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素材专题扫盲之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pdf
-
资源ID:86105722
资源大小:1.24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素材专题扫盲之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pdf
高考历史专题扫盲之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材分析】(1)历史背景(第 1、2、3课)第 1课:经济大危机等因素影响下各国的选择,一方面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一方面美国民主和平力量得到保存和发展。第 2、3课:一方面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一方面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的展开;一方面西方大国绥靖,助长法西斯侵略,导致集体安全的落空;一方面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轴心集团形成。(2)战争经过(第 4、5、6、7课)第 4课:爆发和西线战事:一方面德国的节节胜利;一方面戴高乐、丘吉尔的坚决抵抗。第 5课:扩大:一方面德国突袭苏联、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一方面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第 6课:转折:一方面在各大战场法西斯的惨败;一方面人民看到胜利曙光。第 7课:胜利:一方面是盟军的反攻,一方面是法西斯的覆亡。(3)战争影响(第 8课)第 8课:这是人类空前的浩劫(人、物、财;大屠杀;破坏文化遗产);政治格局、政治版图的变化;战后科技革命;人类从战争中汲取经验、教训,增长了智慧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基本要求:简述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了解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经过。认识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要影响。发展要求: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1、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 a.经济危机的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矛盾(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具体原因:市场供需的矛盾(一方面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供需矛盾扩大。)导火线:股市的崩溃 b爆发标志:1929年 10 月美国纽约股市暴跌 c经济危机的特点:范围特别广、破坏性大、持续时间长 d危机影响:国内激化社会矛盾:失业人数增加,普遍出现群众运动;法西斯兴风作浪,引发社会危机 国际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引起全球范围的经济战;引起世界格局开始变化和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 两种选择:一方面,西方各国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另一方面,加速了欧、亚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形成。e摆脱危机的道路:美国:通过国内的改革-罗斯福新政;德日:通过对外的侵略走上法西斯道路 2、希特勒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 a建立原因 历史原因:缺乏民主传统;凡尔赛和约对德制裁激发了德意志民族复仇情绪;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垄断资本家的选择;纳粹党的兴风作浪 b重大事件: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1933年 1月,德国总统兴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为政府总理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c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1933.1.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兴登堡任命仪式)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3、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a建立原因:历史原因:缺乏民主传统;华盛顿体系压制 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b重大事件:(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2)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c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广田弘毅组阁。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d统治政策;(1)对内:政治:禁止罢工,限制人民自由军事:加紧扩军备战(2)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军部确定“南进”的目标;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北进派”:陆军以对抗远东苏军为目标,主张同德国夹击苏联;(4)“南进派”:海军以对抗美国,确保太平洋的制海权为目标。(5)基本国策:“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 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阁,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问题 1:为什么在 30 年代大危机影响下,美国与德、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1.历史传统的影响:美国是通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没有沉重的封建包袱,有较浓的民主色彩;德日都没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带有较强的专制残余势力 2、日德法西斯势力较强,美国法西斯势力较弱 3、凡华体系的影响:美、德、日在战后格局中处于不同地位,美国要维持这一格局;德、日则要冲破它。4、经济状况的影响: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经济实力雄厚;德国经济发展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强;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危机打击严重 5、领导者个人素质不一样。问题 2、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有何异同?1、同:都是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都是受到本国军事、封建主义历史传统的影响;国际关系中不利地位的影响(对凡-华体系极度不满,都极力想打破);统治阶级的支持 1、异:德国: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不是依靠法西斯党,而是依靠现存的天皇和军部法西斯势力来实现政权的法西斯化,通 过由军部控制内阁来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而实现国家的法西斯化。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首先针对的目标是国内的革命力量。法西斯政权建立起来后,才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日本:首先发动侵略战争,并在战争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地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二、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基本要求:了解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了解埃塞俄比亚军民对意大利侵略的抵抗;简述西班牙内战的经过;了解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感受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等国人民为抵抗法西斯侵略所作的不懈努力和英勇斗争精神。1、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背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七七事变后,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大捷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地位和关系:中国人民的抗战,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国民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敌后战场。这两个战场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并互相促进,它们对反法西斯斗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 10 月,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宣告破产。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以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2、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原因:战略位置重要(临近红海,可以控制红海南大门,把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连接起来,加强意大利在东地中海的势力);自然资源丰富 过程:1935 意大利不宣而战,埃军民粉碎意速胜企图;西方大国的纵容政策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暂时失利 1936年;1941年,在盟军的帮助下,获得解放 失利原因:埃塞俄比亚国小力弱;缺乏国际援助绥靖政策;意军强大残忍施放毒气 3、西班牙内战 内战的爆发:1936年,人民阵线组建共和国政府,佛朗哥叛乱。德、意的武装干涉 原因支持佛朗哥法西斯势力;敌视包括共产党等左派参加的共和国政府;企图控制西班牙和西属摩洛哥,形成对法国的战略包围,切断英法与其殖民地的联系。把西班牙变为检验自己军事实力的实验场。性质的变化: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国际反应:英、法、美“不干涉”政策;苏联、国际纵队的援助 性质:西班牙内战既是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同时也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失败:1939年 3月叛军攻陷马德里,佛朗哥法西斯独裁政权建立 4、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原因:共同的利益需要共同对抗英法美,争夺世界霸权,抢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过程:1936年 德意协定“柏林罗马轴心”;1936年 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以“反共”为旗号;1937年 意加入 三国轴心形成,这样,欧亚分别出现两个战争策源地,初步形成了一个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问题:分别指出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时间、主要特点和意义。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时间、特点、意义:中国 1931年开始的抗日战争。它是中国人民由局部抗战发展为全国性的全民族团结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现代史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是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单独抗击日本侵略军,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埃塞俄比亚 19351936年的抗意民族解放战争。它是非洲地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它的不畏强暴、坚持抗战的精神,给世界人民以宝贵启迪。西班牙19361939年的局部战争。它是由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人民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它牵制了德、意法西斯 30 年代的侵略活动,支持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2)原因:a3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三国人民打击了国际法西斯势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地位;b由于一些大国纵容、绥靖、中立自保,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阴谋。三、走向世界大战 基本要求:了解英、法、美绥靖政策及主要表现,分析其影响;知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及后果;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认识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教训。发展要求: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1、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含义:20 世纪 30 年代,英法美等国为保住既得利益,自身安全,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试图将法西斯祸水东引向苏联的政策主要推行者:英国、法国、美国 表现:(1)英美纵容日本侵略中国;(2)英法控制下的国联没有把重要战略物资列入对意大利的禁运范围,苏伊士运河照旧供意军使用,美国不禁止向交战国输出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3)英法美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4)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英法没有抗议(5)英法制造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英法的经济和军事地位因“一战”而大大削弱。英法国内政治状况复杂,一部分人因“凡尔赛和约”制裁德国而有负罪感。“一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使西方国家兴起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德国制造了只有共产国际和苏联才是敌人的假象。英法对苏联的仇恨,对弱小国家的蔑视。影响: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增强了其实力;干扰或葬送了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暴露了英法的虚弱,最终将作茧自缚。评价:绥靖政策是 20 世纪 30 年代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推行的姑息、纵容政策。它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企图达到维持自身安全和祸水东引的目的,但实质是挑拨、加速和扩大战争的政策。美国实行“中立政策”:原因:忙于恢复经济;孤立主义思潮,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外交需要;阻止法西斯,压制英法,遏制苏联,利用三股力量互相牵制削弱。2、慕尼黑阴谋 背景:1938年,德国出兵吞并了奥地利。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因: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陆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拥有发达的重工业。慕尼黑阴谋:1938年 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了把苏台德地区割给德国的协议。评价: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英法公开与法西斯国家勾结;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这是大国强权主义和绥靖政策的集中表现)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德国侵略气焰;德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欧洲集体安全落空,苏联寻求自保;法西斯国家咄咄逼人的态度,迫使英法领导人调整政策。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背景:法西斯加紧侵略扩张,欧洲战云密布;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苏联构筑集体安全努力失败;德国提议苏德和解 内容:双方互不使用武力;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动对象时,另一方不向第三国提供任何援助;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秘密协定:规定了苏德两国势力范围界限。评价:严重地玷污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形象。评价对苏联: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瓜分第三国,争夺势力范围。对德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 4、20 世纪 30 年代局部战争未能被制止为全面战争的原因:法西斯国家力量强大;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国小力弱;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纵容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