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园林基本概况.pdf
阿拉伯园林基本概况 阿拉伯园林 伊斯兰艺术是一种受宗教影响很大的艺术形式,超越民族,人种,地域,国界,具有广泛影响。它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遍布亚非,波及欧洲,在全世界已经超过 12 亿伊斯兰教徒居住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凡是信奉“真主”,诵读古兰经地域的艺术,都可以归划到这个范围内。伊斯兰文化是随着伊斯兰教的扩张形成和发展起来的。6 世纪末,穆罕默德打起了伊斯兰的旗帜,一手高举古兰经,一手挥舞战刀,在短短的几个世纪内建立起一个超过全盛期罗马帝国疆域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所以说,阿拉伯人的崛起和伊斯兰教不可分开,阿拉伯园林通俗点说也可以算是伊斯兰园林。阿拉伯中世纪建筑艺术是饮誉世界的东方三大建筑艺术之一,它的辉煌历史,人们早已耳熟能详.融建筑、美术、园艺于一体的园林艺术,更是阿拉伯文化中的奇葩。阿拉伯园林不讲究中国园林的曲折有致,前后呼应或园中有园,景外有景,也不注重西方园林的纯粹写实.它在两者之外开辟了一条新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的宗教思想因而深深地浸渍到园林艺术中,形成了具有理想色彩的天园艺术模式.阿拉伯人心中的乐园是下临贯穿的河渠果实常年不断,树荫岁月相继.中,类似的描绘比比皆是.清澈的水流,累累的果实,繁茂的树木,构成了天园的优雅环境.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伊斯兰教的传播,天园艺术模式从书上搬到了地上。阿拉伯人早先原是沙漠上的游牧民族,祖先逐水草而居的帐幕生涯,对“绿洲”和水的特殊感情在园林艺术上有着深刻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受到古埃及的影响从而形成了阿拉伯园林的独特风格;以水池或水渠为中心,水经常处于流动的状态,发出轻微悦耳的声音。建筑物大半通透开畅,园林景观具有一定幽静的气氛。1 编辑本段 发展轨迹 伊斯兰园林,是以古巴比伦和古波斯园林为渊源,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方式,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有精美细密的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的阿拉伯园林.。阿拉伯人继承了巴比伦、埃及、古波斯的方直的规划、齐正的栽植和规则的水渠,较为严整的园林风貌,发展成为了伊斯兰园林的主要传统。阿拉伯人是来自南方阿拉伯沙漠的游牧民族。公元 610 年,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阿拉伯人很快在宗教的旗帜下劝解在一起。公元 637 年,他们征服了波斯帝国。开始,哈里发帝国建都于大马士革,公元 750 年改朝换代后迁都巴格达。1258 年蒙古人攻克巴格达,在阿拉伯人和蒙古人统治期间波斯帝国逐渐衰落,直到 1501 年,波斯的萨非亚丁王朝时期,一个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出现了。阿拔斯一世(1571-1629)统治时期,迁都伊斯法罕,波斯帝国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阿拉伯文化吸收了水平较高的波斯文化中的许多精华,而波斯文化也带上了伊斯兰教的色彩。产生了一种可称之为“波斯阿拉伯式”的新样式。波斯古典园林的个体特征,与其地域环境、历史沿革和宗教习俗等都有着密切联系。水、凉亭、绿树荫是庭院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伊斯兰对西班牙的征服始于公元 711 年,到公元 716 年攻占塞维利亚之后,西班牙算是被完全征服。在长达 700 年的穆斯林统治下,阿拉伯人大力移植西亚,尤其是波斯,叙利亚的地方文化,使西班牙留下了一些永存在西班牙人心中的思想方式,(这是东方文化给欧洲的最大印记),从而创造了富有东方情趣的西班牙阿拉伯式造园。西班牙摩尔人在这片分离的土地上创造了一种新文化以及与之相应的新环境,并将其反映于当时的园林设计理念之中:由厚实坚固的城堡式建筑围合而成的内庭院。这些庭园被白墙环绕,被水道和喷泉切分,并种植了大量的常绿树篱和柑橘树,利用水体和大量的植被来调节园庭和建筑的温度。14 世纪的阿尔罕布拉宫庭院(Alhambra)是其典型代表。印度的造园艺术,从伊斯兰教徒 715 年占领印度西北部,建立统治之后,也逐渐阿拉伯化。印度的阿拉伯式园林的盛期是 16、17 两个世纪,那正是莫卧儿帝国时期,其代表园林是夏利玛尔园。同时,陵墓在花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著名的泰姬陵(The Taj Mahal)是其典型代表。2 编辑本段 各地阿拉伯园林 波斯伊斯兰园林 波斯阿拉伯园林 根据艺术的起源的研究,人们对于逝去的生活方式总有一种怀恋之情,常常会用一种游戏的心情模仿以前的生活场面,这一也是东西方古代统治者都喜好游猎的原因。随古希腊历史文化之后,萨拉森人在公元 47 世纪占领了波斯。关于这一时期造园模式的描述,可从当时的另一种艺术形式地毯上找到。波斯园林一类即是王室猎园,其中留有大面积的林地,王公贵族狩猎和骑马。另一类是天堂乐园,受波斯艺术(特别是诗歌、地毯和绘画)广泛影响,它代表了波斯人对天堂的想法。波斯庭园主要采用两种自然元素,即水和树,水是生命的源泉,而树则因其顶部而更加接近天堂。随着伊斯兰教进入波斯地域,波斯文化也被伊斯兰所吸收。杰弗里杰利科在人类的景观一书中写到,波斯伊斯兰园林吸取了两个相反的构想:一个是古兰经中的天堂,其中写到,伊甸园中,树荫底下,河水流淌;另一个是沉思和交谈的场所,在那里,人的身体和心灵都得以休息,思维从成见中解放。在建筑是天堂和尘世的统一物的构想影响下,便产生了一种新象征主义,在波斯伊斯兰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弯顶建筑,通过它将方与圆相联系。波斯人有一种美学观,认为客体世界“有它自己的规律”,客体世界“是形和色的世界”。这种美学观表现在建筑艺术上,波斯人追求单纯的几何性:方墙、弯顶、圆塔。装饰图案都用精确的几何形。他们也追求鲜艳的彩色,直至把建筑物整个地用琉璃砖贴面。所以波斯的园林也是可能是这种美学观渗入到伊斯兰教的观念中去,早期的伊斯兰艺术,都不摹写动物和自然形态的植物形象。所以在花园里也就没有意大利和法国花园里那么大量布置的雕刻品。这样就更加显示出图案的重要,力求构图精美,比例和谐。在波斯庭院中,水池几乎都是设在建筑物之前,偶尔也有设在建筑物内部的情况。不可思议的是,水池的形状不是伊斯兰庭院中的那种圆形,而大部分采用方形或八角形,这或许是因为该国的造园一直循着与模仿自然形成鲜明对照的道路前进之缘故,庭院形式本身是按几何构成展开的,所以,水池的形状也采用方形或八角形,视曲线形为不合理的形状而弃之。16 世纪,波斯进入最后兴盛时代萨非王朝,其国王阿拔斯一世(1587-1629 年)移居伊斯法罕城,重点改建了这个城市,建设了园林中心区,它代表了波斯伊斯兰造园的特征。此中心区的园林具有波斯和伊斯兰造园的融合特点,有水和规则整齐花坛组成的庭园以及林荫道,建筑装饰为拱券,植物花纹,几何图案,水伸入建筑中等。这些融合特点反映在中心大道,四庭园和四十柱宫及其花园中。具体特点是:1、整体布局是规则式。东面设一长方形广场,为 386x140m,周围环绕两曾柱廊。其西面设一笔直的四庭园大道。在广场与大道之间,布置规划式的宫殿建筑等。2、四庭园大道。此大道联系着四个庭园,总长超过 3 km,为一林荫大道,中间布置一运河和不同形状的水池,河旁池旁铺石,形成一个宽台。庭园有伊斯兰教托钵僧园、葡萄园、桑树园和夜莺园等。庭园布局各有不同,但都为规则的花坛组成,中轴线突出,对称布局,没有人和动物形体的雕像与装饰。3、四十柱宫庭园。此宫位于中心位置,水从建筑流出贯流全园,周围是对称的规则式花坛,其间还穿插一条林荫路。20 根纤细的雪松柱子伫立在石头平台,大约 115 英尺宽,65 英尺长,处于一块比庭园高 2 英尺的宽阔的石头地平上。亭阁三面开敞,可以从观赏庭园的景色,不过更重要的是为了有效的空气对流。在炎热干燥的沙漠气候中,这种设计可以捕捉穿过亭阁高阔的屋顶下方的夏季风。门廊俯瞰着向庭园西南方向延伸的矩形水池。水池边缘栽植着高树,以保持水池清爽阴凉。主导风将水池冷却下来的空气直接吹送到亭阁中。2 西班牙阿拉伯园林 摩尔人的园林 公元 710 年(8 世纪),阿拉伯人攻入西班牙,给西班牙带来了伊斯兰宗教和文化,也带来了伊斯兰园林的风格,他们结合西班牙当地的条件,并形成了西班牙式的庭园风格。典型的西班牙庭园被称为 Patio。Patio 的布局为:四周是建筑,围成一方形的庭园,建筑形式多为阿拉伯式,带有拱廊,装饰十分精细。在庭园的中轴线上,有一方形水池或一长条形水渠,并有喷泉,常以五色石子铺地做成纹样。阿尔罕布拉宫建于公元 1238-1358 年,位于格拉那拉(Cranada)城北面的高地上。此宫建筑与庭园结合的形式是典型的西班牙伊斯兰园,它是把阿拉伯伊斯兰式的“天堂”花园和希腊,罗马式中庭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西班牙式的伊斯兰园,西班牙称其为“Patio(帕提奥)式(意思是院子,天井)。这组建筑是由四个“帕提奥”和一个大庭园组成的。此宫庭园的四个 Patio 的特征是:第一,建筑位于四周,围成一个方形的庭园,建筑形式多为阿拉伯式的拱廊,其装修雕饰十分精细。第二,位于中庭的中轴线上,有一方形水池或条形水渠或水池喷泉。在夏季炎热干燥地区,水极为宝贵,可取得凉爽湿润的感觉。第三,在水池、水渠与周围建筑之间,种以灌木、乔木,其搭配数量各不相同。第四,周围建筑多为居住之所,还有些地方将几个这类庭园组织在一起,形成“院套院”,这一点同苏州园林相仿。桃金娘宫庭院建于 1350 年,是一个及其简洁的,东西宽 33 米,南北长 47 米,近似黄金分割比的矩形庭院。正殿是皇帝朝见大使举行仪式之处,庭园南北向,两端柱廊是由白色大理石细柱托着精美阿拉伯纹样的石膏块贴面的拱券,轻快活泼,建筑倒影水池之中,形成恬静的庭园气氛。南面的柱廊为双层,其后是高耸的科玛雷斯塔。此庭院中央有 7 米宽,45 米长的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大水池,水面几乎占据了庭院面积的 l/4。池水紧贴地面,显得开阔而又亲切;平静的水面,使四周的建筑及柱廊的倒影十分清晰。水池南北两端各有一小喷泉,与池水形成静与动,竖向与平面,精致与简洁的对比。在水池两侧各有 3 米宽的整形灌木桃金娘种植带,故此处名为“桃金娘”庭园。植篱为建筑气氛很浓的院子增添了一些自然气息,其规整的造型与庭院空间又很协调。桃金娘宫庭院是属于中庭为大水池的“Patio”类型。庭院的东西两面是较低的住房,与南北两端的柱廊连接,构图简洁明快。桃金娘宫庭院虽由建筑环绕,却不感到封闭,在总体上显得简洁、幽雅、端庄而宁静,充满空灵之感。狮子宫庭院是阿尔罕布拉宫中的第二大庭院,也是最精致的一个,建于 1377 年,是后妃的住所。庭院东西长 29 米,南北宽 16 米,四周是 124 根大理石柱细长柱拱券的回廊,其柱有三科类型,即单柱,双柱和三柱组合式,显得十分精美。东西两端柱廊的中央向院内凸出,构成纵轴上的两个方亭。这些林立的柱子,给身入其境的游人以进入椰林之感,复杂精美的拱券上的透雕则恰似椰树的叶子一般。十字形的水渠将庭院四等分,交点上立有一近似圆形的十二边形水池喷泉,中心是圆形承水盘及向上的喷水,四周围绕着 12 座精细石狮雕像,由狮口向外喷水,水从喷泉流下连通十字形水渠,此石狮喷泉成为庭院的视线焦点,形成高潮,故此院名为狮子院,象征沙漠中的绿洲。此庭院是属于十字形水渠的 Patio 类型,水渠伸入到四面建筑之内,在水渠端头设有阿拉伯式圆盘水池喷泉,可使室内降温清凉。柏木庭院建造于 16 世纪中期,是边长只有十多米的近方形庭院,空间小巧玲珑。北面有轻巧而上层空透的过廊,由此可以观赏到周围的美景,另外三面则是简洁的墙面。庭中植物种植十分精简,在黑白卵石镶嵌成图案的铺装地上,只有四角耸立着 4株高大的意大利柏木,中央是八角形的盘式涌泉。格纳拉里弗园(Generalife)是另一个宫廷庭园。此园位于阿尔罕布拉宫东面。园的名称是从“Gennat-Alarif”而来,其意是“Garden of the architect”即建筑师的花园,为建筑师所有。这里原有格拉那达最早的伊斯兰国王建造的宫廷花园,1319 年由阿布尔瓦利德扩建,作为他的夏宫。格内拉里弗花园被称为是西班牙最美的花园,也是欧洲,乃至世界上最美的花园之一。它的规模并不大,采用典型的伊斯兰园林的布局手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的特征。庄园的建造充分利用了原有地形,将山坡劈成 7 个台层,依山势而下,在台层上又划分了若干个主题不同的空间。这处庭园比阿尔罕布拉宫高出 50 米,可纵览阿宫和周围景色,它与阿宫形成互为对景的关系,彼此呼应,整体和谐,这是此园的一大特点。在水体处理上,将斯拉德尔摩洛河水引入园中,形成大量的水景,从而使花园充满欢快的水声。沿着一条两墙夹峙,长 300 多米的一条形的多姿多彩的柏木林荫道,即可进入园中。在建筑门厅和拱廊之后,便是园中的主庭园水渠中庭,此庭由三面建筑和一面拱廊围合而成.中央有一条长 4。米,宽不足 2 米的狭长水渠纵贯全庭,水渠两边各有一排细长的不同形状的水池喷泉,水喷成拱门形状,在空中形成拱架,然后落入水渠中,水渠两端又各有一座莲花状喷泉。水池两侧布满花卉和玫瑰,在花卉两旁有绿篱树相衬,层次丰富,色彩鲜艳。在条形花园的纵向轴线上设有条形水池,此园具有明显的导向性,使游人轻松地漫步到北面尽头的庭院内。从水渠中庭西面的拱廊中,可以看到西南方 150 米开外的阿尔罕布拉宫的高塔。拱廊下方的底层台地,是以黄杨矮篱组成图案的绿丛植坛,中间有礼拜堂将其分为两块。水渠中庭的北面也有精巧的拱廊,后面是十分简朴的府邸建筑,从窗户中也可以欣赏到西面的阿尔罕布拉宫。府邸的地势较高,其下方低几米处有方形的小花园,四周围合着开有拱窗的高墙。这是一块面积仅一百多平方米的蔷薇园,米字形的甫道,中心是一圆形大喷泉。府邸前庭东侧的秘园是一个围以高墙的庭院,这里布局非常奇特,一条两米多宽的水渠呈 U 形布置,中央围合出矩形“半岛”,“半岛”中间还有一方形水池。与水渠中庭一样,U 形水渠的两岸也有排列整齐的喷泉,细水柱呈拱状射入水渠中。两个庭院的水渠是互相连接的。方形水池两边是灌木及黄杨植坛,靠墙种有高大的柏木,使庭园既有高贵的气质,又有一种略带忧伤的肃穆感。南面的花园是层层叠叠的窄长条花坛台地,许多欢快的泉池,形成阴凉湿润的小环境。小空间的布局方式及色彩绚丽的马赛克碎砾铺地,都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顶层台地上方,有一座白色望楼,居高临下,可眺望远处景色。台地花园的南北两端,各有一条蹬道联系上下,并与望楼相接。2 印度阿拉伯园林 随着伊斯兰教徒东征,17 世纪,印度成为莫卧尔(Mughal)帝国所在地。莫卧尔自称是印度规则式园林设计的导入者。莫卧尔帝王从祖先那继承下来了对 印度泰姬陵 旷野和天然景观的本能热爱。他们在理智上注重寻求宁静,而这种宁静则是以建立的各种秩序为基础的。他们全神关注的是现世及来世的永存,并坚持不懈地探索如何才能完美地达到这一目的。莫卧尔帝国的领导人巴布尔又带来了波斯风格的园林,建于1528 年阿格拉、朱木拿河东岸的拉姆巴格园即是一例。莫卧尔园林和其它伊斯兰园林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不同植物的选择上。由于气候条件不同,伊斯兰园林通常如沙漠中的绿洲,因而具有多花的低矮植株;莫卧尔园林中则有多种较高大的植物,且较少开花植物。莫卧尔人在印度建造了两种类型的园林:其一是陵园,它们位于印度的平原上,通常建造于国王生前。当国王死后,其中心位置作为陵墓场址并向公众开放。陵园的最佳实例即是建于印度古城阿格拉(Agra)城内,闻名世界的泰姬玛哈尔陵;其二是游乐园,这种庭园中的水体比陵园更多,且通常不似反射水池般呈静止状态。游乐园中的水景多采用跌水或喷泉的形式。游乐园也有阶地形式,如克什米尔的夏利马庭园即是莫卧尔游乐园的典型一例。泰姬陵总体设计采用对称的布局,全园占地 17 公顷,陵园呈长方形,宽约 304米,长约 580 米,周围环绕着红砂石砌成的院墙,整个陵园布置极为工整对称,前后分成两重院落。陵园的中心部分是大十字型水渠,将园分为四块,每块又有由小十字划分的小四分园,每个小分园仍有十字划出四小块绿地,前后左右均衡对称,布局简洁严整。4”字在伊斯兰教中,有着神圣与圆满的意思。中心筑造一高出地面的大水池喷泉,十分醒目。陵墓建筑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建筑形象为高 70 多 m 的圆形弯顶,四角配以高约 42 米的尖塔。建筑屹立在花园后面的 10m 高的台地上,强调了纵向轴线,这种建筑退后的新手法,更加突出了陵墓建筑,和保持陵园部分的完整性。建筑与园林结合,弯顶倒映水池中,画面格外动人。陵墓寝宫高大的拱门镶嵌着可兰经文,宫内门扉窗权雕刻精美,墙上有珠宝镶成的花卉,光彩闪烁。寝宫四壁均有尖拱状的凹壁和透雕的花窗装饰。屋顶为双重弯隆,外层鼓状石座承托着一个硕大的球形圆顶,举高 58 米。大圆顶底部四角环峙四座小圆顶凉亭,造型简洁精确,节奏明快和谐。陵寝的水池与环境的设计颇具匠心,天光水影,交相辉映,又不乏端庄肃穆之感,给这座陵墓增添了梦幻般的色彩,因此有“大理石之梦”的说法。泰姬陵继承了波斯,中亚伊斯兰建筑传统,但又融合了印度古建筑的独特风采。她体形明确,比例匀称,色彩柔和,施工精巧,具有较浓的世俗气息。较完好地表现了上层穆斯林对来世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伊斯兰天国乐园的向往之情。建筑和园林艺术的高度融合;大理石陵墓的洁白纯净:常绿树的端庄凝重;纤纤草坪的绿茵如毡;各式喷泉的迷蒙飘渺;粼粼倒影的虚实涵映;真可谓是相辅相成,相应交辉,使得陵墓倍增艺术魅力。泰姬玛哈尔陵的建筑包含着复杂的隐喻。它是世界上极为珍贵的象征主义杰作。当封闭的几何形花园成为了传统到处重复时,难免产生单调感,而扩大了景观概念则更新颖,更有意义。在印度伊斯兰园林中,也有与印度模式相混合的伊斯兰几何形。例如,叶片图案在埃及象征着生命的起源,而在印度则是宇宙的符号。拉合尔的夏利玛尔庭园位于达尔湖的东北部,竣工于 1619 年。该园呈阶地状,并分为三部分,一为妇女使用,一为国王使用,还有一处供公众使用。妇女的活动通常是隐蔽的,她们的庭园处于最上层,以提供最大私密性和最好的视野。1630 年,沙贾汉在妇女庭园的中心增加了一个凉亭,成为建筑趣味中心。距夏利马庭园不远处是尼夏特巴格园,该园亦为阶地状,最初十二个层次,并有一条狭长的水渠联系着不同层面。尼夏特巴格园以其场地规划著称。在台地后方,可饱览壮观的群山风景。在轴线另一端则是一个湖泊。花园的场址非常理想,既便于观景,又与园外景致完美融合。受地域、气候条件及本土文化影响,伊斯兰园林大多呈现为独特的建筑中庭形式,也因如此,在世界园林史上,伊斯兰传统园林可谓最为沉静而内敛的庭园。在这里,你可以想象它就是尘世中的天堂,而当人们设计、建筑和养护这样一座园林的同时,便在地球上打造出了一处小小的天国。2 编辑本段 阿拉伯园林的特点 伊斯兰园林通常面积较小,建筑封闭,十字形的林阴路构成中轴线,全园分割成四区.园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汇点布设水池,象征天堂.园中沟渠明暗交替,盘式涌泉滴水,又分出几何形小庭园,每个庭园的树木相同.彩色陶瓷马赛克图案在庭园装饰中广泛应用。伊斯兰教对于伊斯兰世界的社会生活起着重大的作用,伊斯兰文化是一种既有强烈的共同点而又闪耀着杂色异彩的文化,伊斯兰世界的建筑、庭园也是这样,它们都有很容易识别的伊斯兰文化特征的一般性格。在伊斯兰世界里,建筑、庭园的功能和艺术表现形式的方方面面都反映出伊斯兰教教义的要求,折射出伊斯兰特有的美学思想。比如:因为阿拉伯人是沙漠民族,古兰经规定的第一善功便是礼拜,每天五次准时礼拜,每周五中午全体信徒要到清真寺做“聚礼”,且教民需用水进行洗礼以表示对宗教的崇敬和对天堂的向往。所以在伊斯兰宗教建筑和非宗教建筑中均可看到水空间。在伊斯.兰地区的炎热气候下,院池和喷泉中的水既可降温消暑又可作为装饰元素,水面不仅可以倒映建筑,增强装饰主题,也是强调视觉轴线的重要方法。水中镜射出的影像既是固定不变的,又是不断变化的,既是流动,动态的;又是静态,永恒的。建筑普遍采用有独特轮廓形式的劵栱作为结构手段,建筑表面常用马赛克、琉璃、石膏等材料装饰复杂奇特的阿拉伯图案,图案多为阿拉伯文字做题材,内容多为古兰经的教条,因为在伊斯兰教里是禁止描绘神像和动植物形象的。在古兰经里许给众敬慎者的天国情形是:“诸河流于其中,果实常时不断”,又说,幸福的天国有四条河,便是水河、酒河、乳河、蜜河因此,庭园也大多有方形或十字形的水渠及繁茂的花草。这种相似性背后都有着严格的宗教要求与象征意义。伊斯兰各国园林,随时间推移而演化,但其“天园”模式被严格传承。“天园”就是伊斯兰教的天堂,唯一的神安拉给他的虔诚的信徒们造的。古兰经里常常描写“天国”的旖旎风光和信徒们在那里的安逸的享乐。“所许给众敬慎者的天园情形是:诸河流于其中,果实时常不断;它的阴影也是这样。”阴影,鲜果和流水或“汹涌的泉”,这样是所有关于“天园”的描写都要提到的。在不详细描写的地方,说的总是“诸河流于其下的天园”。这样的“天园”以及“敬慎之人”在天园里的生活,不是别的,正是游牧的阿拉伯人在严酷的赤日炎炎的无边沙漠的艰辛环境中,连梦寐中都不曾想到过。它们的精致美丽,正是阿拉伯人心中至善至美的境地。此外,伊斯兰园林多为日常起居、乘凉之用,故布局较简洁,绿化为主,求花木繁茂多荫。伊斯兰教律严格,穆斯林妇女大都深居简出,不抛头露面。园林建设就以实用为本,崇尚天然、朴素,因此,源于宗教,归于世俗,便成为伊斯兰园林的又一特征。由这些条件,造成伊斯兰园林的风格是亲切、精致、静谧的。1 编辑本段 阿拉伯园林的影响 伊斯兰园林以幼发拉底,底格利斯两河流域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中心,以阿拉伯世界为范围,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以印度,西班牙中世纪园林风格最为典型,对世界各国园林艺术风格的变迁有很大的影响力。其辐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中东,还远到印度,中国和欧洲。全球各地都有不少的清真寺便是明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