化,即使用标准化工具来搜集资料,统一提问、回答的形式与内容,对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以同一种问卷进行询问。二是匿名。使用问卷调查,一般不要求被调查者在问卷上署名。这样,被调查者就减少了顾虑,有利于提出某些敏感性的问题,并得到被调查者的真实的回答。三是间接。使用问卷调查,调查者一般不与被调查者直接见面,而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问卷。2问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 问卷调查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方便实用,对于调查者来说省时、省力,花钱少;便于搜集大样本的信息资料,即同时向大量的调查对象搜集资料;答卷者可以不署名,这有利于提高回答的客观性、真实性;调查的资料也比较便于做统计整理。问卷调查的局限在于:发出的问卷常常无法全部收回,而如果收回的问太少,就会影响所取得的材料的代表性;由于问卷一般涉及的问题范围较广,且不能当面追问答卷人,因而所能搜集的资料往往比较浅显,难于获得深入的资料,尤其是难于深入了解调查对象的心理中比较深层的东西;往往会出现一些调查对象对部分题目不作回答的情况,这会明显地影响调查的效果;调查对象所作的回答是客观事实还是个人意见,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往往很难区分或核实,因而根据问卷所得的结论水灾常常不能作为最后的定论。问卷调查一般适用于调查对象众多,涉及问题范围广泛的情况。3问卷的编制 在问卷调查中,问卷的编制是最关键的一项工作。问卷的设计是一件很细致的工作,必须十分细致地对待。问卷的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问卷题目的设计 问卷题目的设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包括主要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交替的方面:首先是确定问卷要包含哪些问题。在确定一份所要包含的问题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第一,问卷的问题应能覆盖调查内容的各个主要方面;第二问题的数量要适度,既能覆盖调查内容的各个主要方面,又不至于太多因而导致答卷人的厌烦情绪,一般以 3440 分钟能答完为宜;第三,除了少数几个要求提供背景或统计信息的问题以外,其余问题都应与研究的问题、假设直接相关无直接相关的可问可不问的或重复的都应该删去;第四,问题中包含的内容应尽量单一,一个问题一般只能包含一项内容,不能包含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内容,否则就很难回答;第五,所有的问题都应该答卷人能够提供信息的问题,应属于答卷人的所经历或了解的范围之内;第六,应防止导向性的问题,即隐含着假设或期望的结果因而常常会导致具有偏向性的回答的问题,例如不能这样问:“你赞同在学校放松纪律,甚至认为纪律不利于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吗?”第七,一般应避免那些可能给答卷人带来职业或社会压力的问题,如意味着不能胜任职业、违背道德规范或违法的问题,在十分特殊的情况下必须问这类问题时,应采取特殊的办法。其次是确定问卷题目的格式。在把问卷中的各个问题化为一个一个的题目时,要做的事情这一是确定问卷题目的格式。问卷题目的格式包括两种基本类型:封闭式和开放式。封闭式也称结构式,是把题目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答卷人在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选择。这主要包括是否式、选择式、划记式和排序式等具体型式。是否式是要求答卷人对题目中的命题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事实作出是或否的回答。选择式是要求答卷人从调查者规定的多种答案中挑选出一个最适宜的答案(有时可挑选一个以上的答案),并作上记号(见“问卷题目格式举例”第 1 题)。规定的答案项数视具体情况而定,多数为 45 项(见“问卷题目格式举例”第 2 题)。核对表式为是否式或选择式的一种变形,它是将一组相关的若干个是否式题目或一组相关的选择式题目综合为一个表格的形式,要求答卷人只要在相应的位置划记号如打“”即可。排序式是要求答卷人将调查者所列举的各项答案按其重要程度排列顺序(见“问卷题目格式举例”第 3 题)。【问卷题目格式举例】1.我总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A.是 B.否 (回答:_)2.您认为上前小学生的学业负担 A.很重 B.稍偏重 C.合适 D.稍偏轻 E.很轻 (选择:_)3.请将导致初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下列各项原因的项目号,按影响由大 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选拔性考试 教材难度过高 来自家长的压力 学生的自我要求太高 同学间的竞争 学校和教师过分重视分数 _(自填)排序:_ 开放式也称非结构型,这种题目只提出问题,不限制答案范围即不列出可能答案,而是完全由答卷人自由作答。开放式主要有填空式和问答式两种具体型式。再次是文字表述 确定好了问卷题目的格式,还要将题目以合适的方式用文字表述出来。文字表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句子要通顺、流畅;第二,表达的意思要明确,不能含糊不清,且应避免歧义;第三,语言要通俗易懂,适合于答卷人的知识水平,避免使用生僻的字词,并在一般情况下避免使用行话和过于专业化的术语;第四,尽量方便答卷人作答,例如填空式的题目要求答卷人填写的文字应尽可能地简短。()问卷整体结构设计 问卷设计的另一个问题是整体结构设计,这个方面在设计作为问卷的组成要素的题之前目就应该有所考虑,不过主要是在各个题目设计好之后进行。问卷整体结构的设计要许多的事项,其中主要的有题目格式的总体构成、题目的编排顺序问卷非主体部分的设计、卷面排版等。问卷题目格式的总体构成 问卷题目格式的总体构成有三种情况:一是全部为封闭式题目;二是全部为开放式题目;三是一部分为封闭式题目,一部分为开放式题目,两类题目相结合。由这三种情况相应地形成问卷的三种类型:封闭式问卷、开放式问卷、综合型问卷。题目的编排顺序 一份问卷是由个题目编排而成的。怎样确定各个题目的编排顺序呢?一般应考虑以下几点:第一,考虑各个题目内容的逻辑联系。把属于同一内容或的各个题目集中在一起,并符合逻辑的顺序排列成一组题目;各个题目组的编排也要符合合理的逻辑顺序。按以题目内容上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有利于提高答卷人的答卷顺序,有利于答卷人按一定的逻辑思路作答因而更加顺畅,且更便于调查者事后的统计处理。第二,考虑各个题目的格式。尽量地把封闭式的题目放在问卷的前部,而把开放式的题目放在后部,并尽量地把相同格式的题目集中在于一起。一般而言,题目的逻辑顺序是第一重要的,格式顺序应该以维持逻辑顺序为前提,所以同一格式的题目可以分散在整个问卷中。但是无论如何,问卷的开头应该是封闭式题目,而不能是开放式题目。第二,适当考虑题目的难度,将作答比较难的题目放在问卷中相对靠后的位置。非主体部分的设计 各个题目构成问卷的主体部分,但一份问卷还有非主体部分,这在问卷编制时也必须考虑。晨主体部分主要有前言部分和末尾的附加部分。前言一般是一份问卷所不可缺少的,它主要包括:阐明调查的目的和价值、答卷人作答的重要性;向答卷人保证所有的回答都是保密的;如果答卷是有报酬的,也可以以适当的方式提到;调查者(单位或个人)签名,如果能请到与答卷人有密切关系的人签名,那么回答率就会显著提高。如果问卷作答后将以由寄的方式收回,则问卷的末尾要注明收卷人的姓名、详细地址和邮政编码等项。问卷的卷面排版注意:应该美观大方;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不应给人以拥挤的感觉,当然也不宜显得太稀散;各个题目应该准确地编上号码;问卷有两页或两页以上的,必须标明页码。问卷初步编制完成后,应征求有关人员、专家的意见,进行修订,形成试测问卷。然后就试测问卷进行试测,从总体样本中抽取一部分人作为试测样本,以检查问卷的内容是否能被调查对象所理解,题目数量是否适当,表述方式和排列方式是否恰当,并求出效度、信度。试测后,根据试测的结果进行再修订,然后形成正式问卷。4良好问卷的标准 良好的问卷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这也是编制问卷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一是目的明确,即研究者出的问题必须反映研究的者的研究目的。第二是表述准确。在问卷设计中,研究者要考虑的是:答卷者如何解释这句话?他能解释到什么程度?答卷者认为这句话的意义是什么?即他所能意识到的语义是什么?总之,语言上应该准确、浅显、易懂,不要超过答卷者的领悟能力。第三是语言通俗,即问卷使用的语言要能人易懂,尽量避免难懂的词汇或专业术语(行话)。第四是理解清楚,即研究者所出的题目应该在答卷者能理解的范围之内。这就要注意:在答卷者能懂的范围内提出问题;问题不要引起答卷者的误解;不能使用假设或猜测语句。第五是避免主观性情绪。研究者出问题时带有比较明显的情绪化和主观性,就会影响答卷者的思考,从而导致不实的回答。所以,在出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主观情绪化字句,如“你赞成抄袭作业吗?”,这容易引起答卷者的主观回答,如回答“不赞成”;避免涉及隐私的问题;避免诱导回答及暗示回答,如“你赞成中学生抽烟吗?”第六是选择合适的角度。一个问题,如果比较明确和简单,就应该直截了当地提出;如果不能直接问,就应该间接提出,如对于个人学习能力的认定就应该用间接的方法去了解。仔细读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61 页问卷编制示例。5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问卷发放的方式主要有四种:邮寄;有组织地分配;当面下发、填答;网络。这三种形式各有利弊,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一般将它们结合起来使用。问卷的回收也相应地有四种方式:邮寄;有组织地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