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园建设规范第2部分:规划设计(T-CACM 1334.2—2020).pdf
-
资源ID:86115875
资源大小:473.2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药用植物园建设规范第2部分:规划设计(T-CACM 1334.2—2020).pdf
ICS 65.020.20 C 01 团体标准 T/CACM 1334.22020 药用植物园建设规范 第 2 部分:规划设计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medicinal plant gardenPart 2:Planning and design 2020-03-18 发布 2020-03-18 实施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发 布 T/CACM 1334.22020 I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基本要求.1 4 规划设计.1 5 总体布局.2 5.1 选址.2 5.2 功能分区.2 5.3 竖向设计.3 5.4 园路及场地设计.3 5.5 给水排水设计.4 5.6 电气设计.4 6 常规设施.4 7 药用植物设计.5 7.1 露地药用植物设计.5 7.2 温室药用植物设计.6 8 建(构)筑物设计.7 9 导览、标识牌设计.7 T/CACM 1334.22020 II 前 言 T/CACM 1334药用植物园建设规范分为以下7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规划设计;第3部分:植物收集;第4部分:物种保育;第5部分:维护管理;第6部分:信息管理;第7部分:科普旅游。本部分为T/CACM 1334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提出。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贵阳药用植物园、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缪剑华、密克、李标、孙文松、魏建和、张占江、黄健君、覃芳、张昭、王秋玲、祝聪宇、辛海量、徐安顺、郭盛磊、于晶、王苗苗、雷治政、任明波、项世军、侯小琪、由金文、刘海华、徐建国、张际昭。T/CACM 1334.22020 III 引 言 为更好地建设药用植物园,充分发挥药用植物园在物种迁地保护、科学研究、产业示范、文化传播、健康养生、观光旅游等方面的功能,以打造集资源保存、科研开发、文化展示、科普研学、养生体验和观赏游憩等于一体的传统医药文化园林空间,特制定本部分用于指导药用植物园建设过程中的规划设计。T/CACM 1334.22020 1 药用植物园建设规范 第 2 部分:规划设计 1 范围 T/CACM 1334的本部分规定了药用植物园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规划设计、总体布局、常规设施、药用植物设计、建(构)筑物设计、导览、标识牌设计等内容。本部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和修建的药用植物园的规划设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04202007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11922016 公园设计规范 GB/T 51345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CJ/T 48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CJJ 267 动物园设计规范 T/CACM 1334.1 药用植物园建设规范 第1部分:总则 3 基本要求 3.1 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2 应按照T/CACM 1334.1的要求执行。3.3 无障碍设计应符合GB 50763的有关要求。4 规划设计 4.1 应在本地区和本园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药用植物园的规划设计。4.2 应结合各园的指导思想和功能定位来进行。4.3 应结合园区所处地块的现状及发展未来进行确定。4.4 应体现园区特色和药用植物的特点。4.5 宜根据各园性质及运行状况,规划人员结构组成及设计经费投入。T/CACM 1334.22020 2 5 总体布局 5.1 选址 5.1.1 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5.1.2 应与周边公共交通体系衔接,交通便利。5.1.3 应对给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等基础设施的供应有充分保障。5.1.4 应有充足的水源,且水质良好。5.1.5 应选择地形地貌丰富多样的基址,且适宜创造多种小气候。5.1.6 土壤土质应肥沃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无病虫害。5.1.7 应反映当地植物区系的原有自然植被典型群落面积不宜大于总用地面积的30%。5.1.8 应避开洪涝、滑坡、崩塌、岩堆等地质条件不良以及环境受到污染的区域。5.2 功能分区 5.2.1 功能分区的设置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药用植物园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 药用植物园功能分类 研究型 教学型 康养型 综合型 展示区 药用动物区 露地植物专区 展览温室 自然保育区 科普区 养生体验区 科研区 辅助温室 科研温室 检疫苗圃 研学区 科研区 生活办公区 园务管理区 注1:“”表示应设;“”表示可设。注2:辅助温室包括生产繁殖温室、检疫温室等;研学区指学生集中教学体验等区域。注3:科研温室包括引种苗温室、母本温室、驯化温室、实验温室等。注4:科研区、科研温室、检疫苗圃、自然保育区、园务管理区等为不对外开放区域。T/CACM 1334.22020 3 5.2.2 展览温室应设置药用功效分区等展示空间。5.2.3 自然保育区应设置满足科研需求的游步道等设施。5.2.4 科研区选址宜远离露地植物展示区。5.2.5 科研温室、辅助温室宜集中设置。5.2.6 检疫苗圃应与周围设施有效隔离,国外引种的药用植物应进行隔离检疫,合格后方可移入露地植物展示区或展览温室。5.2.7 宜建立数字化药用植物园,实现资源共享。5.3 竖向设计 5.3.1 应符合GB 51192-2016中4.3有关要求。5.3.2 宜因地制宜,保留和利用原有地形,并塑造满足各类药用植物良好生长的环境条件。5.3.3 宜利用原有水体资源或地势低洼区域,营造水体生态系统。5.3.4 展览温室入口区宜开阔平整,并与游览路线设计有机结合。5.3.5 展览温室内部应满足药用植物生长、立体展示以及游人观赏的需求。5.3.6 药用动物区设计应符合CJJ 267的要求。5.3.7 不对外开放区域宜与其他区域有效分隔。5.4 园路及场地设计 5.4.1 应符合GB 511922016中第6章有关要求。5.4.2 应依据药用植物园的功能和分类确定园路面积比例及宽度。5.4.3 园路分级应根据药用植物园规模确定,宜分为一级园路、二级园路、三级园路和自行车专用道,一级园路、二级园路应满足无障碍通行,具体要求见表2。表2 园路分级要求 园路分级 药用植物园规模分类 小型 中型 大型 一级园路 3.0m5.0m 4.0m6.0m 5.0m7.0m 二级园路 2.0m3.0m 2.5m4.0m 3.0m5.0m 三级园路 1.2m2.0m 1.5m2.5m 1.8m3.0m 自行车专用道 2.5m 5.4.4 园路应避开生态敏感区域,合理使用架空栈道、汀步、拱桥等,构建生物廊道。5.4.5 药用动物区的园路应符合CJJ 267的要求。5.4.6 园路及铺装场地的形式、材料、结构应符合景观及承载力的要求,且符合GB/T 51345的要求。5.4.7 出入口、主要道路、主要铺装场地、展览温室、停车场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GB 50763的要求。T/CACM 1334.22020 4 5.4.8 展览温室内道路应方便药用植物的栽培与管理,其总面积占温室总面积的比例在15%30%间,且主路宜单循环、宽度应符合二级园路的标准。5.5 给水排水设计 5.5.1 应符合GB 511922016中第9章和GB/T 51345的有关要求。5.5.2 水源可采用地表水、雨水和市政用水,相关水质应符合GB 3838、GB 5749、CJ/T 48的要求。5.5.3 宜使用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根据气象、土壤、植被、地形等因素科学合理采用多种灌溉方式,避免形成地表积水或径流。5.5.4 生活污水排水和雨水排水应使用不同管渠收纳,应符合GB 504202007中8.2的要求。5.5.5 应有排涝防洪措施。5.6 电气设计 5.6.1 应符合GB 511922016中第10章的有关要求。5.6.2 电源电气设备及照明灯具的选型、安装应与周围环境设计相协调。5.6.3 园路照明宜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合理选择照明光源、灯具及照明方式,有效控制光污染。5.6.4 景观照明设计应考虑降低灯光对药用动、植物生存和生长的影响。5.6.5 应设置通信网络、公共广播、安全技术防范和应急供电等系统。5.6.6 宜设置智能控制系统。6 常规设施 6.1 药用植物园常规设施的设置应符合表3的规定。6.2 其它常规设施应按照GB 51192的有关规定执行。表3 药用植物园常规设施 设施类型 设施项目 药用植物园功能分类 研究型 教学型 康养型 综合型 科研类设施(建筑类)药用植物科研中心 药用植物产品开发中心 药用植物标本馆 药用植物种子库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室 药用植物信息管理中心 中医药文献档案馆 科研办公用房 科研类设施(非建筑类)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 科研温室 辅助温室 T/CACM 1334.22020 5 表3 药用植物园常规设施(续)设施类型 设施项目 药用植物园功能分类 研究型 教学型 康养型 综合型 游憩类设施(建筑类)药用植物展示温室 中医药文化科普馆 中医药科技馆 中医药文化馆 中医药健康产品展销中心 国医馆 国药馆 药膳馆 健康养生理疗馆 研学教室 研学实验室 亭、廊、厅、榭 游憩类设施(非建筑类)中医药文化展廊 中医药科普展示牌 健身广场 文化广场 休息座椅 管理服务类设施(建筑类)游客服务中心 餐厅 小卖部 厕所 管理服务类设施(非建筑类)视频监控设施 广播设施 绿色垃圾处理设施 垃圾处理中转设施 雨水控制利用、水处理设施 导览、标识系统 游览车停靠站 消防系统 注 1:“”表示应设,“”表示必备其一,“”表示可设。注 2:研究型设施项目中,药用植物科研中心、药用植物产品开发中心必备其一。注 3:教学型设施项目中,研学教室、研学实验室必备其一。注 4:康养型设施项目中,国医馆、国药馆、中医药科技馆、中医药文化馆必备其一;药膳馆、健康养生理疗馆必备其一。7 药用植物设计 7.1 露地药用植物设计 7.1.1 宜分区配置药用植物,具体分区要求包括但不限于:T/CACM 1334.22020 6 a)依据进化系统,从低等药用植物到高等药用植物进行分区;b)依据亲缘关系,按照门、纲、科、属、种等进行分区;c)依据生境内容,按照阳生、阴生、湿生、水生、沙生、岩生、盐生等进行分区;d)依据观赏特点,按照芳香、叶色、奇特、盆景等进行分区;e)依据季相特点,按照春、夏、秋、冬四季花色及叶色等进行分区;f)依据药理作用特点,按照降压、降糖、降脂等进行分区;g)依据功效特点,按照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消肿止痛、跌打损伤等进行分区;h)依据防病治病类别,按照防治癌症、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妇科等进行分区;i)依据道地性,按照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的7大道地药材产区进行分区;j)依据食药部位类别,按照全草、药果、药花、种子等进行分区;k)依据民族类别,按照中医药、壮药、瑶药、蒙药、藏药、国外药等进行分区;l)依据经典名方进行分区;m)依据形态类别,按照乔、灌、草等进行分区;n)依据濒危等级,按照极危、濒危、渐危等进行分区;o)依据毒性与否,按照有毒、无毒等进行分区。7.1.2 对有毒有害的药用植物应设置防护和隔离设施,并设置标识牌。7.1.3 对珍稀濒危物种、古树名木应设置防盗等防护设施,并设置警示牌。7.1.4 对于雌雄异株类药用植物应合理搭配。7.1.5 应避免相互抑制生长的药用植物的搭配。7.1.6 公共活动区的植物配置应避免有毒、有刺或易导致过敏的植物。7.1.7 儿童活动场地周围的植物配置,应保持良好的可通视性。7.2 温室药用植物设计 7.2.1 应根据植物种类及室内环境条件,模拟自然界的植物群落进行植物配置。常见温室药用植物配置见表4。7.2.2 其它温室药用植物的设计参照有关标准执行。表4 常见温室药用植物配置 常见温室种类 植物群落配置 典型科属 热带 以高大阔叶、落叶乔木为主,其下配置小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及附生药用植物 龙脑香科、桑科、桫椤科、蕨类、天南星科、兰科、苦苣苔科 南药 上层乔木、中层灌木、下层草本、地被等 豆科、姜科、爵床科、檀香科、木兰科、樟科、棕榈科 沙生 柱状、球形等类别 仙人掌科、景天科、大戟科、百合科、龙舌兰科 T/CACM 1334.22020 7 表4 常见温室药用植物配置(续)常见温室种类 植物群落配置 典型科属 附生 附生与水生、腐生、地生等相结合 凤梨科、兰科、姜科、蕨类 热带水生 挺水、浮水、沉水、水底等分层配置 睡莲科、莎草科 高山 高山灌丛、草甸等景观类别 杜鹃花科、景天科、报春花科、龙胆科、罂粟科 8 建(构)筑物设计 8.1 宜以中式及本地民族特色建筑风格为主格调。8.2 宜体现药用植物和中医药等传统医药文化特色。8.3 应符合GB 511922016中第8章的有关要求。8.4 应对科研区、展示区和生活办公区三个区域进行分离。9 导览、标识牌设计 9.1 应突出药用植物和中医药等传统医药文化的科普教育功能。9.2 标识牌信息应包含植物学、药学、应用方法及价值等内容,描述清楚确切、专业术语恰当正确。9.3 标识牌应使用简短、精炼语句,不宜使用生僻字,无法避免时应标注拼音。9.4 宜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多种形式的导览标识系统进行展示。如:电子地图、语音导览、科技互动体验等。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