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河(含东平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报告.docx
-
资源ID:86123134
资源大小:242.35K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秦川河(含东平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报告.docx
秦川河(含东平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报告前 言秦川河为浔江左岸一级支流,秦川河干流(含东平水库)全长44.4km,流域面积318.0km²,秦川河干流河段由平南县县领导担任河长。加强江河湖库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是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和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厅发201727号)的六大工作任务之一。河道岸线的开发利用与防洪、河势、供水以及水生态、水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涉及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为了指导秦川河的岸线保护、开发利用及管理工作,服务沿岸经济建设与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同层次的要求,迫切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下,编制能兼顾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上下游、左右岸、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和相关管理要求的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以指导秦川河的岸线保护、开发利用及管理工作,服务沿岸地区经济建设与发展。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总河长第3号令关于加快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和河湖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的通知要求,应加快推进秦川河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平南县县领导担任河长的秦川河干流(含东平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由平南县河长办组织,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具体负责编制。本规划在充分调查收集沿沿河岸线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秦川河干流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岸线开发利用的要求;根据秦川河干流管理范围划定成果,依据水利部印发的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确定岸线规划目标、分析岸线保护与开发利用控制条件、确定岸线边界线和划分功能区、制定岸线保护与管控要求,并提出了保障措施。2021年11月,我公司编制完成平南县县领导担任河长的秦川河(含东平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报告(送审稿),2021年12月根据各职能部门修改意见,完成了平南县县领导担任河长的秦川河(含东平水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报告(报批稿)。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平南县河长办、水利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林业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广电局、沿河各乡镇政府、水利站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1 基本情况1.1 河流概况1.1.1 流域概况秦川河属珠江流域西江浔江段一级支流,发源于平南县同和镇活步村界坳屯,流经安怀镇梅龙村、福平村、安全村、扶兰村、兰田村,于兰田村汇入东平水库,水库排出后,又流经东华镇的东平社区居委会、相资村、兴华村、新田村、上湾村和丹竹镇的三河村、丰塘村、丹竹村,最终于丹竹居委会汇入西江,共计流经4个乡镇,14个行政村,全部流域均在平南县境内,根据河长制名录调查成果,秦川河干流全长44.4km,流域面积318.0km²,河流平均比降2.17,多年平均年降水深1565.2mm,多年平均年径流深773.1mm。秦川河干流上主要有东平水库,集水面积130.9km2,正常水位100.7m,总库容5740万m3,兴利库容4200万m3。1.1.2 水文气象(1)气象平南县地处低纬,北回归线横贯其中,南近海洋,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夏半年(4月9月)受湿热的夏季风影响,多吹偏南风或偏东风;冬半年(10月次年3月)受干冷的冬季风影响,盛吹东北风或偏北风。总的特点是:气温较高,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夏季多暴雨,易洪涝,春秋有干旱,冬季有霜冻。县内的太阳总幅射和日照时数的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7月份为最高峰,总幅射谷点在2月,日照时数谷点在3月。12月下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县内光能低值期,此时间太阳高度角小,阴雨天多,平均每天日照仅2小时3h。1988年2005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48.9h。1月4月多年月平均日照时数在80h以下,3月份最少为50.7h。7月8月多年月平均日照时数在200h以下,8月份最多为205.2h。最多月与最少月日照时数之差为154h。县内气温分布特点是以浔江两岸为中心,分向南北逐渐递减。中部平原高于南部丘陵,南部丘陵又高于北部山区。全县日平均气温10的作物生长期长达300天以上。1958年1985年,常年平均气温为21.5,1988年2005年,年平均气温为22.0,1998年2005年,全县平均气温连续偏高,偏高幅度在0.51.0。平南县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4月9月)受夏季风影响,多吹偏南风或偏东风;冬半年(10月次年3月)受冬季风影响,盛吹东北风或偏北风。1988年2005年,年平均风速每秒1.2m。各月月平均风速差异不明显,一般在每秒1m2m。每年夏季均有大风出现,阵风风速达每秒20m。表1-1-1 平南县气象站主要气象特征表项 目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多年平均气温()12.313.217.021.625.727.628.928.627.323.718.714.221.6多年极端最高气温()29.833.533.534.635.937.339.738.838.735.233.630.239.7多年极端最低气温()-1.80.42.78.314.117.920.720.316.38.04.10.6-1.8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6818384838380817774727379降水量(mm)48.370.177.4210.3280.0237.7190.8185.296.671.749.331.21549蒸发量(mm)76.164.279.798.9150.5163.8209.3201.3190.8166.5123.694.81620日照对数(小时)96.153.958.570.5136.1160.8227.7220.0210.2185.7161.0141.91722平均风速(m/s)1.81.91.61.51.51.51.71.61.61.61.71.61.7最大风速(m/s)10.17.7101211.71311.321.6167.77.06.021.6(2)水文及水文观测情况平南县降雨充沛,但雨量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1988年2005年,年平均雨量为1549mm,年平均雨日159.7天。秦川河流域上建有东平雨量站,位于东华镇东平水库,设立于1964年,主要观测项目为降雨量,目前为人工观测,降雨观测均按规范进行观测。1.1.3 地形地貌平南县境内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缺失志留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第三系等。寒武系主要出露于县境北部,是县内出露最广的地层。岩性以碎屑岩为主。岩石为暗灰色、灰绿色,风化后变为灰褐色。岩石致密坚硬。由于地层古老,经历长期地壳运动和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岩层普遍产生褶皱和轻微变形。泥盆系主要分布于县中部。岩性以碎屑岩为主,有少量碳酸盐岩。该地层从下往上由红色砂岩、薄层页岩、中厚层灰岩组成。平南县境内的地貌在广西地貌类型划分中列入桂东南丘陵区。南部和北部由于长期受大容山和大瑶山两个窿起区的影响,形成南北高中部下切的马鞍形地貌。地势北部高于南部。在地质构造的制约下,北部山脉和南部山脉主要呈北东南西走向,形成北部和南部皆向中部浔江倾斜。南北河流均汇流入中部浔江。沿着这些河流的流向,在河流两岸形成狭长的冲积平原和河谷盆地。根据地貌分区思旺镇、思界乡大部分地区属于构造剥蚀、溶蚀、堆积平原盆地区,地层以泥盆系、白垩系、第四系为主。这些地层岩石地处较低,在雨水充沛的情况下,多处于化学风化的剥蚀、溶蚀。剥蚀、溶蚀的泥土有的就地堆积,或河水搬运于较低处堆积,往往形成较厚的残坡积层和冲积层,构成地形低平或浑园台地。 根据地貌分区国安瑶族乡为构造侵蚀低山区,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和泥盆系。由于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层呈北东南西向窿起褶皱成山,山势雄伟陡峻。1.1.4 土壤植被受复杂的地形和母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秦川河所在的平南县浔江以北地区土壤垂直分布明显,从低往高分别为砖红壤、红壤、山地红壤、黄红壤、黄壤、草甸土。耕地土壤分布自南向北有一定的规律。紫色岩母质发育的土壤有2859.1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1%,主要分布于最南端的平山镇、寺面镇、大坡镇及镇隆镇和丹竹镇的一部分。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土壤有4715.0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0.1%,分布于南部的大新、六陈、大坡、寺面、平山等乡镇。沙页岩母质发育的土壤有1.75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7.7%,主要分布于大鹏镇、同和镇、马练瑶族乡及安怀镇、镇隆镇等的丘陵地带。河流冲积母质发育的土壤有1.29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7.8%,主要分布于中部冲积平原,西江沿岸的平南镇、思旺镇、官成镇、丹竹镇等。第四系红土母质发育的土壤有6437.8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3.8%,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洪积母质发育的土壤有2061.7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4%,主要分布于思旺、官成、安怀等乡镇的山前洪积扇。县内土壤种类可分为水稻土、红壤、赤红壤、紫色土、冲积土等5个土类,14个亚类,44个土属,128个土种。平南县地处北回归线南亚热带区域,植被具有亚热带特色,可分为北部山区林区、中部丰山区丰丘陵林区、南部山区林区。秦川河流域贯穿平南县北部及中部,北部山区林区包括同和、安怀等乡镇,主要有杉木、马尾松。以红椎、白椎、小叶樟、枫木、鸭脚木、油茶树为常绿针阔叶群交林。以散生桃金娘、岗松、铁芒萁、蒿竹、杂竹儿、杂灌木、阙草、黄茅、野草等群丛为主。有人工种植茶叶树。中部丰山区丰丘陵林区包括东华、丹竹镇,以马尾松、铁芒萁、蒿竹、桃金娘群丛为主,附生有岗松、盐肤木、漆木、黄茅草等。1.1.5 洪涝灾害秦川河属于山区河流,洪涝灾害频繁,洪水主要由暴雨径流形成,由于受台风和海洋湿热气团流入的影响,暴雨集中,一般洪水持续12天,每年59月发生暴雨洪水,多发生在78月期间。据历史资料记载,秦川河1950年至今,共发生洪水灾害10次,其中较大的红在灾害有1954年、1971年、1985年、1994年、1998年、2005年及2010年。1.2 经济社会发展平南县隶属贵港市,下辖16个镇,3个乡,2个街道。2018年,平南县经济坚持“稳中有进,稳中快进”的发展主基调,大力试试“六位一体、多元融合”发展战略,根据统计年鉴成果,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33亿元,同比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112.1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17.11亿元,增长12.7%。第一、二、三产业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比例为19.72:39.273:41.00,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1、2.88、4.9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2.53%、32.34%、55.1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900元,比上一年增长8.1%。由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不长,为水稻、甘蔗、桑、麻、花生、黄豆等作物的生长提供优越条件。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余为旱地作物,如花生、黄豆等。2018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66905公顷,比上年增加116公顷,总产量34.55万t,比上一年增长2.4%;水果种植面积19267公顷,比上年增加100公顷,总产量15.35万t,比上年增长40.6%。秦川河主要涉及同和镇、安怀镇、东华镇及丹竹镇4个乡镇。同和镇下辖14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98km2,2018年末人口6.5万人,全镇粮食播种面积2036公顷,粮食总产14219吨。主要地方特产有砂糖橘、牛大力、八角、鸡骨草、玉桂、草果等。2018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574.2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5亿元。安怀镇2018年末辖区人口7.34万人。粮食种植面积3332公顷(双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600公顷,其中石峡龙眼1466.67公顷,地方特色产品有团罗茶、石峡龙眼、优质旺官米。201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1亿,同比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8亿元,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6.48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收入完成3521.8万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1265元,同比增长7.0%。东华镇下辖5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行政区域面积82.5km²,2018年末人口4.78万,自然增长率为8.92%;2016年完成财政收入607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2亿元,同比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9283元,同比增长12%。丹竹镇下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行政与区面积158.21km2,2018年末人口11.7万人,全镇粮食播种面积4053公顷,粮食总产2.25万吨。主要地方特产有大青枣、大玉余甘果、花生、葛薯、木薯、龙眼、香瓜。2018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1.61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7亿元。1.3 岸线保护和利用现状1.3.1 岸线利用现状岸线利用是指河道湖泊岸线区域内建设各种建构筑物以实现岸线航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排水、环境保护等功能的行为,据此将涉岸工程类型分为港口码头、取排水设施、跨(临、穿)江设施、防洪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整治项目等5大类。秦川河为浔江一级支流,属山区、丘陵区河流,在平南县境内流经同和、安怀、东华和丹竹镇。秦川河河道较曲折,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较好。总体来说,流域上游多山区林地,岸线开发程度较低,中下游地势相对较平坦,沿岸多耕地,岸线开发利用程度相对上游较高。据调查,秦川河干流涉河工程包括取排水设施、跨(临、穿)江设施、防洪治理工程共3类岸线利用类型。秦川河干流岸线利用现状情况如下。1.3.1.1 取排水设施秦川河干流沿岸共有水闸4座,具体情况见表1-3-1。表1-3-1 秦川河干流沿岸水闸工程基本情况表序号水闸名称所属乡镇名称水闸类型闸孔数量(孔)闸孔总净宽(m)过闸流量(m³/s)1东平水库放水隧洞水闸东华镇节制闸12.5552东平水库西干进水口水闸东华镇引(进)水闸22.683丹竹水闸丹竹镇排(退)水闸10143674丹竹闸东排污闸丹竹镇排(退)水闸10.991.3.1.2 跨(临、穿)江设施(1)梯级工程目前秦川河上有1座中型水库及3个梯级电站,尚未有其他梯级规划项目。现有梯级工程具体情况见表1-3-2。表1-3-2 秦川河干流已开发水库、电站工程基本情况表水库名称建设时间(年)水库调节性能校核洪水位(m)设计洪水位(m)正常蓄水位(m)死水位(m)库容/装机容量东平水库1958年调节101.61100.796.1662.300.5740亿m³东平电站1993/2500kW鱼床电站1981/250kW都君电站1985/850kW(2)其他跨河工程秦川河干流沿岸4个镇共有桥梁23座,根据桥梁分级,大多跨径在30m以下,为小桥。1.3.1.3 防洪治理工程秦川河现有防洪堤共4处,长7.6km,现有堤防详情见表1-3-3。秦川河规划建设防洪堤及护岸包括丹竹镇护岸、秦川河三河村护岸、秦川河大田屯防洪堤、秦川河上湾村防洪堤、秦川河风车屯防洪堤、秦川河新田村防洪堤、秦川河东华镇防洪堤等,总长约28km。表1-3-3 秦川河干流河段防洪工程情况表分段名称岸别工程建设情况治理长度(km)堤防标准重现期(年)堤防护岸东华镇大田屯堤段右岸已建1.55东华镇上湾村堤段右岸已建2.05东华镇风车屯堤段右岸已建1.25东华镇新田村堤段右岸已建2.951.3.1.4 岸线利用情况统计秦川河干流岸线总长107.68km,岸线利用现状情况统计见表1-3-3。目前秦川河沿岸岸线利用总长度为15.0km,占岸线总长的13.93%,其中生产岸线长度为7.4km,占岸线总长的6.87%。表1-3-3 秦川河干流涉岸工程类型统计表序号岸线开发利用类型工程类型个数(个、处)岸线利用长度(km)占岸线总长的比例(%)1生产岸线取排水设施40.40.372水电站32.42.233桥梁234.64.274非生产岸线防洪治理工程47.67.06合 计3415.013.931.3.2 岸线保护现状(1)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及确权根据广西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情况调查报告、平南县秦川河(含东平水库)管理范围划定报告,并结合现场调查了解情况,目前秦川河已划定秦川河岸线管理范围,并已公告实施,岸线确权工作仍在进行中。(2)河长管理体制秦川河属县级河流,县河长由副县长担任。县级河长是县级河流管理保护的直接责任人,负责组织开展宣传解读、贯彻实施相关江河湖库管理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和创新江河湖库管理保护工作。负责协调解决江河湖库管理保护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牵头组织开展江河湖库管理保护,抓好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综合防治、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域保洁和执法监管等工作;依法整治侵占河道、侵占湖库水域、超标排放污水、非法河道采砂等突出问题;指导同级河长制办公室工作,督导下级河长、同级有关责任部门履行职责,向同级总河长和上一级河长报告重大事项。秦川河流经的各乡镇(街道)分别设立镇级河长,由各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负责组织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江河湖库管理保护工作,开展宣传教育,发动做好水域岸线保洁等工作,督导村河长履行职责,对突发水污染问题和检查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同级总河长和上一级河长。秦川河各级河长详见表1-3-4。表1-3-4 秦川河河长清单河湖名称县级河长流经乡镇乡(镇)级河长秦川河副县长1.同和镇镇长2.安怀镇镇长3.东华镇镇长4.丹竹镇镇长(3)执法监管秦川河干流河段岸线管理目前主要集中在 “清四乱”专项行动、河道采砂整治以及巡河执法等方面,主要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管理。 “清四乱”专项行动“清四乱”行动开展以来,平南县河长办积极组织各级河长开展平南县级河流“清四乱”整治工作,“清四乱”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形成了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了平南县级河流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了“清四乱”工作的常态化。 河道采砂整治现状近年来,受建筑市场砂石价格不断推高的高额利润驱使,沿江各类盗采、滥采河砂问题高发频发,河道采砂管理面临严峻挑战。针对存在问题,在平南县领导的组织下,各级河长认真开展巡河工作,花大力气打击偷采行为,有效维护了平南县级河流河砂资源的有序开发,保障了平南县级河流的水生态安全。 巡河执法按照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要求,平南县各级河长认真开展巡河工作,截至2019年上半年,平南县级河流各级河长巡河数千余次,各级河长对巡河发现问题均已落实相关单位进行整改。 执法能力秦川河水政监管工作由平南县河长制工作站负责。平南县河长制工作站内设3个职能股室,分别为:综合股、水政监察股、水土保持工作股,在编人员22人,其中站长1名,副站长3名。其中水政监察股的主要职责为: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其他水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水域、水利工程和其他有关设施,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依法对本县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全县水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水法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代表水行政部门依法进行行政裁定,行政处罚或者采取其它行政措施;对水政监察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提高执法水平;达标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水行政性收费;协助公安、司法机关查处水事案件;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1.3.3 河势稳定性及演变趋势调查评价(1)河道历史演变秦川河系浔江左岸一级支流,地势北部高,南部低,干流发源于平南县同和镇活步村界坳屯,流域面积318.0km²,干流全长44.4km。区域地质为构造剥蚀、溶蚀、堆积平原盆地区,地层以泥盆系、白垩系、第四系为主。这些地层岩石地处较低,在雨水充沛的情况下,多处于化学风化的剥蚀、溶蚀。剥蚀、溶蚀的泥土有的就地堆积,或河水搬运于较低处堆积,往往形成较厚的残坡积层和冲积层,河道稳定。平南县志和历史文献等资料均无河流改道的记载,秦川河河势总体上较为稳定,宏观上该河段河床的冲淤相对基本平衡,主流走向无大变化,河道无明显变迁。(2)河道演变趋势分析河道演变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兴建水电站、修建防洪堤或护岸、采砂等方面。目前秦川河干流已建成东平、鱼床、都君3个梯级,各梯级水位已经衔接,整体河道内水流流速降低,挟沙能力减弱,水流挟带的大量泥沙便逐渐淤积在库区,特别是库尾河段,河道形成淤积;与此同时,因上下游水位存在水头差,枢纽下游水流流速增大,挟沙力增强,将工程下游一定范围内河道淤积物挟带走,形成冲刷,虽各梯级在修建后改变了河道的冲淤变化,但已基本上达到了新的冲淤平衡。同时河道岸线演变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东平镇、丹竹镇河段等,目前均建设有堤防或护岸,能保持河势稳定,未规划有提防或护岸河段,两岸植被发育,洪水期两岸也少有坍塌,河势稳固,现状基本稳定。综上,秦川河干流河势在近期变化不大,河势趋于稳定,且随着秦川河采砂及岸线利用等管控的逐渐加强,人类开发利用活动将逐步规范,因此,秦川河干流河势在规划水平年2030年内也还将处于稳定状态。1.4 相关规划1.4.1 主体功能区划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功能定位类型的空间开发单元。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以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生态重要性、生态脆弱性、自然灾害危险性、人口集聚度、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优势度和战略选择等综合评价为依据,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确定其功能定位和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国家规划划分四类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桂政发201289号),考虑广西还没有一个地区达到国家优化开发区域的条件的实际,按开发方式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类区域,按开发内容,划分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产品主产区三类地区。平南县作为区内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保障农产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不宜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因此平南县主体功能区划分为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1.4.2 生态功能区划广西生态功能区划分主要遵循主导功能原则、区域相关性原则、协调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原则,将全区划分为生态调节、产品提供与人居保障等3类一级生态功能区。在一级生态功能区的基础上,划分生态功能二级区,生态调节功能区包括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水源涵养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土壤保持功能区;产品提供功能区为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人居保障功能区为中心城市功能区。根据生态系统与生态功能的空间差异、地貌差异、土地利用的组合以及主导功能区划分三级生态功能区。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成果,秦川河干流划分一级区为生态调节功能区,二级区为水源涵养功能区,三级区为大桂山南部-桂江下游山地-蒙江中下游山地水源涵养与林产品提供功能区,东平社区居委会以下秦川河干流划分一级区为产品提供功能区,二级区为农林产品提供功能区,三级区为浔江北部-北流江流域丘陵林农产品提供功能区。1.4.3 水功能区划根据贵港市水功能区划报告成果,秦川河水功能一级区2个,分别为秦川河平南保留区和秦川河平南开发利用区,二级区1个,为秦川河平南农业、工业用水区,水功能区基本情况见表1-4-1。表1-4-1 秦川河水功能区划成果表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名称起始断面终止断面水质代表断面长度(km)现状水质水质目标是否纳入全国重要水功能区划一级区划秦川河平南保留区源头安怀镇扶兰村东平水库15.8否秦川河平南开发利用区安怀镇扶兰村秦川河浔江入河口东平水库32.2否二级区划秦川河平面农业、工业用水区安怀镇扶兰村秦川河浔江入河口丹竹32.2否1.4.4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的通知(桂政办电200960号)的要求,全区从2009年开始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工作。根据平南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对21个乡镇共划定了17个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其中12个为地下水型,5个为水库型,总面积120.404km2。秦川河与东平水库均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4.5 防洪整治规划根据广西玉林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10年10月编制的广西贵港市平南县秦川河防洪整治规划报告,秦川河规划建设防洪堤及护岸包括丹竹镇护岸、秦川河三河村护岸、秦川河大田屯防洪堤、秦川河上湾村防洪堤、秦川河风车屯防洪堤、秦川河新田村防洪堤、秦川河东华镇防洪堤等,详情见表1-4-2。表1-4-2 秦川河河段规划防洪工程情况表乡镇河段名称工程建设情况治理长度(m)防洪标准重现期(年)堤防护岸丹竹镇丹竹镇圩镇河段规划440010丹竹镇三河村河段规划34005东华镇东华镇圩镇河段规划500010东华镇大田屯河段规划42505东华镇上湾村河段规划32005东华镇风车屯河段规划22005东华镇新田村河段规划59005合计2055078001.4.6 其他相关规划秦川河河段未进行采砂规划、港口码头规划、水产养殖规划等,未进行相关的规划设计。2 岸线保护和利用形势分析2.1 岸线保护和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平南县河长办等多部门通过开展“清四乱”行动等方式不断加强秦川河干流管理与保护,其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有序,但秦川河干流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仍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缺乏以管理保护为前提的整体规划 2020年,平南县完成了秦川河等河流的岸线管理范围划定工作,明确了秦川河等河流的管理范围,但尚未开展河道分区管控,以及河湖划界确权工作和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 岸线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统一的岸线利用规划和管控制度。随着秦川河沿线经济的快速高质量发展,除了堤防、护岸工程逐步增加外,跨河、穿河、穿堤建筑物如桥梁、管线、取水口、排水口和临河的工业、民用建筑等也呈快速增长的势头,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日益凸显,亟需统一的规划明确岸线功能分区及管控制度,亟待统一的规划指导秦川河岸线的保护与利用。(2)岸线利用缺乏有效管控目前岸线开发利用管理法规尚不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也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政策,难以有效规范和调节岸线利用行为。此外,岸线控制和利用常涉及不同部门和不同专业,存在着住建、水利、自然资源等多部门管理,而部门间和行业间缺乏统一协调。岸线利用也还缺少有效的经济调控手段,现行的无偿或低偿获取岸线资源开发权的办法,与国家为保障行洪安全、稳定岸线、整治河道、控制河势的巨额投入极不相应,不利于岸线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合理开发。(3)监管粗放,监管手段传统近年来,在推行河长制的背景下,秦川河干流沿岸地区加强了岸线利用管理和监管,加大了依法管理的制度建设,但执行尚不够严密和规范,加上涉水行政许可强制和约束力不足,导致监管长期处于粗放状态。秦川河干流河段长44.4km,河流长、监管点多、工作量大,需要动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形成监管合力,现阶段监管形式多为动态巡查,揭发惩处,监管手段传统,尚未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信息化技术辅助监管,实现动态监管,河道日常监测能力相对较弱。2.2 水域岸线保护和利用需求分析2.2.1 生态环境保护对岸线保护和利用的需求秦川河岸线管理范围内未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环境敏感区。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成果,秦川河干流主要涉及为大桂山南部-桂江下游山地-蒙江中下游山地水源涵养与浔江北部-北流江流域丘陵林农产品提供功能区(三级区),有水源涵养保护及提供林农产品的生态服务功能。其生态保护主要方向与措施包括加强生态公益林的改造与建设,通过封育恢复自然植被,促使其逐步向常绿阔叶林演化,提高水源涵养的功能;林农产业向合理利用与保护建设相结合的生态型林业方向发展,保持森林生长与采伐利用的动态平衡,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恢复和改善地力;加强水土保持;严格限制发展导致水体污染的产业等。但是受人类活动干扰强影响,流域内人工纯林面积比重较大,森林结构单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生物物种减少;部分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部分河段水质受到不利影响。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来看,为了修复因人为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维护河流生态环境,维持流域生态功能,同时助推河流绿色生态廊道和水体景观建设,有必要开展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用于强化流域特别是岸线保护,管控岸线利用。2.2.2 推动沿岸经济社会发展对岸线保护和利用的需求(1)经济发展对岸线保护和利用的需求秦川河干流河段涉及东平镇、丹竹镇镇区及沿岸村民聚集区,随着沿岸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对岸线开发利用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统一规划,协调岸线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促进岸线资源整合,提高岸线资源集约利用水平。(2)交通设施建设岸线利用需求秦川河干流岸线目前尚未了解到规划港口码头、规划桥梁,若后期需新增建设码头、桥梁等基础设施,可结合实际情况依法依规给予满足。(3)其他民生领域方面岸线利用需求秦川河干流河段两岸分布有多个村屯等居民集聚点,秦川河的岸线功能区划分与沿岸居民的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岸线利用必须结合上述工程及居民集聚点民生需求,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划分岸线功能区。2.2.3 保障防洪安全对岸线保护和利用的需求秦川河干流是沿岸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秦川河干流沿岸经济社会的发展,岸线开发利用需求更加迫切。在险工险段、行洪卡口等范围内,擅自修建工程或设置其它阻水设施,会束窄河道,减少河道过水面积,破坏堤防防护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河道行洪,难以保障防洪对象的安全,规划需予以合理保护或控制开发利用。同时根据广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广西防汛抗旱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广西贵港市平南县秦川河防洪整治规划报告,秦川河干流规划治理7个河段,规划建设护岸总长28.35km,涉及丹竹镇、东平镇沿河多个村屯,迫切需要本规划统筹考虑,保障防洪工程所需的合理用地空间。2.2.4 保障供水安全对岸线保护和利用的需求秦川河河段现状未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今后合理开发水资源、保障供水安全,有必要对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制定开发方式、规模和强度。2.3 岸线保护与利用控制条件分析秦川河岸线的开发利用势必会对其防洪、供水、生态、经济社会以及重要涉水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以“在保障防洪安全、河势稳定、供水安全和满足水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秦川河岸线资源的多种功能”为原则,提出岸线保护和利用控制条件。(1)河道防洪方面秦川河岸线的开发利用会涉及到岸线范围内的一些设施、建筑物的建设等,此类岸线利用设施的兴建存在着影响河势稳定、占用河道行洪断面以及岸线利用设施逾越临水控制线的潜在风险。因此岸线利用项目须进行防洪影响评价,经过充分论证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对涉及岸线稳定和流域防洪的工程进行充分论证,禁止从事破坏河势稳定、危害防洪安全的活动。(2)供水方面秦川河干流岸线的开发利用活动会对秦川河水质产生影响,开发利用项目建设及运行所需用水也会对秦川河水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秦川河供水安全。因此岸线利用项目须经过充分论证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方能准入,同时禁止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相关活动;对新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应严格相关法规法律和审查制度,方能准入;对岸线开发利用性质及强度进行严格控制,相关开发利用活动必须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要求。(3)生态环境方面秦川河岸线的开发利用活动涉及到部分设施、建筑物施工及运行,对项目区域内的植被、近岸的水生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秦川河的水生态环境。因此岸线利用项目须经过环境影响评价的充分论证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方能准入,且应对重要水利工程河段应严格按照相关保护要求制定保护措施严格管控,同时对于开发利用需求不迫切的河段突出保护导向。(4)经济社会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河道岸线开发利用程度的需求逐步增加,例如丹竹镇、东华镇镇区的发展会占用部分水域岸线资源;沿河村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排污口的布置,也需占用部分岸线资源。而河道岸线资源是有限的,必须有序开发,通过规划全覆盖,较全面的掌握秦川河干流岸线资源储量及可开发利用量,制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河道岸线保护范围与开发控制计划,通过建立健全河道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协调机制,统筹河道岸线资源管控,促进河道岸线资源有序健康开发。(5)涉水工程方面岸线开发利用可能对周边一定范围已有的涉水工程有一定影响,应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现有涉水工程及设施,不得影响其正常运行。据统计,规划范围内的岸线利用方式主要有取排水口、跨(穿)江建筑物等,对于有取水口的岸线,在其上下游一定范围内应限制有污染排水工程、化工等有污染码头开发利用;对于跨河建筑物如跨河桥梁上下游一定范围内不能进行码头工程类的开发利用,不能影响桥墩稳定。3 编制依据3.1 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