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册期末期终总复习文言文诗歌课内课外阅读提升拓展练习有答案.pdf
-
资源ID:86109610
资源大小:866.04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册期末期终总复习文言文诗歌课内课外阅读提升拓展练习有答案.pdf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 文言文课内外阅读 提升一 课内阅读提升 (一)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填序号)A.溺 B.故 C.堙 D.少女 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事件发生。()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乌鸦叼来许多石块,填塞在瓶子里。()2.故事的主人公是_。精卫填海的原因是_,精卫填海的过程是_。(引用原文的话)3.翻译画“”的句子。4.下面几则故事中,与“精卫填海”的精神相似的是()A.八仙过海 B.愚公移山 C.嫦娥奔月 D.女娲造人 5.读了这篇神话,你想对精卫说些什么?(二)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1)诸儿竞走取之 _(2)人问之 _(3)取之,信然 _ 2.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作用。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 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 3.翻译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A.信服 B.征服 C.服从 5.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6.王戎与诸小儿想比有过人之处,下面不属于他的过人之处的是()。A.仔细观察 B.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C.会对脑筋 D.先人后己,懂得谦让 提升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燧人钻木取火来源:学|科|网 Z|X|X|K 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类鹗(xi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人。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识:_ 至:_ 息:_ 感:_ 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人。”翻译成白话文。来源:学科网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用“”出来。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肩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试着举个例子吧。(二)文彦博树洞取球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1.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A.一群儿子 B.一群孩子 C.一个叫群儿的孩子(2)彦博以盆取水。()A.所以 B.于是 C.用来源:学科网 ZXXK 2.“群儿谋取之”中的“之”指的是_。3.球掉进树洞之后,群儿和文彦博分别是怎样做的?(用原文回答)(1)群儿:_(2)文彦博:_ 4.你认为文彦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5.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参考答案 一、(一)1.A D B C 2.女娃 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4.B 5.示例:精卫,你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应该向你学习。【参考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二)1.(1)代词,代指李子 (2)代词,代指王戎 (3)代词,代指李子 来源:学,科,网Z,X,X,K 2.B 3.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4.A 5.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来源:Zxxk.Com 6.D【参考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二、(一)1.知道 到 休息 感悟 2.圣人受到启发,感悟到钻木取火的道理,就试着用小树枝来钻火,终于引发火花,燃起火种,人们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3.有鸟类鹗(xio),啄树则灿然火出。4.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材比较粗糙,摩擦时会产生热量,而且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5.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受到壶中的蒸气顶开盖子的启发,发明了蒸气机。鲁班受到锯齿状树叶划伤皮肤的启发,发明了锯。【参考译文】传说中有一个国家叫遂明国,那里的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日昼夜。国里有棵名叫遂木的火树,屈盘起来,占地面积有一万顷地那么大。后来,有一个圣人,漫游到了日月所照以外的远方,来到此国,在这棵大树下休息。忽然看见许多象鸮样的鸟,在大树的枝叶间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然的火光发出。于是,圣人感悟到了“钻木生火”的道理,所以就试用小树枝来钻火,果然钻出火来。于是后人就称他为燧人。(二)1.(1)B (2)C 2.球 3.(1)群儿谋取之。(2)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4.文彦博是一个遇事能积极动脑思考,十分聪明的孩子。5.文彦博小时候,和一群孩子玩球。忽然,球掉进了树洞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想把球取出来,但是树洞很深,够不到。文彦博取来一盆水,倒进树洞里,球就浮了上来。【参考译文】宋代人文彦博,年幼时与一群孩子打球玩,球滚入圆洞中,不能拿出。文彦博用水灌入洞中,球就浮了上来。四年级期末专项训练诗歌课内阅读提升(一)提升一 鹿寨 唐 王维 空山不 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鹿柴中的“柴”应该读()。A.zi B.ci C.zhi D.chi 2.“但闻人语响”中的“闻”意思是()A.用鼻子闻味 B.用耳朵听见 C.用眼睛看见 3.理解古诗,对的画“”,错的画“”。(1)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寂寞凄凉的悲苦感觉。()(2)“返景入深林”是指回到深林再次观赏风景。()(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运用反衬手法,以动衬静,用人语响表现山中的空寂。()(4)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提升二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1.把诗歌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来源:学科网 ZXXK 3.本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A.秋天傍晚 B.春天早晨 C.冬天黄昏 4.第三、四句写了新月初升时的景色,作者把 比作 ,把 比作 ,表达了作者 之情。5.怎样理解“半江瑟瑟半江红”这句诗?()A.天上的云彩颜色各异,倒映在江面上江水的颜色就有所不同,一半是青绿色,一半是红色。B.江水没有被夕阳照射的部分呈现的是青绿色,而被夕阳照射的部分变成红色。提升三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解释下列词(1)题:(2)只缘:(3)不识:2.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代诗人 ,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除了题西林壁,他还写了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 、不同的角度,处在 、不同位置观看 的感觉。3.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4.题西林壁前两句写 ,后两句写 ,这首诗借写庐山的自然景象,还告诉我们 。5.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来源:学.科.网Z.X.X.K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提升四 比较阅读 雪梅来源:学科网 宋卢钺 梅雪_未肯降,骚人阁笔_。梅须 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二)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释:凌寒:冒着严寒。遥:远远地。知:知道。为(w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1.读雪梅完成下面练习。(1)把雪梅这首诗补充完整。(2)在诗人笔下,“_”这一句表明了梅雪争春,谁也不肯相让。而诗人也无法评判,这是因为二者各有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_,雪没有梅_。2.读梅花,完成下面练习。(1)“_”一词点明了梅花生长的地点,“_”一词说明了当时的天气情况。(2)诗人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_。3.比较这两首诗,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两首诗都是咏物诗,都赞颂了梅花的洁白与清香。B.卢钺写道“梅雪争春”,王安石写道“独自开”,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源:Zxxk.Com C.梅花 歌颂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D.雪梅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要谦虚礼让,和睦相处。来源:学。科。网参考答案 一、1.C 2.B 3.(1)(2)(3)(4)二、1.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2.唐 白居易 3.A 4.露水 珍珠 月亮 弓 对大自然的喜爱 5.B 三、1.(1)题写 (2)只因为 (3)看不清 2.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 横 侧 远 近 高 低 庐山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4.景 明理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5.C 四、1.争春 费评章 梅雪争春未肯降 白 香 2.墙角 凌寒 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3.D 四年级期末专项训练诗歌课内阅读提升(二)提升一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但使龙城飞将在,。1.按原文填空。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来源:学科网 但使:_ 飞将:_ 教:_ 3.根据故事内容,判断对错。来源:Z。xx。k.Com(1)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2)“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3)“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时间久远,关塞坚固。()(4)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4.诗歌的主题是()。A.赞美国家将领英勇 B.说明边塞生活艰辛 C.赞美边塞的月亮皎洁。D.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提升二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2.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来源:Zxxk.Com 3.这首边塞诗,不写_,而写_,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和视死如归的勇气。来源:学&科&网 A.激烈的战争场面 B.将士的开怀畅饮 4.这首凉州词与王之涣写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有什么异同?提升三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死亦为鬼雄。,不肯过江东。1.请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的_,号_,有“_”之称。诗中提到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_。3.理解下面字词的意思。亦:_ 鬼雄:_ 4.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来源:学科网 ZXXK 5.这首诗前两句鲜明地提出了 ;后两句项羽宁死不肯过乌江的典故讽刺了 ,表达了诗人的 。提升四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黄云:乌云。白日曛:曛,昏暗。太阳黯淡无光。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北风、大雁和_。2.从内容看这是一首()。A.写景状物诗 B.送别诗 C.田园诗 3.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4.“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5.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谊?参考答案 一、1.万里长征人未还 不教胡马度阴山 2.只要 汉朝名将李广 令、使。3.(1)(2)(3)(4)4.D 二、1.写的是边塞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2.精致的酒杯盛满甘醇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马上的琵琶声响起,仿佛在催人举杯痛饮。3.A B 4.这两首诗都属于边塞诗。王之涣的凉州词写的是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而王翰的凉州词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勇气。三、1.生当作人杰 至今思项羽 2.宋 李清照 易安居士 千古第一才女 项羽 3.也 鬼中英雄 4.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5.人生的价值取向 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1.黄云 白日 雪 2.B 3.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天下人有谁不知道你呢?4.用“千里”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对应。5.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要乐观豪迈,积极进取。四年级期末专项训练诗歌课外阅读提升(一)提升一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来源:Zxxk.Com A.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B.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2.“”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3.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升二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来源:学科网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谙:熟悉。蓝:蓝草,其叶可以制青绿染料。1.忆江南是一首词,题目“忆江南”是 (词牌名 曲牌名)。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意思是()。A.江南风景如画,美中不足是经常阴雨连绵。B.江南风景如画,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C.江南气候很好,风景也一如既往,没有改变。D.江南风景优美,那些古朴的风景让人眷恋。3.词中的对仗句是:,。4.词中的“”这句话点明了诗人对江南的留恋。这是一个 句,可以把它换一种说法:。提升三 乡村四月 来源:Z&xx&k.Com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_,后两句写_,描写了江南农村_时节的景象。2.“了”在诗中的读音应是_,意思是_。3.诗歌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 和 ,也表达出诗人对_的赞美之情。4.诗的后两句给人()的启示。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C.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提升四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释)岱宗:这里指泰山。钟:聚集。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2.哪句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请你用“_”画出来。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其中蕴含着 的人生哲理。4.描写名山大川的诗句有很多,请你写出两句来。来源:Zxxk.Com 参考答案 一、1.B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4.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二、1.词牌名 2.B 3.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4.能不忆江南 反问 不能不忆江南 三、1.景 人 初夏农忙 2.lio 结束 来源:学科网 3.喜爱 赞美 劳动人民 4.B 四、1.B 2.阴阳割昏晓 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站得高,看得远 4.示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四年级期末专项训练诗歌课外阅读提升(二)提升一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注释)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足鸡豚(tn):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1.这首诗写的是_(谁)去_(哪里)游玩时的情形。2.诗的第一、二句是_(写景 叙事),第三、四句是_(写景 叙事)。3.诗的前两句体现了山西村的村民()。A.助人为乐 B.热情好客 C.体贴细心 D.无私奉献来源:学*科*网 4.结合注释,写一写后两句诗的意思。5.这两句诗中蕴含的哲理是()。A.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我们就能迎来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明天。B.面对困难时要懂得变通,一种方法解决不了就再尝试用另一种方法解决。C.看问题要全面客观,否则就容易陷入困境,寸步难行 提升二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家落四周星。来源:Z&xx&k.Com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注释)此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零丁洋:即“伶有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四周星:四年,文天祥从 1275 年起兵抗元到被俘,恰是四周年。絮:柳絮。萍:浮萍。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中,水流满急,极为险恶。1277 年,文天祥被元军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这里特指史册。1.下列对前两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ZXXK A.诗人一开始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B.诗人由科举进入官场,后却抗元被俘,表现出了诗人愁怨、悔恨的心情。C.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诗人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2.画线的诗句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A.比喻 B.反问 C.拟人 D.设问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你想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诗人文天祥?提升三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用“”画出描写所见的诗句,用“_”画出描写所闻的诗句。3.读了诗的前两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卷?4.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写景转为抒情。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5.后人称此诗为边塞诗中的“绝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提升四 塞下曲 唐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诗中的“楼兰”指的是()。A.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B.唐朝时的一个楼台。C.一个人名。D.一个地名。2.请将“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翻译成白话文。3.找出古代出征敲击钲、鼓的句子:_。4.这首诗第一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五月正值盛夏,为什么还会有雪有寒?5.你还知道李白其他的诗吗?把它们写下来吧。参考答案 一、1.陆游 山西村 2.叙事 写景 3.B 4.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正担心无路可走,柳色深绿花色红艳,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来源:Z#xx#k.Com 5.A来源:学+科+网 二、1.B 2.B 3.这首诗充分表达出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4.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三、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 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3.D 4.我从中体会到盛唐诗人豁达广阔的胸怀。四、1.A 2.只愿用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人。3.晓战随金鼓 4.因为李白所写的是塞下的五月,在常年被积雪覆盖的天山。5.将进酒 静夜思 望庐山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